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鬼灭世界当救世主是否搞错了 > 第44章 炭吉

在鬼灭世界当救世主是否搞错了 第44章 炭吉

作者:粥粥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06:31:53 来源:文学城

这一路,她走得很慢。

战国的烽火已渐渐平息,昔日被兵戈撕裂的土地上,开始有新的村落兴起。她见过重建的城郭,夯土的城墙还带着新泥的气息;也见过迁徙的流民,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车,在田埂上寻找安身之处。

这世间的苦难从未断绝,只是换了模样。

一日,她行至一处河谷。两岸是陡峭的崖壁,河水湍急,泛着青灰色的浪。渡口旁只有一间破旧的茅屋,屋檐下挂着几串风干的鱼,一个老者正坐在门槛上,用草绳修补着漏水的木船。

“客人要过河?”老者抬头看她,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讶异——这荒僻之地,极少有女子独行,且看她衣着虽简,气度却异于常人。

矢凛奈点头:“劳烦老伯。”

“今日风大,水流急,怕是要等傍晚才能开船。”老者指了指河面翻涌的浪花,“不嫌弃的话,进屋歇歇脚吧,我这有刚烧开的糙米茶。”

茅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矮桌,两条长凳,墙角堆着些渔网和杂物。老者端来两碗热茶,茶水上浮着一层细密的白沫,带着淡淡的焦香。

“这河叫‘断龙河’,”老者呷了口茶,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年打仗,好多人想从这儿逃去对岸,结果被浪卷走了,尸首都找不着。现在太平了,走水路的人才多了些。”他叹了口气,“我儿子就是那时候没的,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自己被冲走了……”

矢凛奈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这世间的故事,大多带着相似的沉重。

傍晚时分,风果然小了些。老者解开船绳,木船在水面摇摇晃晃,像一片漂浮的叶子。

矢凛奈坐在船尾,看着夕阳把河水染成金红色,忽然听到老者喃喃道:“说起来,对岸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姓灶门,是个年轻人带着老娘过日子。那小伙子心善,常帮着村里人修桥补路,还懂些草药,上次我老婆子咳得直不起腰,就是他送来的药草治好的。”

“灶门?”矢凛奈握着船舷的手微微一顿。

“是啊,叫炭吉,”老者笑了笑,“是个好后生,就是命苦,爹死得早,娘又常年病着,家里就他一个劳力。听说他祖上是武士,后来家道中落了,才搬到这山里来的。”

船靠岸时,暮色已浓。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将波纹染成细碎的金箔,又被渐沉的夜色一寸寸吞没。码头上的渔民早已收拾好渔具归家,只剩下几艘渔船孤零零地泊在岸边,随着水波轻轻摇晃。

矢凛奈谢过摆渡的老者,将那袋作为酬谢的干粮递过去时,老者执意推回了一半:“姑娘独身在外,更该多带些吃食。”

“谢谢。”她攥着那半袋温热的干粮,往山脚下走去。

山路两旁的草木间,隐约能看到零星的灯火指引着方向。晚风穿过树林,带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湿润,吹得她脸颊两侧的短发微微扬起。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她看到一间简陋的木屋。屋前用竹片围了圈篱笆,里面种着几畦蔬菜,翠绿的叶子上还挂着傍晚的露水,在朦胧的月色下闪着微光。篱笆上爬满了牵牛花,紫色的、粉色的花瓣已经合拢。门口挂着一盏昏黄的油灯,灯芯爆出细微的噼啪声,灯光透过糊着纸的窗户,在地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晕,将周遭的黑暗都温柔地推开了些。

屋门是虚掩着的,留着一道缝隙,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被晚风送出来,带着烟火气的暖意。

矢凛奈刚想抬手敲门,却听到一个熟悉的、带着温和笑意的声音响起:“娘,今天采的甘草够您再喝三天了,等明天天一亮,我就去镇上换些米,顺便再找找有没有治咳嗽的贝母。听说城西那家药铺新进了些好货,说不定能有用。”

“炭吉啊,别太累了,”一个苍老的女声响起,带着明显的喘息和咳嗽,每一声都像是从肺里扯出来的,“娘这病是老毛病了,折腾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别总为我奔波,你自己的身子要紧……”

“娘说什么呢,”青年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您好好的,我才有力气干活啊。等您好了,我就带您去镇上看杂耍,听说最近来了个耍皮影戏的,可热闹了。”

她轻轻推开门,老旧的门轴发出“吱呀”一声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屋内的人闻声抬头。

油灯放在矮桌中央,橘黄色的光晕笼罩着小小的屋子。

灯下坐着一个青年,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和服,领口处打着几个细密的补丁,显然是精心缝补过的。他的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在脑后,额前有几缕碎发垂下来,遮住了眉眼,却挡不住那份温和的气质。

他的身边躺着一个老妇人,盖着厚厚的被子,被子边缘露出的手枯瘦如柴,此刻正捂着胸口剧烈地咳嗽着。

看到矢凛奈,青年明显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立刻站起身,动作间带着几分仓促,却依旧保持着礼貌。他脸上露出温和的歉意,微微躬身:“这位姑娘,请问您是……迷路了吗?”

当他抬起头时,矢凛奈看清了他的脸——眉眼温和,眼尾微微下垂,笑起来的时候会有浅浅的卧蚕;鼻梁挺直,嘴唇的线条很柔和,只是下唇处有一道极浅的疤痕。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下有淡淡的青影,却丝毫掩不住眼底的澄澈。

矢凛奈站在门口,指尖悬在半空,突然有些恍惚。

太像炭治郎了……

“我……”矢凛奈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过了片刻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我叫矢凛奈,路过此地,天色已晚,想在您家借宿一晚,不会打扰太久的。”

“啊,当然可以!”青年连忙点头,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矢凛姑娘千万别客气,只是家里简陋,只有一间屋子,怕是要委屈姑娘了。娘,这位姑娘要在咱们家歇一晚。”

老妇人好不容易停下咳嗽,浑浊的眼睛努力地看向矢凛奈,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姑娘别嫌弃……炭吉啊,快给姑娘倒碗水,看姑娘风尘仆仆的,定是渴了。”

“哎,好嘞!”炭吉应声转身,走到屋角的水缸边,用瓢舀了水,倒进一个粗瓷碗里,动作麻利又稳妥。

他将碗递给矢凛奈时,手指不小心碰到了她的指尖,炭吉像被烫到似的缩了缩手,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晚饭很简单,一碗糙米饭,一碟腌菜,还有一碗清炒的青菜。

炭吉一个劲地往矢凛奈碗里夹菜,自己却吃得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老妇人,喂她喝粥,帮她顺气。老妇人吃了几口就没了胃口,炭吉也不勉强,耐心地收拾好碗筷,动作轻柔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晚饭后,炭吉在屋角清扫出一块地方,铺了些晒干的干草,又从柜子里翻出一块干净的麻布铺在上面,算是给矢凛奈的床铺。

麻布上还带着阳光的味道,显然是常拿出去晾晒的。老妇人已经睡下,呼吸仍带着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像风中残烛般微弱。

炭吉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借着油灯的光,手里拿着一根削得差不多的木头,正用小刀细细地雕琢着。刀刃划过木头,发出沙沙的轻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你在做什么?”矢凛奈轻声问,怕吵醒老妇人。

“做个木勺,”炭吉举起手中的木头,上面已经初具勺子的形状,边缘被打磨得很光滑,“娘吃饭时总说原来的勺子太滑,握不住,我给她做个新的,上面刻些花纹,握着能稳当些。”他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盛着暖意,“手艺不好,让姑娘见笑了。”

“很好看。”矢凛奈看着他专注的侧脸,油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将那份温柔勾勒得愈发清晰,“你很孝顺。”

炭吉的动作顿了顿,手中的小刀停在木头上,眼中闪过一丝黯然:“爹走得早,娘一个人把我拉扯大,不容易。那时候家里穷,她总把好东西留给我,自己啃硬窝头,落下了这病根。我能做的,也就这些了。”他低下头,继续削着木头,木屑簌簌落下,“说起来,姑娘看起来不像本地人,是要去哪里?”

“四处走走。”矢凛奈没有多说,她看着炭吉手腕上的疤痕,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听说你懂草药?”

“嗯,跟着山里的老猎户学过一点,”炭吉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些自豪,“山里的草药多,能治些小病小痛,像是风寒、跌打损伤什么的,都能应付。就是娘这咳嗽,总也治不好……”他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试过很多方子,都不管用。”

矢凛奈想起自己行囊里还有些从继国家带来的贝母。贝母性凉,润肺止咳,对付老妇人的咳嗽或许有用。

她从行囊里翻出那个小小的纸包,递到炭吉面前:“这个或许能帮你娘减轻些咳嗽,用水煎着喝,每天一次,每次取一小片就好。”

炭吉接过纸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片雪白的贝母,形状饱满,带着淡淡的药香。

他的眼睛亮了一下,连忙站起身,对着矢凛奈深深鞠了一躬:“太谢谢你了!矢凛姑娘,你真是好人!我找了好久都没找到这么好的贝母,娘要是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举手之劳。”矢凛奈看着他欣喜的样子,想起炭治郎也是这样,得到一点小小的帮助就会感激不已,眼睛亮得像星星。

油灯的光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屋外的虫鸣渐起。矢凛奈靠在草堆上,看着炭吉重新拿起小刀,继续雕琢那个木勺,忽然觉得,或许在这里多待几天,也不错。

-

天光一点点爬高,又一点点沉落,木屋前的牵牛花从绽放到合拢,门口的油灯被重新点亮,炭吉却始终没有回来。

老妇人在屋里坐不住,披着薄毯倚在门框上,望着通往镇外的山路,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虑。“炭吉平时这个时辰早就回来了,”她喃喃自语,咳嗽声比清晨更重了些,“是不是路上出了什么事?”

矢凛奈帮她顺了顺背,指尖能触到老人单薄的肩胛骨。

“您别担心,或许是镇上人多,耽搁了些时候。”她嘴上安慰着,心里的不安却像藤蔓般疯长——炭吉看着性子稳妥,从来说到做到,应该不会无缘无故迟归。

日头彻底沉入西山,夜幕像块沉重的黑布,将山林完全罩住。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野兽的嚎叫,在寂静的夜里格外瘆人。

老妇人终于忍不住落了泪:“后山那片林子邪乎得很,前几年有猎户进去就没出来……”

“我去找他。”矢凛奈站起身,腰间的日轮刀随着动作轻响一声。她点亮一盏油灯,又将几块干粮塞进怀里,“您锁好门,别出来,我很快就回来。”

老妇人攥着她的衣角,手在发抖:“姑娘,太黑了,要不……”

“放心。”矢凛奈拍了拍她的手,转身踏入夜色。

油灯的光晕在她脚边晃动,只能照亮身前几步远的路,四周的树木在黑暗中张牙舞爪。

她没有往镇上的方向走。来时就觉得炭吉说去镇上采买,却总往后山的方向瞟,想来他是怕老妇人担心,才隐瞒了要去后山采药的事。

越往山林深处走,光线越暗,草木的气息里渐渐混进一丝淡淡的血腥味,若有若无,却让矢凛奈的心猛地一沉。

突然,一阵野兽的咆哮撕破夜空,紧接着是重物撞击的闷响,还有人压抑的痛呼。

矢凛奈立刻提气,足尖点过腐叶覆盖的地面,身形如箭般冲过去。拨开最后一片浓密的灌木丛,眼前的景象让她瞳孔骤缩——三头体型壮硕的黑熊正围着一个人疯狂嘶吼,其中一头的利爪已经划破了那人的胳膊,鲜血顺着粗布和服往下淌,染红了身下的泥土。

被围攻的正是炭吉。他蜷缩在地上,怀里还死死护着一个布包,里面露出几株带着泥土的草药,显然是为了护住这些药才没能及时逃脱。

一头熊再次扬起利爪,腥臭的风扑面而来,炭吉绝望地闭上了眼。

“日之呼吸·一之型·圆舞。”

矢凛奈的声音清亮如钟,伴随着拔刀的锐响,一道金红色的刀光骤然亮起,如同劈开黑夜的旭日。

刀风裹挟着灼热的气浪横扫而出,快得让人看不清轨迹,只听“噗嗤”几声闷响,三头黑熊还没反应过来,便已被整齐地拦腰斩断,沉重的身躯轰然倒地,激起漫天尘土和血雾。

刀光散去的瞬间,炭吉猛地睁开眼。他看到矢凛奈收刀入鞘的背影,看到她周身仿佛还残留着金红色的光晕,看到那把刀上跳跃的火焰纹路——那景象太过震撼,像一道惊雷劈进他混沌的脑海,让他瞬间忘了胳膊上的剧痛。

“姑……姑娘……”他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却因为失血和震惊,眼前一阵发黑。

矢凛奈转身扶他,解开腰间的水壶递过去:“能走吗?你的伤口需要处理。”

炭吉接过水壶,手指却在发抖,水洒了大半在衣襟上。他盯着矢凛奈的刀鞘,又看向她脸上沉静的神情,喉结剧烈滚动着,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力气大得惊人:“你刚才……那刀上的光……像太阳一样的呼吸法……你是不是……”

他忽然想起什么,猛地松开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层层包裹的东西。

那东西被他紧紧攥着,沾了血和泥土,打开时,露出一个泛黄发脆的线装小本子,纸页边缘已经磨损发黑,显然是年代久远的遗物。

“我小时候在祖屋的房梁上找到的!是先祖留下的日记!”他抖着手翻开,指尖划过那些模糊的字迹,“您看!这里写着——‘平安时期,有恶鬼夜出,族人皆尽数被灭。有女子持刀至,黑色长发,血红发尾,身着玄衣,呼吸如烈日焚空,不久后,恶鬼死。问其名,不答,唯留刀光残影,如黎明破晓。后教吾剑术,称之呼吸法……’”

矢凛奈低头看向日记,那些用毛笔写就的字迹虽已模糊,却能清晰辨认出“金日轮”“烈日焚空”等字眼。

尘封的记忆突然被掀开——

原来她刚来到平安时期时救下的那孩子竟然是灶门家的祖先。

“是你……”炭吉的声音哽咽了,眼泪混合着额头的血水流下来,滴在日记的纸页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他看着矢凛奈腰间的日轮刀,又看向她眼底那抹沉静如渊的光,突然“扑通”一声跪在满是腐叶的地上,额头重重抵着冰冷的泥土,“原来先祖说的都是真的!您是……是守护我们的人!是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守护着我们的人啊!”

夜风穿过树林,带来远处的虫鸣和草木的清香。

矢凛奈扶起他,指尖轻轻拂过日记上“金日轮”三个字,纸页粗糙的触感仿佛带着时光的温度。她忽然明白,有些守护从不需要刻意铭记,却会像年轮一样,悄悄刻进血脉里,在不经意的时刻,以最温暖的方式重现。

“先回去处理伤口吧。”她捡起散落的草药,塞进炭吉怀里,又帮他擦掉脸上的血污,“你娘还在等你,她喝了贝母煎的药,咳嗽好多了。”

炭吉点点头,被她扶着站起来,脚步还有些虚浮,却紧紧攥着那本日记。

月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在两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看着矢凛奈的背影,突然觉得,先祖日记里那道模糊的、如同太阳般的身影,此刻终于清晰地站在了自己面前,带着跨越时光的暖意,照亮了脚下的路。

-

清晨的微光刚漫过山顶,矢凛奈就已收拾好行囊。

包袱很轻,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和剩余的药草,便只有那半袋炭吉母亲硬塞给她的糙米。她本想趁着木屋还浸在晨雾里悄然离开,可推开门时,灶房的方向已飘来淡淡的米香。

炭吉正蹲在灶台前添柴,火光映得他侧脸发红,胳膊上缠着的绷带格外显眼。

听到门响,他猛地回头,手里的柴禾差点掉在地上:“姑娘,你要走了吗……”

矢凛奈点点头。

“我特意多煮了些饭,姑娘用完早饭再走吧……就当……就当谢你给的贝母,娘今晨咳嗽轻多了。”

他说着,掀起锅盖,一股混合着糙米与水汽的暖香漫出来。老妇人披着外衣坐在屋门口的矮凳上,晨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竟显出几分精神。

“姑娘快来坐,”她朝矢凛奈招手,声音虽仍沙哑,却比昨日清亮许多,“炭吉笨手笨脚的,煮个饭都要烧三次火,不过饭香着呢。”

矢凛奈不好再推辞,便在矮桌旁坐下。

一碗糙米饭颗粒分明,上面还留着热气;一碟腌萝卜切得细细的,泛着浅黄的光泽,是山里人家最寻常的滋味;还有一碗野菜汤,嫩绿的荠菜浮在清亮的汤里,飘着几滴自家榨的香油,香气算不上浓郁,却带着山野的清新。

老妇人总往她碗里夹腌菜,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姑娘尝尝这个,是去年秋天腌的,酸脆得很。山里没什么好东西,委屈你了。”她顿了顿,又说,“要是不嫌弃,就多住几天吧。后山的野樱莓快熟了,红得像玛瑙,吉儿爬树最灵,准能给你摘一大筐。”

矢凛奈喝了口野菜汤,暖意从胃里慢慢散开,熨帖得让人心头发软。她摇了摇头,轻声道:“多谢您的好意,只是我还有路要走,不能再叨扰了。这几日蒙你们照顾,已经很感激了。”

炭吉埋头扒着饭,听到这话,筷子顿了顿,没说话,只是往她碗里又添了半勺汤。

饭后,炭吉执意要送她到山口。晨露打湿了山路,草木上挂着晶莹的水珠。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偶尔有风吹过,带起叶尖的露水,落在衣上,凉丝丝的。

炭吉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影,又看了看矢凛奈的背影,终于忍不住小声问:“姑娘,你还会回来吗?”

矢凛奈转过头,朝阳正落在她肩头,给她周身镀上一层柔光。她看着炭吉眼里的期待,像看着当年那个决心要加入鬼杀队的少年。

风拂过山口,带来远处溪流的叮咚声。

她笑了笑:“或许吧。”

她没有回头,怕多看一眼,那点好不容易硬起来的心肠就会软下去。

脚下的路渐渐宽阔,晨雾散去,远处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直到山口的身影缩成一个小小的黑点,她才忍不住回过头——

炭吉还站在那里,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和服,胳膊上的绷带在阳光下泛着浅白的光。见她回头,他用力挥起手臂,动作大得像要把全身的力气都用上。阳光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红色的光晕。

矢凛奈也轻轻挥了挥手,然后转过身,一步步走远。

-

又过了许多年。

矢凛奈走遍了更多的地方,见过繁华的京都,也踏过荒芜的战场;见过帝王将相的兴衰,也看过寻常百姓的悲欢。她的容貌依旧,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平和。

这一日,她再次路过断龙河。当年的老者早已不在,渡口换了一个年轻的船夫,木屋也翻新过,刷着崭新的桐油。她过河时,船夫笑着跟她搭话:“姑娘是第一次来?山脚下的灶门家可有名了,灶门先生是个大善人,不仅医术好,还教村里人读书写字呢!”

矢凛奈心中一动:“炭吉……还在吗?”

“在呢,”船夫点点头,“就是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不过身体还硬朗,每天都去山里采草药,说是要给村里的孩子们备着。他娘走之前很安详,说是多亏了炭吉常年照顾。”

到了山脚下,矢凛奈果然又看到了那间木屋,只是比当年大了些,篱笆上的牵牛花依旧开得鲜艳。屋前的空地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拿着一本书,教几个孩子认字。他的声音苍老,却依旧温和,阳光洒在他身上,像一幅温暖的画。

听到脚步声,老者抬起头。

当他看到矢凛奈时,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讶:“姑……姑娘?”

矢凛奈走到他面前,笑了笑:“炭吉,好久不见。”

炭吉的眼睛瞬间湿润了。他站起身,动作有些迟缓,仔细地看着矢凛奈,喃喃道:“真的是你……你一点都没变……一点都没变啊……”

孩子们好奇地看着矢凛奈,拉着炭吉的衣袖问:“爷爷,这位姐姐是谁呀?”

“是爷爷的故人,”炭吉笑着擦了擦眼泪,对孩子们说,“快叫矢凛姐姐。”

“矢凛姐姐好!”孩子们齐声喊道,声音清脆。

那天,矢凛奈留在了炭吉家。炭吉给她讲了这些年的事:他娘走后,他把家里的草药分给了村里人,后来又在村里开了个小药铺,教大家认识草药;他还娶了个邻村的姑娘,姑娘前年也走了,留下一个儿子,儿子如今也成了家,生了几个孩子,就是刚才那些围着他认字的小家伙。

“日子过得真快啊,”炭吉感慨道,“仿佛昨天你才送我贝母,今天我就成了老头子了。”

“是啊,很快。”矢凛奈看着他苍老的面容,心中一片温暖。

炭吉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黑色的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太阳图案。

“姑娘,这是你的物品吧。”他笑着说,“我一直好好收着,没想到能物归原主。”

炭吉把石头递给她。矢凛奈抚摸着上面的太阳图案,冰凉的石头仿佛也带上了温度。

她把石头递给炭吉,“好好收着。”

炭吉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接过。

离开那天,炭吉的孙子孙女们拉着矢凛奈的手,舍不得她走。炭吉站在门口,看着她,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姑娘,路上小心。要是累了,就回来看看,这里永远有你的地方。”

矢凛奈点点头,转身离去。

走了很远,她回头望了一眼,看到木屋前的空地上,白发苍苍的炭吉正被孩子们围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