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 第30章 共生

织为云外秋雁行(GD) 第30章 共生

作者:鹿鸣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31 14:04:16 来源:文学城

巴黎的工作日程紧密,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经纬共生》的创作在经历了那场意外插曲后,似乎进入了一种新的、更加微妙的节奏。权志龙和沈清音之间的那道无形界限,并未因那声道谢而彻底消失,反而演变成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动态平衡——一个开始有意地、试探性地靠近,另一个则在清冷的表象下,呈现出一种近乎无意识的纵容。

权志龙的行为变得更具目的性。他不再仅仅在需要讨论音乐与缂丝的契合时才走向沈清音的工作区。他会拿着新调试出的、与“光感”相关的音色片段,在她休息的间隙,“恰好”走过去分享。

“沈老师,听听这个高频,像不像你缂丝里那种细碎的星尘反光?”他戴着耳机,将另一只耳机递给她,眼神里是纯粹的专业探讨,但递过耳机的动作,却带着不容拒绝的亲近。

沈清音看着他,迟疑一瞬,通常会接过耳机。当那清泠剔透的电子音效流入耳膜,她会微微闭眼,仔细分辨,然后给出极其精准的反馈:“频率可以再高一点,质感更‘脆’一些,像冰裂。”

她的回应始终围绕着专业,语气平淡。但权志龙敏锐地察觉到,她接过耳机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她聆听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甚至有一次,在她闭眼感受音色时,他注意到她纤长的睫毛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像受惊的蝶翼。

这是一种无言的纵容。她没有拒绝他借工作之名的靠近,甚至在这种靠近中,流露出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细微的适应与接纳。

他开始“忘记”带走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物件在她那里——一本印有抽象图案的灵感速写本,一支造型奇特的定制钢笔,甚至是一包他惯用的、带有独特木质香气的润喉糖。这些东西总是很“自然”地出现在她工作台的角落,而他总会在下次过来时,“顺便”取回,然后又“不经意”地落下另一样。

沈清音从未对此表示过异议。她只是在他“遗忘”物品时,抬眼淡淡地看一下,然后便任由那些带着他气息的物品,安静地占据她空间的一隅。有时,在她长时间低头织造感到脖颈酸痛时,目光扫过那包润喉糖,会下意识地停顿一秒,然后继续工作。那种细微的停顿,像投入静湖的石子,只有最细心的观察者才能捕捉到那瞬间的涟漪。

权志龙无疑是那个最细心的观察者。

他还开始分享一些工作之外的、极其有限的碎片。某天下午,他调试音乐到疲惫,走到她的工作区外,看着窗外巴黎灰蓝色的天空,状似无意地说起:“首尔现在,应该是樱花季了。”

沈清音手中的梭子没有停,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算作回应。

他没有期待更多,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声音里带着一丝遥远的怀念:“以前总觉得樱花太短暂,像烟火。现在……好像有点理解那种‘刹那即永恒’的美了。”

这话语里,隐约带着在苏州时,他们讨论“瞬间烟火”与“永恒诗篇”的影子。沈清音织造的动作几不可察地慢了一拍。她没有接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打断或不耐烦的神色。她只是静静地织着,仿佛在将他话语中的情绪,也一并织入经纬。

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默许——默许他将带有私人情感的思绪,带入这个原本只属于专业交流的空间。

而沈清音自己,也并非全无变化。她发现自己对权志龙音乐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当他播放一段充满孤独感的、低回的电子乐章时,她竟能隐约感受到那华丽音符背后,可能隐藏着的、与他巨星身份相伴的疲惫与疏离。这种理解,让她在后续为对应服装面料选择丝线色彩时,不自觉地加入了一抹更沉静、更包容的暖灰色调。

有一次,马修要求权志龙为一段表现“引力牵引”的走秀环节创作一段更具“拉扯感”的音乐。权志龙尝试了几个版本都不满意,眉宇间染上烦躁。

沈清音在旁观察许久,忽然放下手中的丝线,走到他那堆复杂的设备前——这是她第一次主动靠近他的“数字领地”。她指着一个控制低频振荡的参数,用她那特有的、平静无波的语调说:“这里,如果让衰减更慢一些,会不会更像一种……无法摆脱的、温柔的束缚?”

权志龙愣住了。他依言调整,当那段更绵长、更带着一丝无奈感的低频响起时,整个音乐的情绪瞬间变得丰满而矛盾,正是马修想要的那种“拉扯感”。

他猛地抬头看她,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和一种更深沉的探究。“你怎么会……”

沈清音避开了他的目光,转身走回自己的织机,只留给他一个清瘦的背影,语气依旧平淡:“感觉而已。”

但就是这简单的“感觉”,却让权志龙的心潮汹涌了许久。她不仅懂他的音乐,甚至能参与到他的创作核心,给出如此精准而富有灵性的建议。这种灵魂层面的契合,远比任何有意的靠近都更让他心悸。

交集日益增多,界限日益模糊。他们在工作会议上依然保持着得体的距离,用“权先生”、“沈老师”彼此称呼。但在那些工作间隙、那些有意无意的靠近、那些共享的沉默与碎片化的交流中,一种超越合作伙伴的亲密感,正在悄然滋生。

一个有意为之,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试探着边界。

一个无意纵容,沉默接纳,任由那陌生的温度悄然渗透。

他们像两棵各自生长的树,根须却在无人看见的土壤下,悄然缠绕。巴黎的天空下,《经纬共生》不仅是艺术项目,也成了两颗孤独星球,在各自轨道上缓慢而坚定地、相互靠近的引力场。谁也没有说破,但空气中弥漫的那种张力,连旁观者都能清晰地感受到。

马修有一次看着在灯光下并肩讨论细节的两人,摸着下巴,对助理低声笑道:“有没有觉得,我们的‘光之经纬’和‘数字经纬’,本身就在发生着某种奇妙的‘共生’?”

助理会心一笑,没有回答。

答案,早已写在那些日益增多、心照不宣的交集里,写在那一个有意、一个无心的默契之中。

成年男女的接触,一个有意为之,一个无意纵容,气场匹配,继而共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共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