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澜安排的两个婆子,次日便以林府送来,帮着姑娘打理些外间粗使活计的名义,悄无声息地进了绛云轩。
这两人皆是林忠精心挑选,看着貌不惊人,手脚麻利,实则都有些粗浅的拳脚功夫,且心思缜密,忠心可靠。
她们的到来,虽不能完全为黛玉阻隔暗处的风雨,却也让黛玉心中更添了几分安稳,夜间总算能睡得踏实些。
年关将近,荣国府内愈发忙碌起来,洒扫庭除,准备年礼,处处透着股喧闹的喜庆。
这日,王熙凤正忙着料理年事,又因薛家初来,一应份例和丫鬟仆妇都需重新安排调配。
到了荣禧堂老太太这边,恰好薛姨妈母女都在,她便亲自带着名册过来与薛姨妈商议。
“姨太太瞧瞧,这是按府里姑娘的份例,给宝丫头拟的丫鬟单子。”
王熙凤笑着将名册递过去,“两个一等大丫鬟,四个二等,并些粗使的小丫头子,若有不称心的,姨太太只管说,咱们再换。”
薛姨妈接过,粗略一看,见凤姐儿安排得甚是周到,忙笑道:“难为你想着,很是妥帖,就这么着吧。”
宝钗在一旁安静听着,神色温婉,并无异议。
贾母正歪在暖榻上听鸳鸯念些佛经,见王熙凤来回话,便问了一句:“都安排妥了?”
王熙凤忙笑道:“回老祖宗,都妥了,宝妹妹这边按府里姑娘的例,一等二等并粗使的都齐了。”
贾母点了点头,忽地想起什么,微微支起身子,问道:“玉儿那边呢?我恍惚记得,她身边除了自小带来的雪鸢,后来拨去的没一个得用的,其余似乎都是些小丫头子?”
王熙凤心思一转,立刻回道:“老祖宗记得是,林妹妹身边,一等丫鬟原是雪鸢两个,二等丫鬟四个名儿倒是齐的,只是年纪都小,不甚顶事,粗使的倒是够用。”
贾母闻言,沉默了片刻。
黛玉初入府时,她怜其年幼失怙,拨了不少丫鬟过去,其中甚至有7个大丫鬟,尽管那7个大丫鬟黛玉未曾用上,却也彰显了她这个祖母对黛玉的疼爱。
如今府里来了薛宝钗,按例配齐了丫鬟仆妇,若黛玉这边反倒显得单薄了,落在有心人眼里,只怕会觉得她这个外祖母偏心,更可能让黛玉受了委屈。
尤其是如今薛家入住,王氏姐妹心思难测……
想到此处,贾母心中已有决断,对王熙凤道:“既如此,把玉儿那边的丫鬟份例也立时补全了,一等大丫鬟,重新按府里嫡出小姐的例,补足八个,要挑那性情好,手脚麻利和模样也整齐的,紫鹃那丫头不错,便提为一等,二等、三等的也都配齐了,务必让玉儿跟前使唤的人手充足,不可短缺了。”
王熙凤心中暗惊,府里嫡出小姐如迎春和探春等,一等大丫鬟也不过四个,贾母此番竟直接给黛玉按最高规格配了八个!
这已是超过了府里所有姑娘的待遇,直逼当年元春在府时的光景了!
可见老太太对黛玉的疼爱和维护之心,是何等坚决。
她面上却不露分毫,只连声应道:“是,是,老祖宗放心,我这就去办,定挑那最好的给林妹妹送去!”
贾母“嗯”了一声,重新靠回引枕上,阖了眼。
她此举,既是疼爱外孙女,更是做给府里上下看的,尤其是做给王夫人和薛姨妈看的——黛玉在她心中的分量,无人可以动摇,休想怠慢分毫!
消息传到绛云轩,黛玉正与林澜安排的两个会拳脚的婆子说话。
听闻外祖母竟给她补足了八个一等丫鬟,心中先是诧异,随即涌上一股暖流。
她聪慧剔透,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外祖母的深意。
这是在为她张目,为她撑腰,在这薛家刚入府和人心浮动之际,明确地告诉所有人,她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无人能动摇!
紫鹃和雪鸢更是喜出望外,紫鹃被提为一等,更是感激不尽。
林澜安排在黛玉身边的赵钱二位嬷嬷对视一眼,心中也安定不少。
贾母如此态度,她们护卫林姑娘便更容易些。
然而,与绛云轩这边因贾母的维护而带来的些许暖意相比,王夫人院内的气氛却如同冰窖。
听闻贾母竟如此抬举黛玉,王夫人气得险些撕碎了手中的帕子,胸口堵得几乎喘不过气。
偏偏此时,周瑞家的又悄悄带来宫中更坏的消息——元春因“言行失谨”,被周贵妃罚跪宫道两个时辰,回去后便病倒了,太医瞧过,只说是“忧思过度,肝郁气滞”,开了些疏肝解郁的方子,却不见起色。
如今在凤藻宫偏殿,竟是连个尽心伺候的太医都难请到了!
“我的元春!我苦命的儿啊!”
王夫人捶打着胸口,泪如雨下,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送再多的银钱进去,打点再多的关系,竟连女儿的病都治不好!
这深宫,当真是不给人活路了吗?!
薛姨妈在一旁陪着落泪,心中也是戚戚然。
宝钗静静地坐在下首,听着母亲与姨妈的哭诉,看着姨妈那绝望癫狂的模样,手中帕子微微攥紧。
她低垂着眼睫,掩去眸中剧烈翻涌的思绪。
入宫伴读?
那固然是一条路,但终究是伺候人的差事,前途如何,全凭主子恩典。
如今元春表姐在宫中处境如此艰难,固然是危机,但……危机之中,未尝没有机遇!
一个更大胆且更直接也更危险的念头,在她心中骤然亮起——与其费尽心思去当公主郡主的伴读,不如……趁着元春表姐病重,宫中或许需要新人安抚贾家的时机,想办法直接……搏一个伺候皇帝的机会!
若能得蒙天恩,一步登天,成为妃嫔,那才是真正改换门庭,光耀薛家的通天之路!
到那时,兄长的官司、薛家的富贵、乃至姨妈的困境,都将迎刃而解!
这个念头让她心跳骤然加速,血液都似乎滚烫起来。
然而,她也深知其中风险。
帝王心思难测,后宫佳丽三千,竞争残酷远超贾府百倍。
元春表姐便是前车之鉴。
而且,如何操作?太太会支持吗?舅舅王子腾又会如何想?
但……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捷径!
她薛宝钗,论品貌,论才德,论心性,哪一点比不上旁人?为何不能争上一争?
她抬起眼,看着悲痛欲绝的姨妈,心中已有了计较。
眼下,还需借重姨妈之力,更需要……设法加重贾家,或者说,与贾家关系密切的林家大爷在宫中的分量。
唯有让宫里觉得贾家值得安抚,她薛宝钗,才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这个念头如同野草,一旦生出便疯狂滋长,再也难以遏制。
宝钗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此事需得从长计议,万万急躁不得。
她首要做的,便是在这荣国府站稳脚跟,赢得贾母和王夫人乃至府中上下的好感,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形象。
其次,要设法让她的名声,她的贤德,能够传出府外,甚至……传入宫中。
她看向犹自垂泪的母亲,心中已有了决断。
她上前柔声劝慰道:“妈妈莫要太过忧心,大姐姐吉人自有天相,太太既要打点,我们如今既住在这里,也该尽一份心才是,女儿这里还有些体己,妈妈一并拿去给太太,也算我们的一点心意。”
薛姨妈闻言,更是觉得女儿懂事贴心,拉着她的手又是一阵心肝肉儿地叫。
宝钗面上温顺,心中却是一片冰凉的清明。
这笔钱,既是安抚太太,也是她迈向那个宏大目标的第一步投石问路。
而此刻,远在深宫的元春并不知道,她身陷囹圄的困局,竟成了自己表妹眼中可供利用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