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朝闻夕刊 > 第8章 煽情

朝闻夕刊 第8章 煽情

作者:潇潇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5:18:18 来源:文学城

连日来的绝望像冰冷的淤泥,一点点将冯塾师吞噬。妻子的咳声一声重过一声,像是敲在他心头的丧钟。窗外,惠民库派来盯梢的泼皮无赖的身影,如同鬼魅,提醒着他无处可逃的债务。田契、房契、甚至他视若生命的几箱藏书,都已抵了出去,换来的钱却连利息的零头都不够。

他枯坐在冰冷的灶膛前,目光空洞地扫过家徒四壁的屋子,最终落在了墙角——那里扔着一把略显破旧的蒲扇。那是几个月前,一个看着机灵古怪的年轻人来他这破败私塾“打听趣闻”时留下的,说是《内探录》的探子,若有什么“值钱的消息”,可去宸安街寻他,这把扇子就是个凭证。

当时他只觉荒谬,他一个穷塾师,能有什么值钱的消息?便将此事抛诸脑后。

此刻,那蒲扇上的棣棠花,却像一道刺目的光,猛地照进他黑暗的脑海。

《内探录》! 那个刊载了的各家明面上的息钱规矩的《内探录》! 那个据说能让临安城翻云覆雨的《内探录》!

一股绝处逢生的战栗瞬间窜过他的脊背。他猛地扑过去,紧紧攥住了那把蒲扇,仿佛抓住了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止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与他一样,被这吃人的惠民库逼得走投无路的人!他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教的也是明理之道,岂能坐视这等魑魅魍魉横行无忌?这乱象,必须有人来揭破!

一股久违的、属于读书人的浩然之气与被逼到绝境的孤勇混合在一起,让他做出决断,那群泼皮走了后,他仔细整理了一下虽破旧却尽量整洁的衣衫,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家门,朝着宸安街的方向,步履蹒跚却又异常坚定地走去,到了宸安街后唯一的指示就是这蒲扇上的棣棠花样。

棣棠圃的后巷安静少人。冯塾师望着那气派的后门,犹豫了片刻,鼓足勇气上前叩响了门环。

门开了一条缝,露出浣纱那张圆润好奇的脸庞。她看着门外这个面色惨白、衣着寒酸却眼神执拗的书生,愣了一下:“您找谁?”

“在…在下冯安,求见《内探录》的东家。”冯塾师的声音因紧张而干涩,却努力保持着读书人的体面,他将那把破旧的蒲扇双手递上,“有…有要事相告,关乎人命!”

浣纱看清那扇子,她机警地探出头左右看了看,迅速将门拉开一些:“先生快请进来再说!”

她将冯塾师引入院内,并未直接带去见容南兮,而是先让他在院中一架茂盛的紫藤花下稍候,自己快步跑进内室通报。

不一会儿,容南兮便带着晏尔思走了出来。她看到冯塾师那副显而易见的窘迫与绝望交织的模样,眼神立刻凝重起来,没有丝毫轻视或不耐烦。

“冯先生?”容南兮的声音温和而清晰,“我是容南兮,有什么事,您慢慢说。”

冯塾师见到主事人竟是如此年轻的一位小姐,又是一怔,但此刻他已顾不得许多,扑通一声竟要跪下,被容南兮和宴尔思急忙拦住。

“姑娘!求姑娘救救我一家,救救那些被长生库逼得活不下去的人吧!”他再也抑制不住,眼泪混着悲愤,将惠民库如何诱他借贷、如何利滚利、如何夺产逼债、妻子如何因此病重垂危的冤屈,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容南兮静静地听着,她的眉头越蹙越紧,听到愤慨处,指尖微微掐入了掌心。她没有打断他,只是偶尔在他情绪过于激动时,温声安抚一句“先生不急,慢慢说”,或追问一两个关键细节:“借据可还留着?”“他们来夺产时,可曾有官府文书?”

待冯塾师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南兮沉默了片刻,院中只听得见风吹过紫藤花的沙沙声。她再开口时,声音里带上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浣溪,去取些点心和热茶来,让先生缓缓。” “尔思,立刻去核对冯先生所说的时间、金额,想办法查证惠民库近期的账目流向。” “浣纱,拿我的名帖,去请回春堂的刘大夫,立刻去冯先生家为他娘子诊病,所有费用记在我账上。”

一连串指令清晰明确。安排完毕,她才重新看向惊愕而感激的冯塾师,眼神清亮而坚定:

“冯先生,您放心。您今日所言,《内探录》记下了。我们未必能立刻帮您讨回所有家产,但我向您保证,您一家遭遇的不公,惠民库做的这等吃人勾当,很快就会让全临安城的人都看清楚!”

这一刻,她不再只是一位闺阁小姐,而是手握舆论利器的《内探录》掌舵人。她看到了事实,更感受到了事实背后的血泪,而这,正是她决心要改变的世界的一角。

忙碌一下午,新一期的《内探录》终于校印完毕,浣纱宝贝似的捧来第一份,献宝般递给容南兮。

头版之上,“闻莺”二字之下,便是那篇触目惊心的文章——《血泪控诉!临安一塾师竟被惠民库逼得家破人亡!》。文章极尽渲染之能事,将冯塾师一家的绝望与悲愤写得淋漓尽致:

“…冯先生握笔之手,颤抖着在那借据上按下红印时,眼中是为人夫者救妻心切的无奈,更是对‘惠民’二字天真的信任…” “…病榻上妻子的每一声咳嗽,都像鞭子抽在他的心上,药罐子空了,荷包也空了,唯有债台,一日高过一日…” “…那日,凶神恶煞的壮汉踹开家门,夺走地契房契,将他视若生命的藏书粗暴地扔在地上践踏。冯先生形容,那一刻,‘天地无色,日月无光’…” “…站在冰冷的河岸边,他看着湍急的河水,想着病重的妻子,想着无望的债务,‘死,竟成了最容易的路’…”

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晏尔思细细读罢,沉默良久。她抬头看向南兮,眼中忧虑深重:“姑娘,文章力道千钧,足以动人肺腑。只是…如此直指惠民库,用语又如此激烈,恐怕…恐怕会引火烧身。临安府和那些豪商,岂会坐视?我们是否…太过激进?或许,像《闻天下》那般,只陈述事实数据,析理明法,更为稳妥?”

南兮的目光仍停留在那篇文章上,指尖轻轻拂过“闻莺”的署名。她的侧脸在灯下显得格外柔韧坚定。

“尔思,”她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若只陈述冷冰冰的数据而无动于衷,那与官府衙门里那些无人翻阅的冰冷文书有何区别?冯先生一家的血泪,他们实实在在承受的痛楚,就是最需要被陈述、最不容被忽视的事实!”

她转过身,看向宴尔思,眼中仿佛有火苗在跳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事实变得滚烫,变得让人无法忽视,无法安坐!若事实不能让人感到疼痛,那它便只是纸上的墨迹。新闻之责,在于让读者感同身受,唯有如此,麻木者才会惊醒,不公者才会恐惧!”

几乎同一时间,城郊苦甘泉。

常昀也拿到了新一期的《内探录》。他修长的手指捻着那纸张粗糙、排版花哨的小报,眉头自展开起便未曾舒展。

他快速浏览着那篇头条文章,越看,脸色越是沉凝。看到文中那些极具煽动性的形容词和对绝望情绪的大段描写时,他忍不住将报纸轻轻拍在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闻莺…”他低声念出这个笔名,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认同的复杂情绪。

他拿起自己案上那份《闻天下》,头版文章标题是——《惠民库折贷盘剥考:以实例析临安长生库弊病》。

文章冷静得像一块冰。详细列出了取得实例的借款的时间、本金、明面利率、实际采用的“折贷”算法、每一步利滚利的金额计算,并引用了《宋刑统》中关于“负债强夺财物”与“违法取利”的律法条文,最后严谨地分析了当前官府对民间借贷监管的缺失与漏洞。数据扎实,逻辑严密,无一句情绪宣泄。

两相对比,反差巨大。

常昀的目光在两份报纸间来回扫视,最终摇了摇头。

“新闻之责,在于呈现未经修饰之事实,析清因果律法,导人理性思辨。”他像是在对一旁的石浩说,又像是在说服自己,“情绪乃毒药,只会模糊焦点,煽动非理性之愤怒,除了添乱,于事无补。《内探录》此举,看似为民请命,实则为博人眼球,哗众取宠,非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引祸上身。”

他将《内探录》推到一边,不再去看。在他心中,《内探录》和那位“闻莺”的形象,变得更加浮躁和不可取。他坚信,自己选择的才是唯一正确且负责任的道路。

然而,在他心底最深处,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那篇充满“情绪毒药”的文章,确实让“冯塾师”这三个字,从一个冰冷的案例分析对象,变成了一个让他印象极其深刻的、活生生的悲剧影子。

两家小报,两种理念,如同两道截然不同的闪电,同时劈开了临安城的夜空,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而风暴眼中的冯塾师和他的苦难,也在这截然不同的诠释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与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