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唐]初唐上位攻略 > 第6章 决心

[唐]初唐上位攻略 第6章 决心

作者:月下隔云端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19 00:43:47 来源:文学城

被人认为单纯的李世民,压根没有心思管别人是如何想的。

他这次响应招募,一则是渴望建功立业,二则是打算最后一次看看,陛下也好,朝廷也罢,究竟值不值得他效忠。

既然已经产生动摇,李世民绝不允许自己犹豫太久。

三日后,他被分配到屯卫将军云定兴的麾下,不日启程赶往崞县。

但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在前往面见云定兴的路上,李世民不由感叹,唐国公次子的身份确实十分便利,他向来不会否认家世给他带来的好处。

见着面前笑容和煦的云定兴,李世民行了个晚辈礼,态度恭谦:“将军安,小辈此行冒昧打扰将军,是有一计想要献与将军。”

“哦?”云定兴眯眸捻须,倒是对眼前这个不过十六的小儿产生了兴趣。

“疑兵之计。”

李世民想着从阿耶处打听到的军情,和这一路与杜怀信搜集到的情报,不带半丝犹豫吐出了四字。

如果说,先前还是念着唐国公的面子,那么此刻,云定兴是真的正视起了眼前的少年。

“具体如何,你来讲讲。”

“始毕可汗虽举大兵进犯雁门,围我朝天子,但行军仓促并无后手,想必是念着国家慌乱之中无人来助,好毕其功于一役。”

李世民不慌不忙,来之前他就将要说的话在脑海里过了几遍,此番讲来,越发流畅,口齿伶俐。

“据此,我们可大张军容,迷惑敌军。”

“白日便高举军旗,使其连绵数十里;夜间便钲鼓齐鸣,已造大军云集之假象。”

“突厥不明真实状况,以为大军将至,定然望尘而逃。”

“不若如此,则敌众我寡,再无机会。”

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既分析了缘由,又给出了解决之道,虽然计策老套了些,但胜在稳健。

最关键的一点,云定兴很满意李世民献策的态度,不整什么上中下三策,给出的法子是立马可以拿来用的。

就算无用,也没有什么损失。

越想着,云定兴的目光越炽热。

他实在没想到,借着皇亲身份混日子的唐国公,竟能教出这样优秀的儿子,实在可惜,这要是他家中的小辈便好了。

“将军以为如何?”李世民见云定兴久久不出声,疑惑地抬眸询问,谁料就这么撞上一张满是惋惜的面容。

“好计策!”云定兴抚掌大笑,毫不犹豫选择了采纳。

虽搞不明白云定兴在惋惜什么,但李世民很快将不解抛到脑后,心跳怦怦。

这可是他头一次独自一人献策,不仅成功了,还得来了对方的夸赞。

按耐不住心中的火热,李世民行礼告退,一出门,成熟稳重的气质消失不见,眉梢眼角尽是喜色,快步去寻杜怀信。

他到底年纪小,藏不住事,喜怒还处在形于色的阶段,得了夸赞,首先想的就是找身边人炫耀。

整整一炷香时间,杜怀信被迫听了李世民一遍又一遍,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吹捧自己的赞美之词。

就连他“是是是”“对对对”的敷衍都没能浇灭李世民的热情。

直到这一刻,千古明君的滤镜,终于碎了一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响应招募的人中,有如李世民这般真心实意出谋划策的,亦有如江都郡丞王世充这般只演不出力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王世充向来信奉这句话。

三分的功绩要说成七分的,一分的担忧要表现出十分的,还要真情实意。

能哭就绝不止步于嚎,能涕泗横流就绝不止步于低声啜泣,精神气只是内在,忧思到衣带渐宽那才是再好不过。

表忠心犹如做戏,唱念做打一应俱全,混迹朝廷多年的王世充早已是其中老手。

杨广一发布招募各地兵马的诏令,王世充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

自古以来,好上添好不如雪夜送炭。

眼瞅着升迁的机会就在眼前,王世充毫不犹豫传令,带着了江都全部兵马奔赴雁门,一路上声势浩大,怎么打眼怎么来。

除此之外,王世充还不忘蓬头垢面现身于军队之中,每每出现必是悲痛交加,眼泪鼻涕一块流。

日夜不脱盔甲,王世充对着铜镜里头面容憔悴的自己满意点头,脸色难看了,人也更瘦了,这可都是他忠君之心的表现呐。

这几日得再吩咐下去,不许再上荤腥,这瞧着还是得再瘦些才好。

王世充一琢磨,还不够,天子危难当前,作为臣子怎可安心熟睡?

不可不可,到后头,王世充连床都不要了,日日裹着盔甲就往草地上一躺。

光躺着还不够,还要不时左右翻身,以示自己忧思天子。

当然,光做戏还是不够的,若消息传不到杨广耳中,那岂不是白费功夫?

王世充秘密吩咐手下,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顺着山水,一路从江都飘到了雁门,飘到了杨广身边。

居然还有如此忠心之辈!

杨广眼眶发热,将王世充这个名字深深刻在心底,等脱困了,他定要重重提拔此人,让世人都晓得做忠君之士的好处。

——————————————

义成公主看着跪地的使者,浑身上下找不出一处好肉。

天可怜见,这一路躲躲藏藏也是辛苦了。

义成公主毫不犹豫地笑出了声,她笑得花枝乱颤,笑得连眼泪都出来了。

使者内心憋闷,但顾虑着杨广给的任务,硬生生咬牙忍住了自己开口的冲动。

一介妇人罢了,一点妇德都无,嫁了突厥人,就连礼义廉耻都抛掉了吗?!

“哼,怎么,陛下现在想起我这个堂姐了?”

义成公主嗤笑着,倨傲地抬抬下巴,翻弄手中的书册,连正眼都没给使者丢一个。

使者咬舌,生生把冲到咽喉的大逆不道的话咽下,深呼一口道:“公主大义,陛下从未有一刻忘记公主。”

“此次雁门之危,还望公主出手相助,大隋,永远是公主的家。”

使者一字一顿,刻意在“家”字上咬重了读音。

义成公主怎会听不懂使者的威胁?

她眉眼一凛,浑身的气势便从慵懒转为凌厉,随手将手边的杯子捞起,狠狠一掷,砸在了使者的额角,鲜血顺着脸颊滴落地上。

盯着使者不可置信的眼神,义成公主移开视线,若无其事地翻开书册看了起来。

“告诉陛下,这事我有办法。”

“你的伤,等会到下人处拿点药擦擦。”

“滚吧。”

使者屈辱地握着拳头,如今陛下有求于义成公主,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一言不发地退下了。

见人走了,义成公主才放下书册,自嘲一笑,低声嘱咐亲信:“告诉始毕可汗,北部边境告急。”

“记住,不要多嘴,只一句话便够了。”

——————————————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探查雁门周边兵马的斥候终于归来,始毕可汗听着下头人汇报。

“可汗,崞县多了一支新的军队,人数不明,但擂鼓震天,军旗连绵数十里见不到头。”

“不仅如此,崞县后头的忻口亦有兵马驻扎,日日都有新的军队加入。”

始毕可汗一边听着,一边下意识摩挲着拇指,这是他思考问题时的习惯。

他们这一行本就是突袭,也没做久攻不下的准备。

更何况,可贺敦那也传来边境告急的消息,偏偏只有一句话,让他难辨真假。

但他不敢赌。

罢了,这次突袭本也是碰碰运气。

始毕可汗握拳狠狠砸在桌上,痛意顺着指骨游走全身,让他愈发遗憾,几乎是咬牙切齿般说出两字:“退兵。”

在一阵喧闹后,雁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寂静。

杨广神情惶惶,一开始还以为是突厥又准备攻城,提心吊胆了好一阵,突然没了动静,这才大着胆子派斥候去探查情况。

惴惴不安等了半晌,杨广就见着斥候喜极而泣地冲到他面前。

像是意识了什么,杨广“蹭”的一下起身,没有计较斥候的失态,反而急不可耐地催促他开口。

斥候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开口却又难掩激动:“回、回陛下的话,外头山、山谷空无一人,突厥、突厥退兵了!”

杨广双眼一亮,连日来的颓废消沉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属于帝王的雄心壮志又回到了他的身躯。

此刻再开口,他的语气沾了三分强硬和七分志得意满,仿佛这些天懦弱惊惧的不是自己:“传朕旨意,派两千轻骑急行。”

“务必给朕追上突厥断后的队伍,给朕狠狠地打回来!”

压抑了这么多天,终于能好好出一口恶气。

追击的骑兵个个带着冲劲,一口气追到了马邑,俘获了两千突厥老幼,耀武扬威而归。

议事堂内,杨广听闻消息时喜不自胜,当众大笑连呼三声好极,一时间,众臣顺杆而上,接连争先跟着阿谀奉承。

但在一片赞美声中,樊子盖始终保持沉默,听着越来越离奇的溢美,连“远胜尧舜”都讲出来了。

他终于忍不住皱眉打断,委婉提醒:“陛下,如今雁门之危已解,先前许诺将士的封赏也是时候兑现了。”

所有的声音一瞬消失,杨广不满地盯着不卑不亢的樊子盖,拂袖冷声道:“此事容后再议。”

“可是陛下作为天子,又怎可失信将士?”

长此以往,天子失信又赏罚不明,军心易变,迟早会出乱子的,但这话樊子盖明智得没有选择说出口。

“你如此积极,莫不是想收买人心?朕说了,此事容后再议,”

杨广目光阴冷地上下打量樊子盖,语气不明:“当务之急是先回太原,好了,都退下吧。”

他贵为天子,受天下人奉养,天子有难,本就该竭力尽忠,居然还想要讨得封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下的一切都合该是他的,妄想着从他手中夺财,杨广哼笑,赏几个功劳大的打发打发就行,至于剩下的,又与他何干呢?

樊子盖浑身一僵,迎着众人或讥讽或同情的目光,无奈垂眸。

—————————————

李世民在听闻突厥退兵的消息后,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带着杜怀信一路到了雁门。

这一路上,处处是曝尸荒野的隋兵和百姓。

始毕可汗的兵力何其雄厚,若无重利在前,大家又怎会踊跃杀敌,昼夜不停地抗击突厥军?

只是如此一来,伤亡便不可避免地加重,本也没什么,诱人的封赏必定伴随着危险。

可……天子的车架明明早在三日前就驶离雁门,居然没有派人打扫战场吗?

眼前这幅景象,也太过于残忍了些。

无人收敛的尸骨,趴伏尸体低声哭泣的妇孺,这些人连表达绝望都是怯懦的。

不远处的天空盘旋着一群乌鸦,贪婪地怪叫着,随时准备冲下来饱餐一顿。

有人烦躁地挥手驱赶,却是为了哄抢尸首上的衣物,毕竟若是破了口子,那损失的可全是自己。

这与战场上纯粹的血腥不同,是另一种冲击人心的人间炼狱。

杜怀信呼吸一滞,心口又闷又酸涩,好半晌才将那股子躁郁压下,他担忧地看向李世民。

果不其然,李世民一言不发,只沉默地注视着在场的所有人。

“二郎…”杜怀信嗫嚅着,想出口安慰又不知说些什么,只恨此刻自己的嘴笨。

这时,一队人马从远处而来,领头的看衣服应是个官,杜怀信穿越时间到底还短,认不出来。

但李世民认得出来,他双腿一夹,飞快驱马迫近那人,杜怀信来不及细想,因挂心李世民,跟着一同上去了。

“阿翁留步,敢问阿翁可是雁门郡守?”李世民气喘吁吁,但还是翻身下马,礼数周全。

“老朽确是郡守,不知这两位小郎君是?”

“我只是一个来应募的人罢了,郡守唤我二郎便好,我身边之人姓杜,是我的友人。”

郡守点点头,这通身的气质一看就是贵族子弟,但小郎君既不愿说,他也便不问。

“敢问郡守,陛下之前许给将士的封赏可曾兑现?”李世民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郡守一愣,没有生气李世民的直白,只摇头叹气道:“连尸骨都未派人收敛,遑论兑现诺言。”

“这些郎君生前都是守城有功之人,死后却连安葬都做不到。”

“老朽见之实在可怜,便组织了些自愿请命的乡民,让这些郎君不再尸陈荒野。”

李世民眼眶红红的,一时居然落下泪来,哽咽着说不出话,但一双眼却执拗地看着郡守。

杜怀信见状上前,将李世民护在身后,冲郡守拱手道:“郡守大善。”

“我与二郎一路走来,见之听之皆如炼狱,故而斗胆请求郡守,不知可否同郡守一道,将那些亡魂安息?”

果然没有看错人,两位小郎君都是正直之辈,郡守一笑,点头答应了。

李世民胡乱抹掉眼泪,这一刻他想了很多。

有帝王的赏罚不公,阿耶的疾言厉色,自家的锦衣玉食;亦有尸横遍野、鸿雁哀鸣的人间惨象。

明明还有很多事要想明白,可在这纷乱的思绪中,一句曾经听过的诗句强势闯入,打乱了他所有的羞愧悲愤。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他想,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这里是二凤心态转变的关键点,后续还会具体写二凤的野心和志向。

下一章就要走时间**,二凤在617年前的记载不多,所以前期剧情会有些快,马上进入太原起兵的副本,这个副本会写得比较详细。

目前为止,基本后期与李家争天下的几个重要角色都写到了几句。

蠢作者明日有事,本来想设定时,结果不小心把存稿发了,所以明日请假一天,对不起小天使了

注:文末的诗出自隋朝佚名的《挽舟者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