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110章 归宁见礼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110章 归宁见礼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婉儿韶龄正美,才具已就,又兼生财理政之道,令人称羡,使吾自惭。假以时日,手笔愈大,必成海内文宗。”

郭婉闻之,又见刘遹面露赧色,便婉言出声抚慰,意在让她不要过于自卑:“婉才薄学浅,不过强逞于时。幸蒙公主仁厚庇佑,以雅意粉饰拙笔,成全我之颜面。自当以此为勉,不敢骄矜怠慢。他年若有小成,定不忘公主今日美言赞誉。”

有才之人,其行谦抑,此为谦虚;无才学者,安于本分,乃为安分。

无论何时,太过于狂妄自大,自恃其才的人,难得众缘。比如,杜甫之祖杜审言,初以大酺应制献诗获佳誉而入朝,未几,竟因口出狂言,遭贬外州。

郭婉姿容秀丽,文采斐然,且谦逊有礼,如此佳人,谁能不慕?

反正,刘遹很喜欢跟郭婉这种人来往。

互谦之词言毕,郭婉微微抬眸,两眼变得幽深,继而认真端详刘遹,少顷,咋舌一叹:“日月倏忽,春秋并异,今见公主卓然姿态,更觉九州之重,并非婉儿一人之力所能称量的。”

刘遹听罢,低垂螓首,若有所思,良久,俏脸上泛起坚决之色。

郭婉不知其领会几分,那般言语,确也不便直白尽述。

刘遹略作沉吟,坐得更加端正,启口轻声道:“吾心岂不欲与婉儿长伴,于陛前巧弄机杼以求恩宠?”

“然,天子兄长权失司空,且卞夫人居处清幽,远处观之,或有差池,恐其不喜吾躁闹之声。幸蒙公主薄名,得以恭入司空府中,守此身份恩宠,犹恐有负,唯战战兢兢,力求笃一。人事难全,情深难畅,往来两坊之间,厚此薄彼,实惭己之拙能难以兼顾。今日特来与婉儿言,日后诸事皆听汝安排。”

郭婉凝眸,正色道:“公主正应永葆风姿,勿为杂情所扰。泥销玉树,诚为人世悲剧,纵得几声轻叹,又何益于当时之困?”

稍顿,又续言,“公主愿意听我,婉儿深有感谢。”

“但世事繁杂,不止表象,多番情形,不可逞强意气。气蕴于内,尚有转圜;勃发于外,却难收回。须知人情瓜葛,密如蛛网,生人在世,从不独行,世道非为一人而设,若不能顷刻了断纠葛,自当缜思而后行。”

言至此,郭婉目光诚挚,望向刘遹,“所以日后,公主不必在婉儿面前这般恭顺,公主乃君,婉儿为臣,有心人瞧见,总归于我等不利。”

刘遹听得专注,口中喃喃,片刻之后,展颜露齿一笑:“若非与婉儿同行,遹何处学得这般道理。”

人有大望,方能大忍,此言于刘遹,其实未尽适用。盖其无论失意、得意之际,为人处世,并无大异。

刘遹但求此生顺遂,并无觊觎权位之意,愿听郭婉之言,实乃信服有加,近乎盲目追捧,而非忍辱退让之故。

俄而,正值刘遹与郭婉相对而坐,倾心交谈之际,外间一阵急促脚步声响,只见一堂倌神色匆匆,奔至郭婉身侧,俯身低呼:“长秋宫有敕,着万年公主归宁禁中。”

郭婉复述给刘遹听,刘遹闻此,神色骤变,凛然起身,莲步轻移,速趋门口。

郭婉亦随之而起,款摆腰肢,紧跟其后。

至门口,果见一黄门太监昂然而立,手捧后喻,面容冷峻肃穆,仿若霜寒凝于眉目,渊渟岳峙般透着威压,恰似木雕泥塑,纹丝不动。

正是伏皇后长秋宫中的大长秋中官。

刘遹欠身,对着后喻缓施万福之礼,启朱唇,轻声问曰:“中官,今乃成婚次日,何以忽降此敕?孤新嫁入曹家,诸多繁务犹乱如麻,尚未安置停当,这可怎生是好?”

中官眼皮轻轻一抬,目光仿若冷电,自刘遹面上一扫而过,继而尖着嗓子,不疾不徐应道:“殿下,奴婢不过奉后喻行事罢了。殿下早失怙恃,陛下念兄妹情笃,皇后殿下体恤入微,长嫂如母,召殿下回宫小住,自是人之常情耳。”

刘遹蛾眉轻蹙,微微皱眉道:“皇后可是让孤今日回宫?中官所言甚是,唯此骤别,吾心实难舍也。”

刘遹心中暗自思忖,皇后召她回宫叙话,此事她其实早有预感。毕竟所嫁之人,乃曹操嫡子曹彰,这般联姻,背后深意,她如何不懂。

只是这新婚翌晨,便被急召回宫,饶是郭婉心思通透,知晓伏皇后是见曹彰弃妻而去动了心思,也觉伏皇后此举,未免操之过急,吃相着实难看了些。

曹彰刚把公主晾下,伏皇后就把公主召回禁中,这让司空府怎么想?

明摆着对司空府的不满!

思及此处,刘遹转眸望向郭婉,轻启双唇:“婉儿,汝身为掖庭女史,谙熟宫闱诸事,此番便陪孤一道进宫罢。有汝在侧,孤心亦安。”

其实,郭婉不是那么想见这位伏皇后。

毕竟之前,暴室诸人跟伏皇后曾有过节。

郭婉记得伏后性子不稳,若是在长秋宫中做了什么令伏后不快之事,容易徒生变故。

但见刘遹这般小心翼翼开口的样子,郭婉也没有回绝。

她微微欠身,柔声道:“公主既有命,婉自当遵命。能伴公主左右,亦是婉儿幸事。”

长秋中官立于一旁,静静候着,待二人言语毕,方又出声:“殿下,时辰不早,还请殿下与这位女史即刻启程,莫让皇后殿下久候。”

刘遹轻轻颔首,与郭婉并肩迈出。

行于宫道之上,刘遹目视前方,心中却波澜起伏。

她既担忧回宫之后面对的种种未知,又暗忖此番回宫,于曹家、天子兄长、于自身,又将牵出怎样的局势变化。

郭婉似是瞧出刘遹心绪,轻声宽慰:“公主莫忧,有婉儿在,必竭力助公主应对诸事。”

刘遹回首,投以感激一笑,步伐愈发坚定,向着长秋宫方向而去。

虽刘协身为天子,于朝政诸事多有不顺,但其日常生活倒也丰富。膝下已有二子五女,仅今年便连添了三个孩子。

可见政治上失意,只能专心于耕耘之事。

刘协年纪才二十出头,子女自然年幼。

除伏皇后数月前诞下的嫡长子刘懿,以及几年前诞下的一女,余者皆为庶出。

中官引二人入殿,一四五岁模样、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儿,拉住前方比她高些的孩童,大声道:“阿母急传,欲见何方贵客?我与大姊正在弈棋,只差一步便要取胜!”

巧的是,嫡长女与嫡长子,在刘协诸多子女中,皆行二。

更巧的是,刘遹在汉灵帝刘宏的女儿中,也行二。

刘遹与郭婉入殿之时,便闻此小女郎之声。

循声望去,见那一幼童高不足三尺,头戴虎纹浑脱帽,身着厚织对襟襦裙,本应贵气十足,然因尺寸缩小,更显小巧玲珑。

小家伙儿腿虽短,步伐却甚快,肤白唇红,乌溜溜一双大眼,显得极为灵动精神。

郭婉观其年纪,便知此乃刘协的嫡长女,伏寿所出的头女。

嫡长女身前恭立的,是刘协的庶长女,也就是小女郎方才口称的大姊。

郭婉没见过她们,自然全靠猜测。

“顽童劣态,且在舍中。令姑归宁,还不收敛见礼!”

伏寿虽口中薄斥,脸上却笑意盈盈。

她转头望向在席中立起的刘遹,手指着方才呵斥方向的小女郎,含笑道:“此乃二娘汝那名不副实之侄女也。阿囡,快来向汝万年姑母见礼!”

“哪来的二娘?怎地,又从石头缝中蹦出一个二娘?”

小家伙年纪尚小,性情颇为跳脱,听闻自家母亲如此言语,便踮起脚从前面大女郎身后蹦了出来,仰起头望向刘遹。

那大女郎许是鲜见生人,又听嫡母伏寿语气严厉,顿生怯意,身形微微后缩,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见自家两个女郎这般失态,伏寿面上亦现几分尴尬之色,遂趋步向前,对万年公主刘遹谦言曰:“妇幼见短,少经世面,逢生人遇事则忧惧。万年汝才情出众、风姿秀逸,万望莫将此放在心上。”

刘遹回首,向郭婉投以一笑,得郭婉鼓励后,苦笑应道:“殿下无需宽慰,妾苟活至今,纵有三分情愫亦能隐忍。”

“今之所伤,实羡此童天真无邪,而妾自幼怙恃皆逝,孤苦飘零。潦草半生,本已不敢再奢望众人宠溺。”

伏寿闻此言,脸色愈显凝重肃穆,正颜厉色,凝视长女,沉声道:“向汝万年姑母见礼!”

小女郎抬眸觑了觑母亲,似是害怕,又偷瞄一眼刘遹,旋即又低垂螓首,目光凝于鞋尖。

俄而,但闻 “啪” 的一声脆响,伏皇后竟怒极,扬手一挥,一巴掌将其抽翻在地。

“儿辈又何能为显赫之人?汝姑之夫家,方是汝……还不速……”

伏寿盛怒之下,脸色涨得通红。

待其转过头来望向刘遹,尚未及张口,刘遹却已被身后的郭婉扯着,抢先一步跪地叩首,口中言道:“妾等俗目,不敢妄窥天机运数,恳请皇后殿下,勿因妾等微末之人,失了清宁雅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