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72章 谏阻纳质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72章 谏阻纳质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鲁肃于内心深处,实非乐见主公孙权遣送质子入朝之举。

但观堂上江东士族之多数,皆以为遣质入朝,方能确保江东之地安然无恙,无忧无患。

鲁肃深知,于众议之中,己之言语,恐难及周瑜之威严与分量。

是以,面对此景,鲁肃前番并未贸然开口,与曹丕争个面红耳赤,反是沉稳以对,之前就对孙权说过:“可稍待之,待公瑾归,再议决断。”

本欲于此次召见许都使者之时,闭目养神,养神蓄力,不欲多言。

但鲁肃闻曹丕竟施诈术,用激将之法,辱孙权肉食者鄙。

观孙权之态,亦似陷入沉思,对送质入朝之事颇有心动之意。

鲁肃见此情景,心中顿感不妥,忧虑丛生。

于是,他这才愤然而起,出言斥责曹丕。

“汝辈宵小之徒,年幼无知,尚未及吾主公之年岁,怎敢妄发此等悖逆狂言!”

虽曹丕身为曹操之嗣,然其言辞锋利,巧舌如簧,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实乃鲁肃所不愿见也。

须知,鲁肃乃当世之张仪、苏秦也,纵横捭阖,无人能及。

鲁肃之才,虽或不及周瑜之横溢才华、高雅气度,然其思维敏捷,善揣人心,且对天下大势,亦有极为敏锐之洞察。

正因有此等特质,鲁肃方能于史册之中,促成孙刘联盟,传为佳话,令后人津津乐道。

闻陆议于郭婉身旁轻言,斥曹丕者乃鲁肃也,郭婉心中暗自为曹丕忧戚,手心微汗。

着实是捏了一把汗。

毕竟,曹丕非如张仪、苏秦般,专精于外交纵横之道,是故,一时之间,竟被鲁肃之问,驳得愣怔当场,哑口无言。

此时,蒋干挺身而出,代曹丕续言曰:“吾等所言,岂有谬误乎?”

鲁肃闻言,面色凝重,目光如炬,直视蒋干。

蒋干则直视孙权,朝他拱了拱手,不顾鲁肃等人的威严,继续说道:“讨虏将军不思与父兄并驾齐驱,扬名立万,反令我等质疑,此岂是我等轻慢将军?”

“实则,乃将军自轻自贱,轻视自身及父兄之威名也。”

鲁肃听罢,怒目圆睁,厉声喝道:“汝等言辞犀利,却难掩其虚妄之本质。讨虏将军承继父兄之基业,励精图治,岂容尔等宵小之辈妄加评论?”

曹丕闻蒋干之言,心绪渐定,犹如重回公堂,对答如流。

乃负手而立,嘴角微扬,复以讥讽之语言道:“讨虏可知,尊父兄对于天子之敬重乎?”

“且不道孙破虏昔日与吾父并肩,共伐董卓之壮举。”

“单论讨逆将军继世之伟业,廓定六郡,其才器为时势所生,故上表汉朝,剖符受封大郡,兼任将校,总领两府事务,荣耀加身,冠绝宗室,实为远近所瞩目。”

言至此,曹丕目光如炬,直视前方,似有所指。

曹丕见孙权不语,视线掠过鲁肃,复又问道:“而讨虏将军,又有何建树可言?”

“且不论赫赫战功之有无,讨虏将军连江东之稳定尚不能保证,诸侯之交亦不得融洽。自承继基业以来,其作为可谓甚是乏善可陈,令人失望。”

“尊父兄皆能蒙天子之深器,而讨虏将军却欲辞天子之邀,此何意也?”

曹丕指责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目光锐利如剑,欲探其虚实:“吾父为司空,诚然不假;天子敬重吾父,亦非虚言。然此二者,与将军敬奉天子,又有何干?”

孙权缓缓说道:“吾行事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何必与他人相较?”

曹丕闻此,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复又问道:“莫非讨虏将军心存畏惧,惧吾父之威,故而不敢使孙氏子弟入朝为官,以避锋芒乎?”

孙权闻言,眉头微皱,目光如炬,直视曹丕,正色道:“吾岂是畏首畏尾之辈?”

“吾之行事,但凭公理正义,岂会因私仇而阻挠孙氏子弟为国效力?”

“天子若有所召,吾自当奉命而行,岂有推辞之理?”

他语气一顿,神情中流露出几分深沉:“况且,吾与司空之间,并无私仇宿怨。司空早年与吾父兄之交情,吾亦铭记于心,未曾忘却。”

“如此,将军犹疑何事?何不即令宗族子弟随丕返许都,共承天子之泽?”

曹丕含笑而言,语中带有诱引之意。

孙权闻曹丕之语,心中正思索着言辞间,忽闻殿外传来一缕清越之声,悠然而至:“遣子弟入朝,即为敬奉天子、睦邻诸侯之策乎?”

“瑜实难苟同此论。”

其声如玉盘落珠,清脆悦耳,由远及近,渐入堂上。

孙权闻言,心中稍安,知是周瑜归来,遂静候其入。

不一时,但见周瑜身着锦袍,英姿勃发,步伐矫健,大步流星步入殿堂之中,气宇轩昂,威仪赫赫,令人心生敬畏。

侍从见状,忙从孙权身后趋前,轻声禀报道:“主公,中护军已至。”

周瑜步入殿中,先恭谨地向孙权行礼,拜曰:“主公在上,瑜有礼了。”

礼毕,方扭头直视曹丕,言辞恳切,掷地有声:“贵使之言,恐有未妥。”

“遣子弟入朝,非但未能彰显敬奉天子之诚,反易招诸侯之疑,以为吾江东有攀附之意。此等举措,实非明智之举。”

鲁肃见周瑜归返,心中更安,如释重负。

他与周瑜素交深厚,深知彼此本意皆不欲遣亲子为质,以媚许都曹操。

但观之前孙权神色,似有动摇之兆,鲁肃心中不禁沉甸甸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时许都之使曹丕与蒋干,正傲然立于堂前,言辞间锋芒毕露,步步紧逼,催促孙权即刻作出决断。

鲁肃心知肚明,有些话若直言不讳,恐会惹恼来使,遂向周瑜投去一记微妙的眼神,示意其以轻松愉快之态,巧妙地将使者送走。

周瑜心领神会,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遂与曹丕嬉笑应对,言辞间巧妙周旋,避重就轻,绝不轻易泄露心中真意。

曹丕见状,心中虽焦急万分,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耐着性子,与周瑜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周公瑾是何等之人,言辞虽滑,又不会让曹丕找到差错。

一旁,郭婉冷眼旁观,心中已然洞悉鲁肃与周瑜的伎俩。

她轻启朱唇,以仅蒋干与曹丕能闻之音,跪坐于二人身后,低声细语道:“此乃先礼后兵之策,意在先逐客去,再行内部筹谋。”

“周瑜既已归来,定会与讨虏将军私下商议。吾等此次面见孙权,恐难有所斩获。”

陆议也听到了郭婉的话,瞅了她一眼。

奇哉怪也,奉礼女官也敢发言?

果然,不出郭婉所料。

周瑜与曹丕周旋多时,终以一句“此事须待主公深思熟虑,方能定夺”为由,婉言送客。

曹丕虽心有不甘,却也只好收起锋芒,悻悻离去。

待曹丕等人离去后,周瑜与鲁肃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待曹丕等使节离去之后,孙权遂遣散了堂下其余文武百官,独自端坐于高堂之上,神色略显疲惫,目光却锐利地注视着下方的周瑜与鲁肃二人。

他心中早已明了周瑜之前的微妙示意,此刻,孙权只欲倾听周瑜之真意,以窥其内心所想。

孙权缓缓开口,言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严:“今日之事,吾已知晓尔等之意。”

“然此事关乎江东大局,吾不得不慎重考虑。今遣散众人,只留汝二人于此,便是欲听汝等肺腑之言。公瑾,汝有何见解?”

周瑜端坐案前,朝孙权拱手进言曰:“昔者楚君初封于荆山一隅,地方未及百里。然其后嗣贤良,广土辟疆,于郢都奠定根基,据有荆、扬二州,南达南海。子孙相承,享国九百余年。”

“今将军承继父兄之余烈,统御六郡之精兵,粮草丰盈,士气高昂。且我江东之地,山川壮丽,物产丰饶,铸山煮海,民安士奋,真乃龙兴之地,何须遣亲子为质于人?”

“一旦质子落入曹操之手,吾等必将受制于人,事事须与曹操相呼应。”

“彼时,吾等所能得者,不过侯印一枚、仆从十数、车马数乘而已,安能与吾等自创功业、称孤道寡之志向相提并论?”

“今之计,莫若静观其变,先观曹操之动向。”

“若曹操能秉持道义,拯救天下苍生,吾等归附未为晚也;”

“若曹操骄横跋扈,图谋不轨,玩火**,将军但待天命即可,何必遣子为质?”

孙权让侍从将曹丕所赠的罗绮之盒打开,将织物把玩在手,淡淡问道:“然则,若曹操以此为借口,兴兵来犯,吾等当何以应对?”

周瑜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主公勿忧。”

“曹操虽势大,然其内部矛盾重重,难以一心。且其兵马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吾等只需坚守江东,以待其弊。”

“若曹操来犯,吾等可遣上将出兵,与之周旋。待其兵疲气衰,吾等再出兵击之,必胜无疑。且吾江东之地,山川险峻,易守难攻。曹操若来,必陷入吾等之天罗地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