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权谋文里中译中的我杀疯了 > 第5章 北狄将乱

在权谋文里中译中的我杀疯了 第5章 北狄将乱

作者:逢成盐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10 16:49:16 来源:文学城

“我虽无大才,但也愿与大人在这殿上,就您的每一项指控进行对质。”

何榆气定神闲。

“其一,大人弹劾我生活奢侈,超越规制,贪墨受贿毫无节制,有负陛下圣恩。然而您同样身为侍御史,仅凭道听途说,就对未经核实的信息妄加揣测,并滥用弹劾官员的权力,这难道不才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与恩惠吗?”

“至于大人对我吃穿用度所花费的质疑,我虽然不敢自夸出身名门,但确实属于庐江何氏一族。当年太祖皇帝起兵时,我族就率先捐献钱粮,输送物资,并献上义军相助。承蒙太祖皇帝的恩典,这份皇恩泽被庐江何氏一族已有数代之久。现如今,仅仅每月田庄的收入,就已经远远超过了您指控的所谓赃款的数额。”

“您说我生活奢侈,这点我承认,我确实是个败家子。幸得陛下恩慈,允许我用自家财产维持生计,还念在先祖的份上额外给予赏赐。生活不够简朴,的确是我的责任。但诬陷我贪污受贿,这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诽谤!”

说到这里,朱何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

毕竟确实鲜少有人知道,何榆竟是出身庐江何氏,开国功臣之后。只是何氏先祖知进退,主动捐献家财,得了个忠国公的封号,这才得以安稳至今。

但不知为何,何家人并不长寿,又因其实在低调,故而到了何榆这一代,世人只知庐江何氏之名,而不知其人了。

难怪何榆查案时不怕牵扯到王公贵族,原来竟是有此依仗,御史中丞一下就得出了结论。

何榆趁热打铁:“大人您的意思难道是说,凡是当官拿俸禄的人,都只能依靠薪水去卖柴买米才能证明清白?还是说,凡是当御史的,都可以只凭几句毫无根据的猜测就弹劾她人?若是如此,恕我无法苟同。”

“更何况,大人您今日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竟然恰恰符合您劾状中指控我的罪名,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啊!”

“好!”太史黎小声叫好,“何大人所言,字字珠玑啊!”

庄淮也听得热血沸腾。此刻他无比感谢母亲,在他认为男子并没有读书必要时狠狠打了他一顿,逼迫他学习,这才让他能有今日见到何榆,听其言论,感其才学。

朱何想要说些什么,却被何榆阻止了。

她笑着按住了朱何:“还请大人听我辩完。”

“其二,大人弹劾我故意危言耸听来弹劾朝廷重臣,以博取清正的名声。但看看您今日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正是想通过弹劾我来树立您的声誉吗?”

“大人提到了去岁雪灾之事。当时朝堂上商议的平抑粮价、以工代赈的策略,本应是上等的治灾之策。然而,前任户部尚书提出的,所谓抬高粮价以吸引商人运粮的主张,实际上是为了囤积粮食,等待奇货可居!”

“我当日弹劾她囤粮扰乱市场,谋取私利,不但人证物证确凿,更是查明了她虽为的以工代赈,百姓竟以为是朝廷的强制劳役,根本没有拿到一分钱的报酬。如果按照她的办法推行下去,只会让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而百姓难以生存。”

何榆已经在系统记录里找到,朱何当时正在外放:“大人您当时甚至不在京城,不知从何听取这等捕风捉影的话。”

说着,她冷笑一声:“您现在该知道,百姓几近暴乱,究竟是因为我的弹劾,还是因为前任户部尚书罪孽深重,压榨得百姓没有活路!”

何榆真的看生气了,这些人为了牟利,为了党争,完全视百姓生存于无物。

此等官员,应当羞于自称为百姓父母官!

她火力全开:“至于大人弹劾我于太学生私下会面、毁谤朝廷,更是捕风捉影,毫无根据!”

“按大人所说,既是密会,不知大人从何得知与会内容啊?”她故意拖长了声音,“莫非,大人当日也在集会中?”

朱何忍无可忍:“你休要血口喷人!”

何榆冷笑一声,内心道,隐隐狂吠罢了。

“大人莫不是忘了?”她提高声音,“大梁不是你我二人之国,而是所有黎民百姓的国家!如果官员都高高在上地居于庙堂之上,隔绝平民百姓的诉求,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充耳不闻,这样难道也能振兴国家,推进改革吗?”

“我之所以参加太学生们的经济会,就是为了探听治国安民的新思路,以及学生们对朝廷新策具体实施的看法。我所参加的,不仅有太学生们的集会,也有平民百姓的交谈。而且所有事情我都会整理成奏章上报陛下。从民间的角度衡量朝廷的法度,以查漏补缺,这就是我的初衷,敢问大人,我的所作所为有什么过错呢?”

何榆不由得感慨原主行事之谨慎,所有的行动都被整理成详细的报告呈给了皇帝,这就成了此刻反击朱何的一柄利刃。

但谜团也变得更多了,为何原主要行此事?

是她当真就是如此忧国忧民,还是说,这是谁派下来的任务?

何榆暂且想不明白。

“反观大人您。”她接着怼道,“您是不是认为,凡是与学生或平民百姓接触的官员,就是在诽谤议论朝廷?那么按照您的思路,凡是与武将、藩王有来往的官员,岂不是都暗地里勾结军队,图谋不轨了?”

闻言,朱何已经知道她下一条要如何反击,既震愤于她的才思敏捷,又哀痛于自己的疏忽大意。

她面色苍白,身影微微一晃,就要摔倒在地。

何榆可没有圣母心,还愿意帮助一个想要致自己于死地的人,而且此人也是自作孽,故而她只是冷眼旁观。

而殿中侍御史高自乐已经开始奋笔疾书,记下朱何于朝议失仪,预备待何榆反击结束后顺势参朱何一参。

大家都有弹劾指标,相信朱何会理解自己的,高自乐冷漠地想着。

“再说第三点,大人您弹劾我因为政见不合而构陷前任中书侍郎。”

“先不提大人您自己正在干罗织罪名,构陷他人的事,就单听您劾状里的内容,按照您的逻辑,她与安平王交往过密,这不就是不忠的证据吗?”

“当然,只是开个玩笑。”见朱何已然腿软,何榆又假模假样地道歉,“还请您不要怪罪。”

“前任中书侍郎觊觎中书令的高位,多次谋求未果,因此心怀怨恨,口出谤言。她曾写下‘若是在前朝,她早就是宰相了’这般大逆不道的话,白纸黑字,证据确凿,这就是她心怀异心的铁证!”

“至于她私下会见藩王,身为朝廷命官却与前朝遗王频频密见,这难道能说没有罪过吗?陛下明察秋毫,罢免了这种忘恩负义之徒,实在是我大梁之幸也!”

朱何越听越慌乱。

这次弹劾何榆,也是她为了在户部侍郎顾卓面前表现自己,故而有心之人一撺掇,她便火急火燎地跳出来试图致何榆于死地。

但现在她已发现,自己只是在孤军奋战,只看那些沉默不语的同门便可知一二。

她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等待何榆的最终宣判。

何榆见她面色苍白身体摇晃,只是微微勾了勾嘴角,便毫无异色地继续说了下去。

“项衡大人的案子,同上位一样,皆是铁证如山!”

“大人您不必再费心构陷我了。我为官以来,历年的考核,唯有一次是中等的评价。那是因为陛下圣明,允我在侍御史的位置上多加历练罢了。然而项衡私下诽谤朝廷,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甚至不需要深究她的文章内容,她身边的亲信随从都可以作证。她口无遮拦,不敬陛下,受到惩处是理所当然的事!”

“再看看大人您的行为,顾大人因北疆议事之建议未被采纳,因此称病不来上朝,您便认为是我的罪过,故而想通过踩倒我来抬高她的名声,同时宣扬您自己的声望。您这所作所为难道不正是您自己言说的‘罗织构陷,公报私仇’吗?”

“臣谨奏:劾侍御史朱何三罪。”

“一曰风闻言事,尚未查明事情真相,就滥用弹劾官员的权力。”

“二曰借劾立名,假借陛下赋予的监察之权,来为自己谋取私利和名声。”

“三曰罗织构陷,打着为国为公的名号,实则是为了发泄私愤,破坏朝廷纲纪法度。”

“根据《大梁律》规定,被劾者若证清白,劾者当反坐其罪。这点臣方才确认了,朱大人也知晓。”

“因此,朱何应当被反过来处以她所诬告的罪名。”

何榆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伏乞陛下,夺朱何之职,依律治罪;肃清朝堂,罢黜此等国家之蛀虫,尽除此等党争之风气。”

“无益于社稷者,皆应放逐!”

《梁史·何榆传》有言:“承明年间,御史朱何劾何榆三罪:奢靡、谤议朝廷、罗织构陷。榆逐句辩疏,事皆不实。上责朱何妄劾,夺职下狱,榆直名愈显。”

自此,一战成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