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385章 大明风华(十一)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385章 大明风华(十一)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4-15 01:39:58 来源:文学城

李祹简直要坐卧不安。

自从接到上国要他出兵东瀛的旨意后,他就这个样子了,简直要愁死。

这几年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原本都想让王世子李珦摄政的,旨意一下来,他都不敢病了,连忙支棱起来,尽心劳力地去组织跟随明军攻打东瀛的兵力。

上国皇帝说,攻打东瀛是因为东瀛不孝,朝贡的物品多是敷衍之物。李祹是相信的,他们这小国出产的,于他们自己是上品,于上国,就是敷衍之物了。

李祹没有去过上国,但听去过上国的使臣说,上国皇帝使用的器物都是镶满了宝石的,居住的宫殿比他们的王宫不知大上多少倍。

听说如今这位上国皇帝被立为太子时,上国的文武百官都站满了整个太和殿。

李祹传来了去过上国的臣子,于是从他一个人愁眉苦脸,变成两个人相对而坐愁眉苦脸。

臣子劝道:“主上,上国说东瀛不朝贡不诚,才累得皇帝陛下出兵讨伐,上国这么说,您也只能这么信。”

李祹继续愁眉苦脸,“那上国攻打完东瀛,会不会觉得我们也……”

在李祹的认知里,年轻的上国皇帝自有一番雄心壮志,和麓川硬是刚了三年,生生地把思氏父子抓住枭首,又威慑缅甸,如今又攻打东瀛。等他打完东瀛,会不会觉得朝鲜也不孝,转头就攻打朝鲜,把朝鲜也当成他功绩的一部分呢?

臣子这就不好说了,但他只能安慰李祹,“主上侍奉明国尽心尽力,每次朝贡也都是亲自挑选,上国天子看在眼里,不会动朝鲜的。”

在君臣二人的认知里,他们觉得明军一定会打败东瀛。他们可是亲眼看见了明国海军有多威风,配备的火炮数都数不清。更别说,从前线传回来的情报称,明军使用的火器十分厉害,东瀛守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李祹更加担心了。

原本还担心明军打不赢,回头朝他撒气。现在担心明军打赢了,顺便把他也收拾了。

不得不说,朱棣把安南纳入明朝版图,设立交趾布政司,实在是把朝鲜吓到了,以至于在历史上,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不能敌,仅仅一个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而两班贵族还在担心,假使向宗主国明国求援,明国会不会像之前那样把朝鲜纳入明国版图。

最后,还是当时的国主李昖说:“予死于天子之国可也,不可死于贼手”“与其死于贼手,无宁死于父母之国”。【1】

此时此刻的李祹恰如历史上的两班贵族,毕竟他不是李昖,还想朝鲜是藩属国而不是什么朝鲜布政司,而李昖是想要内附明国的。

直到东瀛足利幕府宣布投降,李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他在朝鲜日盼夜盼,终于等到明军归来,他都做好了被送往明国的准备,然后得知:上国根本就没有灭朝鲜的意思。

李祹喜极而泣,感觉自己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

& & & & &

胤礽特意派张辅为主帅。这位当年可是灭了安南,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的人,有充分的灭国经验,再将一批喋喋不休的言官派过去,美其名曰“教化东瀛百姓”,充分发挥他们的剩余价值。

省得他们天天在朝中聒噪。

明军灭了足利幕府,挟后花园天皇以令东瀛。

然而,这并不代表其他势力也投降,明军在东瀛正经花了一番功夫,才控制住全岛的金矿银矿,之后迅速派人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再派驻军。

负责此事的张辅和于谦立即派军队带着工匠、货船等等前往东瀛。

皇帝有令:那些都是朕的钱,一块也不许留给东瀛!

等到景泰十二年,一部分明军还在横扫东瀛,说是东瀛各个封地上的武士不遵皇命,再就是足利幕府有霍光、伊尹之心,妄图取代天皇,大明如何能坐视不理?理应帮助藩属国国主拨乱反正。

足利幕府:向八百万神明起誓,真没想取代天皇啊!

可惜,他已经没有话语权了。

看着一船一船的金矿银矿源源不断地从东瀛被运回来,看着崭新的金锭银锭,胤礽心里就像大冬天吃了一个烤地瓜,非常舒服。

这才叫天/朝上国嘛!

胤礽把铸钱的事情交给于谦,一是他肯定不会贪墨,二是以他的脾气,见到别人贪墨肯定不会包庇。胤礽还特意赐给他尚方宝剑,给他先斩后奏的权利,反正无论是历史上的于少保,还是他眼前这个于少保,都值得他信任。

于谦也没有宋朝士大夫的迂腐,接到命令,接过宝剑,立刻走马上任,把铸钱处给安排得妥妥当当。

于谦可不认为皇帝不体恤他国,或者把金矿挖空了,东瀛该怎么办,他满脑子的想法只有一个:该怎么办,才能把金矿银矿什么的,全部带回来呢?怎么避免开采矿产的匠人私吞呢?怎么才能“教化”东瀛百姓呢?

这次可不能像安南那样,到手的土地都撇了出去。

就像当初,皇帝找来他们几个,拿着标记好的东瀛地图告诉他们:东瀛有丰富的矿产,朕欲取之,卿等以为呢?

于谦就一句话:“陛下御极已有十载,如今大明国力鼎盛,理应教化四夷!”

“教化四夷”这四个字说得极为铿锵有力,再配上于谦那一脸郑重严肃,仿佛他们就是在商量如何向周边国家传播先进文化,而不是去别人家里抢别人东西。

张辅拿过地图仔细打量一番,想着该派何人出征,派多少将士,也不能同时开采这么多金矿,先开哪个,该派多少兵力驻扎,他老人家和于谦商量上了。

至于徐滨和兰英,在商量厂卫该如何配合行动,如何看住朝中某些官员的手,防止他们向运回来的金矿银矿下手。

有这样的臣子,胤礽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说一句:朱祁镇,你是真没有福气啊!

第一批金锭铸造出来之后,胤礽带着议事团来参观,看看远处冒着黑烟的烟囱,再看看于谦兴奋地给众人介绍来介绍去,再看看匠人们浑身是汗,以及堆成小山的金锭,感觉自己简直要美上天了。

这么多小钱钱啊!

都是我从东瀛那里抢来的!

这回终于也轮到我们在那片地上插上大明的旗帜了!

胤礽高兴之下,吩咐给工匠们加餐,并嘱咐下去,工匠的待遇一定要保证,决不能出现监守自盗或者被他人买通传递消息之类的事情。

于谦也明白,所以双管齐下,一方面制定了严厉的惩罚,一方面又给予了丰厚的待遇,不止他们,连他们的家人也都被迁到一起,朝廷派发一些活计,按件计钱。

胤礽表示,朝廷负责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哪家表现得好,孩子将来可以不做工匠,去科举或者去做锦衣卫也是好的。

到那时候,说不定他们家里还能出个官身。

如果有谁泄密,一律严惩,家人也一同获罪,你家孩子就别想再读书了,做一辈子罪人吧!

工匠们山呼万岁。

胤礽:我可不是那从别人身上省钱的人,给的东西越多,他们的动力就越多。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或者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克扣别人工钱,到最后还要说一句“不相信为了区区几十两银子就做这样的事”,可真真是葱烩呢!

& & & & &

景泰十四年,也先叩边。

这消息着实让胤礽吃了一惊,这两年他忙着削藩,还有各路藩王不满朝廷削藩而造反,他在安顿国内,一时间没顾得上也先和瓦剌。怎么他还没打上去,也先就先南下了?

一问才知道,是太皇太后的弟弟张克俭惹的祸。

胤礽:???

张克俭?他记得他把这人留在京里了,怎么人就去北边,还没了命呢?

再一问,才得知张克俭在京中待得无聊,走了后门去马市玩了一圈。他在草原上,四处劫掠关外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瓦剌人上门要个说法,被他一刀杀了。见事情闹大了,他连忙跑回了京城。瓦剌人气不过,就带兵南下了。

再翻翻原剧情,发现原剧情比现在这情况还要炸裂。

原剧情里,张克俭被瓦剌人给杀了,把人头送给了明朝。张太皇太后悲痛欲绝,朱祁镇随即表示发兵要给国舅报仇,但于谦不赞同,惹得朱祁镇大怒,要杀于谦,幸好被孙若微阻止了。之后又有张太皇太后挑拨皇帝太后母子关系之类的剧情,以及不给照顾自己的儿媳妇好脸色的恶婆婆剧情。

胤礽:“……”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马上要打仗了,谁有心思看你这婆媳矛盾、恶婆婆剧情啊!

合着所有的锅都是张太皇太后的?因为她纵容弟弟,才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只是想为国舅报仇的好皇帝,好孙子?

呸!

胤礽觉得这编剧真是脑子进水,屁股歪掉,历史上张太皇太后确实有个弟弟,但人家是个恭敬守礼的好人啊!

太后遇外家严,弟升至淳谨,然不许预议国事。——《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而且,土木之变的缘由可不是什么给国舅报仇。而是瓦剌使团多年来虚报人数,按人数给予赏赐的明朝不堪重负,下令按实际人数给予赏赐,也先大怒,率兵南下。

而也先南下也不是因为这一件事,他野心勃勃,统一蒙古各部后,想要重建“大元”一统天下,常常将明朝称为“南朝”,而以“北朝”自称,显示出其与明朝政治对立的立场,真实意图也是与明朝争夺天下。

他还想让明朝把公主嫁给他儿子。

其南下,也是蓄谋已久。

这剧里倒好,把土木之变的锅扣到张家姐弟头上了!

张皇后怕是要大半夜站在那个编剧的床头,掐着她的脖子让她还她清白!

苍天啊,要不要这么颠倒黑白啊!

接下来就是名场面,太后跪地拜别皇帝出征。

胤礽:地铁老人看手机.JPG

他有点搞不懂这剧的走向了。

接下来就是昏君奸宦害死二十多万精锐、五十多位文武重臣的垃圾剧情了。唯一有看点的就是樊忠把王振砸死——历史上朱祁镇说王振是在乱军中自杀的,但胤礽觉得还是被樊忠砸死更解气。朱祁镇都能给也先立庙,他说的话跟放P没什么两样。

皇帝被俘,消息传回京城,朝中乱作一团。原本历史上孙太后和钱皇后收拾出了八大车财物送给瓦剌的剧情也没了,变成了孙太后力挽狂澜,怒怼也先使臣,披上战甲,上阵杀敌。

胤礽:“……”

吹!你接着吹!

他觉得这个孙太后好像有点什么毛病,说话过于生硬,而且她总是像是毫无感情的AI,一字一顿,面无表情地说着台词——她和周围的人很不和谐。

鬼差:“你懂什么?这叫高级脸!”

胤礽很不优雅地翻了个白眼,“哦,演技不好就演技不好,扯什么高级脸!咋的,我们都是低级脸,演个电影就是高级脸了?”

“合着与别人妆造、服饰啥的都不一样就是高级?这么特立独行,你咋不去当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接着看剧情,北京保卫战开始,也先为了杀杀大明将士的士气,把朱祁镇带了过来,扒了他的衣服,在他身子上倒炉灰。孙太后得知消息,风风火火地走了过来。

对,就是风风火火,胤礽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她的状态。

在去往城墙的路上,还遇到了几个宫女。孙太后也不知道抽了哪门子疯,冲着那几个宫女喊道:“看什么看,都给我跪下!”

主打一个创飞所有人。

嘴里还念叨着:“我是大明的太后。”

嗯,谁也没说你不是太后啊!

等到这一战过后,她又开始emo了,因为看到了儿子的惨状,每次都梳平的头发也耷拉下来。

面对忠言逆耳的于谦,她来神了,威胁于谦,要杀他。

胤礽:玛德烦死了!

生出朱祁镇这种废物儿子,祸害了二十多万人,以及无数百姓,现在她还有脸在这儿emo!

咋的就你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不是儿子?

生出这么个昏君儿子,咋好意思emo的!

那二十多万将士,他们就没有父母,没有妻儿哭一哭吗?

胤礽简直要烦死这个女主了!

他传来金英,“给瓦剌写国书!问也先哪有带兵要人的道理,张克俭我绝对不给,想要人就打过来抢!”

胤礽很烦躁,“玛德,我没来的时候也先叩边,我来了也先还叩边,那我不是白来了嘛?!”(贾队长语气)

烦死了!(猴哥语气)

这个破剧情,朱瞻基一死赶紧结束,评分会高出不少。后面都是什么东西,土木之变是张太皇太后的弟弟在瓦剌生事,瓦剌不堪其扰,起兵南下,他咋还成了正面人物了?!就张太皇太后和胡善祥成了反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5章 大明风华(十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