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综)废太子穿越记 > 第386章 大明风华(十二)

(综)废太子穿越记 第386章 大明风华(十二)

作者:汤圆配元宵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4-15 01:39:58 来源:文学城

皇帝杀气腾腾地派使节将回函送去也先那边了,朝野上下并不意外,而且还十分有默契地准备攻打也先之事。

当今御极已经有十四年了,这十四年足以让朝臣看清楚当今并不是像仁宗、宣宗一样的守成之君,而是像太/宗那样想要开疆拓土的君主。

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辅政大臣用了多少年也没能影响小皇帝的性格,他们还能咋办,皇上指哪儿就打哪儿呗!

惹恼了皇上,让他认为你不满他的命令,天天磨洋工,说不定东厂那个叫王振的死太监就上门了。

朝廷上下十分认真地准备出征事,也许是近几年伐麓川、征东瀛、削藩王都十分顺利,大明臣子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不禁在心里暗骂也先:有你这么要人的吗?咱都知道那个张克俭不是啥好东西,咱们也烦他,但你带着大军南下是几个意思,这要是把张克俭交出去,还以为我大明是怕了你也先呢!

就是为了颜面,也不能把张克俭交出去啊!

于是,张克俭暂时安全。但他也被皇帝下令关在家里不许出门,等忙完这一阵再算他的账。

胤礽烦死这群仗着外戚身份兴风作浪的王八蛋了。

张克俭是,佟国维是,阿灵阿更是!

再说也先,他接到大明皇帝那带着杀气的回函,也懵了。

这小皇帝这么猛的吗?

噢对了,从他登基这几年的动作就可以看出来,这绝对是个硬茬子。

也先叩边之前,自然打听过大明皇帝的脾气,要是个如宋钦宗一样的糊涂虫,他就可以狮子大开口,多要一点东西。要是个像太/宗皇帝一般硬气的,那他见好就收,把张克俭带走就好。

但是,他没想到,明国皇帝连张克俭都不给,还写信大骂了他一顿,信中把他的小心思都揭穿了,说他装模作样,明着要张克俭,实际上就是不满明朝,妄图自立,说他架空真正的大汗脱脱不花,有不臣之心如何如何。

末了,还要说一句:朕看不惯你这样的跋扈之人欺负人,必要替脱脱不花大汗好好教训你!

也先:“……”

这小皇帝是心情不好吗?不对,听说大明这两年都在削藩王,各个藩王的待遇被降,闹得沸反盈天,有好几路藩王一同反了,他本以为趁这时候出兵,明朝忙着内乱,没法腾出手来管他,他就可以咬下明国一大块肉。

但看小皇帝这意思,是要跟他硬碰硬?

这脾气还挺硬!

也先见过这小皇帝的父亲,明国的宣宗皇帝,的确是气宇不凡,小皇帝是他的儿子,处事风格与他父亲却完全不一样。宣宗皇帝对他们这些“四夷”十分宽松,颇有一种“管不了我就不管了”的状态,无论是安南独立,还是裁撤奴儿干都司,都能看出来。

但现在这个小皇帝不一样,颇有一种“这地方是我的,不对,那你的地图肯定画错了”的状态。

再加上大明的火炮真的很厉害……所以,打还是不打?

也先思考了一阵子,最终决定:打!

不放一兵一卒,就这么被明国皇帝一张圣旨给骂得灰溜溜回去了,族人会怎么看他,一直想从他手里夺权的大汗会不会趁机做些什么,种种原因让也先决定:打!

胤礽:正合朕意!就怕也先跑回去呢!

他命令英国公张辅、兵部侍郎于谦率军出征,监军则是朝臣眼里很正派的兴安,不是王振那个缺德带冒烟的,朝臣看来,非常放心。

除了皇帝。

并不是说皇帝不放心,而是在朝臣看来,皇帝越大越不靠谱,国内一堆事没处理完,他居然想要御驾亲征!

无论是张辅,还是于谦徐滨等人,全都反对,尤其是张辅。以前他一觉得皇帝有英主之相,皇帝就总能干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让他马上觉得刚刚的英主之姿是幻觉。

但是这次,他实在是觉得皇帝太能折腾了。

御驾亲征?

这是何人撺掇的?!

英国公严词拒绝了皇帝,并向他扔出了全套炸弹,“陛下想要效仿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自然是好的,但是如今藩王谋逆还未平息,还需陛下坐镇京城;太皇太后患病,太后亦玉体有恙,陛下作为晚辈,理应侍奉床前;后宫庄嫔有孕,即将临盆,太医诊断是皇子,亦需陛下留在京城,还有河南、山东水患……”

主打一个让你御驾亲征,我就是傻哔——

胤礽:“……”

英国公面无表情地念完上面一切,然后郑重其事道:“请陛下以万民为重,勿要以身犯险。”

就差明说一句“我们是去打仗,你懂点事,不要添乱”。

胤礽:你们就这么担心我会捣乱嘛!

我只是想去看看前线战况,我绝对不会像某个傻哔——一样瞎指挥的,也不会去前线的,我只想看明军火力覆盖的名场面!

可惜英国公“郎心似铁”,坚决反对皇帝御驾亲征。

胤礽也只能留在京城了。

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为了不给前线添麻烦……但是真的好想看火力覆盖啊!

也许英国公看出了他的心不甘情不愿,飞快地带着于谦撤了,又不停地催人,像是京城里有什么鬼怪一样,迅速带着大军离开了。

离开了。

胤礽站在京城遥望草原,暗暗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出去看火力覆盖去!

英国公带着大军自然是紧赶慢赶,留在京里的胤礽也不得闲,手头一堆事,原本对待藩王还是留情了的,但是现在看他们一个个不知好歹,本来就罪行罄竹难书,还在那里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太/祖皇命,太/祖皇命,那你去找太/祖啊!

比他这个皇帝过得还逍遥,你们这群王八蛋到底想干什么!

紧接着,造反的藩王也别想凤阳高墙内圈禁了,直接斩杀吧!

一连杀了四五个藩王之后,剩下的老实了。

皇帝排出的锦衣卫到时,乖乖地交出了田地、宅院,锦衣卫遵皇命,将田地分给了当地百姓,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跪地称感谢皇恩万岁。

消息传到京城,锦衣卫都指挥使徐滨总算松了口气,藩王造反没有想象那般严重。

其实,早在皇帝提出削藩时,他就提出过异议,不但是他,出征在外的英国公和于谦,以及不少朝臣都表示过反对。一是担心言官会给皇帝扣上“不孝”的名声,二是担心“靖难”之事会重演。

但是皇帝不为所动,顶着重重压力开始削藩。

他说:“不能因为这件事难办,就不去办,或者交给继任者去办——如果他们也觉得难办,再推给他的继任者,他的继任者再这么想,该怎么办?”

“你也是见过藩王如何横行霸道,行不法之事的,他们一边吸朝廷的血,一边压榨百姓,我不可能再容忍下去。言官说我不孝,史书说我不遵太/祖皇训,都随他们,但是这天下的百姓,尤其是藩王封地内的百姓,会由衷地支持我削藩。他们会过上好日子,这就够了。”

徐滨知道,皇帝真正不能容忍的是朱家宗亲越来越多,朝廷要给他们的俸禄越来越多,占税收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将来有一天,税收都被拿去供养藩王,那天下怎么办?

徐滨被说服了,他也是咬着牙帮皇帝做成了这件事。为此,不断有言官上奏,说他蛊惑皇帝,魅惑君心,藩王也说要清君侧,把他列入“佞臣”一列。

徐滨乍一听到这消息,差点笑出声。

他从一开始的靖难反贼到皇帝的肱骨之臣,到现在,还成了“佞臣”了!

皇帝特意把他叫去安慰了一番,其实就是给他吃个定心丸,告诉他绝对不会把他交出去平息藩王的怒火,让他放心就是。

罢了,皇帝还开玩笑道:“说你魅惑君心,也是有道理的,徐卿这张脸还是很能打的。”

徐滨:“……”

他念了好几十遍“皇帝姓朱不姓刘”才把心里这种诡异的感觉压下去。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去复命,皇帝却用一种有些莫名其妙的眼神去看他,好像他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一般。

徐滨:这又是怎么了,陛下又在脑补些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胤礽看到徐滨,想到了历史上徐滨的原型——袁彬。

土木之变时,众多侍从都逃走了,唯有袁彬不离不弃、寸步不离,朱祁镇的吃饭穿衣、行走睡觉,与瓦剌首领交涉等一切事务,全由袁彬承担。

塞外寒风刺骨,袁彬便解开衣服为朱祁镇暖脚;随军转移车马不能行,他便背着朱祁镇而行;当英宗仰头南天,长吁短叹时,他便反复开导。

也先送来亲妹妹,是袁彬告诉朱祁镇,“以陛下中原大国之君,若成为外族人的女婿,不但气节丧失,尊严丢尽,今后还将处处受制于人。而且,你在作俘虏的时候娶亲,会让人觉得你身为流亡之君,不思返国,却在敌营贪图享乐,于大明国,于陛下今后的声誉都很不利。因此,望陛下能顾全大局,辞掉这门亲事”。

也先送来美女,也是袁彬教他说:“待朕归国娶令妹时,再将六女纳为媵从,也算不负令妹了。”

也是因为袁彬的有勇有谋,喜宁这个叛国的王八蛋才被抓住凌迟。

可朱祁镇是怎么对待袁彬的呢?

锦衣卫指挥门达恃帝宠,势倾朝野,诬陷袁彬,朱祁镇却说:“随便你怎么办,但要把活的袁彬还给我。”

门达严刑拷打,袁彬几乎遍体鳞伤。

之后,多亏漆工杨埙讼冤,袁彬方才解狱。但袁彬仍被调南京锦衣卫,带俸闲住。直至明英宗驾崩,门达获罪,被贬都匀,袁彬才恢复原职,仍掌管锦衣卫。

就问朱祁镇,你给王振立祠、给也先立庙,回过头来就这么对待忠臣吗?!

果然是个王八蛋啊!

外地造反的藩王老实了,京城里还未就藩的朱祁镇也就跟着老实了,但胤礽还是很记仇的,削了他一半的封邑,连借口都没找。

朱祁镇很不服,孙太妃也不服,亲自来找胤礽。但胤礽表示:不见,回去该干嘛干嘛去,现在知道来找我了,你儿子在京城里上蹿下跳说皇帝不遵太/祖皇命的时候,你怎么不去管管呢?!

不服,谁要你服,你只需要听命就好,谁让你当年这不会那不会,被我抢先了呢!

削藩的事情还在继续,胤礽把目光投向瓦剌,通过鬼差见英国公带着火器打得瓦剌抱头鼠窜,英国公还颇有童心地带着于谦学习怎么发射火器,甚至还想抱着火器骑马去追,只是被部下拼死拼活拦下来了。

所以说嘛,有些事情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是这个专业的你就别插手,对吧,明堡宗?

英国公和于谦那里没什么可担忧的,胤礽于是再度翻开了原剧情,他想看看这个剧还能怎么洗白孙若微。

书接上回。

明堡宗在北京城门前被扒了衣服,明军士气大降,孙若微也在宫里开始emo,要死要活的。

于谦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道:“太后,您错了,如果皇上是神,天下就不应该有战争,有灾荒,如果皇帝什么都精通,他就不需要有百官,不需要有六部,刘家的汉朝,李家的唐朝,赵家的宋朝,这些都不是一家一姓,得了天下,就自命天子了吗?他们真的是天子吗?还不是一样,忘了国家,苦了百姓,子孙蒙尘染垢,任人欺辱吗?现在,他只不过是一个姓朱的倒霉蛋,是个又糊涂,又愚蠢自大的小孩子,兵部于谦和窑工于谦,就差的是一件红袍,皇上和那个小孩子,就差一件黄袍而已。”

胤礽:“说得好,说得好!不愧是于少保!”

真男人,敢说这样的话!

这时候孙若微低着头,阴阴沉沉地看着于谦,语气相当奇怪地问他:“你继续说,于谦,早就知道你是一个不君不臣的混账,皇上杀不死你,我还杀不死你吗?说啊,还有什么话要说。”

胤礽:“……”

他指着剧里的孙若微开始大骂:“什么玩意儿啊!生出这种东西来,不赶紧去列祖列宗面前赔罪,还在这里大放厥词,要杀肱骨之臣!”

玛德,烦死这个孙若微了!

于谦继续说道:“我知道,太后身为母亲,心理自然难过,可死的那些人,那些被祸害全家死干净的那些人呢,他们没有父母兄弟吗,他们没有母亲哭儿子,妻子哭丈夫吗,我们为什么要打这一仗,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大明血战至死,为了城外那个不争气的皇上哭,做母亲的可以,做太后的您错了。”

胤礽:“漂亮,漂亮!这才是大明臣子该说的话啊!”

就该狠狠怼这个孙若微!

你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

你的儿子受辱你难过,别人的儿子死了,死了!

死在草原上,被你那个昏君儿子给连累死的!你如今还能看见活的儿子,他们连儿子的尸骨都看不到!

你还好意思难过!

我呸!

胤礽很不开心,“演的这是什么啊!用力过猛,就好像不知道该怎么宣泄感情一样,不会演就不要演了!好好的一部剧被毁得不成样子!”

这剧前期也有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但朱家五个人演技在,大家也就放过去了。但是现在,剧情扯,演技差,还要大家忍着?

胤礽:“我们只是有亿点点穷,我们不傻!”

“我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是的,我们知道该怎么判断一部剧是好是坏,演员的演技是好是差!”

“咋的现在观众还不能评价演员和电影电视剧了呗!我们有理有据地说自己的观点,对面为什么不拿事实反驳,就知道躲在阴暗面里举报!”

鬼差连忙扑上去捂胤礽的嘴,“这个可不兴说啊!咋还敢说这个,咱这个文还要不要了?!”

胤礽更怒:“什么东西!演的不好还不让人说了!搞什么举报!你举报能有什么用,只能说明你破防了!戳到你的痛处了!”

鬼差(捂胤礽的嘴):可不兴说,可不敢说啊!

胤礽:演技差,就是演技差!说了就是说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86章 大明风华(十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