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 第39章 过礼

[红楼]与冷美人共谋大业 第39章 过礼

作者:意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23:48:38 来源:文学城

苏父想到甄家被人弹劾,与甄家相交甚厚的贾家如何能独善其身,薛家自也会被牵扯进去。虽说贾政被点为钦差是好事,但苏父想到听到的只言片语中这位贾钦差的性格,颇觉棘手。

下衙之后,苏父一刻也不敢耽误,连忙回家。苏鸿与纪花明正在庭前对坐下棋,见苏父回来,连忙上前问安。苏父脚下生风,本是要寻苏母说话,见苏鸿和纪花明在此才脚步一顿,唤他们到书房去。

二人不敢耽搁,连忙跟在苏父身后。苏父命人关了门窗,才揪着胡子叹道:“今日朝上,忽然三省巡抚有急报,说近海一带海啸,生民落难,请求朝廷赈济。正为难人选之际,大司马便进言说贾学政不日回京述职,提议他顺道过去,今上准了。”

这……苏鸿和纪花明面面相觑。苏鸿蹙眉道:“赈济灾民不是小事,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贾学政出身荣国府,又有王家帮衬,想必是能胜任此事。只是赈灾银子,便是贾学政不愿贪,旁人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也不知落到百姓手中还剩几分。”

三人一时沉默,只能庆幸贾政并非贪婪成性之人,又有王子腾、贾雨村等人帮衬,不至于劳而无获。只是苦了百姓,好端端受此灾殃。

半晌,纪花明才道:“近年来天灾不断,又出了这样的事,只怕近海不稳。虽有南安郡王镇守,但今上继位以来对几位郡王多有防备。何况天下承平日久,除百姓生乱外别无战事,文恬武嬉,不是长久之策。”

他和苏鸿与贾宝玉见了几面,无意间发现他有个不同寻常的蓑衣。细问之下,才知道这是北静王爷送的。不止如此,贾宝玉还说北静郡王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一身蓑衣打扮,扮作渔翁。

他们江南雨水丰沛,除却实有要事,下雨时谁不想舒舒服服窝在房内?一身蓑衣,渔翁打扮,无非是表示自己全无贪权夺利之心罢了。

苏父叹道:“不独我们知道,立在朝堂上的谁是酒囊饭袋?只是他们浑不在意,心存侥幸,不愿吐出那口到嘴的肉罢了。现在武将中得用的也唯有王家、史家,其余贾、卫、冯几家祖上虽出名将,子孙却早不以习武为业了。”

半晌,苏父只有叹道:“我找蟠儿,预备五百两叫他邮寄银票给贾学政,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他见苏鸿和纪花明也有几分意动,忙劝道:“何苦来,你们年纪轻轻,又没有成家立业,将来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过些日子花明就定亲了,难不成叫你娘子跟你过苦日子?”

说完又看向苏鸿,沉吟片刻后说道:“为父也不瞒你,今日朝上甄家被弹劾任上亏空,贪污敛财。贾家是甄家老亲,难免会被旁人盯着。为父打算尽快为你和薛大姑娘定亲,半年内尽快完婚。还有花明,未免夜长梦多,早日完婚。”

贾家子弟不成气候,顶天也就是结交外官——这也是京官常有的事。只要不牵扯到谋逆大罪,并不会连累姻亲,顶多花明在仕途上艰难些。至于薛家,关系就更弱一层,哪怕未来被人参了亏空,薛家也总有家财能补上。

因而苏父并不惧他们会被一同扯进去,反而想着早日将苏鸿和纪花明的婚事办完。说句不好听的,若贾家和薛家真出事了,至少提早分出了一部分家产给女儿带走,日后便是真被甄家牵连,也不至于无法生活。

苏鸿和纪花明对视一眼,连忙应下。苏父满意一笑,便又与他们说些朝堂上的事,叫他们安心等着朝廷的授官文书。打发走他们师兄弟两个,苏父便去寻苏母,见她翻着厚厚一沓册子,坐在她身边笑问道:“怎么这样忙,见我进来也不理我?”

苏母头也不抬,笑道:“听脚步声就知道是你,还用看?才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叫他们两个到书房嘀嘀咕咕的说话,我可不敢刺探朝廷机密。”

苏父被噎了一下,凑到苏母身边揽着她笑道:“夫人说哪里话,我可从不敢隐瞒夫人,什么事不曾告诉你。只是回来时看见他们两个对弈,总得跟他们说上几句。不过,好端端怎么盘起账来了?”

苏母被他逗笑了,说道:“你也糊涂了,鸿儿都十九了,如今又高中状元,跟宝丫头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薛太太不主动提为的是女方家矜持,又疼宝丫头,咱们总得上心。也是鸿儿有出息,才算不辱没宝丫头。”

宝钗举止娴雅、温柔敦厚,虽有博学却不卖弄,守拙藏愚。外貌鲜艳妩媚,出身富贵,偏又是钗荆裙布,衣饰朴素。更难得的是,与其父母一样,心肠慈悲、侠义,让人越发敬重。真论起来,连鸿儿也未必比她强。

宝钗太过难得,又与鸿儿情谊深厚,大有知己相逢之意。别说她是做父母的,便是亲戚家的,也定要早日撮合他们成就姻缘,方能称心如意。

苏父闻言,见左右无人,便搂着苏母笑道:“你我果然是心有灵犀。我才刚跟鸿儿说了,要半年内给他操办齐全,没想到夫人竟也是这样想的。”说完,便将今日朝堂之事细细与苏母说了。

苏母未出阁时虽不知外事,但与苏父成婚多年,二人时常谈论,亦有一番见解。近来各处报灾,叫她有些心惊肉跳,不知是不是自己想多了。只是他们人微言轻,也无力插手,便只商定捐些银钱,哪怕只有一半落到百姓手里也是好事。

第二日一早,苏鸿便寻薛蟠出来,自己添了两百两,一共七百两的银票交予薛蟠。他将昨日苏父交代之事一一道来,又叮嘱薛蟠千万少掺和贾家男人结交外官、逼迫良家等事,见薛蟠面色肃然、知道轻重,他便迅速离开。

薛蟠虽有许多话想跟苏鸿说,见他一副匆匆忙忙的模样,又背着弓箭,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打算过几日再问。

而苏母,虽觉半年时间将三书六礼走完有些紧迫,但想到甄家之事,还是先将宝钗娶进门才能安心。因封娘子既是她嫂嫂,又与薛家是干亲,便托封娘子为媒,为两家代为沟通。

封娘子早就猜到苏鸿高中状元后,就要考虑成家之事,闻言欣喜不已。她便提前派人给薛家通了个信儿,换了件喜庆的大衣服,才带着苏家预备好的贺礼前往薛家。彼时王夫人早得了消息,亦换了衣裳与薛太太一同等着。

王夫人素喜宝钗温柔敦厚,善解人意,又有金玉良姻,本想让宝钗嫁给宝玉。如此,她们既是姨甥又是婆媳,跟妹妹的关系更加紧密、亲厚,也不必担忧宝钗所遇非人。见妹夫早将宝钗许给苏鸿,这才作罢。

不过依她看来,苏家虽不甚富裕,也算家境殷实。苏鸿又是进士出身,生得又好,便觉这是天造地设一对儿夫妻,心中很是喜欢。因而妹妹一说苏家派人议亲,思及凤姐如今卧病在床,她便赶忙换了大衣裳过来,立意给宝钗操持好婚事。

两家早有约定,薛太太见苏家在苏鸿高中状元后就马上准备婚事,虽不舍宝钗出嫁,却也知道苏家的诚意。便是薛蟠眼下尚未议亲,但宝钗婚约在前,先成亲也是应然之理。薛太太便不再多想,一口答应下来。

薛太太问起主亲,封娘子便笑道:“赵妹妹已托了我做媒,主亲就请妹妹定下。”

薛太太早知会是如此,早在暗暗寻摸主亲的人选。若说最为合适的,定然是凤丫头。她一贯周全,做事麻利,交给她再放心不过。只是凤姐才病了一阵,不宜劳动,她便想请王夫人主亲。

王夫人本是天真烂漫,喜怒出于胸臆之人,此时也一改往常麻木寡言之态,答应为苏鸿和宝钗主婚。封娘子见此行顺利,便将苏母想将婚期定在半年以内的事提前说了,又说苏鸿现已去猎雁,其余采择之礼俱都齐全。

王夫人和薛太太早就一起商议过宝钗的嫁妆,一应都是齐全的,便并不在意。因而,封娘子喜气盈腮回了苏家,又将薛、王二人之言一一说了。不过数日,见苏鸿亲自猎了一对儿活雁回来,她们便提前下了帖子,定了纳采之期。

一连几月,不止苏、薛两家忙着过礼,又有纪、贾两家定婚,亦是忙得不亦乐乎。两件婚事,倒是把京中勋贵、大臣惊得不轻。他们倒是知道苏家和薛家早有婚事,但纪花明和贾家能联姻是他们万万想不到的。

殿试后才月余,他们派去江南打听情况的人还没回来,纪花明却早早被贾家定下,不免让他们觉得荒谬。贾家的架子虽未倒下,宫里有贾贵妃,宫外又有好亲戚,但谁不知道贾家的男人不成器?

纪花明亦是小小年纪便高中进士,竟也这般短视。但想到纪花明入京以来都是住在苏家,苏家又与薛家亲厚,难保是苏家在其中保媒。这让不少想榜下择婿的老爷太太颇感后悔,只能安慰自己纪花明短视,不能长远为官,心中才好转些许。

今上早知苏家和薛家的婚事,本不以为意。如今听到纪家和贾家的婚事,心中却想着是否苏家有了结党之意,命人细细打听了回话。谁知暗探回来,却说纪家、苏家很看不上贾家,只是因贾家女儿教养极好,他们才肯结亲。今上想到元春,也觉颇有道理,这才作罢。

但这倒是与苏鸿、纪花明无关,他们授官后就在翰林院任职。白日随长官学习处理公事,下衙后就赶着量体裁衣、备礼等事,日日忙碌不已,并无闲心去想旁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