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综历史]忘川食肆 > 第15章 Chapter 015 红豆山药薏米粥

[综历史]忘川食肆 第15章 Chapter 015 红豆山药薏米粥

作者:苏明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9 22:47:42 来源:文学城

所谓「雨水」,便标志着冬雪落幕,散而为雨。

倘若立春之际,春意尚且朦胧,那在雨水过后,那凛冽寒风、萧瑟残冬便如迢迢远行客,渐行渐隐于天际。而温润和风,绵绵细雨,则将渐渐浸透这苍茫大地,成就那生机盎然的景象。

唐棠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后厨的窗棂,只见那静静矗立的古木,仿佛一夜间被春风吻醒,枝头竟悄无声息地探出些嫩绿的新芽,就连那栖息于上的鸟儿,也变得更加欢腾雀跃,比往日里更添了几分生机与喧嚣。

她心下有了一丝明悟,大抵是春,已悄然而至。

“若循五行之理,这春日恰好是草木蓬勃的开始,而草木欣欣向荣,必赖雨水滋养。因此立春过后,紧随其来的便是雨水。”在食肆中央的老者正在侃侃而谈,他虽年事已高、白发苍苍,却仍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从容不迫的气度,“这种时节,天降雨露日益增多,寒湿之气缭绕不去,正是需要悉心养护肝脾的时候。”

“敢问老神仙,那又该如何养护这肝脾呢?”刘邦听得极为专注,恐怕朝堂之上都未曾如此认真过,只差拿个小本本记笔记了。

“春日阳气生发,易发脾胃不舒,应当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常怀平和之心。”老者瞥了刘邦一眼,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观高祖陛下面色,昨夜怕是又熬夜至深,且这两日眉宇间隐有怒意,肝气郁结之象已显,却是需要好生休养。”

“的确如此。”刘邦连连点头,这几日他为阎罗之事忧心忡忡,确是未曾好好休息,“药王果然医术高超。”

“这位竟是药王?”太平公主讶然道,“那位长命百岁、福泽三朝的药王?”

这世间能被尊称为药王的,自然只有那历经北周、隋、唐三代,以《千金方》一书名动天下的孙思邈。

孙思邈幼年疾病缠身,屡求医门,却也因此罄尽家产、家道中落,于是他后来便立志从医,潜心钻研医术,任凭历朝皇室屡屡相邀欲授官职,他却无意仕途功名,只在世间悬壶济世、普度众生。

他所著的《千金方》里的“千金”二字,却并非钱财俗物,而是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因此,这世间名医虽多如过江之鲫,但能担得起药王之称的,唯有这一人而已。

“正是老朽。”孙思邈笑容可掬,言语间透着几分怀念,“公主或许不记得了,昔日老朽曾入宫为公主诊病,那时公主只有这么一丁点大,还是个小豆丁呢。”

唐朝显庆年间,也即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孙思邈曾在京师长安驻足过一段时日,他虽不愿入朝为官,但碍于高宗陛下屡次诚邀,盛情难却之下,孙思邈便举荐了自己的徒弟入太医院效力。虽说未能请得药王亲自坐镇,但每遇疑难杂症,那太医院总能请来药王以解燃眉之急,倒是个两全之法。

“我好像是听母亲说过,小时候有一次高烧不退,太医院都没什么办法,是京师里有位老神仙妙手回春救了我。”太平公主感慨万分,这倒是跟她记忆里对上号了,“想不到那位老神仙,竟然便是药王!”

“救死扶伤乃医者本分。”孙思邈谦逊地摆了摆手,“老朽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罢了。”

“可是,我们如今已身在忘川。”上官婉儿一直在旁边听着,此时她的语气中透着一丝不解与迷茫,“可还有必要研习这养气修身之道?”

“我等虽已不是血肉之躯,但体内灵气流转,与往日血气运行,这其中道理却是相通的。”孙思邈闻言,笑容依旧温煦,他缓缓说道,“忘川虽然无病无痛,但若不注重养气修身,灵识也将日渐衰弱,这养气修身自然是不可荒废。”

“原来如此!”刘邦豁然开朗道,“我还以为到了忘川就什么也不用管了。”

“身在忘川,虽不必忧心疾病,也不需服食丹药。”孙思邈淡然说道,“但这不时不食的道理,却是要知晓的。”

“不时不食?”太平公主黛眉轻蹙,疑惑问道。

“孔夫子有云,自己有‘六不食’,这不时不食便是其中之一。”太平婉儿微微叹了一口气,“殿下,今日回去后,还是再温习几遍《论语》吧。”

听到这句话的太平公主立刻变成了苦瓜脸。

“这脏腑与日月星辰对应,气血与自然律动相和,这不时不食,便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节吃什么东西。”孙思邈继续娓娓道来,他前世桃李满天下,倒也习惯了这般讲授,“这春时宜食粥,能补脾养胃、益气补血,滋养身心也是事半功倍。”

“这样说起来,那今天就喝一碗粥好了。”刘邦当机立断,但他刚想招呼唐棠,就见少女自后厨走了出来。

“怪不得药王要在小店点这一碗粥呢。”唐棠端着一盏温润如玉的白瓷碗,笑意如春日暖阳,“按照药王的吩咐,这红枣山药薏米粥已经熬好了。”

所谓「红枣山药薏米粥」,便如谜底都在字面上的灯谜,是以红枣、山药、薏米与粥米一同熬制而成,这几样食材性平和缓,最适合祛湿养脾,也因此备受药王的青睐。

“掌柜熬粥的技术很是不错。”孙思邈以汤匙轻轻搅动着碗里的粥,但见这米粒颗粒分明,而米浆却是柔滑绵绸,便开口赞叹道。

这熬粥却远远不止米水简单交融那般肤浅,不论是米与水的配比,熬煮的时间与火候,都需精心拿捏,方能熬制出一碗能触动人心的粥品。

而且这熬煮的过程也取不得半点巧,不能站在旁边静观其成,而是要手持长勺,观其火候,不时搅动,一来是防其粘底,二来能使这粥底愈发浓稠,却是极为考验心性与耐心。

“那掌柜的!给我也呈一碗吧。”既然药王都这般说了,那刘邦又岂会落后,他连忙高举起手喊道。

“这里也要!”太平公主也不甘示弱。

须臾之间,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薏米粥便被端至桌前。太平公主尚未入口品尝,仅是那丝丝缕缕、直透心脾的米香,便已让她心生欢喜。

作为这大唐所有公主里最受宠最恣意的一位,太平公主前世尝遍山珍海味,舌头早已被养得极为挑剔。然而,只是匆匆一瞥,她便能瞧出这粥的非凡之处,那米粒既未煮至完全软烂,又能熬出那细腻柔滑的米浆,显然是火候与时间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自然是熬得极好的。

碗中粥水相融,软糯的米粒颗颗饱满,而红枣温润甜香,薏米颗颗雪白,山药也被煮得绵密软糯。太平公主轻轻舀起一勺,送入口中细细咀嚼,入口初时是绵软滑润,米粒在口中稍稍舒展,那柔滑与弹牙并存的滋味瞬间涌上心头。

而轻盈如雪的山药、甜而不腻的红枣与薏米的饱满口感,更是和粥香交织缠绵,宛若天成。即便未添半丝糖粒,也自有一股源自自然的微甜,悠悠然荡漾于唇齿之间。甜甜糯糯,绵绵密密,几口下去,连那话语声都会不自觉地变得温柔而呢喃,一种微小却易于感知的幸福感,如泉水般在心底汩汩涌出。

或许,待这一碗粥尽,这气色也能好上几分吧。

太平公主忽而心生此念。

“看来还是得多跟药王讨教。”刘邦的碗里已经见底,他餍足地打了个饱嗝,“这一碗喝完,感觉周身血脉畅通,筋骨舒泰,身子骨都暖和不少,肯定能延年益寿啊!”

“高祖陛下如今身在忘川,早已超脱尘世轮回,又何须对此挂怀?”唐棠轻声笑道。

“哈哈哈……倒是习惯使然了。”刘邦也笑道。

“我倒是有个问题。”太平公主那聪慧的小脑瓜却又转起来了,“我前世听闻药王钟爱养生,福寿绵延,但据史书记载,关于您的年纪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您享寿一百六十载有余,有的说仅过百岁之坎。所以我斗胆问一问,药王您到底活了多大岁数啊?”

“只怕要让殿下失望了。”孙思邈轻抚着颌下长须,缓缓说道,“老朽的诞辰太过久远,只依稀记得是北周年间,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却已是记不大清了。”

“北周年间,如此算来,少说也是一百二十余载,已是人间罕见的高寿了。”上官婉儿心中默算片刻,如此说道。

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不论汉唐宋明,即便是有天下名医在侧,吃穿用度皆为顶级的皇帝,能活到这般岁数的都是寥寥无几,而能超过百岁,不论在何地都算得上是寿星在世了。

“老神仙!”刘邦却神神秘秘地凑了过去,“您活这么久,可有什么长生不老的秘诀吗?”

“我刚刚不都说了吗?”面对刘邦的疑问,孙思邈淡然答道,“只需谨记不时不食的道理,以默养气,以静养神,顺应天地自然,自可延年益寿。”

“就这般简单?”刘邦听见后不禁有些愕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不然呢?”孙思邈面露诧异之色,缓缓道,“这人的寿限本有定数,只是世间大多数人,都不能到那命定的终点。高祖陛下想必也知道,如今这后世之人大多都能至耄耋之年,难道都是因为掌握了长生之术?若说真有什么长生的秘诀,那不过就是吃得饱、穿得暖、睡得足,这精气神自然就好了,人也就自然长寿了。”

“可惜,老朽虽历经三朝更迭,却极少见那黎民百姓,能享受如此太平安乐的时候。”

说到最后,孙思邈悠悠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感慨。

“听了药王的话,我却还有个问题。”太平公主接着问道,“要按药王的话说,这后世之人生活富足,自然延年益寿,但大多也就活到耄耋之年。可这典籍中也有记载,上古之民,都是年逾百岁而容貌不衰,怎么越到后世,这寿数反而就越短了?”

若按照史记记载,尧帝在位七十载而传位于舜,再过二十载才退位,舜帝在位二十八年后,尧帝才逝去,而这就已经是一百多年了。

那可是与天灾地祸、猛兽相争的上古时期,这人都能活到如此高寿,可太平公主前世听说过唐朝长寿若此的,却只有这位药王。

“正是正是,还有那彭祖,相传也活了八百八十岁。”刘邦也附和道。

“这个嘛……”孙思邈一时语塞,眉头微蹙,似乎有些答不上来。

“昔日我执掌文事时,曾在户部研究过天下户籍、山川地理、物产风貌,当时便有一件事觉得颇为奇怪。”上官婉儿却提出了她的想法,“这会想来,说不定能回答殿下的问题。”

“嗯?是什么事觉得奇怪?”太平公主盯着她,言语间带着几分急切,“哎呀,就别再绕弯子!”

上官婉儿轻笑一声,娓娓道来:“那时我就察觉,若论平均寿数,那遥远边陲之地的百姓,竟有时比中原富庶之乡还来得长寿。我当时以为,或许是山间清幽,环境宜人,自然能颐养天年。”

“这话虽有一番道理。”孙思邈摇了摇头,“但山民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寿数实际上都算不上长。”

上官婉儿点头,又继续说道:“的确如此,我后来便特意问了一位从边陲远道来京的官员,方知其中奥妙。原来,这边陲之地与中原大不相同,百姓多不识字,对岁月流转也没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自身生辰也经常忘却。再加上当地官吏稀少,统计丈量往往草草了事,百姓报多少年岁,他们便径直填录,所以长寿者居多。”

“原来如此,那些所谓长寿之地,竟然是因为搞不清楚年岁糊弄出来的?”太平公主讶异道。

“而上古时代,这历法也尚且粗疏,虽说是百岁,但实际多少却无从考证。”上官婉儿说道,“但一旦有户籍记录,有文字记载,这人的寿数便趋于常理了。”

“这说法倒是稀奇。”孙思邈笑道,“老朽也算见多识广,却也是头次听说,不过细细想来却很有道理,老朽不也记不清自己年岁了吗?上官姑娘果然聪慧过人,颇有祖父上官仪的风范了。”

“药王竟也识得祖父?”这回轮到上官婉儿吃惊了。

“哈哈,说来也是缘分,老朽这辈子,活得是稍微长了那么一点。”孙思邈笑呵呵地说道。

药王虽把自己的长寿都归功于养生之道,但他却未曾察觉,他这一生悬壶救世、广结善缘,所积功德又何其深厚。

拥有昆仑镜神通的唐棠,自然能瞧见他身上的功德金光。望向孙思邈时,只见他身上功德金光璀璨,犹如烈阳当空,炽热非凡,比正午阳光都更添了几分耀眼。

“如此功德,想不长寿都难啊。”

唐棠心中暗自嘀咕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