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96章 番外二:隐藏身份(温星燃篇)

温星燃的“**型头衔”——藏在镜头与书页外的鲜活底色

温星燃第一次以“非公众身份”被人认出来,是在市美术馆的公益绘画课上。

那天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袖口沾着点丙烯颜料,正蹲在地上教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调莫兰迪色。小姑娘的妈妈举着手机偷拍,镜头里的温星燃没有T台上的凌厉,也没有银幕上的沉静,只剩眼底的温柔,像把春日的阳光揉进了眉眼。“您是……温星燃老师吗?”孩子妈妈犹豫着开口,“我女儿特别喜欢您演的《画笔与尘埃》,没想到您还会画画。”

温星燃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指了指墙上的课程海报——“公益绘画课导师:温星燃”。这头衔是美术馆馆长硬塞给他的,半年前馆里计划给留守儿童开免费绘画课,找不到合适的导师,温星燃听说后主动请缨,每周六雷打不动来授课,连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都笑说“温老师比我们还准时”。

“其实我画得不算好。”课后收拾画具时,温星燃跟馆长打趣,指尖擦过调色盘上没洗干净的颜料,“别到时候教坏了孩子。”馆长却指着孩子们的画作——有画书店许愿墙的,有画向日葵花田的,最角落那幅还画了两个手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温老师和沈老师”——“你看,他们画的都是心里最暖的东西,这比技法重要多了。”

温星燃看着那些稚嫩的画,忽然想起第一次带沈逾白来美术馆时的场景。当时他站在一幅印象派画作前,跟沈逾白滔滔不绝讲色彩搭配,沈逾白没怎么说话,却在后来悄悄给绘画课捐了一批专业画材。此刻调色盘里的蓝色颜料,正是当时沈逾白选的“天空色”,说“孩子们画天空时,该用最干净的蓝”。

除了公益绘画课导师,温星燃还有个更“接地气”的身份——社区流浪猫救助站的“猫司令”。

这事要从三年前说起。当时书店门口总蹲着一只三花流浪猫,温星燃每天都会给它喂猫粮,后来猫妈妈带着一窝小猫来“定居”,他干脆在书店后院搭了个猫窝,还联系兽医给猫咪做了绝育。渐渐地,附近的流浪猫都往书店跑,他索性在社区报备,成立了个小型救助站,自己当起了“负责人”。

每天清晨开店前,他都会先去后院喂猫,给每只猫起了名字:“煤球”是只黑猫,“年糕”是橘猫,“雪花”总爱蹭他的白衬衫。有次沈逾白来书店,看到他蹲在地上,把冻干一颗一颗喂给怯生生的小奶猫,指尖被猫爪轻轻挠过也不恼,忽然觉得这人比后院的向日葵还鲜活。“你这救助站,快比书店还忙了。”沈逾白递给他一瓶消毒喷雾,“刚才‘煤球’抓了你的手,记得消毒。”

温星燃接过喷雾,笑着往他身上蹭了蹭猫毛:“这叫‘爱心事业’,比赚钱有意义。”后来他还在书店门口放了个“爱心猫粮箱”,鼓励读者捐猫粮,箱子上画着各种猫咪的Q版头像,都是他亲手画的。有个经常来捐猫粮的老奶奶说:“以前觉得明星都高高在上,没想到温老师这么疼猫,比我们这些老街坊还贴心。”

温星燃最“小众”的头衔,大概是本地独立电台的“客座主播”。

这家电台藏在老巷子里,主打“深夜故事”栏目,听众大多是学生和上班族。去年冬天,电台主播生病请假,负责人是书店的熟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温星燃帮忙代班,没想到他一口答应。第一次直播时,他没说自己是谁,只抱着本《小王子》,用清润的声音读了其中一段,还分享了自己拍外景时在沙漠里看星星的故事,弹幕里瞬间刷满“这个声音好治愈”。

后来他成了电台的“常驻客座主播”,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上都会来直播,主题大多跟“生活小事”有关——有讲书店读者故事的,有聊怎么给多肉换盆的,最受欢迎的那次,他还邀请沈逾白一起,两人在直播间里聊起第一次在茶馆相遇的细节,沈逾白难得话多,说“当时觉得这人抢我茶还挺理直气壮”,逗得听众笑个不停。

有次直播结束后,负责人跟温星燃说:“有个听众给我们写信,说每次加班到深夜,听你读故事就觉得不孤单了。”

温星燃看着信里那句“您的声音像暖光,照亮了我回家的路”,忽然想起沈逾白总说他“话多”,却在每次直播时,都会提前把书店的收音设备调试好,还会在他手边放一杯温牛奶,说“别读太久,嗓子会累”。

除此之外,温星燃还是个“民间美食测评员”——当然,这是他自封的。

他总爱骑着机车,在老巷子里找各种苍蝇馆子,吃遍了城里的犄角旮旯。吃到好吃的,就会在社交平台发“测评笔记”,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实在的评价:“张记馄饨的汤底是老骨熬的,鲜得掉眉毛”“李婶包子铺的豆沙包,甜而不腻,沈逾白一次能吃两个”。这些笔记意外地受欢迎,不少读者跟着他的推荐去探店,甚至有店家专门给他留座位,说“温老师来了,必须给最好的”。

有次他发现一家快要倒闭的老面馆,老板是个独居老人,手艺好却没人知道。他不仅在社交平台帮面馆宣传,还带着沈逾白去吃了好几次,沈逾白后来还帮老人重新装修了店面,换了新的招牌,写着“老巷面馆”。现在面馆成了网红店,老人每次看到温星燃,都会笑着端上一碗他最爱的牛肉面,说“要不是你,我这店早就没了”。

“你这测评员,都快成‘老巷活地图’了。”沈逾白看着温星燃在笔记本上记录新发现的小吃店,忍不住调侃。温星燃抬头冲他笑,笔尖在“王记糖粥”旁边画了个小爱心:“等周末我们来吃,这家的糖粥熬得特别糯,你肯定喜欢。”其实他知道,沈逾白对这些小吃兴趣不大,却总陪着他跑东跑西,不过是想让他开心。

温星燃的这些头衔,没有“前模特”“演员”那样光鲜,却满是烟火气。他是公益绘画课导师,用色彩给孩子编织梦想;是流浪猫救助站的“猫司令”,用温柔守护弱小生命;是深夜电台的客座主播,用声音治愈孤独的人;是民间美食测评员,用热爱点亮老巷的烟火。这些身份,藏在镜头与书页之外,却最能照出他的本质——永远鲜活,永远温柔,永远对生活充满热爱。

有次沈逾白在书店的留言本上看到一句话:“温老师让我明白,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才是最好的。”他把这句话指给温星燃看,温星燃笑着在旁边画了个太阳,写着“和喜欢的人一起,每天都是好天气”。

是啊,对温星燃来说,这些头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在绘画课上看到孩子的笑脸,能在喂猫时感受到生命的温暖,能在直播间里传递治愈的力量,能在老巷子里找到生活的烟火——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有沈逾白陪在身边。

就像某个周末的清晨,温星燃蹲在书店后院喂猫,沈逾白站在他身后,手里拿着刚买的猫粮,阳光落在他们身上,也落在满地的猫毛和散落的画具上。那一刻,没有聚光灯,没有镜头,只有最平凡的日常,却比任何舞台都要耀眼。

后来有人问温星燃,最喜欢自己哪个头衔。他想了想,笑着说:“都喜欢,因为每个身份里,都藏着我喜欢的生活。”而这份喜欢里,永远有沈逾白的影子,像后院的向日葵,永远朝着光的方向,也永远朝着他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