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肠做法颇多,但要品尝它最原始纯真的美味,还是得配合蘸料一起吃。
顾岛拿出自己前段时间为酒席专门制作的麻辣油,又切了些香菜、葱花、小辣椒和蒜末。
将它们依次放入碗中,再加入一勺酱油、一点盐巴、胡椒搅拌均匀。
夹起一块血肠在蘸水中滚上一圈,蘸水让血肠的味道更为醇厚浓郁,独特的蒜泥还很好地中和了血肠的油腻感,让血肠的味道更加清爽。
更别提顾岛秘制的辣椒油了,让血肠的味道更富有层次感。鲜中带麻附辣,让人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
丁小猪看顾岛吃得沉醉,也急不可耐地夹了一块塞进口中。他肚子里没那么多墨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口血肠的美味,他只知道这一口血肠,让他觉得自己前半生都仿佛白活了。
“师傅,这也太好吃,我以前怎么没吃过。”
顾岛笑笑没说话。
“师傅,那……”丁小猪突然扭扭捏捏。
顾岛哪里不明白他的意思,从一旁橱柜中拿出个干净的油纸,给丁小猪包了整整三根猪血肠,还有一小瓶麻辣油,给丁小猪差点没感动得当场表演猛男落泪。
顾岛可见不得这些,在丁小猪准备抱着他痛哭前,迅速将人撵出了家门。
然后端着满满一盘血肠,给景尧和柳婶子送去了。
景尧和柳婶子都同丁小猪一般,是第一次吃血肠这种东西。看着盘里一个个白里透红的肠子,两人都有些下不去嘴。
但最后还是没耐住血肠发出的阵阵香气,大着胆子尝了一口。
就这一口,瞬间将两人征服了。景尧吃得欲罢不能,柳婶子倒是吃得不多。不是因为不合口味,而是习惯性的想把好东西都给家里孩子留着。
第二日丁小猪依旧一大早来顾家忙活,帮着顾岛一起做浇头。
昨个面摊开张生意奇好,张成福每种浇头各要了20份都不够卖,一收摊两人就直奔柳村,拜托顾岛今日给他多做些。
本来两人计划每种浇头要上40份的,但顾岛觉得太多了,生怕卖不完,硬是劝两人减到了30份。
顾岛和丁小猪忙活了一早上,总算在张成福夫妇来之前把浇头做好了。等张成福拉走后,顾岛跟丁小猪分了工钱,便各自回去歇息。
等顾岛再次醒来天已大亮,与景尧简单吃了些,丁小猪又来了。
今个是两人给县城夫子的老娘寿宴拟菜单的日子,丁小猪一进院子,十分自信地将自己拟的菜单报给顾岛听。
这份菜单可是他跟他媳妇琢磨了整整两天才想出来的,丁小猪觉得肯定能得到师父的夸赞
谁知顾岛听后却面色一黑。
丁小猪见此心猛的一跳,呐呐开口,“师……师傅,这菜单……”
看着顾岛越来越黑的脸色,丁小猪不敢再说。
顾岛倒是没冲丁小猪发脾气,只是淡淡开口。
“你这菜单是怎么拟的。”
丁小猪以为顾岛看出这菜单是他和他媳妇一起想的,忙解释道:“师傅,我媳妇儿和我一起想的。但她想得不多,主要还是我自己琢磨的。”
顾岛:“那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着拟这份菜单的。”
丁小猪挠挠头,忐忑回答:“我过去在村里做席面都是这几道菜,然后根据夫子的要求简单改了一下。”
“你能想着根据夫子的要求适度修改菜单很好。”
闻言丁小猪翘起嘴角,可顾岛接下来的话让他还没来得及绽放的笑容当即收了回去。
“但你忘了很重要的一点,这次是要给县城的夫子做席面。夫子的身份地位与乡下农户不同,自然不能再照搬之前的菜单,应当根据夫子的要求,以及宴请宾客的身份来决定这份菜单。”
丁小猪虽然笨,但也听得明白顾岛话里的意思。自己这份菜单不是拟得不好,而是不合适。
可丁小猪自打做这行开始,他岳丈就是这么教他拟菜单的,他也一直是这样照做的。这突然让他重新拟一份不一样的,丁小猪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
顾岛也没指望丁小猪能拟得多好,不然要自己这个师傅做什么,便将自己拟的菜单慢慢说给丁小猪听。
这份菜单拟得十分巧妙,荤素搭配相得益彰。即满足了夫子的要求,也照顾到了诸位宾客的口味偏好。
无论你是偏爱咸辣,又或者爱好酸甜,都能在这张菜单中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饭菜。
另外菜品的定制也十分上档次,虽然用得仍是一些家常菜,但换了种搭配立即就不一样了。
丁小猪听后目露敬佩,“师傅,您真厉害呀。”
顾岛摆摆手,拽了张纸。让丁小猪给自己磨墨,顺手将菜单写了下来,还照例给每道菜起了个符合寿宴主题的喜庆名字。
顾岛刚写完,正准备递给丁小猪好好研究时,就听门外传来一声叫喊。
“顾兄弟。”像是张成福的声音。
丁小猪赶紧跑去开门,见果然是张成福夫妻俩。
顾岛心头疑惑,如今才刚过午时,正是码头生意繁忙的时候。两人不在码头,怎么跑自己这来了,难道是面摊出什么事了?
顾岛起身上前问道:“张大哥,可是出什么事了。”
张成福摇摇脑袋,难掩满脸喜色,“码头能出什么事,要出也是好事。顾兄弟,你是不知道今天生意有多好,不光码头上的人来了,还有很多县城人专程跑来吃面的。今天可给我俩累坏了,那么多份浇头,不到晌午就卖光了。”
“县城人?跑码头吃?”
顾岛可知道这码头距离县城还是有段距离的,县城人怎会突然跑到码头吃饭。
张成福:“这不是昨个小娃来我这点了几碗面嘛,后面不知道怎么我这浇头是你做的消息就在县城传开了。今个来了好些县城人到我这吃饭,还没到中午就排上队了。码头上的工人都没吃上呢,跟我那个抱怨。我这卖完赶紧收摊就来你这了,麻烦你明个再给我多做些,我看每种浇头来个50份都卖得完。”
张春来也在一旁笑着搭腔,“是呀,顾兄弟你不知道今天人有多少,给我俩忙得晕头转向的。尤其你做的那个鸡杂浇头和土豆泥肉酱,点的人可多了。这玩意县城大酒楼都没有,都跑我这吃。”
听两人说卖得好,顾岛心里也高兴。但是这一天做50份,三种浇头就是150份,着实是不小的工作量,自己一个人可真忙不过来。
他看向一旁的丁小猪,正想询问他愿不愿意来给自己帮忙时,当然工钱自然不会少他的。
丁小猪倒是先一步答道:“师傅,我行的。”
能学厨艺,还有工钱拿,丁小猪满心满眼地乐意,哪里会拒绝。
丁小猪愿意,顾岛也没什么顾虑了,当即答应下来。
“行,那明天还是那个时辰,你来取浇头。”
张春来:“好嘞。”
两人喜滋滋地来,后又喜滋滋地离开。顾岛让丁小猪继续研究菜单,自己去隔壁柳婶子家又订了些新鲜菜。
柳婶子听说顾岛的浇头在码头卖得好,打心眼里为顾岛高兴,柳大嫂也是一样的心情。
毕竟顾岛都是从他们家收菜的,顾岛生意做得好,就代表着他们的菜卖得好。别小看这些菜钱,可给家里添了不少进项呢。
柳大嫂每天都算着,要是能一直这样下去,她也能把孩子送去秀才那读书了。
转眼到了与夫子约定好看菜单的日子,顾岛带着丁小猪蹭了张成福夫妇的驴车,一起去了县城。
一路上,张成福都格外激动地跟顾岛分享如今面摊的火爆。
到了码头,顾岛刚下车,就见面摊果然如张成福所说,还未开张就已排起了一个不长的队伍。
有人看见张成福夫妇,老远就打起了招呼,吆喝着快快煮面。
张成福见此也不敢耽搁,匆匆跟顾岛道了别,乐呵呵地带着媳妇往面摊走,生炉子、揉面,忙得不亦乐乎。
顾岛见此也不去给两人添乱,让丁小猪带路往县城夫子家去。
丁小猪倒是有点舍不得离开,一步三回头颇为不舍地盯着张成福的摊位。
身为一名厨子,谁不想自己的厨艺受欢迎,让人不远万里排队都要来吃上一碗,丁小猪别提多羡慕了。
但他也知道以他现在的厨艺,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
他也不灰心,反倒内心干劲更足。
两人步行了大约一炷香时间,这才到了夫子家。
夫子家位于县城书院后门的一条小巷内,门头不大,但建得十分雅致。
院门外还有一颗大大的枣子树,枝叶繁茂,在门口的石阶上投下一大片树影。
丁小猪在门外整理了一番衣着,就准备带着顾岛上前敲门。谁知这时大门突然被从里面打开,出来两名年轻男子和一个留着短须的中年男人。
几人相谈甚好,皆是一脸笑容。
顾岛并不认得那两人是谁,但丁小猪貌似瞧了出来,当即拉住顾岛的衣袖,咬牙切齿在他耳边低声道。
“师傅,那就是南面才冒出来的新厨子,他们怎么跑这来了。难不成抢咱们生意,这也太不要脸了。”
南面的新厨子顾岛听丁小猪提起过一二,是两兄弟在做,名叫方大、方二。
虽是去年才冒出来的,但因厨艺不错,颇受附近一带人的喜爱。在县城也吃得开,愿意找他们做席面的人家不少,就是不知今个怎么跑到夫子这边来了。
两人正说着,方家两兄弟也瞧见了两人,丝毫不觉得尴尬,还径直朝丁小猪走来。
“莫非你就是丁小猪。”竟是连一声丁厨子都不愿称呼。
丁小猪气得胸膛猛地起伏两下,抬起下巴,粗声粗气道:“是,怎样。”
方大轻呵一声,语焉不详道:“不怎样。”
随后冲身后的短须男人作揖拜别,倒是直接将丁小猪和顾岛两人略过了。
丁小猪被两人此举气得不行,转头恶狠狠盯着方家两兄弟,咒骂着。
“抢人生意,不要脸。”
方家两兄弟回头挑衅地看了丁小猪一眼,好像他是个跳梁小丑般。
丁小猪哪里受得了,当即攥紧拳头,就准备上去给方家两兄弟一点儿颜色瞧瞧。可步子还未迈出去,就被顾岛拽住了胳膊。
“师傅!”
顾岛拍拍他的肩膀,冲大门的方向抬了抬下巴。
丁小猪跟着顾岛的动作看去,没一会儿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门口站着的中年男人不是别人,正是丁夫子的管家——丁明。
夫子一向最重礼数,若是让他知道自己在门外与那方家兄弟大打出手,还是自己先动的手。
到时不管自己岳丈与丁夫子有多深的交情,丁家这场寿宴,他都别想接了。
丁小猪恍如梦醒,心中一阵后怕,但仍有些愤愤难平。
“师傅,那就这么看他们抢咱们的生意!”
“他们抢没抢上还不一定呢。”
顾岛:来,吃血肠。
景尧:我就是饿死,就是从这跳下去,也不吃一口血肠……
真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9章 方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