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93章 神神叨叨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93章 神神叨叨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汉之时也,城中多有官府特设并督理的“市”。

为便于治业与掌理,市内之肆铺、贩摊,皆依所营货品种类而序列之。

司其职的官吏,名曰“市长”、“市丞”。

宛陵之城,不过一县邑耳,与洛阳、长安此等大都相较,自是弗能及也。

如今汉末的长安、洛阳城,乃至许都,皆拥有市集繁多,尤以金市、马市、南市三者为要。

金市坐落于城内,专事于上层贵族之所需;

马市、南市则设于城外。

除此而外,尚有粟市、西市等细微之市。

卖的物什不同。

又,汉于边境之关隘,亦设有关市,亦名胡市,专事于边疆异域之贸易。

其交易之法,多以赶集的形式行之。

丹阳郡治宛陵小城,虽规模不大,但其坊市之构造,略已具郭婉前世所居的大唐坊市布局。

唐室之时,城市居民依坊而居,坊中设治,一统都市之制。

以长安为范,长安置有百零八坊,东都洛阳亦设百零三坊,扬州、苏州则约有六十坊,而沙洲仅得四坊。

市与坊,界限分明,居民之区,筑墙以围,行坊里邻保之制,启闭坊门之制,宵禁之制,诸般严管之策,无微不至。

唐室之于坊市之治,真乃纤悉无遗。

坊墙恒直,政府严禁逾越坊墙,侵街造屋之举。

《资治通鉴》载有坊门之刺杀事,而坊内则鲜有此类之事,是知,此严整之治模式,实能区分居民之类别,隔外来之侵扰,有利于都市的治安与安定。

郭婉与支谦所处之市,坐落于宛陵之南隅,与粟市毗邻。

南市之中,琳琅满目,多为舶来之珍,诸如佛道之礼器,南域之香料等诸般奇物。

于南市,郭婉与支谦守株待兔,静候孙翊遗亲,前来选购祭拜斋僧法会所需的礼器。

此念自郭婉初闻孙翊薨逝之时便已萌生。

支谦终难掩心中之惑,遂问于郭婉:“守株待兔,岂可得哉?”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非我强求,乃天意也。”

郭婉言辞间带着一丝玄妙,对支谦缓缓道来,神神叨叨,眼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极具神棍色彩。

“吾深信,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兔必复至,吾必能得之。”

言及此处,郭婉似有所感,仿佛触及了某种不可言喻的奥秘,轻声续道:“此等机缘,非人力所能窥测,犹如佛家所言,不可说,不可说。”

“世人皆以我为愚,然,岂知此乃天命所归?”

“天选之子,何须苦耕?”

支谦神色复杂,忽有所悟,望天边云卷云舒,思人间得失荣辱,心念:“天命虽定,然人亦当自立。”

“若尽倚天命,而不务正业,终非长久之计,终必自食恶果。”

闻支谦似有训诫之意,谓不可不勤而获,郭婉哂然而笑,知其善意存焉,乃反问之曰:“居士怎知,婉未曾苦耕力读乎?”

“天命难违,人当顺之。吾虽未现于田野之耕,然吾耕于心田,致力于未来之获,亦有天命所佑,何愁生计无着?”

言罢,郭婉目光流转,不再顾盼支谦,转而注视前方那几个身着缞绖的家仆,似有深意。

及至见那数名家仆,正候商铺小贩为其装载礼器之际,郭婉遂趋步上前,但不料彼处人群攒动,郭婉仅得立于外圈,欲挤入其中,实属艰难。

“居士,烦请君侧耳倾听,其等所言何事?!”

无奈市中人潮汹涌,郭婉实难辨析,那数名家仆之窃窃私语。

故令已先于郭婉半步之支谦,趋身向前,窃听其墙角之话。

“可。”

支谦以奇异之目瞥视郭婉,对其好奇之心甚是不解,但仍依言趋前,细听那数名家仆的低声。

“彼乃前明府君府的家仆也。”

孙翊既殁,太守之尊位已为戴员所篡,故今人皆以“前明府君”称之。

郭婉闻此,颔首以应,心中已明。

“彼辈似在探询堂倌有无熟稔的僧侣,欲于头七乃至七七四十九日之间,为已故之主公设斋僧法会,以祈亡灵超度。”

郭婉正欲颔首以示知晓,忽地心念一转,反问曰:“斋僧法会?”

“居士之意,莫非是孙叔弼家仆正欲寻觅僧侣,为其主公举办法会乎?”

郭婉静立其后,听支谦转述,内心颇为无奈。

见支谦仍沉浸于回味家仆之琐言,未能确切明了之时,郭婉恐错失此良机,遂急声催促支谦,令其拽己向前。

家仆四人,立肆之前,郭婉趋近,轻理微乱之衣袂,自若而言:“敢问诸君,可是欲寻擅长法会之斋僧乎?”

言罢,郭婉毛遂“自”荐,向孙翊的家仆引荐支谦:“此位乃吾友支谦,精通佛理,擅长法事,或可为前明府君举办法会,以祈亡灵安息。”

今日支谦特为购置佛器而行,故披一袭佛门衲衣。

此衣取素色之布,裁制得体,线条流畅,简朴中不失庄重之姿。

衣身绣莲花之图,寓清净无染之意;

衣袖则宽松自如,随风轻扬,更添其超脱凡尘之气韵。

观支谦身着此衣,犹如超凡入圣的僧侣,令四名家仆无不信服其精通佛法诸般事务。

“咦?”

支谦尚未及跟上郭婉之思绪,遽然被郭婉的举荐所惊,神色略显愕然。

他虽通斋僧法会之事,但素常多为师父三藏所主持,己则仅司侍奉之职。

至于为他人举办法会,实乃前所未有之事也。

支谦年岁尚轻,于三藏法师座下,亦非最受宠爱之首席弟子,否则何以轻易为三藏法师随手点派,随曹丕赴许都之行耶?

不过,虽被郭婉指名,支谦初时微愣,旋即便未拂其意,速趋前自我介绍曰:“小僧乃吴郡支谦,字恭明,普济禅寺之僧也。”

其态虽谦恭,但还是难掩其对佛法的自信,坦然无隐。

“咦?普济禅寺之高僧乎?”家仆等回礼毕,乃沉声问道,“闻吴县普济禅寺僧众佛法广传,吾等虽居宛陵,亦闻其名矣。”

“然未知,适才法师之友所言,法师愿为吾家主公举办法会之事,是否确有其事?”

另一名家仆接商贩递来之法器,目光微转,瞥视郭婉,继而问于支谦。

或因主公新逝,此四名家仆皆面露悲愤之色,兴致索然。

对于郭婉之自荐,他们并未显露出过多之热忱,神色间颇有淡然之意。

郭婉观之,愈觉此四人,乃孙翊生前所倚重的亲信仆从。

既是忠仆,那此四人或正是那欲为孙翊报仇的数十亲信中之四也。

“敢问诸位,”郭婉语声平和,试图打破沉闷的氛围,又带有安抚之意,“吾观诸位神色,似有悲愤之意,莫非皆为前明府君之忠仆乎?”

家仆中一人闻此,眼眶微红,沉声道:“然也,吾等皆受前明府君大恩,今主公骤逝,吾等悲愤难抑。”

郭婉闻言,心中更笃,复言道:“既然,诸位皆怀忠义之心,欲举办斋僧法会,以超度汝等主公之魂灵,若向佛献诚,祈天求地,定能寻得那弑主之贼,以安主公在天之灵!如此,法会更须办得至诚且得体。”

“或因新明府之故,汝等不能大肆铺张,然尔等主公身后之荣光,却必不可缺。”郭婉眼神坚毅,续而陈词。

随即,她转而对支谦推崇备至,恨不得他们即刻将其迎入府中。

“头七之期将至,斋僧法会乃是最为得体之头七仪轨。”

“吾友恭明居士,游历四方,广纳佛经,今至宛陵,理应为前府君尽一番心意。”

“望诸位莫要推辞,吾等并无他意,实乃真心敬仰前两位明府君之德。”

言毕,郭婉轻抬玉手,示意商铺小贩将案上法器逐一精心包裹,其态款款而有序。

随后,她转眸望向身后新收的女婢王孙琐,神色自若,言语中带着半分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半分亲昵,吩咐道:“琐,汝且亲自将这些法器送往前太守府,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有丝毫差池。”

“此等器物,皆为斋僧法会所需,需得妥善安置,以备明日之需。”

王孙琐闻言,低头应命,神色恭敬,双手接过法器包裹,轻声道:“诺,娘子放心,琐定不负所托,将此等器物安全送达太守府。”

四名家仆相视而疑,虽不解郭婉何以如此亲近于他们,但皆归因于郭婉与支谦,对自家主公生前的敬重。

于是,四人未加推辞,坦然问道:“敢问法师,擅长何种法事?能否胜任斋僧法会之主持?”

支谦闻言,双手合十,微微颔首,答曰:“小僧虽年轻,但自幼受佛法熏陶,于斋僧法会之事,亦略知一二。若诸位不弃,小僧愿尽力而为,以祈超度前明府君之灵。”

一家仆闻言,面露赞许之色,道:“法师若肯屈尊,吾等自是感激不尽。愿法师能主持一场庄重得体的法会,以慰主公在天之灵。”

郭婉见状,心中甚慰,遂又补充道:“吾等并无他求,只愿法师能尽心尽力,让前明府君之灵得以安息。”

终于说通孙翊忠仆,能有机会入府,对徐夫人诛杀仇人的计策探究一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