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83章 私欲难驯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83章 私欲难驯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为曹丕释疑什么呢?

自然是告知曹丕,他们此番出使吴郡的结果了。

孙权于三日之内,未涉他务,惟理江东之常政,召见孙绰、孙恭二子,并数度延请周瑜。

至于鲁肃、诸葛瑾等宾待,皆未得孙权的召见。

即便曹丕心怀戒惧,视此夜宴犹如昔日鸿门之宴,亦难以推辞其约。

索性爽快应允:“如此,丕便先谢过讨虏明府今夜之盛情款待!”

“吾等定当于夜幕降临时分,准时赴宴。”

与蒋干目光交汇之间,曹丕与蒋干皆满心狐疑,不能揣度孙权究竟议定为何。

是同意遣送子弟入朝示好,抑或是意在羞辱他们一番,再将他们驱逐回许都,明确拒绝遣子入质之议?

两者皆有可能,实难预料。

观孙权所遣府吏张世的颜容,并无端倪可寻,莫测其意。

陆议非孙权之心腹,近日亦随众人居于馆舍之中,故对于孙权此举之意,亦是茫然不解。

他唯信,自家主公,断不会行那杀害使臣的不义之举。

郭婉神态自若,眼观鼻、鼻观心,一派淡定从容。

毕竟,待到今晚一行,便可知孙权之意。

她心中并无丝毫紧张与狐疑。

深知,若孙权真有加害之心,他们这几人手无缚鸡之力,恐怕连馆舍之门亦难以迈出。

既然此刻头颅犹在,便无需忧虑杀身之祸。

既得性命无虞,又何须介怀那些屈辱与不忿?

世事如局,且待今晚一探究竟。

此番出使,他们已竭力而为,凡力所能及之事,皆已付诸实践。

所当争取之人,亦已尽力游说。

除却意外遇到的三藏法师,吴郡四姓的将军府臣与孙吴流寓之士人,此数日间,他们亦竭力探询其意向。

不过世事难料,终须听天由命。至于最终决断,实非他们所能左右,终归需孙权一言而定。

讨虏将军官廨,坐落于西朝堂之南首横街,亦即具区湖内侧首之第一横街之西侧。

此横街之上,首座官署便是那令江东吏民皆讳莫如深的讨虏将军孙府,亦是吴县城中,除了普济禅寺之外最为熙攘之所。

讨虏府之吏张世,手指身后随行之二低级府吏,向曹丕笑语道:“此二吏,乃官署所用,久侍吾侧,熟稔吴县门禁之事,特为贵使所留。今夜即由彼等引领贵使前往堂中赴宴。”

此乃体恤抑或是监视,皆有可能。

曹丕身份特异,欲推辞亦无从。

孙权久居于斯,今夜亦于此邸,设宴款待曹丕、蒋干等众。

令郭婉讶异,而复又觉得理所应当的是,孙权此次夜宴之邀曹丕等众,及至府邸深坐,方悟孙权未延其府外之臣,所集者,大抵皆孙氏宗亲也。

环顾左右,郭婉仅见到一个熟识之颜,乃长史张昭。

而首日堂中所逢的陈端、孙邵等辈,皆未列席。

乃至,中领军周瑜亦未现身。

周瑜,那可是孙策托孤的重臣,唯二之选也。此番竟未列于宴会之上,实乃出乎意料。

闻孙权向曹丕后续之言语,郭婉方悟,此乃孙权故意未先告之周瑜也。此番决议,周公瑾亦未赞同之。

酒至半酣,孙权含笑,以手指席下二子,谓曹丕曰:“贵使观吾孙氏之麒麟儿如何?”

孙绰与孙恭,本安坐后席,默默进食,忽闻从父点名,遂一前一后,急步出列,高声言道:“臣绰、臣恭拜见天使!”

孙权并未明言遣此二子入朝,以表孙氏之忠。也未说愿朝廷厚爱其嗣,使之安然无恙。

所以,曹丕虽非愚钝之辈,但仍愿意装傻下去,静观孙权之举动。

于是,曹丕举止端庄,好像真似是禁中来的天使一般,微微点头,示意二人起身。

天使,乃天子之使者也。

当然,曹丕并不是什么天使。

他是司空派来的,并非天子之使。

但见孙绰身躯伟岸,面容坚毅,双眸中闪烁着不羁之辉;

而孙恭则身形纤瘦,面貌俊逸,眼中却隐含狡智之光。

二子瞅着,都挺古灵精怪的。

孙绰、孙恭趋前几步,躬身行礼,毕恭毕敬地向曹丕行拜见之礼。

二昆仲之声,洪亮激扬,满堂孙氏子侄皆为之震慑,多有失色之状。

彼等自是惊愕不解,何以孙权使之挺身而出。

派出来这样两个显眼包来接客吗?

就连长史张昭亦不禁多瞥了他们几眼,沉默片刻后,方开口言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二位公子有何利国之言,亟待在此堂中陈表?”

设宴款客之所,岂是黄口小儿妄言之地?

“臣等所陈,虽未敢妄言利国,但实有利于我孙氏兴盛……”

孙绰既为兄,遂先孙恭而言,慷慨陈辞,反复称颂孙权绍承孙坚、孙策父兄之基,功绩显赫。

“从父位继父兄,亲贤远佞,招徕英俊,治江东而安黎庶。”

“吾江东子弟,皆骁勇之士,闻政令而踊跃赴命,守边疆而不辞劳瘁,无有退缩之念,无有苟且之行……”

其辞慷慨激昂,谓若无孙权绍统基业,则六郡难安,江东或将无精兵以御外寇。

当然,若非孙绰是孙暠嫡嗣之长,碍人视听,令人出戏,此掷地有声之宣言,俨然立朝之鹰派骁将也。

也就是因为,他孙暠长子的身份,未获众心,反令满堂孙氏子孙窃议纷纷。

实在是他们父亲太不“尊重”孙权了。

郭婉亦不禁举目视坐上首之孙权,但见碧眼小儿神色沉定,无喜无怒,丝毫不露孙权教习之迹。

这不得不让人感慨,碧眼儿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也。

有士人者,城府浅薄,情感奔放,易受外物之惑。众多诗人、文士,多有此性,得意则睥睨长歌,失意则悲秋伤时。

此等性情,未必不佳,敏感而情充,虽不显达于世,然或吟或咏,亦可遗世华章。

但是,若有此等性情,却又不幸没有生花妙笔以抒怀,如此,则满腔热忱,唯余花式作死矣。

郭婉岂会以为,孙权设此夜宴,是为了让他们观赏孙绰的醉态的。

也不是来看孙绰、孙恭两个兄弟去捧孙权臭脚的。

观孙暠一族,皆非甘居孙权之下者。

孙绰这般极力颂扬孙权,曹丕等人亦不便置喙,唯冷眼旁观,视其后续有何言辞。

自视不明已属不当,总不至于是想公然在宴席之中挑衅孙权。

亦非为将士请功、为府吏求封之辞令。那么此举何意也?

郭婉倒不觉得孙绰是想干啥。

他大概是没有自己父亲孙暠的勇气,跟孙权争权。

这两个小家伙,虽有小智,但大智则无。

帷幄之中,或可讨巧;当街之上,或可跋扈。但若置身于纷繁复杂之人际,则利弊权衡,实非其所长。

此子大抵为孙权所驱策,犹刃之在握也。

果然,于孙权之前,谄媚多时,孙绰和孙恭兄弟终露其锋,道其本意:“从父雄踞东南,无暇以事天子。绰仰佩从父之威,愿与恭弟,代从父前往许都,以尽臣子侍奉天子之责,未知可否?”

一众孙氏子弟面上皆或多或少露出愤懑之色,孙绰、孙恭昆仲眼中藏不住的野心勃勃与跃跃欲试,及高坐其上之孙权的平静如水的面容。

且不论孙氏子弟之窃窃私语,班列之前,即便是素日热衷于向许都表臣服之张昭,此刻亦低垂其首,目光紧锁于地,仿若细数蚁行,不敢稍有置喙。

实则是,今时不同往日,张昭已不能如孙权初继大统之时,为其决断。

无论此乃孙权自导自演之局,抑或孙绰、孙恭二人自行其是,皆非张昭所能代为孙权做主之时也。

此宴之上,无人真正专注于饮食。

坐于曹丕之后的郭婉亦不例外。

她未专注于席上佳肴,反而在孙权与二子间流转目光,此番情景,她已洞察其要。

孙权已然决意,欲向朝廷纳质!

至于质子是送往天子之处,抑或曹操之所,此皆非关键。

要者在于,曹丕一行此番并未徒劳无功!

曹操所托之事,即将孙氏子弟带回许都,曹丕又岂会在乎质子为谁,他只关心能否顺利完成此任。

能成此任,则曹操之嫌可稍减矣。

郭婉边啖案前瓜子,边析其情。

孙绰、孙恭二子,似受乡间游侠之风所染,私欲难驯。

估计是前几日,一经孙权片语撩拨,便妄自尊大,以为从父之主位乃己家囊中之物,遂慷慨激昂,愿为孙权仗义直言,远赴繁华许都求取官职,是以有此番席上之景。

凡此种种政治举动,皆源于孙暠一族对孙权继位之不满。

无论他们承认与否,孙权已然稳坐江东之主,围绕此目的之人事布局亦随之变得错综复杂。

孙权既已将江东六郡牢牢掌控于手,孙暠又如何能与之抗衡?

除非能培养出足以取代孙权之子嗣,或另寻他径。

往许都为官,或乃孙暠一族所选之径也。

在孙权严密监视之下,诸般限制,使其难以有所作为。

但是去了许都,则大不同矣。

首要所得,乃天子亲赐之官职与权柄,此等荣耀,非江东所能比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