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 第109章 置业于邺

[三国]太后篡位进行时 第109章 置业于邺

作者:九尾糊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7 12:45:51 来源:文学城

刘遹颔首低眉,声若蚊蚋:“尚未相处,昨日晌午未几,伊便离府北上,往寻其父矣。”

声音虽小,但却淡淡,毫不在意的模样。

坊野之间,自有民声嘈闹,远不像掖庭肃穆拘谨。

刘遹重逢郭婉,毫无拘谨之意,满心兴奋,令她甚是喜爱此地。

“有婉儿为我撑腰,何惧曹彰之微末。”

郭婉笑道:“正是此理,司空府诸众,自有容人之量,公主与曹彰情是夫妇,但使礼数备至,周全无缺,何惧其他。”

至于郭婉之于曹彰,实则较为欣赏历史上那位任城王,故未再与刘遹言辞间稍有贬损之意。

刘遹于曹彰,亦持中平之论,无甚异议。

盖因二人皆知,曹彰性情本然,非有意慢待万年公主之心。

说句荒诞之语,日后慢慢调授、徐图教化就是。

“况且今后,我自景从婉儿,不忧其他。”

刘遹近身,以臂环拥郭婉,感其呼吸之温,心怀稍慰。

“忆及年前,婉儿曾言,欲吾树‘书痴’之名。吾已命侍者广搜古籍杂谈、书画卷轴,不拘经史,但求博采众长。”

“且铭记婉儿所嘱,专司收集,不妄自编撰,亦不私延宾客入府,以免招矜傲之名。今欲问婉儿,吾后续当何为?”

庭下其他人闻言后,也都不乏好奇的打量郭婉与刘遹。

周不疑,较郭奕年长些许,颇能感知刘遹对郭婉的依赖,但他只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拉着郭奕走远去看书了。

郭婉闲坐空庭,望着堂倌们挥帚拂尘、整理有序之景,状似悠闲,心里则盘算着许多事宜。

昔者,郭婉决意暂居重屋,意在避灾年之乱,兼以沉思进身之策,然彼时心中尚未有定计。

近日观刘遹历经出阁曹氏之诸般事变,渐使其思绪明朗,决策渐定。

首要之务,无疑在于重屋的精心营运。

撇开那虚无缥缈的大汉女史之名号,及尚未尘埃落定的曹丕姬妾之位,此乃郭婉于纷扰尘世间稳固根基、立身行事之要谛。

欲铸就团体之坚不可摧,需紧握三大支柱:

一曰钱粮之丰饶,乃维系生机之源泉;

二曰武力之强盛,为守护安宁之利剑;

三曰意识形态之渗透,乃凝聚人心之纽带。

此三者,郭婉皆已筹谋有方,且近日复有新思萌生。

重屋易主之初,仅两层之构,庭外广袤,皆为荒芜之地。

迄今,郭婉已增其一层,对官府则云为营脂粉之肆,以备物料置放,实则暗令娄圭匿养数名忠仆堂倌。

前世的经历,让郭婉愈发认识到,自己想要握稳权柄,必须有只忠心于自己的武备之力。

身死当日,李隆基引兵入宫,她执烛率宫人迎之,并出示与太平公主所拟的遗诏给刘幽求看,欲证自己的心还是向着公主、向着李唐宗室的。

刘幽求持诏求李隆基法外施恩,但李隆基终究令其身后甲兵,斩她于旗下。

早该知道李隆基白眼之狼,不会放过太平公主和公主的臂膀的。

只是当时,她们的权力,已经不及掌有禁中兵权的李隆基了。

武周一朝,皇权受摧,相权亦不复昔日之盛,反倒是谁掌有兵权谁能站于高处。

郭婉不知道的是,在她被杀的仅一两年之后,先天政变之际,太平公主之所以为李隆基所轻易制伏,缘由之一,乃其在禁军之中层渗透未足。

宰相与两衙大将虽半出其门,然于下层则缺乏支撑,犹若空中楼阁,难以久立。

至于太平公主,以其身份地位,其影响力自然难以深植于基层。

上官婉儿自己的身殒,就已经能够省悟,自知拥有武装力量的重要。

靠人终不如靠己。

灾荒之年,民以食为天,饿极则自售其身。

蝗灾未至之前,郭婉已巧结荀彧府邸采买女婢之缘,与许都巨室交易颇丰,钱粮自是充盈无虞。

是以,重屋堂倌之众,增殖之速,已超乎娄圭的预想甚远。

三层之重屋,辅以自给之耕地,堂倌已逾百人,皆勇猛忠诚之士,实乃保郭婉性命的基根本盘。

但欲于曹魏政权中有所建言,仅凭己身与心腹数人朝堂高呼,犹杯水车薪。此百余人,虽体魄胜于寻常兵卒,然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重屋虽犹有缺员乏物之忧,然其架构已固,只需循序渐进,将所能罗致之人、物逐一纳入其中。

曹操如今远征邺城,明年又将北伐乌桓,时局焦点远离许都,群雄逐鹿河北,许都西坊遂成众人忽视之地,恰似空窗之期。

此诚为郭婉难得之机遇,若非时局如此,以其根基未稳的现状,欲于许都——自建安初年以来的核心地域兴风作浪,实乃难上加难。

郭婉举手示意刘遹坐于廊下侧畔的胡床,并令堂倌皆退,乃续言曰:“今公主府中尚余几何财货?”

“扣除购置文集的耗用之后,其余可置办邺城之宅,待迁都之时,自有其用。”

“婉儿之意,欲吾典买邺城屋舍乎?”

刘遹闻郭婉之言,旋即省悟,略显迟疑曰:“此虽为远见之策,但邺城远离许都,周遭地价未易揣测,婉儿何以料定朝廷必将迁都于此?”

“诚然,若世道将兴雅于邺,日后邺城之地,恐将寸土寸金。即便典购得手,亦是久后方见其利,而文集之购修,耗费颇巨,恐怕时不我待。”

“今邺城地价虚跌,袁谭之众颓势难挽,邺城人心浮动,此刻置宅,所需物料之费,自不会过于繁重。”郭婉的心思打到了邺城,遂折枯枝一枝,漫言于手。

正如前所述,郭婉于重屋蓄养堂倌,名曰堂倌,实乃忠仆死士,其耗用自然不菲。

今其可支配的财货稀缺,而各方之消耗又颇为惊人,自不可再在许都与人争抢繁华之地,香料之营生亦不宜过于张扬,以免为有心人所觊觎。故郭婉近日来屡思他途,欲另辟蹊径。

建安九年,曹操既克邺城,许都朝堂与曹操的司空幕府将迁于邺城,承制敕皆出于此,届时往邺城购地置宅,其价必昂于今。

“迁都邺城,乃司空筹谋。吾与曹丕往黎阳之时,偶闻司空欲令天子迁都至邺,聚四方英豪。吾等须先行于邺城闲坊购得邸宅,以此为重屋在都枢纽。”

适才,刘遹未至之时,郭婉正询于一邺城籍的堂倌。

得知于邺城西南之坊购置产业,不仅手续便捷,且其价远低于城外数倍。

故郭婉决意自此入手,以边郊之地渐次包围城中,使重屋之势力渗透于邺城,以西南数坊为根基。

郭婉亦不忧此状短期内会有变故,盖因史载,即便于邺城最为繁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此数坊亦人烟稀少,多为耕垦之地。

“公主返府后,可遣亲信往邺城西市,寻一名作甄亚夫之人,此人乃西市掮客中人,能助我等以最少的财货,购得最大的邸业。”

“甄亚夫?”

“然也。”

刘遹点点头,表明自己记下了。

稍顿,郭婉回首顾娄圭,娄圭连忙趋前施揖礼。

郭婉续言曰:“吾欲使子伯,与汝之亲信同赴邺城。”

娄圭的管家之能,郭婉这两年亲眼目睹。

至于如何购得许都的廉价邸舍,郭婉不便亲身出面,故思及昔日于邺城袁氏府邸所遇的甄亚夫。

此人自诩甄夫人的旁支,郭婉昔日尚在袁府之时,曾与阿好共为甄夫人收拢族产,与甄亚夫碰过面。

他昔时即在邺城西市为掮客,希望如今犹能寻得其踪迹。

只求他还活着,别死于曹袁战乱就好。

郭婉思及此人姓名,又不禁感慨万千。

能记住这个人,其实不是郭婉记性好,还是要多亏了“甄亚夫”这个名字。

一则,其名“亚夫”,与细柳营将军周亚夫同名;

再则,其名颇具大汉时代之风,如亚夫、广汉、辟疆之类,多与大汉疆土相关,犹如上官婉儿前世所闻昌嗣、承嗣、延宗之类的名字,唐人取名,多带有兴盛家族的这一寓意。

刘遹虽然对于朝廷迁都邺城之事,深感震撼与不解,但闻郭婉之言后,仍颔首应允,铭记于心。

她对郭婉有着十足的信心,初时,忧虑过一瞬间,财货投于邺城,回利迟缓,但又闻郭婉对邺城的筹划,不禁又心生向往。

置业于邺之后,届时,她就可与郭婉共置产业于同坊,比邻而居,就不必每日再经驾车跨坊之苦了。刘遹如是想着。

“天子迁都,吾等落魄公主亦能随之往邺乎?”刘遹忽又诘问。

刘遹自知,其兄无权,恐难定宗室迁都之事。

她生怕曹操不允许天子一家以外的刘姓宗室同去邺城。

郭婉笑曰:“汝今乃曹彰之妇,可知曹彰何人耶?”

曹操岂会将其子妇留于许都?

显然不会。

曹彰既有将军之才,曹操乐意见此,自然不会将曹彰一家留在许都。

刘遹纵不能随天子,亦必随曹彰,举家迁往邺城。

闻郭婉此言,刘遹亦面露振奋之色,而后又稍感自己的愚钝,心生惭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