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84章 府婢王孙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84章 府婢王孙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孙绰既自陈愿与其弟孙恭一起,代替从父孙权北赴许都。

不论是不是孙权的忽悠,此时孙权色厉而辞微,面北而立,先表对曹操看重孙氏之恩,而后敲打数语以诫孙绰、孙恭二子。

“臣权,蒙圣恩再授,辞之则为不敬。虽俯首受命,心中亦难免惴惴。”

“幸闻司空厚爱,心境始得稍安。”

“当今陛下,御宇许都,群英毕至,竞献嘉谋。”

“上有皇恩浩荡,下有故旧相扶,孙氏才得以存续至今。然,子绰、恭才器尚浅,惟愿司空不弃,多加教诲。”

“汝等既入朝,当以司空为表率,步步趋随,庶几无误。”

言既毕,孙权复向曹丕询曰:“此二子欲随贵使北还许都,未知可否?”

说话间,孙权又望向从席中起身的曹丕,朝北作揖:“陛下将江东付臣,权实在不能独支。未来大事加重,还请司空庇护提携。”

郭婉见孙权笑得灿烂,恭敬如此,态度做得十足,也是觉得这个家伙真是一个“奇才”,这样的没脾气,毫无父兄之风,让人打脸都打得没意思。

不愧是“大魏吴王”。

席中,孙绰与孙恭兄弟二人,紧随孙权之意,对曹丕极尽恭维阿谀之能事,言辞间满是敬仰与谄媚。

所谓的上行下效。

其或赞曹丕之类父,或颂曹丕之风姿,言辞华美,不绝于耳。

人皆难辨,此等恭维之语,究竟乃孙权暗中授意,抑或是孙绰、孙恭内心真实所想。

不论如何,酒至半酣,孙权乃举杯示意,令孙绰兄弟二人归席。

二人闻言,心中一喜,知孙权已对他们的表现颇为满意。

于是,二子恭敬地朝曹丕躬身行礼,言辞谦卑地谢过曹丕之夸赞,而后缓缓归席。

众人坐定,孙权复启口,语带期寄:“今遭天子赐居中枢,未知将授子绰、子恭何等爵秩。”

“臣权之忠诚于陛下,昭昭如日月,然念及从子之情,亦祈陛下垂怜。臣权斗胆请愿,愿陛下赐以江东织女。”

曹丕早有所料,孙权必有所求。

初时,曹丕还跟蒋干揣度,孙权或以北地骏马为遣质子入京之议,未料其但求掖庭织女耳。

非求北地骏马,而索掖庭织女?

此中缘由,实令曹丕费解。

其实,此番是曹丕想多了。

于汉末三国之时,骏马多出河北之北、西凉之境及西域之大宛国。

河北之北,渔阳、上谷等地,产马尤著,其品质之优,闻名遐迩。

西凉之域,马匹亦以雄浑之耐力与疾驰之速,著称于世,尤以西凉铁骑,为三**力之重。

至于西域大宛之马种,经引进后,于西凉之地繁衍生息,亦成三国战马之重要来源也。

详而言之,河北北部之马,以幽州、冀州为盛,其马力强健,耐力持久,于三国之中,广受赞誉。

西凉之地,武威、张掖等郡,亦盛产良驹,不仅供于军旅,亦在商贸运输中大放异彩。

孙权深知,向曹操求马,无异于缘木求鱼,反不如索其所需的织户女工。

曹操素来对江东心存戒备,岂会轻易将马匹售予江东?

此等明面之交易,曹操自是不会轻易为之。

曹丕思索片刻,笑靥温文,神态自若,曰:“讨虏之意,吾已洞悉。吾初料讨虏将军或以骏马为质,今乃知将军之心,温雅且慧,不溺于凡物。”

江东之地,因地利之便,无盐粮之忧。

孙权于此时,没有晚年的昏庸,实为务实之君。

吴郡孙氏,历经三代之经营,家境虽丰,然犹居寒门之末。江东六郡之世家大族,多有轻视今日江东的掌权者孙权。

孙权麾下,将相之才不乏其人,所缺者,乃维系其讨虏将军府门面之织户婢子耳。

可以说前番曹丕初遇孙权,所赠之帛就很得孙权心意。

孙权既陈所求,曹丕闻之,不以为难,反生豪爽之态,笑谓孙权道:“讨虏所求,非国之重器,亦非军之良驹,乃织户之女工也。此事易耳,吾自可裁断,无需烦扰天子。”

孙权闻曹丕之言,心中稍安,复北向拜而谢曰:“贵使慷慨,权感激不尽。然此等琐事,亦需贵使费心,权实有愧。”

曹丕摆摆手,笑道:“将军勿需过谦,吾与讨虏,同属汉室之臣,理应互相扶持。”

“况乎,吾亦知将军之心,欲以此等小事,示吾与江东之和善,吾自当成人之美。”

言罢,曹丕目光炯炯,似有所决,复谓孙权曰:“讨虏若愿,可遣使随吾一同返许都。待至许都,吾必亲自往掖庭,为将军择选家境清白、手艺精湛之织户,以赠将军。”

孙权哈哈一笑,连忙摆手。

那可去不得。

郭婉默然不语,静处于曹丕背后之席,冷眼旁观席间众人,各怀机心,谄笑以求私利,心中颇感索然无味。

其目光所及,远不及帘后府婢的尽兴表演,犹为赏心悦目。

毕竟孙权是以夜宴为邀,府中自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席间,或有三五成群,吟咏诗赋,声情并茂;

或有高谈阔论,引经据典,才辩无双。

亦有吹拉弹唱,丝竹之音绕梁不绝,更有狎妓悠游,嬉戏于席间,增添无限风情。

更有临案挥毫,泼墨如雨,尽显文人雅士之风骨。

身处宦海,人皆惧无事之闲,恐失展才之机。

孙绰将履新职,心怀壮志,跃跃欲试,欲以此行搏取功名,显耀于世。

出入之间,迎来送往,恭维不绝,曹丕亦深感权柄在握之快意。

世间纷扰,爱与恨皆有其因,唯对人前程影响深远者,方能得众人真心之重视。

不过,曹丕亦非浅薄之人,虽一朝得势,却不至忘形。

深知己之根基尚浅,此时绝非肆意弄权之时。

故此行江东,虽身负讨质重任,却不欲在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大肆网罗江东才俊。

当然,除步骘、卫旌二人外,馆舍之前,并未见多少时流之士,争相涌至,乞求曹丕的雅赏提拔。

毕竟,曹丕之名尚未显赫于世,司空长子之身份,仅乃初露锋芒,尚未至光芒万丈之境。

除了步骘和卫旌,也没有多少江东时流,争涌馆舍门前,乞求曹丕雅赏提拔。

毕竟愿意跟着曹丕远离故土、赌上身家性命之辈不多。

现在的曹丕,可不是大魏天子。

只是一个出使吴郡的司空长子罢了。

尊称一句“贵使”尚可,押上身家,那绝对不可能。

当今之世,九品中正制尚未蔚然成风,然高门子弟已居显赫之位,寒门庶族欲崭露头角,实乃难上加难,其端倪已现。

既处此境,郭婉之感尤甚。

世人行事,多信赖骨肉至亲,欲求强援,亦必从高门名士中择取。观曹操之倚重夏侯氏,孙权之与吴郡四姓共治江东,皆此理也。

当然,高门之中,不乏纨绔子弟,寒门庶族,亦有德才兼备之士。所难者,在于如何慧眼识珠,将寒门之兰芝拣选而出。

士族垄断文化,致使寒门子弟目不识丁,此诚为未来世道之弊。

“吾江东歌舞之美,何如?观女史之神态,竟如此沉醉其中耶?”

孙权目光如炬,早已洞察秋毫,见曹丕身后之蒋干与郭婉二人。

郭婉观歌舞之态,未曾稍掩,是以孙权之注意,亦在情理之中。

孙权的注意力,将发散思绪的郭婉拉回现实。

“女史既有所好,此间歌婢,便赠予女史矣!”孙权慷慨挥手,随即吩咐被郭婉盯着许久的那个歌婢上前。

那府婢名曰王孙琐,皓齿丹唇,姿容秀丽,黑丝一捆,束于脑后,颇有江东闺秀之韵。

闻家主之言,自不敢慢,即趋前数步,款款施礼。

孙权询其姓名后,含笑曰:“王孙琐,汝便随女史返许都,当尽心侍奉,勿有丝毫懈怠。”

郭婉闻言,连忙起身谦逊道:“此等重礼,婉实难承受。且此行仓促,恐多有不便之处。”

孙权笑道:“女史勿需过谦,王孙氏聪慧机敏,必能在掖庭之中,为女史分忧解难。再者,吾与贵使情谊深厚,赠一歌婢,何足挂齿?”

孙权适时一顾曹丕,以示意其交谊之笃。若郭婉推脱此赠,恐显孙权与曹丕情分疏浅。

秉持不拂贵人雅兴之念,郭婉欣然纳此婢女。

时陆议未蒙孙权之邀,故未列席。

唯蒋干一人,见郭婉携歌婢王孙琐入座,乃频向之使眼色,意态百出。

观蒋干之态,比郭婉更为雀跃,郭婉不觉哑然失笑。

此歌婢非歌姬也,仅为孙权之侍女耳,未列姬妾之属。

回到席上,再视王孙琐之态,小心谨慎而又强作镇定,郭婉心中涌起一股慈母之怀,遂不忍为难或试探于她。

“带回许都便带回许都罢。掖庭之中,自有诸多事务可使她忙碌。”郭婉心中暗忖,“倘若曹丕有所青睐,转赠于他,做个暖床婢子,亦非不可。”

若感有诈,不托心腹,只作侍奉之用,也无需过分防范。

王孙之姓,颇为独特,郭婉心中微动,隐约忆及,史上曹丕似有一姬妾,亦姓王孙。

虑及仅赠一婢,恐显礼薄,孙权遂将王孙琐之父,王孙世的身契,亦慨然赠予郭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