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64章 主动请缨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64章 主动请缨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曹操欲遣使江东,令孙权遣孙氏子弟质朝,以显臣服之诚。

初,曹操拟遣名士蒋干为使,不期侍者疾步入帐,禀报曰:“公子丕,忽至军中,求见司空。”

曹操闻言,手中书简微颤,神色瞬息万变,终而恢复如常,淡然令侍者引曹丕入营。

曹丕既入帐内,行大礼毕,曹操凝视之,缓缓问道:“吾儿不在府中研读经史,何故至此?”

曹丕从容对答说道:“儿闻父欲遣使江东,特来请缨,愿代大人之任,亲赴江东,呈书于讨虏将军孙权之手。”

曹操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讶异,旋即问道:“出使江东,非卿大夫之职,汝身为吾长子,何欲屈尊降贵,行此微末之事?”

曹丕微微欠身,目光中闪烁着好奇与决意,向曹操进言曰:“江东孙权,虽年岁未及弱冠,但已能肩承父兄之伟业,稳坐江东六郡,其威名远播,四方震动。”

“儿与之年岁相仿,心甚向往,颇欲亲往一见,以窥其才情胆略之深浅。大人以为此行可乎?”

曹丕神色坚定,继续说道,“儿虽愚钝,亦知家国天下,匹夫有责。况江东孙权,雄踞一方,非易与之辈。丕欲借此行,探其虚实,为将来图谋江东,略备方略。”

曹操闻言,目光如电,审视曹丕良久,似欲洞察其心。

帐内气氛凝重,唯闻父子二人呼吸之声。

曹丕挺立如松,心潮暗涌,然面上却无丝毫波澜,静待父命。

曹操轻抚长髯,沉吟片刻,终长叹一声,曰:“吾儿有凌云之志,吾心甚慰。”

宛城之战后,曹丕独遁之事,深令曹操心灰意冷,是以军旅之事,曹操绝口不提,心存芥蒂。

但今日观曹丕,立功之心昭然若揭,曹操亦不免心生怜爱,念及骨肉之情,自当予其机会。

毕竟,此乃血脉相连之子嗣,岂可轻易弃之不顾?

见曹操还在迟疑,曹丕心如刀绞,双膝不由自主跪地,叩首拜曰:“儿知父亲关爱之心,昔日宛城之失,乃儿之大过。但丕已非昔日之孩童,愿以血肉之躯报效大人,愿以余生弥补过错,不负父亲养育之恩。”

曹操心中五味杂陈,面上却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亲手扶起曹丕,言道:“汝既有此志,吾岂能阻之?”

“既如此,此行江东,便由汝代吾前往。但切记,江东之地,人才济济,汝当谨慎行事,勿堕吾家威名。”

曹丕闻言,起身离席,跪拜于地,声音坚定:“父亲放心,儿定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托。此行吴郡,儿定当洞察时局,以诚待人,共谋和平共处之道。”

帐外朔风凛冽,寒气侵骨;

而帐内则温煦如春日,暖意融融。

曹操巍然屹立于高席之上,手执一樽晶莹剔透之酒,其色泽宛若琥珀,于灯火阑珊处更显尊贵非凡。

他缓缓启唇,为即将远行的长子曹丕践行,目光如炬,深邃莫测:“吾儿此行,使命重大,可需谋士数人,随侍左右,以策万全?”

曹丕闻父言,神色愈坚,拱手对曰:“大人过虑矣!”

“儿此行旨在传递诚意,共图两地和平之局,非刀兵相见之途。故儿以为,谋士之智虽不可小觑,然此行关键,在于心交而非智胜。”

“丕愿以赤子之心,辅以自身智勇,应变途中万端,必不辱大人之命。”

酒香四溢,乐声悠扬,一派庄重而又不失温馨之景。

曹操微颔首,复言:“吾儿所论甚是,然世事如棋局局新,多一智士,即多一重保障。吾欲遣荀攸、程昱等良谋,伴你同行,以备不虞。”

曹丕再拜,婉拒曰:“公达、仲德等公,正助父亲大人平定河北,功在社稷。丕出使吴郡,实无需如此多谋士相随。儿自信能妥善处理,请大人放心。”

曹操闻之,面露赞许之色,遂大笑说道:“善!既如此,便遣蒋干一人,为你副手,共赴江东。汝可先归,与之会合,而后即刻启程。”

言罢,曹操目光中满含期许,复又叮嘱道:“蒋干在许都,已备妥一切,汝可安心。路上须谨慎行事,勿使行踪泄露,以防不测之变。”

于是,曹丕再次起身,庄重地跪拜于地,叩首谢恩,声音铿锵有力:“父亲教诲,儿铭记于心。此行吴郡,儿定当谨言慎行,不负所托,以功成归来!”

曹丕在众将的目送下,缓缓整理行装,每一件衣物、每一份文书都仔细核对无误。

他深知此行是自己争取到的为数不多的机会,责任重大,不容有丝毫马虎。

辞别之际,曹丕回望营帐,那里灯火通明,人影绰绰,仿佛还能听到曹操那深沉而有力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他深吸一口气,跨上战马,马鞭一挥,策马向许都疾驰而去。

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夜深沉,月华如练,繁星点点缀苍穹,曹丕自许都归返,马蹄声碎,踏破寂静长街。

及至蒋干府邸,但见双狮静踞门首,月色之下,威严自生,似为忠臣良将之守护。

曹丕轻叩铜环,其声清越,未几,一侍从匆匆而出,灯火摇曳中,面有惊疑,旋即步入内庭通报。

须臾,蒋干身影显现,步履匆匆,神色间既有讶异又含敬意,迎曹丕于府门之外。

“公子深夜屈尊,干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蒋干拱手施礼,言辞恳切,笑容中带着几分揣测。

曹丕颔首,英气勃勃,直言不讳:“此番前来,实乃奉父命而至。”

“大人欲遣丕为主使,公为辅臣,共赴吴郡,面谒孙权,传达天恩,令其遣子入朝,以彰其归顺之心。”

曹丕将曹操的吩咐一一告知蒋干。

蒋干闻言,眸光一闪,旋即敛容正色,复又拱手:“司空之托,重于泰山。干虽不才,亦当竭尽所能,辅佐公子,共赴此艰难使命。”

二人遂步入堂中,秉烛而谈,细论出使之诸般事宜。

自路线之抉择,使团之规模,乃至文书之字斟句酌,皆精心筹谋,力求万无一失。

蒋干博古通今,外交之才非凡,频频献计,言辞间尽显其智谋深远:“吴郡之地,山川连绵,地势险要,民俗风情与我中原迥异,公子需格外谨慎。”

“且孙权少主当政,非等闲之辈,吾等当以诚感人,察其虚实,方能见机行事。”

曹丕闻言,剑眉微扬,眼中精光四射,坚定道:“子翼所言极是,我必铭记于心,以大局为重,不负父命,不辱使命。此行若成,则我大汉一统江南,指日可待矣。”

言毕,二人移步书房,烛光摇曳,映照出地图之上江东的广袤与复杂。

蒋干执笔在手,细述江东山水、风土人情,及孙权麾下名将谋士之英勇善战、智谋过人。

曹丕则时而凝神静听,时而眉头紧锁,偶有疑惑,便即发问,蒋干则一一解答,条理清晰,二人问答之间,气氛愈发融洽。

窗外,夜色渐淡,东方天际渐露曙光。

蒋干起身,再次拱手:“公子此行,干已筹备周全,文书、护卫,一应俱全,只待公子一声令下,即刻启程。”

曹丕与蒋干,行将远赴吴郡,侍从已备诸般行囊,火镰、火石、火绒,以备不时之需,生火取暖;

木炭储之,以防霖雨连绵,薪柴难觅;

蜡烛点照,夜色温柔,驱散幽暗;

酒器茶盏、锅瓢盆具、水壶盈水,以供饮食之便;

干粮盈囊,茶叶芬芳,酒水醇厚,米面充盈,腊肉腌菜,皆备旅途之需。

斧以伐木,筑舍御寒;

锄以修路,埋锅造饭;

刀则双用,切肉剖菜,兼为防身。

唯有一物,至关重大,须曹丕躬亲筹措,以昭诚悃。

此乃曹操赠孙权之礼,出使之仪,不可或缺。

曹丕乃更衣正冠,辞蒋府而出,与蒋干一同,至司空府库,遍览瑰宝,以求一物能合孙权之意。

库中珍宝堆积如山,光华夺目,但曹丕细审之下,皆觉未足以达其意。

曹操预知其难,故早赐权柄,任其自选。

曹丕自冀州受命,归途之中,犹自沉思:“何物能入孙权之眼,既不坠父亲威名,又不至奢华过甚,耗资巨万?”

忆及曹操昔日之语:“物之贵贱,非在其用,而在其寓意深远。”

曹丕心中豁然开朗,遂与蒋干笑道:“此行所备诸物皆已周全,唯赠孙权之礼,需吾亲至掖庭织室,精挑细选,方显诚意。”

言毕,曹丕意决,欲入宫寻觅。

蒋干闻之,亦称善,曰:“公子欲以锦绣为礼,实乃妙策!锦绣之美,不在其实用,而在其能传情达意,和平修好之愿,尽在其中矣。”

于是,曹丕整衣敛容,步履从容,穿越重重宫阙,直抵掖庭深处的织室。

室内机杼交鸣,锦缎如霞,织女们穿梭其间,勤勉异常。

曹丕步入其间,沉声内敛,询于众女:“吾欲选一锦绣佳品,赠予江东孙权,以表两家修好之诚意,卿等可有上佳之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