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71章 未脱稚气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71章 未脱稚气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孙权麾下僚属,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送质之事非得待周瑜返归,孙权方能定夺。

但在坐之辈亦皆明了,置许都使者于馆舍而不理,实属非宜。

于是,孙权乃命僚属,迎曹丕等人入于堂中。

曹丕此番携蒋干等众,南渡大江,未承天子之使尊号,仅以司空府之名而出。

至孙权府邸,但见府门巍峨,议事大厅广袤开阔,气势恢宏。

今孙权职司讨虏将军,并领会稽太守之任。

按理说,其府邸之规制,应依汉制而行,不宜过于奢华开阔。

但时移世易,大汉之威仪已衰,诸侯割据,群雄并起,江东孙氏亦成一方霸主。

故孙权的府邸,虽依汉制而建,然其气势之恢宏,规模之庞大,已远非昔日可比。

郭婉随曹丕步入其间,第一印象便是此厅之宽敞,足以容纳群贤毕至,共商大计。

如今,孙权尚未称王称帝,府邸的辉煌自不能与皇宫殿宇相提并论,亦无承光殿那般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之奢华。

不过,此厅的宽敞,已足以让数十位宾客安然落座,从容议事,而不觉丝毫拥挤。

孙权麾下文武群臣,诸如陈端等辈,闻曹操长子曹丕来使,皆出迎之。

虽表以礼遇,笑语盈盈,然其神色之间,轻蔑之意难掩,心实未将其置诸高位。

“贵使远道而来,江东上下皆感荣幸。”

孙权坐于高堂之上,方颐大口,双目炯炯有神,犹如鹰隼之视。

面含微笑,言辞温文尔雅,但其眼神却透露出锐利之意,似欲洞察曹丕之心。

曹丕闻之,亦微笑回应:“讨虏将军客气了。吾父司空大人,久闻江东多才俊,特命吾等前来,欲与江东群英共商大计。”

言辞虽妙,却难掩其身份的尴尬。

在座之吏陈端,忽地离席而起,其声如钟,厉声质问道:“咦!贵使竟是曹操之子?”

“曹操遣子为使,却欲令我孙氏遣子入朝为质乎?此等行径,莫非欺我江东无人耶?”

“就不怕我孙氏扣留尔等,以报昔日之仇,令尔等身首异处乎?”

陈端之言,犹如惊雷炸响,大厅内顿时一片哗然。

江东群臣闻此,或面露不屑之色,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或目光如炬,直视曹丕,皆以轻蔑之目光审视之。

一时间,大厅内气氛紧张,剑拔弩张。

曹丕闻陈端之言,面色依旧不变,微笑如故,从容答道:“公何人也?”

“公言重矣,丕虽为司空之子,然此行亦是许都之使节。”

“若江东斩杀使臣,试问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此非但损我两家之和,亦将令天下人耻笑江东之不义。”

陈端闻言,冷笑一声,道:“某讨虏谋主陈端,字子正。”

“哼,曹操狼子野心,世人皆知。汝等此行,若非胁迫,便是讹诈。”

“吾江东之地,山川秀美,物产丰饶,兵精粮足,岂会惧你曹操?”

“曹操遣汝至此,究竟所为何事?”孙邵故作不知,淡然发问。

曹丕不识此人,正疑惑间,陆议立于其后,轻声告知:“此乃孙邵,字长绪也。”

孙邵,昔为北海相孔融的功曹,备受孔融赞誉,称其为“廊庙才”。

“原来是廊庙才,公亦言重矣。”

“吾等此行,实不敢妄言宏大。只因天子念及昔日孙将军于十八路诸侯之中,奋勇救护之功,心怀感念,欲征召孙氏子弟入朝为官,共襄国是。”

曹丕言辞恳切,试图以天子之名,化解江东群臣之疑虑。

孙邵闻言,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量:

曹丕言辞巧妙,竟将入朝为质之事,说成了天子之恩惠,实难应对。

但孙邵面上依旧不动声色,淡然问道:“哦?天子竟有此意?那不知是何官职,又需何时启程?”

曹丕微微一笑,从容对曰:“天子之意,欲加孙氏子弟高官厚爵,然具体职司尚需面议详商。至于启程之期,此刻便可定也。”

曹丕之意,乃谓:“若诸君有意,即刻便可北上许都。”

江东群臣闻此,纷纷面露不屑之色,心中暗骂曹丕狡诈。

陈端更是直言不讳,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哼,天子之意?岂非曹操之意?汝等此行,实则是欲以天子之名,胁迫吾主归顺,甘为曹贼之臣乎?”

曹丕闻之,面色不改,嘴角微扬,从容答曰:“子正公言过其实矣。天子之意,即兆民之心,岂容有疑?”

“吾辈此行,实欲与江东共商天下大计,同图汉室王霸之业。若孙氏子孙能入朝辅政,共议国是,岂不美哉?望子正公详察微末,勿生曲解。”

蒋干亦上前附和:“勿疑,吾等此行,诚意满满,愿与江东共赴国难,共谋天下。”

郭婉抱着罗绮之盒,和陆议并列二人身后,顿首不言。

江东群臣,或冷笑,或沉默,皆不愿与之深交。

这里没有他们说话的份。

江东群臣岂会轻易被其言辞所动?

另有一员大将冷哼一声,言道:“天子虽贵为九五之尊,然其权柄已被曹操所夺。汝等此行,若非胁迫,便是讹诈。”

“吾江东之地,兵精粮足,甲兵十万,岂会惧你曹操之淫威?吾等誓死捍卫江东之独立与尊严,誓不与曹贼同流合污!”

言罢,大厅内气氛愈发紧张,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但观孙权文臣武将话中之意,多半是威慑恐吓。

至于入朝之事,张昭、鲁肃等有话语权之辈皆未曾出言。

孙权坐于高堂之上,目睹此景,心中暗自思量:此子言辞虽妙,然其意难测。

吾当如何应对,方能保江东之安宁,又不失天子之恩惠?

遣送孙氏宗亲入朝觐见天子,孙权内心实则暗度陈仓,精细权衡其中之利害关系。

绝非表面所言之简单,入朝为质便会折损他日之赫赫威名。

诸侯割据一方,若因质子入朝就威严扫地,那还割据一方作甚?

何不索性解甲归田,安享田园之乐?

洗洗睡得了。

孙权所权衡者,实为曹操能予其何等之利益。

还有一点。

送质子入朝固然不假,但所送之人,皆为孙氏宗亲。

若能借此机会,将那些心怀异志、不服他掌权的宗亲耆宿送往许都,非但能使他耳根清净,更能免去诸多提防之虞,以免他们暗中作乱。

回首往昔,孙权初掌江东之时,孙氏宗亲之中,庐陵太守孙辅曾暗中勾结曹操,孙暠更是蠢蠢欲动,企图篡夺大权。

这些往事,孙权铭记于心,犹如昨日之事,如芒在背。

宗亲之中,不服他者,仍大有人在。

因心存遣质子入朝之不轨之念,孙权遂未附和堂上群臣之纷争,静候曹丕提出条件。

此刻,曹丕一路恶补,已然心知肚明,接下来该如何措辞。

他含笑示意郭婉,将早已备好的绮縠赠予孙权,令其置于孙权面前之案几上。

左右侍从心存疑虑,恐其中有诈,皆目不转睛地盯着郭婉缓缓开启盒盖。

曹丕见状,乃笑而言曰:“讨虏将军切勿疑虑,此绮縠乃吾精心拣选之物,愿以此物为媒,缔结两家之和好。”

江东之地,素乏织造之技,丝绸织物尤为稀缺。

孙权观此绮縠,光华流转,细腻柔滑,心中微动,遂命随从将礼物恭敬收下,并点头向曹丕致谢。

见随从妥善收好罗绮之后,孙权面色如故,淡然言道:“贵使赠此厚礼,权心领神会,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然而,吾等今日聚首,实非为礼物之故而至,乃因天下大势所驱,时事所迫也。”

“权亦思入朝以尽臣节,然父兄之基业,安可轻舍?”

言及此,孙权面含哀戚,情难自禁。

“未知孙氏归朝,天子与司空何以待吾族之后嗣?”

孙权试探而问,言辞间尽显谨慎。

曹丕闻之,笑而答曰:“孙将军过虑矣。天子睿智,大人亦怀雅量,自当以礼敬孙氏子孙。”

“且江东多才俊,岂有见识浅薄之理?至于官职,必依才录用,岂敢轻忽贤能?”

孙权闻此,心中暗自筹谋,然面色如故,复又试探:“彼等自幼江东成长,未尝北渡,风土殊异,恐难适应。未知能否胜任其职,担当重责?”

曹丕见状,神色一正,肃然曰:“将军此言差矣。英雄不问出处,才子何拘地域?”

“孙氏子弟若能以诚交心,以才服人,何患不能立朝堂之上,建赫赫之功?”

孙权不置可否。

曹丕察孙权犹疑未决,遂语出惊人,震摄四座:“肉食者伤情鱼肉,试问何以为食乎?”

“若识见仅限于此,则将军之岁虽增,然犹未脱稚气,较之于尊父令兄,尚欠果敢决断之风。”

此言一出,满堂皆静,气氛凝重至极。

十五岁的曹丕,指责弱冠之龄的孙权。

场面还是有点滑稽的。

“咄!贵使何敢轻慢吾家主公至此?”

自曹丕进来,未尝发言的将军主簿鲁肃,此刻双目骤张,厉声斥责曹丕失言。

曹丕称孙权为肉食者,而直呼孙氏宗亲子弟为鱼肉,虽然不好听,但却让孙权很受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