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 第23章 汲黯其人

[历史直播]从缠足开始说起 第23章 汲黯其人

作者:豆角开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2:54:55 来源:文学城

稍稍一卡顿,有人好奇了,石庆怎么回事?

【元封四年,关东地区有两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其中没有户籍的人有四十万。大汉朝廷上的这些公卿大臣商议后,请求汉武帝将流民迁徙到边疆地区,以此作为惩罚。】

多少?两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一瞬间,汉太祖刘邦激动的站了起来,不是,两百万之众,那可是能够让整个天下大乱的数字。刘彻,刘彻到底是怎么弄的?

而且这些大臣出的是什么主意,把流民弄到边境去,以作惩罚?

他们是觉得陈胜吴广的起义还不足以让他们正视?

他们怎么敢?

等等,刘彻不会老糊涂的听信这些臣子的话,真把两百万的流民弄到边境去吧?

瞬间,刘邦急了。

没办法,刘彻此人让人捉摸不透,说他英明吧,他也英明,说他糊涂,那也是十分糊涂。

腹诽罪都能用上,可见在刘彻的心里,人命不过如此。

【不可思议吧,发现流民,两百万之众,朝堂上的这些人竟然一致提议惩罚他们,不思安抚而提出惩罚,这些当官的怀的是什么心?是觉得大汉天下没有乱,大汉的百姓们没有像陈胜吴广一样揭竿而起,反了他们,他们不乐意?也对,他们不在意,老刘家的江山也有不短的日子了,刘彻杀大臣杀成那样,他们怕是从心底里盼了大汉的天下乱。

【况且,百姓为何流离失所,难道不是因为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都是谁?把百姓的田地占了,让百姓无地可种,加上天灾**。是吧,刘彻还不修黄河,以至于让更多的百姓无处容身。两百万的流民,那都算少了吧。

【好在这一回汉武帝至少没有糊涂。听到一众臣子的建议,观一直以来石庆的行事,汉武帝是认为丞相石庆年老谨慎,肯定不会参与这样的商议,挺好的让他请假回家,转而查办御史大夫以下那些提议迁徙流民的官员。在这事上,给汉武帝点个赞。让你们这些当官的不像样,弄死他们!】

汉太祖刘邦那是松一口气,还好还好,臭小子无论之前怎么样,在大事上不犯糊涂,更没有让人忽悠了,是好事,是好事。必须要给予肯定 。

当官的啊,可不是吗?如同他现在面对的一应诸侯王们,他们哪一个不是想方设法的企图把刘邦弄下去?

汉武帝时期的汲黯,睁大了眼睛,怕是也想不到竟然有人那样的无耻,说出这样的建议。

好在刘彻没有糊涂,听了那些狗屁臣子的主意,做下损及百姓的事儿。

而刘彻扫过一应臣子,果然,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一个两个的都想毁大汉江山。

【偏有人是不识趣的,人家压根不认为自己有错。刘彻下令让石庆称病回家去,剩下的事皇帝都亲自出面收拾了,结果石庆因为自己不能胜任丞相职务而深感愧疚,于是向汉武帝上书说:“臣石庆承蒙陛下宠幸,得以担任丞相一职,可臣才能低劣,无法辅佐陛下治理国家,以至于城郊的仓库空虚,百姓大多流离失所,臣罪该处死。陛下不忍心依法惩处臣,臣愿意归还丞相印信和侯爵印信,请求告老还乡,给贤能之人让出职位。”

【那不能。对刘彻来说,反正丞相都成摆设了,换了那么多的丞相,不惹事的太少,石庆是没用了些,没有用的丞相也好,可以由了刘彻想用谁就用谁,总归能安顿好天下。汉武帝回复石庆道:“粮仓已经空虚,百姓贫困流离,可你却提议迁徙他们,已经让社会动荡不安了。社会动荡会使国家陷入危机,在这样的时刻你却想要辞去职位,你是想把责任推给别人吗?”汉武帝和石庆,皇帝要让丞相成为摆设,石庆是能力不够,不仅是能力不够,流民已经成灾,怎么能说出惩罚流民的话来?陈胜吴广的起义是没能让他们吃住教训?】

呵,想让人记住教训,太难了,断无可能。

秦始皇时,不知怎么的,在那一刻秦始皇想起先前的因郑国之事,他下令逐六国所有客卿,不许他们进入秦国,那个时候的李斯极力阻止,差一点他也犯下大错了。

李斯,在他活着的时候从未犯过错。比起汉武帝的这些丞相,自是好得多了。

汉太祖刘邦不由将目光落在萧何身上,不怪后世对萧何垂涎三尺,确实可遇不可求。他的运气还是不错的!

汉武帝时期,石庆已然无颜见人,让天幕如此当众处刑,他从前的好名声还能在吗?

眼见百姓受苦,他们竟然提出要不管百姓生死的话,多少人自此怨恨上他……

【让汉武帝那么骂了,石庆多少还是要脸的,只好重新处理朝政。石庆为人思考问题细致周密,处理事务谨慎拘束,却没有什么高明的见解,也没有为百姓发声的举动。此后又过了三年多,到了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的谥号是恬侯。这是纯纯的躺赢到老。

【到这儿,汉武帝的十三位丞相讲完了。顺便把汲黯也讲了吧。毕竟汲黯此人,知道魏徵的人数之不胜,因那位是跟唐太宗绑在一起的主儿,引无数人推崇。汉武帝嘛,自来的人都是骂汉武帝穷兵黩武。他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架不住在儒家那儿的名声属实不太好,差不多和秦始皇一样让人骂了两千年。】

此话落下,秦始皇冷冷的一笑,儒家,儒家的人就是那么一回事。早晚有一日定然是要收拾他们的!

如果不懂得说好话的,也不是不可以亲自教出来一批。

不过是利益罢了,安民而已,不是儒家,行儒家那一套也并无不可。

框架而已,怎么架不是架。

汉武帝时期的刘彻虽然早让天幕骂过无数回了,在他的心里那是认为他做下的事他都认,功过评价,不见得刘彻是有多在乎。

可是,儒家的人也骂他!

儒生,好一群儒生,好样的!

一众儒生……

也对,如今他们对刘彻难道不是多有不满吗?

看样子是都学不乖,他给了他们上桌的机会,让儒家传承下去,他们反而对他多有不满,天幕骂得已经算是相对难听了,闻天幕的意思,怕是那么一些人骂得更难听。

汲黯颇是意外的,有他的份儿?

意外之喜。至于刘彻的脸色不好,一应儒生的脸色也不好,习惯了。

日常他们少有脸色好的时候,只当了寻常。

汲黯自然也是好奇的,后世是如何看待他的。

【汲黯此人,也是家学渊源的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后来汲黯父亲保举,为东宫太子冼马。要说汲黯不显,也是因为汲黯在汉武帝一朝不得重用,为此汲黯说过这样的一句不满的话,后来者居上由此而来。“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直指汉武帝任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

【当着汉武帝的面说出的话,汉武帝只当了没听见。想想汉武帝的丞相们,有人敢跟汉武帝那么说话吗?汲黯因为人严正而被人畏惧不是一两天了。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怕魏徵那是怕得捉了只鸟都不敢让魏徵知道,刘彻对汲黯那也是怕得厉害。

【汉武帝不是一个多讲规矩的人,如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汉武帝直接坐在床边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汉武帝有时连帽子也不戴直接见人。可是,只要汲黯进见,汉武帝不戴好帽子不会见他。有一回汉武帝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一看帽子没戴,才刚见人影,刘彻赶紧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叮嘱了不管汲黯说什么,一律批准。可见汉武帝对汲黯的敬重和礼遇。】

汉武帝时的刘彻听了这话,不由将视线落在汲黯身上,岂料和汲黯碰个正着。

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背,刘彻……

不对,他为什么要怕汲黯!

【肯定有人说,至于吗?汉武帝能怕一个汲黯?为什么怕?他一个砍大臣跟砍菜似的,还能怕一个汲黯?自然是因为汲黯正直敢言,真正的心系于民,他说的话,做的事,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而他本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每回让汲黯进言,难免让汉武帝心塞,因而有一回汉武帝把汲黯放到东海郡为太守。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净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且体弱多病,经常躺卧在室内不出门。饶是如此,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

【河西之战后,匈奴浑邪王降汉,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官府没有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汉武帝大怒,要斩杀长安县令。这事对吗?反正汲黯是不认为对的,因而直言进谏……】

额,借不着马杀县令。

真真是应了天幕的那一句,汉武帝属实太不拿人当回事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