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书走到电梯口,按下下行键,心里已经开始盘算起来:先找个靠谱的驾校,报名考驾照。
等拿到驾照,就规划一场短途旅行,去看看大自然。
电梯门打开,林尚书走了进去。
电梯缓缓上升,数字从3一点点增加,他的心情也跟随着数字一点点变得明朗起来。
林尚书知道,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坎坷,但他已经有了面对的勇气和底气。
而此刻,心理科的办公室里,柏胤祉看着办公桌上的水果袋,沉默了许久。他拿起一个橙子,指尖触到冰凉的果皮,又放下了。他翻开笔记本,看着刚才写下的“大自然”和那些考驾照的建议,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后拿起手机拍了个照发给了林尚书。
柏胤祉见过太多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有的脆弱不堪,有的自暴自弃,而林尚书不同。他很坚强,即使内心早已千疮百孔,表面上依旧能维持平静,甚至能在袒露脆弱后,立刻重新振作起来。这种坚强,让他有些动容。
柏胤祉重新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又写下一行字:“定期沟通,关注驾照学习进度及心理状态变化。”
写完后,柏胤祉合上笔记本,拿起那个橙子,轻轻摩挲着,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弧度。
诊室之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百叶窗,落在办公桌上,也落在那个装满水果的袋子上,泛着温暖的光泽。
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有些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林尚书回到了病房,发现护工已经来了。和林母打了个招呼就打车回家了。
一回到家,林尚书的生活被考驾照的琐事填得满满当当,却意外地没有丝毫杂乱,反而透着一种久违的踏实。
这种被具体目标牵引的感觉,让他暂时淡忘了留学时的焦虑和迷茫,注意力全集中在眼前的每一个细节上,连睡眠都安稳了许多。
林尚书按照柏胤祉给的清单,每晚坐在书桌前,对着手机屏幕上的驾校评价逐字研读。指尖在屏幕上反复滑动,把每家驾校的练车时间、教练口碑、距离住处的车程都记在便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
红色圈出差评里频繁出现的“预约难”“教练态度差”,蓝色标注“就近练车”“随到随学”的优势,黄色则备注着“价格透明”“考试通过率高”的关键信息。
台灯的暖光落在他脸上,他微微蹙着眉,眼神专注得像是在修改一张重要的建筑设计图,连指尖划过屏幕的力度都带着几分谨慎。
遇到拿不准的评价,他会点开评论者的主页,看看是否有后续反馈,生怕一不小心踩坑。
桌上的玻璃杯里泡着温水,他喝了一口,指尖继续在便签上写写画画,把筛选出的三家驾校的优缺点一一罗列对比。
柏胤祉推荐的那家“安途驾校”排在首位,练车场地离他家只有三公里,评价里提到教练“耐心细致,不骂人”,这一点让他格外在意——他性子偏内敛,怕遇到脾气急躁的教练,反而会更紧张。
犹豫间,他拿起手机,想给柏胤祉发消息问问意见,指尖在输入框里敲了“柏医生,想问下你推荐的安途驾校”,又觉得这点小事没必要麻烦他,默默删掉,转而打开地图,仔细查看驾校的具体位置和周边交通。
第二天一早,他起得比平时更早,换上轻便的运动鞋和浅灰色运动外套,揣着记满笔记的便签本出门了。
清晨的小区很安静,石板路上还带着露水的湿润,踩上去微凉。他没有打车,选择步行前往第一家驾校,既能锻炼身体,也能顺便感受沿途的环境。
第一家驾校在老城区的巷子里,跟着导航七拐八绕才找到。场地狭小得可怜,几辆教练车斑驳不堪,车身上布满划痕,发动机的轰鸣声混杂着尘土飞扬,呛得人忍不住咳嗽。
他站在门口看了十分钟,只见一个教练正对着学员大声呵斥,语气尖锐,学员吓得手足无措,倒车时频频压线。林尚书下意识地皱紧眉头,在便签本上重重写下“pass”,笔尖几乎要划破纸张,转身快步离开。
第二家驾校离小区不远,场地开阔,划分出清晰的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等练习区域。
几辆崭新的教练车整齐地停在一旁,车身干净无污渍。
林尚书凑过去站在围栏外,看着一位戴眼镜的教练耐心地指导学员,手把手纠正打方向盘的力度,语气温和,没有丝毫不耐烦。
学员一次次犯错,教练也只是轻声提醒,让他慢慢调整。
林尚书看得有些出神,指尖下意识地在裤腿上比划着打方向盘的动作,心里默默记下这家驾校的优势,却也注意到评论里提到的“预约练车需要提前三天”,这对需要去医院陪林母的他来说,确实有些不便。
中午回到家,他还是简单煮了碗番茄鸡蛋面,一边吃一边打开手机,把两家驾校的情况整理成文字,方便后续对比。
面条的热气氤氲在眼前,他却没心思细品,脑子里全是驾校的各种信息。吃完面,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第三家,柏胤祉推荐的驾校。
这家驾校藏在一片绿植掩映的园区里,进门就能闻到草木的清香,场地规划得井井有条,练车区域和休息区划分明确。
休息区有遮阳棚和座椅,还摆放着饮水机和常用药品,细节处透着贴心。
林尚书说明来意后,接待人员热情地带他参观场地,详细介绍了课程设置和收费标准,没有丝毫隐瞒。他看到几位教练正在指导学员,每个人都耐心十足,即使学员动作生疏,也只是放慢语速讲解,没有呵斥和催促。
“我们这里练车时间很灵活,提前一天预约就行,要是临时有急事改时间,提前半天说也可以调整。”接待人员笑着说,“很多上班族和学生都选我们家,就是看中这点方便。”
林尚书心里一动,这正好解决了他的顾虑。他又仔细询问了教练的资质和考试通过率,得到的答案都很满意。
临走时,他特意留下了联系方式,打算晚上和父母商量后再做决定。
回到家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他坐在书桌前,再次对比三家驾校的信息,第三个驾校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犹豫了片刻,他还是忍不住给柏胤祉发了条微信:“柏医生,我今天去看了你推荐的驾校,场地和教练都挺不错的,就是想再问问你,这家驾校的考试安排会不会很拖沓?”
消息发出去后,他有些忐忑地握着手机,生怕打扰到柏胤祉工作。
没想到没过十分钟,柏胤祉就回复了:“不会。他们和车管所合作密切,科目一通过后,科目二、三的预约都很快,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左右能拿证。”
后面还跟着一句补充:“我朋友去年在那里学的,反馈不错。”
看到回复,林尚书心里的最后一点顾虑也消失了。他立刻给驾校的接待人员发消息,预约了第二天的报名和体检。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地舒了口气,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夕阳,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笑意。这两天虽然忙碌,却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充实,仿佛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踏实。
第三天一早,林尚书起得格外早。他换上一件干净的白色衬衫,搭配一条深色休闲裤。出门前,他仔细检查了一遍要带的东西:身份证、户口本、出院手续需要的各种单据。今天林母出院了。
他打车先去了医院,刚走进病房,就看到林母已经收拾好东西,坐在床边等着他。
林父正在整理行李,脸上满是笑意:“尚书来了?你妈今天精神好得很,一早起来就念叨着要回家呢。”
“妈,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林尚书走过去,轻轻扶着林母的肩膀问。
“挺好的,一点不舒服都没有!”林母笑着说,眼神里满是期待,“终于可以回家住了,医院的床还是没有家里的舒服。”
正说着,裴与煜医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出院小结和复查单:“林阿姨,今天可以出院了,这是出院小结,上面写着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一定要照着做。复查的话,一个月后过来就行,要是中间有什么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
林尚书连忙接过出院小结,认真地看了起来,把重点内容记在心里。
林父则去办理出院手续,林尚书留在病房里陪着林母,帮她穿上外套,整理好头发。
办理完出院手续,林父拎着行李,林尚书扶着林母,慢慢走出了病房。
走廊里的阳光正好,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母看着窗外的蓝天,忍不住感叹:“还是外面的空气好啊!”
走到住院部楼下时,林尚书忽然想起,出院手续里有一份关于后续康复护理的资料,他有些地方没太看懂,想再问问专业人士的意见。
犹豫了一下,他对林父说:“爸,你先带着妈在这边等一下,我去楼上找柏医生问点事,很快就下来。”
“去吧去吧,我们在这儿等着。”林父点点头。
林尚书扶着林母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又叮嘱了几句,才快步向住院部大楼走去。上了三楼,来到心理科办公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进。”
熟悉的清冷声音传来,林尚书推开门走了进去。
柏胤祉正坐在办公桌后看病历,看到他进来,微微抬了抬眼:“有事?”
“柏医生,打扰你了。”林尚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妈妈今天出院,有一份康复护理的资料,我有些地方没看懂,想问问你。”
柏胤祉放下手里的病历,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把资料给我看看。”
林尚书连忙坐下,从包里拿出那份资料,递了过去。
柏胤祉接过资料,仔细地看了起来,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脸上,勾勒出冷硬的轮廓,却在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添了几分柔和。
“这里说的‘适度运动’,具体是什么强度的运动?”林尚书指着资料上的一句话问,“我妈妈刚出院,我怕运动太剧烈对她不好,太轻微了又达不到康复的效果。”
柏胤祉抬眼,耐心地解释:“初期以散步为主,每天半小时左右,速度慢一点,以不喘粗气、不觉得累为宜。一周后如果状态好,可以适当增加到四十分钟,不用刻意追求距离,舒适最重要。”
柏胤祉又指着另一段:“饮食方面,除了低盐低脂,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比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身体恢复。”
林尚书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拿出手机把重点内容记下来。“还有这里,”他又指着一处,“复查时需要带哪些东西?要不要提前预约?”
“带好这次的出院小结、复查单和身份证就行,提前三天在医院公众号上预约挂号,挂内科门诊就可以。”柏胤祉的语速平稳,条理清晰,把所有注意事项都讲得明明白白。
“谢谢柏医生,每次都要麻烦你。”林尚书收起手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本来你工作就忙,我还总来打扰你。”
“没关系。”柏胤祉把资料递给他,语气依旧平淡,却没有了之前的疏离,“阿姨的康复很重要,有不懂的随时可以问。”
林尚书接过资料,起身准备离开:“那我不打扰你工作了,我妈妈还在楼下等着我呢。”
“嗯。”柏胤祉应了一声,忽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考驾照的事,有进展了吗?”
“已经报名了,明天去体检。”林尚书笑着说,眼底带着一丝期待,“谢谢你推荐的驾校,我很满意。”
“那就好。”柏胤祉的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弧度,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体检前一晚早点休息,别熬夜,记得空腹。”
“好,我记住了。”林尚书心里一暖,点点头,转身向门口走去。
走到门口时,林尚书停下脚步,又回头看了一眼柏胤祉。
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白大褂的衣角轻轻垂着,整个人透着一种沉稳又可靠的气息。
“柏医生,真的谢谢你。”他认真地说,“不管是我妈妈的事,还是考驾照的事,都多亏了你。”
柏胤祉抬眼,与他对视,眼底的清冷褪去了几分,多了些真切的温和:“不用客气。”
林尚书笑了笑,推开门走了出去。走廊里的阳光依旧明亮,他深吸一口气,感觉心里满是温暖和力量。
他快步下楼,走到长椅旁,扶着林母起身:“妈,爸,我们回家。”
“好,回家!”林母笑着说,眼神里满是憧憬。
林父拎着行李,林尚书扶着林母,三人慢慢向医院门口走去。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彼此的影子,像是一幅温暖的画卷。
林尚书看着身旁父母的笑容,又想起柏胤祉刚才的叮嘱,心里忽然觉得,回国后的日子,真的像柏胤祉建议的那样,正一步步走向温暖和明亮。
打车回家的路上,林母靠在林尚书的肩膀上,轻声说:“这次住院,真是麻烦了裴医生和柏医生。等我身体好些了,一定要请他们来我们家吃饭,好好谢谢他们。”
林尚书点点头:“好,等你康复了,我们就请他们来我们家吃饭。”
林尚书看向窗外,街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陆离。
林尚书想起这两天为驾照的事忙碌的点滴,想起柏胤祉的耐心解答和建议,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坎坷,但他已经有了面对的勇气和底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身边人的支持和陪伴。
林尚书随他们回到林父林母的家,林母看着熟悉的环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林父忙着收拾行李,林尚书则给林母倒了杯温水,拿出出院小结,再次仔细看了一遍护理注意事项。
他把需要注意的饮食和运动要点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冰箱上,方便父母随时查看。
忙完这一切,他坐在沙发上,看着父母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
林尚书拿出手机,给柏胤祉发了条微信:“柏医生,我妈妈已经安全到家了,谢谢你一直以来的帮助。她说等她康复稳定了,约你和裴医生来我们家吃饭。”[玫瑰]“
这次,柏胤祉回复得很快:“到家就好,让伯母好好休息。吃饭不急,等她状态好点再说。”
后面还跟着一个简单的表情:“[微笑]”
看着那个微笑的表情,林尚书的嘴角也忍不住弯了起来。他知道,有些关系,正在这些细碎的关心和帮助中,慢慢变得不一样。而他的人生,也在回国后的这些日子里,重新找到了方向,一步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