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95章 番外一:隐藏身份(沈逾白篇)

番外:隐藏身份(沈逾白篇)

沈逾白的“隐藏身份”——不止是沈氏集团创始人,更是生活的掌舵人

沈逾白第一次以其他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城郊儿童福利院的奠基仪式上。

那天他没穿惯常的高定西装,而是换了件简洁的卡其色工装外套,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间那只没有任何logo的机械表。当主持人念到“逾星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沈逾白先生”时,台下不少记者都愣住了——他们只知道这位沈总是投资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佬,却从没人听说过他还办了公益基金会。

温星燃站在人群后,看着沈逾白弯腰给孩子们递绘本,指尖划过封面时的动作格外轻柔,忽然想起半年前的某个深夜。当时他趴在书店的吧台上算账,随口抱怨了句“城郊的孩子连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本是无心之语,却被沈逾白记在了心里。没过多久,就传来他斥资三千万成立公益基金会的消息,首个项目就是在城郊建儿童福利院,附带的图书馆里,还特意留了个“温星燃捐赠区”,摆满了他挑的儿童绘本。

“你这算不算‘滥用职权’?”奠基仪式结束后,温星燃故意凑到沈逾白身边调侃,指尖蹭过他沾了点尘土的外套下摆,“用公司的钱圆我的心愿。”

沈逾白伸手替他拂开落在肩头的柳絮,语气平淡却认真:“基金会的钱都是我个人捐的,和沈氏集团无关。”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用钢笔写着“福利院图书馆书单”,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是温星燃之前随手画的,“你说的那本《小王子》,我让助理多订了五十本。”

温星燃看着那行工整的字迹,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烫。他一直以为沈逾白做公益只是“资本家的形象工程”,却没想到这人会把他随口说的话都记在心上,连书单都按他的喜好来定。

除了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沈逾白还有个更“低调”的身份——市图书馆的荣誉馆长。

这个头衔是两年前市图书馆百年庆典时颁给他的。当时馆里要翻新古籍阅览室,却苦于资金不足,沈逾白得知后,不仅匿名捐了两千万,还亲自联系了苏州的老匠人,定制了二十个恒温恒湿的木质书架。庆典当天,馆长握着他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非要把“荣誉馆长”的聘书塞给他,说“沈先生对古籍的珍视,比我们这些老馆员还上心”。

温星燃也是后来整理沈逾白书房时,才在书柜最深处发现了那本烫金的聘书。聘书旁边还放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全是古籍修复的资料,有沈逾白手写的批注,还有他去各地寻访老匠人时拍的照片。最让他意外的是,文件夹里夹着张泛黄的借阅记录,上面写着“沈逾白,借阅《茶经》,归还日期:2019年9月12日”——那正是他们第一次在静川茶馆相遇的前一天。

“原来你早就去过市图书馆。”温星燃拿着借阅记录找到沈逾白时,他正在看一份并购案的报告。听到这话,沈逾白抬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弯:“那天本来想借本《茶经》去茶馆看,没成想遇到了你。”

温星燃忽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沈逾白桌上确实放着本线装的《茶经》,当时他还调侃说“先生倒是雅人”。原来从那时起,他们的人生就已经有了隐秘的交集。

沈逾白还有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大学客座教授。

每年秋天,他都会去本市的财经大学给研究生上两堂“投资与伦理”的课。没有提前宣传,没有媒体报道,只有选课的学生知道,这位站在讲台上的“沈老师”,就是传说中那个在投资圈从未失手的大佬。

他上课从不带PPT,只拿着一本笔记本,却能把复杂的金融模型讲得通俗易懂。有次讲到“资本的边界”,他举了个自己的例子——三年前有个新能源项目,利润空间极大,但环评不过关,他最终还是拒绝了投资。“赚钱很重要,但不能拿良心换。”他说这话时,目光落在窗外的梧桐树上,像在回忆什么,“有些东西,比利润更值钱。”

学生们后来才知道,那个新能源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当年在静川茶馆被沈逾白怼走的王总。而沈逾白拒绝投资后,还私下联系了环保组织,帮助当地整改污染问题。有个学生在课程评价里写:“沈老师让我明白,真正的投资人,不止要会赚钱,更要懂得守住底线。”

温星燃也是偶然间从学生的朋友圈里知道这件事的。有个常来书店的女生,正好选了沈逾白的课,还兴奋地给他看课堂笔记。笔记里画着沈逾白讲课的Q版小人,旁边写着“沈老师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人心”。

“你怎么不告诉我你还当老师?”晚上回家,温星燃趴在沈逾白腿上,拿着那份笔记翻来翻去,“我还能去旁听呢。”

沈逾白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语气带着点无奈:“怕你在课堂上捣乱。”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个U盘,里面是他历年的讲课录音,“想听的话,在家就能听。”

温星燃接过U盘,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他一直知道沈逾白不是个只懂赚钱的资本家,却没想到他会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更多人。

除此之外,沈逾白还是个隐藏的“古籍修复爱好者”。

他的书房里有个专门的隔间,里面放着各种古籍修复的工具——排笔、糨糊、宣纸,还有他从苏州老匠人那里学来的“金镶玉”修复技法。每个周末,只要没有工作,他就会泡在隔间里,小心翼翼地修复那些从旧书市场淘来的残本。

有次温星燃不小心打翻了他的糨糊,看着他手里那本刚修复到一半的清代刻本,吓得差点哭出来。没想到沈逾白只是淡定地拿纸巾擦掉污渍,还安慰他说“没关系,重新来就好”。

那天晚上,两人一起在隔间里忙到凌晨,沈逾白教他怎么调糨糊,怎么用排笔把纸铺平,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像镀了层银。

“你怎么会喜欢修复古籍?”温星燃看着沈逾白认真的侧脸,忍不住问。

沈逾白的动作顿了顿,目光落在那本清代刻本上:“小时候跟着外婆学的。”他说,外婆是历史学教授,家里藏了很多古籍,“现在修复这些书,就像在找回外婆的影子。”

温星燃忽然明白,沈逾白看似冰冷的外表下,藏着这样柔软的心事。那些被他精心修复的古籍,不仅是纸张和文字的集合,更是他对过往的怀念,对传承的坚守。

最让温星燃意外的是,沈逾白还是个“业余花艺师”。

书店后院的小花园,全是沈逾白亲手打理的。春天种牡丹,夏天种荷花,秋天种桂花,冬天种蜡梅,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致。有次温星燃在网上看到别人晒的向日葵花田,随口说了句“真好看”,没过多久,沈逾白就从荷兰引进了向日葵种子,在后院种了整整一片。

每年夏天,向日葵开花的时候,温星燃都会搬张藤椅坐在花田里看书,沈逾白则在旁边修剪枝叶。有熟客来书店,看到这一幕,都会笑着说“没想到沈总还有这样的雅兴”。

“你什么时候学会种花的?”有次温星燃忍不住问,手指拂过向日葵的花瓣。

沈逾白放下剪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各种花的养护方法,还有他画的简易示意图。“以前在国外留学时,租的房子有个小花园,没事就学着种。”他说,那时候总想着,等以后有了自己的家,一定要种满爱人喜欢的花。

温星燃看着笔记本上的字迹,忽然想起他们在荷兰领证那天,沈逾白牵着他的手,在运河边的花田里说“以后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花园”。原来从那时起,沈逾白就已经在为他们的未来规划了。

沈逾白的这些“隐藏身份”,不像“沈氏集团董事长”那样耀眼,却处处透着他的温柔和坚守。他是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用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们带去希望;是市图书馆荣誉馆长,用行动守护着文化的传承;是大学客座教授,用知识传递着正确的价值观;是古籍修复爱好者,在纸张的褶皱里寻找过往的痕迹;是业余花艺师,在花开花落间编织着生活的浪漫。

有次温星燃在书店的许愿墙上看到句话:“原来最好的人生,不是拥有多少头衔,而是把每个身份都过得有温度。”

他忽然觉得,这句话用来形容沈逾白再合适不过。

那天晚上,温星燃把沈逾白的所有头衔都写在一张便签上,贴在书店的故事墙上,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爱心。沈逾白看到时,忍不住笑了:“你这是在给我做‘身份盘点’?”

“是啊。”温星燃靠在他肩上,看着那张便签,“让大家知道,我的爱人不止是董事长,还是个超厉害的‘多面手’。”

沈逾白伸手把他揽进怀里,下巴抵在他发顶:“这些身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你的爱人。”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那张便签上,也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温星燃忽然明白,沈逾白的这些“隐藏身份”,本质上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身边人的珍视。而这份热爱和珍视,才是他最珍贵的“头衔”,比任何职位都要耀眼。

后来,有熟客看到那张便签,在下面留言:“原来优秀的人,不仅能把事业做好,还能把生活过成诗。”温星燃看到后,笑着在旁边画了两个手牵手的小人,一个穿着西装,一个系着围裙,头顶上写着“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是啊,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沈逾白会继续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领域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而温星燃则会一直陪在他身边,看着他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也看着他在花田里温柔浅笑,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最动人的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