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朕靠吃瓜系统成为千古一帝 > 第34章 三十四章

朕靠吃瓜系统成为千古一帝 第34章 三十四章

作者:识怜霜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04 17:05:07 来源:文学城

王稚从赵国都城那边的信息网处得来的信息更新了一点,内容大概是最近赵太子对禹州世家和鲜卑武勋之间和稀泥的态度越发显著了,颇有一种一手拉一边,谁都笑嘻嘻的老好人态度。

除此之外,另一条新的消息来自一个名字叫“乔舟”的下线,对方说,他现在所侍奉的那位世家公子——元氏二公子,现在赵太子身边的东宫僚属——最近给他带回了个消息,说是赵太子想要见见他。

乔舟觉得这件事背后藏着更深的意思,但是他也还尚未见到赵太子,不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就只把这件事上报给了主家。

郑含章也觉得这事有待商榷,于是只是叮嘱王稚之后多多注意一点这个叫乔舟的下线。

虽然现在看来,对方只是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实汇报了上来,也没有表现出多少特别的潜质。

但赵太子的眼光不会太差,尤其是,他背后还有赵王这个已经用几十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眼光有多么优秀的大魔王。

所以,乔舟。

这个人一定有点东西。

郑含章对他产生了相当的好奇。

王稚没什么更多的要说,安安静静收起了自己的东西转身就走,出门的时候刚好一阵风吹过来,衣袍布料贴在身体上,原本宽松的腰部被勾勒得纤细。

虽然这样的光景总共才发生了一瞬,但郑含章刚好看见了,她想了想,在小册子上记录下一句:晚上让小厨房给王稚做点温和好消化还养胃的粥,给她好好养一养。

现在的王稚也太瘦了,纤细清丽的确是一种为人追捧的美,甚至现在的她如果恢复了女装回到吴国去,仍然还会是整个吴国江左一带最被人追捧的美人,但郑含章不这么觉得。

女性的腹部是需要有点肉的,毕竟要保护五脏六腑和子宫,哪有那么瘦削的道理。

补,都给她补,补得气色好还头发黑亮,这样才好。

放下小册子,她抬头:“我还以为云庭想说的话都已经在刚才的大会上说完了。”

毕竟卫云庭说得真的很多。

卫云庭:“多吃了殿下五只虾,当然要多说点,否则殿下不就亏了?”

他将自己先前想到的那些和官僚体系管理的部分对郑含章说明,随后将右手握拳撑在脸颊上,歪着脑袋:“我想来想去,也没觉得这种制度的推行能有什么坏处——只是,大概推行起来会很有些难度吧?”

郑含章:“难度不会是一般的低呢。”

她沉吟了片刻,随后对卫云庭说:“云庭知道太学吗?”

现在的长安,赵都,还有燕国的都城、吴国的都城,都已经没有了太学,但是当那些老人怀念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些从祖辈们口中代代相传下来的曾经繁华而和平的日子的时候,他们会说,那时候在凤凰城里,皇帝设立了太学这个东西,东西南北的小伙子,若是想读书、读书还不错的,都可以通过当地官员的举荐去参加太学的选拔考试。

虽然不管是能够读书还是被官吏赏识都有很高的门槛,但好歹而算是条进身的路。

卫云庭还在乡野中的时候,曾经听乡中三老之一说过:当年他的祖宗和现在赵国某一世家的祖宗都在洛州这儿种地,也都读书,但那世家的祖宗读书更好些,就被当时的郡守看中了,送去了太学。

之后,人家就当了官,一代代地名扬天下了,而他家就仍然还在乡里种地。

完完全全的云泥之别。

郑含章:“我觉得太学就很好,太学能够养出好学生来的原因,就是它又有全天下最好的学生,又有一旬一次的考试,每个学子都不能躺平。”

“躺平”这个词,卫云庭也是第一次听说。

但是好形象。

脑袋里出现了个躺在地上,宛如一坨烂泥一样的人形,随后就完全理解了这个词为何会被用在这里。

卫云庭立刻就学会了要怎么用:“学子不能躺平,官员也不能躺平。”

郑含章:“对啦,所以要让他们参加考试,不一定是写点什么东西,还可以是对他们在岗位上都做了些什么的考评。”

卫云庭讲的,其实已经可以算是考成法的雏形了。

正经的考成法是需要记账三份的,一本留底、一本纠察、一本送上给内阁查阅,上面是逐月记录下的各地官员的事迹。

每做一件事务,就登记一件,若没有完成,也需要如实申报,每过一段时间进行系统性的评分,分出高下优劣,将最差也没什么改进可能的那些就别做官了。

滚回家种田吧。

要是连种田都种不来……那就去学呗,民间一些能侥幸活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或许都还要下地呢,怎么这些官员就不行?

国家要的是能够做成事情的官员,而不是夸夸其谈,声名在外但却什么都不做的官员。

是谓循吏。

只有一张嘴皮子的勿入此门。

“甚至官员的选拔也应该考试,云庭,前朝的选拔制度从来都是推举,官员推荐才子——但是,王侯将相,由此便可以有种也,并且愈发有种。”

自家要是有了当龄的孩子,朋友家要是有了孩子,愿意上门给钱的人带着孩子……这些就足够占用那些官员手上全部的名额了。

这样不好。

郑含章是绝对要吃上人口红利的,在被如今的上层阶级放弃的那多数人中,明明有概率出现更多的天才,只要受一样的教育、拥有一样的眼界,就能比如今蹲在官场上的那些更优秀。

她没道理让这些人流落在乡野中。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嘛。

就算是封建帝制的社会,也不是犹如一团死水全无变化的,其实这样四分五裂的天下,国与国交战频频,本来就属于是更适合变革的时期。

选拔人才的制度也是时候从推举制改成科举制了。

郑含章心想,其实科举制是真的蛮好用的,就算到了她生活的现代,人才的选拔也仍然是通过考试的方式。

与科举制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无非就是选拔考试的科目发生了变化,以及搭配上了义务教育,让不只有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能读上书而已。

科举制,考成法,还有摊丁入亩,这几项是她记忆中封建社会下社会制度发展到最后,算是一层一层打补丁更新版本,最终更新到的,应该可以说是在生产力没有特别重大的革新之前能够达到的最好状态了。

她打算试着现在洛州弄弄。

一方面,她的实力也只够她在洛州这个小地方尝试,而且在这里,想要推行这些法令的阻力肯定会比其他地方小;另一方面,她现在也就只有洛州这么一块儿地方嘛。

也需要慢慢来——动作太大了,要是被雍帝觉得不太对劲的话,或许就要前功尽弃。

路漫漫其修远兮,好在这些举措,搭配上她之前榨干了自己的全部记忆,罗列出来的那些可以促进生产力的科技点,也已经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出足够飞速的发展和繁荣了。

郑含章给卫云庭画完饼之后就自顾自地往下推演起自己应当如何改革了,等回过神来,她发现卫云庭也在发呆。

哦,是了,郑含章描述的图景是他从未见过,大概率也从未想象过的,一时间陷入深思,倒也是相当正常。

于是她贴心地等了会儿卫云庭,看着对方皱着眉头,偶尔还摇摇头,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下巴皱巴巴的,像是个核桃。

这模样还挺好笑的,郑含章想,这要是能拍下来,绝对就是黑历史了。

过了好一会儿,卫云庭才总算是从自己的思考中恍然猛醒,抬头发现郑含章正略带调侃地笑着看他,一时间脸红得相当厉害。

“殿下……”他小声抱怨着,“您——”

郑含章继续对他笑:“要是对这方面感兴趣,那不是也挺好吗?”

“出将入相,这是为人臣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荣誉了吧?难道说云庭没有这样的志向,想要争一争这个位置?”

卫云庭方才被郑含章用那样调侃的目光看着,尚且羞得整张脸都涨得通红,活像是有人拿了一盒胭脂来,在他整张脸上都细细地涂抹了一遍似的;而现在郑含章继续调侃,甚至上的力度比方才还大了很多,他却反而正色了起来。

“这是当然!”

卫云庭掷地有声。

“不过是我的经史都学得不是很好,背诵起来远远没有背诵兵书那么顺利,理解起来的时候,也经常有想不明白的地方。”

郑含章:“其实,我觉得倒也未必一定要背诵那些,虽然说做人的道理,先贤确实都已经写在书中了,但理解不了倒也不用勉强——唔,云庭试试读史呢?就把它当成故事书来读,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找人来给你讲,记住历史上的那些故事,然后以史为镜嘛。”

她犹豫了下,最终还是没能忍住,援引了唐太宗的那句名人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己想不明白的时候,不妨看看前人是怎么想的,再瞧瞧今人又是怎么想的,广采精华,去除糟粕,融会贯通,这不就是自己的东西了?”

考公人对于名人名言的执念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的,尤其是当一个人开始写申论。

不仅仅是名人名言,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自撰诗句、对仗句子……

总之,做过的卷子越多,这东西就越是深深地刻进灵魂里。

区区一个穿越也想消除这样深刻的影响?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个时代还没有这样的一句话出现。

做为一句能够流传千古的名句,这句里头蕴含的意思,以及它对仗的程度,都能再一次让卫云庭陷入深思——并且,在陷入深思的同时,几乎是下意识地从怀里掏出那本小册子,在上头记下这句话,并且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殿下谓此句,勉我读书心,又云,望我德才出众,文武双全,出将入相”。

郑含章看到他在下面刷刷动笔,还很有些好奇,但是也不好意思显得太过八卦地凑过去看卫云庭到底在写点什么。

她要是看到了卫云庭所写的,再知道其实不仅仅是卫云庭有这样的行为,甚至刘毓还比卫云庭开始得更早,现在已经记了足足有五六页,她大概会一边羞耻到脚趾扣地,一边又暗暗自豪:要是放在她那个世界的历史线上,她或许都能一个人撑起一本《世说新语》。

*

斛律羡真的退兵了,洛州军队又等了一段时间也不见得他真的杀一个回马枪,郑含章天天盯着吃瓜系统,却只吃到了赵王最近夜夜御女雄风不到,更有在一天之内,直接喊了五个妃嫔一起开了场impart,奋战到黎明才罢休。

……收敛点吧赵王,她看到这条瓜的时候都恨不得自戳双目了,毕竟正常人都不会有兴趣看一个已经四十出头快要五十岁的老头子是怎么在床第之间管一个才刚刚二十岁的小姑娘叫“姐姐”做为情趣的。

这也太……

难评。

但是转念一想,郑含章其实也不介意赵王继续这么搞下去,毕竟他这样放纵早晚会肾透支,在这个没有“他好我也好”肾宝片的年代,肾透支了真的不一定能补起来,身体亏空就会早死。

赵王死了,那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啊!

行吧。

逆天,但是,继续逆天也无所谓。

郑含章宣布洛州这边也撤军,自己也带着车队和大小官员回了凤凰城,这一路上她仍然如同任课老师一般翻看着之前还没看完的、那些来之前洛州参军们上交的“作业”。

怎么说呢……兴许是因为先前的那些大会上,郑含章和卫云庭输出的那些知识的含金量比较高,又或者是因为洛州这边是边境,是要打仗的,所以在选择和战事有关的官吏的时候就都用心了些,总之这些位参军们上交的作业竟然还都挺有可圈可点之处。

竟无一个是废材。

郑含章对此深表满意,随后思来想去,直接从自己记得的那些历史中截取了一些片段出来,继续做为作业给那些人布置了下去。

这些完全“虚拟”的题目,郑含章甚至还给张布在了军队中,不要求士卒写,但是倘若有人对这些题目感兴趣,那么回答也可以交给卫云庭——卫云庭会转交给她,保证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可塑之才。

到凤凰城后,她就开始拜托王稚写奏折。

王稚的身体素质毕竟还是差了点,至少郑含章觉得她有点不太行,随军的话,对身体的消耗其实还是蛮大的,虽然做为守军的消耗会小很多,但对王稚而言,她的坚持仍然有很多是靠着毅力而非身体的。

否则她的黑眼圈也不会那么重,眼睛也不会显得更大。

车上的这段时间,还是让王稚好好休息好了。

郑含章还关心了下之前给王稚安排下去的那份养胃粥,最近车队在行进,像是卫云庭的骑兵就三天两头跑出去撒撒腿,所以也会带着猎到的鸽子什么的回来。

昨天王稚的粥就变成了鸽肉粥,郑含章的晚餐中则多了一道鸽子汤。

在这样每天都加上一小顿的养法下,王稚的眼睛倒是没有先前那么大那么圆了,看着也稍稍丰满了些,郑含章偷偷用手远远比划了下她的腰,觉得应该比起先前那一阵风吹过来就能把人吹走的纤细是要好了不少。

挺好。

郑含章认为,王稚属于那种皮相和骨相都很好,但是骨相比皮相更好一些的人,所以她丰腴起来之后也一定会很好看。

继续养着!

一边养一边压榨。

反正现在几乎所有需要文采的文书工作,郑含章都偷懒地交给了王稚来写。

对方的文采可以省去她很多本来用不着的动脑时间。

王稚也没有挣扎的意思,她非常平静地接受了这份长期工作:“这次殿下打算写点什么?”

郑含章:“胜利了?”

王稚:“再补一点吧?就比如说……殿下有没有什么可以见物思人想到陛下的?”

郑含章思来想去,最后说:“看到斛律羡的脑袋,想着有朝一日可以把它献给陛下。”

王稚:“……”

王稚顿了顿,随后说:“还是我来为殿下写吧,如果只是送脑袋的话,或许有些血腥了。”

这回慕容培的脑袋不就是从朝邑城那一路往长安送去了?王稚在离家出走之后见过死人,她还记得自己一开始被吓到时的心情,因此怀疑:那张被盐腌制过防腐的脸是不是会让满朝文武中的大多数受个惊吓。

郑含章顺水推舟:“那就拜托王参军了。”

顿了顿,她补充一句:“问朝廷要点钱粮吧,就说军费开销也不小啊,就算再怎么节省也还是缺点,我寻思着今年可能需要点粮,等今年秋收了过后,明年以工代赈的体系大概就能运转起来了,把整个洛州给翻新一遍……估计需要的年数也不是很少,那就先这样。多要点,那老……国库里面堆着的东西可不少呢。”

王稚:“……”

她刚刚想说的是老头子,对吧?

她一瞬间觉得自己像是上了贼船。

……或许她就是上了贼船。

但是上去了也就下不来了,没办法,王稚抬手捏了捏眉心,满足了郑含章这个不怎么靠谱的甲方。

当王稚回到书房中,继续去自我发挥着写出一份文采斐然的奏折上交给长安朝廷的时候,她先前那和卫云庭的家书一起发出去的信和奏折都有了回复的消息。

一封是雍帝的旨意,大概就是按照正常的标准给郑含章加了一些上次,升了一点品级——但都不多,卫云庭的将军品级往上抬升了不少,有了个县子的爵位,随后也给施钺、李由之这两个立了奇功的加了官职,并未封爵。

到刘毓他们,就只是有些简单的金银封赏了。

总体来说还行,比较寻常,也没怎么出挑:毕竟像是雍国这种已经被赵国按着打了太久的国家,理论上来说获得了连着两次这样大的胜利,整个朝堂应该是非常欢腾的,还应该把郑含章当成个典型榜样竖起来——就算因为担心她这个皇子将来成长得太高(郑含章觉得雍帝应该没有这方面的脑子,想想看吧,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虽然一直被认为是个超级水的开国皇帝,但能力好歹也是有的,就算是李渊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是那么倚仗信赖李世民呢),或许也可以把卫云庭这个优秀的将领当成一个超大的IP给运营起来?

就像是在她的时间线上,菩萨皇帝萧衍对陈庆之所做的。

好歹有句传唱天下的童谣呢?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出去多能提振雍国的士气啊。

但是这些,雍帝都没有做。

于是郑含章意识到他的水平是真的平平无奇,陈皇后看不上他,连带着对原身的感觉也有点淡淡的,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郑含章于是连拆开他的信件的兴趣都没有了,她直接去看了陈皇后的信。

虽然陈皇后的来信也不会给她提供哪怕半点的情绪价值,但是她总会提供好处啊!

是一款不催促也会爆金币的财源,郑含章可爱死她了。

所以,给陈皇后的信呢,郑含章是特地让王稚多写了一些能让这位海东青一样的女人高兴些的话的。

——互利共赢。

吴国和雍国最近的关系还算不错,陈皇后在信中这么写,然后她建议郑含章考虑一下蜀中,益州。

蜀中如今是归吴国的,但是天高皇帝远,中间还有名山大川相隔,因此蜀中的庆王刘旻完全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他什么都能做主,郑含章想要的,或许能够通过和他走商贸这条路来实现。

而谈到商贸,陈皇后如此写道:整个长安城里,应该没有比邓尔思,也就是郑含章先前想要见一见的那位永远和十八岁美少年同床共枕的美妇人更精于此道的了。

既然之前郑含章说想要见她,现在又确实用得着她,那么——

陈皇后把邓尔思给送过来了。

或者说,邓尔思在得知自己被郑含章这位皇子感兴趣了之后,她自己把自己打了个包,就这么水灵灵地送到了凤凰城里来。

现在正在郑含章府中,由楼嬷嬷接待着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三十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