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 第68章 隐瞒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第68章 隐瞒

作者:意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4:09:47 来源:文学城

路兼微未料到宋云会忽然向着苏鸿说话,一时面容扭曲。他额上渗出些许冷汗,脑海中不断思考事发后该怎么把自己摘出来——他们先前孝敬自己的三百两纹银,可还明晃晃刻着官库印记。

他在官府打转多年,最清楚官府的手段。只要此事属实,就没有衙役们撬不开的嘴。便是借口自己不知这些东西出自官库,也无人会信。唯一能保住自己的,也就是仗着他是平安州本籍,赌一把苏鸿这个外官不敢直接告状。

苏鸿瞥了眼路兼微,示意周阳按着宋云所说去做。见他要点人离开,他忽然叫住周阳,说道:“周典史,仔细查抄,一件都不许漏下。”

周阳闻言毫不犹豫,马上应下,回了班房点上几队人。对着手下人,他便直言是有人偷盗官库,知州已有了明细,正要去追缴。众衙役闻言,虽有些小心思,却也不敢再犯。

不多时,苏浩便带着几人抱着三库的账册过来,将前厅挤得满满当当。苏鸿见状,对王乡绅道:“若果真查实,本官便做主奖你一块儿牌匾。眼下衙门忙乱,你便先回吧。”

王乡绅听到苏鸿的准话,方才面带微笑,连忙道:“生在平安州,又盼来大人这样的父母官,我们哪敢轻忽怠慢。有如此蛀虫,若放任不敢,也是贻害百姓,都是小人应做的。”说着便唯唯退下。

苏浩便上前道:“大人,三库近三年的账目都在此处,请众大人过目。”

他奉命监督官库运行,自然不是白干的,早就将三库的账目、现存、人员摸得一清二楚。库房的大使、副使等见他并未挑事,人也平和,便都误以为他性子软弱,早就放松警惕。

如今打他们一个出其不意,自是各个慌张。

苏鸿面上不辨喜怒,示意宋云和路兼微查账,又吩咐苏浩亲自去牢房里看管那几人,不许衙役刑讯逼供。他端坐在上首,冷眼看着下头一片忙乱,视线在路兼微身上定了两秒方挪开。

主簿是有品级的,其任免均需吏部下公文,他无权当即处置。

律法有定例,常人盗窃八十两处绞刑。至于监守自盗,处罚更为严格。此事如今被翻出来,监守自盗的银库和料库的大使和副使想必是活不成了。这些追回的银两和物件价值不菲,换成银两后,连打击强盗的费用都有了。

只是说到底,他们几人也只是盗窃便丢了命,固然有律法在先,苏鸿也觉太过严苛。但不严惩又不足以立威,不能放任盗取官库的盗贼继续监守自盗,让苏鸿也觉为难。

因着他们上任的时间明确,宋云和路兼微便对比他们接手前后的账目,着重去看料库中报损与失踪的物件。不过一个时辰,便找了近百件可疑的报损物件,一一抄写下来。

至于银库的账目,宋云和路兼微颇有默契地没有去看。

目下,朝廷要收走大部分税银,只给他们当地留下数千两的留存银。这些银子自然不够他们的开销,又不能指望官老爷自掏腰包,因而收税时往往会多收一部分。虽说苦了百姓,也好过苦了自己。

因而绝大多数衙门的银库账目,除了涉及留存银的账目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而上任知州被查办后,因知府特意派人监督税收,平安州又没有主官做主,衙门才没有额外的收入,并未再做内账。

那些被盗取的官银,根本无账可查,得不出具体的数目,看了也是白看。若想追究库银被盗,也唯有拷问银库大使等人,让他们吐口承认,再寻一笔外账记载的亏空对应。

苏鸿见他们都不去看银库账目,也知晓原因,并未去问。待他们二人将明细写下后,苏鸿对着王乡绅送来的东西一一勾划,果然有一部分能对上。至于剩下的,则要等周阳带着人抄检后才知道。

苏鸿见证据确凿,当即命人传话给周阳展开搜检,务必寻回遗失的官库物品。周阳亲自带人一家家搜过去,直接搜出一整箱的赃物,上头仍带着官库的印记,千真万确不得抵赖。

众百姓也都围在一旁看热闹,见状不由大骂贪官。当即便有人调侃道:“别骂来骂去,再把太爷得罪了。这么激动,就是查到了贪官,这银子也到不了咱们的口袋。”

这位苏太爷虽说人年轻,但能舍得银子抚恤孤老。就任这么长时间,也没对着老百姓摆威风,一切照旧,似乎还是个不错的官老爷。只是再好也有限,天下乌鸦一般黑,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正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到哪里都是这样。

苏鸿不知民间议论,等周阳带人将搜到的东西带回时,便让苏浩拿着单子核对。整个前厅鸦雀无声,只有苏浩的笔尖勾划的沙沙声。众衙役见此场面,也不由暗自庆幸起没有贸然藏匿,不然定会惹祸上身。

苏鸿静静看着,待苏浩将单子拿给自己看后,见里面还缺了几样。他看向宋云和路兼微,说道:“人证物证俱在,这料库与银库大使、副使无从抵赖。至于粮库……”说着便看向周阳。

“大人,粮库大使的左邻右舍均提至公堂,言说两月前曾在夜里听到车轮碾压的声音。这时间正与他初上任的时间相符。这些陈米都藏在地窖最里头,反而是新米放在外头。”

苏鸿便冷笑道:“官仓是朝廷下令藏粮,为得是灾年平抑粮价,关乎百姓性命。秀才出身,领着衙门发的银米、无需交税徭役,竟不思报效朝廷,反而监守自盗起来。如此不忠不孝无才无德之人,死不足惜。”

他面带怒色,众人也是第一次见他发怒,丝毫不敢言语。一片寂静中,苏鸿命周阳带人预审一干犯人,务必问出实数及是否有送出、遗落的。从早到晚,衙门灯火通明,直至月上中天才熄了烛火。

苏鸿回房后,宝钗已经歇下,只留了一盏蜡烛照明。宝钗被他洗漱的动静吵醒,披衣起身道:“今天前头的事太多,忙忙乱乱的。我叫人温着粥,多少垫一垫吧。”

苏鸿自认声音已经极小,没想到还是吵醒宝钗。他连忙道:“不急,刚在前厅用了些糕点,眼下不饿。大晚上的,是我不好,你快回去躺着,外头冷。”

说着便拥着宝钗回到床上,将被子给她盖上。宝钗窝在床上却不曾睡下,借着烛光看苏鸿洗漱。他在炉火前站了会儿,才带着一身暖意上床休息。

宝钗窝到他怀中,劝道:“事情虽多,不见得一两晚就能熬出来。只是我有一言,不知说得有道理没有。涉及偷盗官库,尤其是盗取官粮,一旦报上去,不单是死他们几个人的事。平安州好容易才平静下来,若再生波澜,似乎并不合适。”

虽说知州明察秋毫,名声大涨,但平安州眼下最需要却是稳定。何况不单百姓怯诉,县里的刑事要案报到府里,照样要受一些刁难,在知府面前也显得无能。

苏鸿闻言,也叹道:“我来之前,父亲特意寻了吏部相熟的人。类似刑事大案,知县大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判个十年以下结案。或有罪行极重的,放他出来游街,再押回牢房时就差不多到时间了。盗粮的死不足惜,只是另外两个不知怎么办才好。”

虽说盗取官库罪不容诛,然而苏鸿知道,他们盗取后定不是全然拿到自己手里,还不知给了别人多少孝敬。官场事态如此,都成了风气、惯例,不是他严惩几个人便能改变的。

盗取官库板上钉钉,然而吏房、户房、衙役等吃拿卡要、嚣张跋扈的作风更严重。为了稳定,他不打算将衙门的书吏等人全部换掉。没道理他准备给衙役和书吏等改正的机会,却一定要置盗取官库的几人于死地。

宝钗知道苏鸿心软了——亦或是明知官场上有许多不得不为的事,他们也不过是被裹挟着向前。她想了想,说道:“我想着,有功名的革去功名,叫他们补齐亏空,不许在衙门任职便是。非要将事情报到知府案前,对你也有不便。”

前朝也不是没有人偷盗库银,甚至偷的还是国库的银子。最终涉案的小吏都被处以极刑,官员则被革职查办,从上到下都要补齐欠银。宝钗心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东西回来了,立威的目的也达到了。留他一命,日后征个人头税也比杀了强。

虽说此事众人皆知,但知州不上报,没人会傻到跑去知府跟前自爆。到时候拔出萝卜带出泥,谁也跑不了。便是知府听闻此事,想到平安州前阵子的混乱,定不想再生风波。

苏鸿也觉宝钗此言有理,不由笑嘻嘻凑到她耳边感谢。又想起什么,方问道:“不是说州丞的太太来拜访你,怎么样?”

宝钗说道:“是位知书达理的太太,性子温和。她听说我有心开杂料铺子,还叮嘱我做货架时要离地高高的木架。说是平安州多有水患,不这样做货物容易泡水。”

苏鸿闻言有些睡不着,披衣坐起身,蹙眉道:“我也想着此事,眼下正是修河道的好时候。只是修河道就免不了征用民夫,耗费民力。我让阴阳生测算雨水,又翻了县志,应到八月份才会涨水。我想着有了银子,先想办法把强盗处理了,再图其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