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唐]初唐上位攻略 > 第5章 雁门

[唐]初唐上位攻略 第5章 雁门

作者:月下隔云端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19 00:43:47 来源:文学城

使者终究晚来一步,杨广收到消息的时候,突厥大军已近在咫尺。

慌乱之下,杨广带着先锋精锐,指挥车架迅速驶入距离最近的雁门郡。同时不忘殷切嘱咐齐王,让他率领后军进驻雁门后方的崞县,以备非常。

还未等杨广睡个安稳觉,次日,突厥军队进犯雁门,以瓮中捉鳖之态将其团团包围。

一时间,隋军上下无不惊骇。

被收拾出来充当议事堂的屋内,杨广整个人惶惑不安,对着突厥的突然行动既害怕又愤怒。

他梗着脖子,声音不自觉带上了些尖细:“始毕可汗为何这么做?他怎敢这么做!”

“不入我朝,朕已然没有计较。”

“可他居然还妄想趁人之危,堂堂可汗竟做小人行径,夷狄果然都是人面兽心的东西!”

杨广一扫下头沉默不语的众官,顿时火冒三丈,只觉此刻看谁都是不满。

昨日狼狈地跟只落水狗似的,这让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枪头一转,他自然而然骂起众人:“个个都自诩英才,连突厥袭击的动静都探查不到,朕养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若非义成公主机警,朕只怕要直直撞上突厥军队,来个自投罗网,被天下人耻笑!”

杨广正骂得起劲,一个校尉战战兢兢地请求入内。

气氛陷入凝滞,杨广面色瞬间惨白一片。

这个时候能有什么消息?无非是哪处又被攻陷了。

因愤怒而积聚的心气,就如轻薄的云,风一吹便散了。

杨广仿佛一只被人掐住喉咙的公鸡一般,手足无措地看向左右,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哪里有半点帝王的样子?

最上首的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暗中摇头,瞥过身侧的纳言苏威,见他皱着眉,率先出声提醒:“陛下,先宣人进来吧。”

像是突然被点醒,杨广戚戚然地前倾身子,下意识朝宇文述的方向靠了靠:“对,对,听宇文大将军的,快把人引进来。”

校尉战战兢兢地下跪行礼,整个人缩成一团:“禀告陛下,始毕可汗下令攻打雁门各城,直到方才,已有三十九座城池被攻下。”

“只余雁门与崞县还在坚守。”

“雁门如今,正,正由始毕可汗亲率大军攻打。”

校尉眼一闭心一横,一口气将军情尽数禀报。

屋内的吸气声此起彼伏,杨广猛然朝后一仰,险些在众人面前栽倒过去。

大家纷纷避开视线,不去关注陛下的狼狈,省得陛下日后记恨。

杨广胡乱地看着四周,再度开口时声音已然带了颤抖:“宇文大将军,雁门如今还可坚守多久?”

宇文述心一沉,万万没想到情况居然这么糟糕。突厥本是有备而来,又取得如此战果,想必更加不会轻易退兵。

他略一思索,平静开口:“臣已问过郡守,雁门上下军民共十五万,粮草仅够支撑二十日左右。”

“如今突厥大肆攻城,须及时拆除民房以做守城之需。”

“雁门若破,百姓也无路可走,青壮年跟随军队一起守城,老幼妇孺则可于后勤帮忙。”

“如今城内人心惶惶,陛下应登城门,宣诏令,激励众民以镇军心。”

杨广被宇文述冷静的话语感染,心神渐渐平复。

听到最后时,还未表露不满,就听下头的苏威出言反驳:“陛下千金之躯,岂可亲冒箭矢,若有不测,你当如何?”

“苏公此言差矣,”宇文述捻须摇头,“如今雁门上下无不惶惶,陛下乃真龙天子,兼之禁军护卫左右,自然不会轻易有事。”

“突厥本也不善攻城,陛下亲临,则军民士气安定,自能解了眼前困局。”

“如不然,人人无力抗敌,陛下又如何安坐城内?”

杨广盯着宇文述,想了半晌,权衡了一番利弊,终是不情不愿地应下了。

———————————————

雁门,城楼上。

陛下亲至勉励,果然如良医妙药,隋军一时群情激奋,哪怕是顶着突厥凶猛的攻势,也逐渐不落下风。

杨广面上平静,但一颗心早已坠落深窟。

当年平陈,他仅是坐镇军中,听下头先锋韩擒虎和贺若弼的话,动动嘴下发军令,自然而然就胜了,又哪里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

要不是他心中还残存着一丝理智,他早已不顾天子威仪跑了!

始毕可汗从先前就觉得不对,明明即将溃散的队伍,居然在短短时间内又生了意志,拼着两败俱伤都要多带走一个突厥兵。

被鬼神附体了不成?

不,不对,始毕可汗遥遥朝城楼方向望去。

那站着一人,虽看不清面容,但周身保护的人极多,若他没有猜错,那人应是大隋天子。

他居然还敢出来?

始毕可汗阴恻恻一笑,吩咐手下人几句,随即将刀一挥,高声大呼:“杀敌最多者,赏羊马百头!儿郎们,随我杀!”

一时间欢呼声传遍整个军队,始毕可汗身侧几名弓箭手齐齐冲出,对着杨广的方向就是放箭。

城楼上的杨广一个踉跄,眼睁睁看着几支箭冲他而来,或坠于身前,或停于脚边,或擦过禁军盔甲,发出尖利的声音。

禁军大乱,纷纷靠近杨广,举起刀剑抵挡保护。

杨广再也顾不得许多,竭力保持着体面,凭着本能脱口而出大段激励军心的话语,脚下却步履匆匆,飞快冲下城楼,几个转身,消失不见。

忙于打仗的众人只听到杨广的声音,并没有看到杨广狼狈的一面。

没想到,陛下纵然遇险,也不忘鼓舞他们,交战的隋朝一方顿时军心大涨,更是勇猛抗敌。

此时外人心里“镇定自若”的杨广,却早已失了心神,刚入了住所的大门,迎面走来年仅九岁的赵王——一个他喜爱非常的儿子。

此时的赵王听说陛下亲临战场,一时激动非常。

他素来纯孝,只想着早早出门迎接陛下,求了身边的侍从,路上遇上了三两官员,见过礼后,一转眼就看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陛下。

赵王欣喜,刚想开口问安,谁知他一下落进一个沉重的拥抱。

被勒得有些喘不过气,赵王耳边嗡嗡做响,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何事,左面衣襟已然湿透。

怎么了?

九岁的赵王费力地想着,等听到杨广绵绵不绝的哭声时,才后知后觉明白,原来抱着他的是陛下,正在哭的也是陛下。

杨广何曾在人前如此失态过?

一旁的官员吓得纷纷垂眸,禁军面面相觑,通通低下脑袋不敢再看。

杨广的眼中心中只有一个赵王,刚刚经历生死,他害怕,只想抱着熟悉的人好好哭一场。

在场之人皆畏惧杨广的暴戾,赵王又年纪太小,居然没有一人上前阻止。

任凭杨广荒唐得哭了足足一刻钟,哭得不仅嗓子哑了,连眼睛都肿了。

杨广却浑不在意,哭到后来失了力气,更是拉着赵王的手就往自己的住所走去。

余下众人,见杨广走了,从头到尾没朝他们瞥来一个眼神,纷纷足下生风,飞也似的跑了。

———————————————

等杨广缓过心神,已是一个时辰后的事了。

他召集了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入议事堂,继续商议雁门之围的相关事宜。

听着杨广沙哑的嗓音,无人敢去触霉头询问。

尽管当时在场的人不敢透露消息,但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来源渠道,陛下被突厥吓哭,这件事早已成为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

宇文述顶着杨广迁怒的目光,如坐针毡,几个念头流转心间,率先开口:“前头已有消息传来,始毕可汗围困雁门,久攻不下,目前已停战原地驻扎。”

“当务之急,是陛下的安危,应当挑选几千骑兵精锐突围而出,护送陛下前往安全之地。”

杨广舒缓神色,点点头。

一道反对的意见适时响起,杨广定睛一看,又是苏威。

“不可。如今雁门守军已然度过最初的混乱,未来数日皆有余力,轻骑本就是突厥所长,陛下万乘之主,岂可轻动?”

想到今日种种,杨广迟疑,这说得也有道理。

民部尚书樊子盖见杨广动摇,当即顺着苏威的意思,补充道:“陛下于危机中保全,又怎能再度陷自身于狼狈之中?”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坚守城池,便可锉其锐气。”

“据守一城,便可下令征召各地兵马来援,陛下亲自抚慰士卒,下令不再征伐辽东。”

“英勇守城护卫者,重重有赏,爵位布帛之下,必能人人争先,何愁突厥不退兵?”

“陛下,请听臣一言,”内使侍郎萧瑀目不斜视,连余光都没透给身边的同僚,径直对杨广道:“此次突厥偷袭的消息是义成公主传来的。”

“陛下何不派遣使者,向义成公主求助。义成公主乃我大隋公主,与大隋荣辱一体。”

“若无陛下,公主又该如何自处?遑论此事若不成功也无害处。”

“此外,将士们担心的不过是除了突厥又征辽东,臣恳请陛下下诏,以示决心,如此,想必将士们必能尽心竭力。”

萧瑀是皇后的弟弟,许是外戚的缘故,他提出的角度倒是众人没想到的。

杨广一想便觉得对极了,此次他能幸运逃脱,不正是义成公主之功吗?

眼见留守的意见占据上风,剩下的人见局势已定,在虞世基的带领下纷纷进言赞同。

杨广内心的天平已然倾斜,不过犹豫片刻,便点头答应了。

———————————————

大业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边塞马邑。

趁着始毕可汗突袭杨广的功夫,中原大军被牵制于雁门,突厥其余各部见此良机,皆是蠢蠢欲动,意图侵犯边塞。

事急从权,所幸杨广在一月前就给了李渊检校太原道安抚大使的头衔,于是在他收到马邑太守王仁恭的求援信时,便连夜行军赶至。

若是放任事态发展,难保陛下不会事后追责。

李渊坐在营帐内,一边抚着腰间佩刀,一边思索,如今隋军兵少,突厥势大,不好正面御敌,得想法子智取。

“若能挑选一支精锐部队装做突厥人诱敌,另设奇兵埋伏左右,等敌寇惊疑不定时猛然杀出,必能大获全胜。”

王仁恭一琢磨,心中一松:“此法可行,不过如今马邑兵少,还得仰仗大使的人手。”

确定了大体框架,李渊转而与王仁恭商议起细节,不多时,帐外忽得传来一声嘹亮的通报。

李渊蹙眉,但见王仁恭嘴角上翘,应声后道:“来人是刘武周,此子勇猛迅捷,善于骑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大使若想遣兵埋伏,不妨带上他。”

王仁恭作风低调,甚少有大方夸人的时候,听他这么一说,李渊倒是起了些兴趣。

但见一人撩开帐门,大步走近,此人身材高大,脊背笔直,英姿勃发,一双眼眸炯炯有神,一看便知是个猛将。

李渊满意点头,颔首示意:“刘武周,我乃检校太原道安抚大使,你可愿随我上阵杀敌,御敌突厥?”

刘武周一喜,行礼道:“末将领命,愿为大使手中刀剑,杀敌致果!”

毫不掩饰自己的勃勃野心,刘武周没有丝毫犹豫。

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往上爬,任何人都能成为他的垫脚石,哪怕那个人是他的伯乐——王仁恭。

刘武周将腰弯得越发低,无人看见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狠辣。

“好好好!”正当李渊大喜时,匆匆忙忙的脚步声从外头传来,李渊再次被打断说话,内心烦躁,语气也差了许多:“还不滚进来。”

谁料进来的居然是自己的亲信,李渊眼一瞪,亲信缩缩脖子,将一封书信递给李渊。

封面上上书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阿耶亲启”

李渊眼皮一跳,快速拆开书信。

熟悉的字体,熟悉的自信的口吻。

“陛下被困雁门,召集天下兵马来援,儿为男子,虽未及弱冠,亦有建功立业之心。”

“儿自信,此行必能讨一个官身归来。”

“虽说擅作主张是为不孝,可阿耶自龙门之事后,日日见着儿就是一张臭脸,让阿耶多思多虑,亦是儿的不孝。”

李渊读到这差点气笑了,下意识捻起了胡子,这是在暗讽谁呢?

这个逆子!

“所以儿决定带着杜郎君一道,响应招募,待儿归来,希望阿耶念着功名的份上,莫要与儿生气了。

“气多了,阿耶特意蓄的虬髯就要被自己拔光了。”

“勿念,不孝子世民留。”

还知道自己是个不孝子!

李渊手下用力,下巴处一疼,胸膛起伏不定,一看就知是被气狠了。

二郎君真是好本事,每每都能把阿郎气得跳脚还没半点法子。

亲信摸摸鼻尖,暗暗腹诽。

王仁恭担忧地看着李渊,出声询问:“这是怎么了?可是大使家中出了事?”

“还不是我家那个二郎!”

李渊一激动脱口而出,电光石火间,有什么念头划过脑海。

李渊顿了顿:“说什么男儿在世就当报效朝廷,如今陛下有难,自是当仁不让,就带着个侍从,一个人跑去应募了。”

王仁恭一笑:“家里的儿子晓得上进,这不是件好事吗?”

李渊连连称是,二郎的举动虽让他生气,可若这事传到陛下耳中,想必陛下的不满猜忌也该歇歇了。

刘武周在下头听着两位上官的对话,直拧眉头。

这个大使家的二郎,就如今的世道,还什么报效朝廷,这是几岁的小娃娃说出的话,也忒单纯了些。

照《大唐创业起居注》来讲,李渊同王仁恭防备突厥,应是大业十二年,李渊正式成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发生的事情。

这里为了戏剧冲突和故事情节发展,作者把这件事挪到了大业十一年,二凤雁门救驾前后发生。

这边一大堆人名,其实也就萧瑀,苏威,刘武周要记一下,特别是刘武周,让二凤打出破阵乐的男人。其他人基本大业年间都死得差不多了。

杨广在作者这真的是一个色厉内荏的典型,尤其是通鉴里那一段目尽肿,写得太有画面感了。

注:检校类似于代理官职,无名但有权。

突厥急攻雁门,矢及御前;上大惧,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出自《资治通鉴隋纪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雁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