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80章 整饬室庐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80章 整饬室庐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郭婉相信,于东吴之地,陆伯言之名,终将如日中天,辉映寰宇。

“炊事已毕,饭食已熟矣!”

此番宴饮,恐非珍馐美馔,豆饭之约,或已成定局。

稻谷之价,高昂难及,步、卫二子虽心怀敬意,但财力所限,难以奢靡。

步骘、卫旌二人招待曹丕、陆议和郭婉一行人的飧食,果然就是郭婉猜测的豆饭。

豆香四溢,炊烟袅袅,不久,豆饭已成。

宴设一院,一人一案,分列而坐,虽然简陋,却别有一番风味。

步骘举著而言曰:“吾等虽无山珍海味以献贵宾,此豆饭野菽,望诸君勿嫌。”

曹丕赶紧摇头,含笑回应:“豆饭虽简,情意却重,吾等岂敢轻之?”

郭婉细观桌上之物,豆饭粒粒分明,野菜羹绿意盎然,更有鱼糜一盘,虽不繁复,却也清新可口,遂赞曰:“此等佳肴,胜似珍馐,可见主人之诚。”

陆议亦点头称是。

平日里,步骘、卫旌二人躬耕于会稽山野,种瓜种豆,自给自足。

偶有佳客至,便以此豆饭相待,配以山间野菽所熬之羹,清新可口。

更兼步骘闲暇之余,常于溪边垂钓,所得鲜鱼,细细剁为鱼糜,蒸之而食,既添荤腥,又不失清雅,实乃待客之上选。

如今虽暂住吴县,也保留了此般习惯。

步骘笑谓众人曰:“此鱼糜,乃吾闲时垂钓所得,初时不过娱情,未料今日竟能成宴中一景。贵人虽非案中鱼糜,但今日已然入骘彀中,真乃趣事也。”

曹丕哈哈大笑:“若天命在丕,丕当为武王伐纣,今虽聚此,却难成子山所愿之文王矣。”

众皆举簋相应,笑语连连,豆饭之香、野菜之鲜、鱼糜之嫩,交织于席间,更添几分雅趣。

虽无酒肉之盛,唯粗糙豆饭而已,然在座诸君,皆心满意足。

因曹丕向步骘、卫旌发出赴许都之邀,二人遂无需急于往孙权府上求官,只待日后随曹丕归许都即可。

故曹丕径直邀二人共返其馆舍居住。

“丕此番出使吴郡,讨虏明府已将丕安顿于馆舍之中。此舍空间充裕,足可容子山、子旗二人安歇,无须再屈居于此狭隘且略显杂乱之寺中。”

步骘、卫旌闻言,自是欣然应允。

飧食既毕,暮色迅即笼罩四周,转瞬已是黄昏时分。

夜幕低垂,普济禅寺那位名为三藏的秃僧,才缓缓动身,步履蹒跚地朝着讨虏将军府的方向行去。

在将军府的后门之处,早有专人严阵以待,静静地守候着接应的时机。

当三藏法师的身影映入眼帘,守门之人立即警觉地环顾四周,在确定并无他人注意之后,连忙低声呼唤,将三藏法师悄然引入府中。

此等行径,鬼祟异常,观之便知其中必有蹊跷。

但大汉常行宵禁,天色昏暗之后,街巷之上鲜有行人。

因而基本上无人会注意到。

郭婉对于大汉违反宵禁之罚,尚不甚明了。

她仅知大唐之制,“京城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

她只记得,在大唐有一条规定,“京城的金、吴昏倒并高呼警告行人”。

指在黄昏与拂晓时分,金吾卫会在京城中巡逻呼喊,以此警示行人遵守规定。

彼时,商贾之务皆行于白日,至夜,百姓则闭户而息。

唐之宫禁令有云,每宵,衙署之“日晷”既尽,“闭门鼓”响六百擂;

而晨昏之交,五更三点之后,则击“开门鼓”四百响。

凡宵禁之时,无故游弋于街衢者,皆视为“犯夜”,处以鞭笞二十之刑。

当然,若有公务之急,如传递官府文书,或私事所迫,如购办婚丧疾病之需,得巡逻金吾之许,亦可通行于街市,只是不得越城而出。

至于三藏法师如今夜行于坊间,自是蒙受特别的关照了。

或许是因为太夫人喜爱,每次三藏法师去会见吴太夫人之时,皆身着一身僧门衣物,身披袈裟,手持锡杖,步履轻盈,穿越曲折廊道,轻车熟路地跟随府婢引领,趋行步入府中,悄然至吴太夫人居所之外。

三藏略微整理一下衣袍,深吸几口气,努力让心情平静下来,不敢抬头恣意张望,察觉到前方府婢顿足,便双手合十,低眉垂目,恭声道:“阿弥陀佛,贫僧三藏,特来拜见太夫人,愿夫人福寿安康。”

“内阁私室,法师不必拘礼,起来说话。”

吴国太声音略带几分哑意,但看到容貌俊美、姿态谦恭的三藏法师后,脸上露出几分真挚的笑容。

“夜深人静,法师此来,莫非有要事相商?”

三藏法师双手合十,低眉垂目,恭声道:“阿弥陀佛,太夫人所言极是。今日贫僧偶遇许都来使,所谈之事,颇令人深思。”

太夫人闻言,目光微闪,曰:“哦?”

“许都来使?跟汝所言何事?”

三藏法师轻叹一声,将白日之事娓娓道来:“来使言及许都繁华,卢女相术精妙,能洞察人心,贫僧闻之,心生好奇。然,贫僧所虑者,乃此术若落入不善之人之手,恐生祸端。”

太夫人听后,眉头微蹙,曰:“法师之意,莫非欲阻此术流传?”

三藏法师摇了摇头,道:“非也。贫僧只是想,若此女此术能为我江东所用,岂不美哉?”

言至此,三藏法师心中微动,略去了自己想学相术之念,只道:“然,此事尚需从长计议,贫僧特来与太夫人商议。”

太夫人闻言,目光柔和,曰:“法师宅心仁厚,妾身深感敬佩。但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行事。法师若遣人前往许都,需选忠诚可靠之人,以防不测。”

三藏法师颔首应允,但心中暗自筹谋:

太夫人笃信佛法,若直言欲习相术,更欲借此驱逐孙氏子弟,恐令其心生疑窦。

虽吾不信佛道,然为维系太夫人之信赖,此事须得隐匿。

法师沉吟片刻,缓缓言道:“贫僧所信赖者,除夫人之外,唯余寺中僧众。然,若遣僧侣前往许都,恐有损我江东之清誉,未知夫人意下如何?”

太夫人闻言,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忧虑,轻声问道:“法师之意,莫非遣僧前往,有损名望?”

三藏一环接一环,娓娓诱导。

只见他微微一笑,说道:“夫人所言极是。不过,贫僧另有所虑。今日许都来使,实则欲借贫僧之口,说服夫人,令孙氏子弟入朝为官。此等小伎俩,贫僧早已洞若观火。”

太夫人闻言,目光微闪,问道:“法师既已识破其计,为何还来告知妾身?”

“莫非法师亦觉得,我孙氏当遣送质子入朝?此事断不可为。”

吴太夫人神色坚毅,语气决绝,打断了三藏法师的未尽之言。

三藏法师微微一愣,未料到吴太夫人如此果决,随即合十道:“阿弥陀佛,太夫人所言极是,贫僧虑事不周,望太夫人恕罪。”

吴太夫人目光如炬,直视三藏法师,道:“法师无需自责,吾虽妇人,亦知世间权谋。”

“曹操此举,意在令我孙氏俯首称臣,受其挟制。吾夫、吾儿所创之基业,岂能轻易受制于人?”

三藏法师轻捻佛珠,目光深邃,缓缓而言:“夫人慧心妙解,然来使所言,亦非全然无稽。”

“吾主讨虏,龙骧虎步,坐断东南,威震四海,诚为一时之雄。然则,家族枝叶繁茂,难免有不服管教之辈,此乃世家大族之通病也。”

吴太夫人闻言,眉宇间微露不悦,道:“法师此言究竟何意?莫非欲遣我江东子弟,入许都为质乎?”

三藏法师双手合十,低眉垂目,道:“阿弥陀佛,夫人勿急。贫僧所言,非为遣质,实为消弭内患,彰显忠诚。”

“夫人试想,江东之内,若有不轨之徒,暗中勾结外敌,岂不危矣?”

“若能将此辈送往许都,一则远离江东,无从为祸;二则向朝廷表明我江东之忠诚,免生无端猜忌。此乃一举两得之策也。”

见吴太夫人眉宇间犹有犹豫之色,但先前的愤慨已平息许多,三藏法师心中暗自思量,又缓缓开口,语带反问:“夫人莫非已忘却,讨逆明府逝去之后,主公初掌江东之时,局势何其动荡?”

“庐江太守李术公然悖逆,孙氏宗亲之中,庐陵太守孙辅暗与曹操勾连,孙暠妄图篡夺大权。”

“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蠢蠢欲动,伺机作乱。”

“此等往事,历历在目,夫人可曾忘怀?”

吴太夫人闻言,神色一凛,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仿佛再次涌上心头。

她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凝重:“法师所言极是,那段时日,江东确是风雨飘摇,人心惶惶。若非仲谋敢识果决,又有诸将拼死效力,江东恐早已落入他人之手。”

三藏法师见状,心中稍安,继续言道:“夫人既知往昔之艰难,便应明了今日之局势亦不容小觑。许都之势,日益强盛,曹操野心勃勃,窥视江东已久。若我江东不能上下一心,共御外侮,恐将重蹈覆辙。遣质子入朝,虽非上策,却可暂时稳住曹操,为我江东赢得喘息之机。”

“俗语云:‘整饬室庐,而后迎宾。’此言非虚。”

“吾江东欲迎四方之客,必先自洁其身,内修政理,外彰威仪。如此,方能令宾客心生敬仰,不敢轻侮。夫人以为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