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四月,郁金香正沿着运河铺成彩色的地毯。
沈逾白站在逾星书斋分店的木牌前,指尖拂过刻着“逾星”二字的梨木纹理,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温星燃穿着件米白色亚麻衬衫,牛仔裤裤脚沾着草屑,手里举着刚摘的郁金香,笑得像个孩子:“你看这颜色,和我们第一次来荷兰时看到的一模一样。”
二十年前在荷兰领证时的场景忽然涌上心头。那时他们站在市政厅门口,手里攥着还带着油墨香的红本本,温星燃也是这样举着郁金香,说要把荷兰的春天永远留在记忆里。如今梦想照进现实,这座藏在风车村的书店,成了他们爱情最好的注脚。
“该准备揭幕了。”沈逾白接过花,插进门口的陶瓶里。这只陶瓶是他们在陶艺班做的,瓶身上歪歪扭扭地刻着两人的名字,烧制时特意留了道裂纹,温星燃说“这样才像我们磕磕绊绊却始终紧握的日子”。
分店的设计处处藏着巧思。推门而入,迎面是面照片墙,贴满了二十年来的珍贵瞬间:静川茶馆初遇时的侧影、鎏金发布会的T台高光、深夜机车后座的剪影、荷兰花田的婚纱照……最显眼的位置挂着幅巨大的油画,是温星燃耗时半年画的《逾星时光》,画里的书店飘着书香,窗外的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
“张叔把咖啡机调试好了。”负责装修的荷兰老木匠扬声喊道。这位叫扬的老人是温星燃在市集上偶然认识的,听说他们要开书店,主动提出用祖传的橡木打造书架,说“好故事要配好木头”。此刻他正摩挲着吧台的纹路,眼里满是欣慰。
沈逾白走到吧台前,看着那台熟悉的咖啡机——正是二十年前逾星书斋开业时用的那台,被他们小心地拆解运到荷兰,重新打磨上漆,像位见证岁月的老友。他按下开关,浓郁的咖啡香瞬间弥漫开来,和国内书店的味道一模一样。
温星燃忽然从储藏室拖出个大箱子,里面装着从国内带来的旧物:王大爷手写的“开业大吉”红幅、小雅织的向日葵挂毯、甚至还有煤球和橘子的猫毛做成的毛线球,被当成镇店之宝摆在收银台。“都是念想。”他把红幅挂在门楣上,动作熟练得像在重复二十年前的仪式。
揭幕仪式定在下午三点,恰逢周末市集。附近的村民和游客渐渐聚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座东方风格的书店。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照片墙上的机车照片,用荷兰语问:“那是会飞的自行车吗?”
温星燃蹲下身,笑着用刚学的荷兰语解释:“那是摩托车,当年我就是骑着它,载着这位先生穿过黑夜呢。”他指了指沈逾白,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
沈逾白看着他和孩子互动的侧脸,忽然想起当年在慈善晚宴上,他也是这样温柔地对待每个陌生人,这份善良从未改变。
扬老人的孙女带来了手风琴,奏起欢快的荷兰民谣。沈逾白和温星燃站在店门口,手牵着手揭开红布,“逾星书斋·郁金香分店”的木牌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掌声雷动中,有熟悉的声音用中文喊“恭喜”,两人回头,竟看到王大爷和李大妈推着轮椅站在人群里,身后跟着小雅和她的女儿。
“惊不惊喜?”王大爷笑得满脸皱纹,“你李大妈非说要来给你们撑场子,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呢。”李大妈则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新炒的桂花糕,还是当年的味道。
温星燃的眼眶瞬间红了,上去紧紧抱住两位老人。这些年他们像亲人一样陪伴左右,见证了书店的成长,也见证了他和沈逾白的爱情。沈逾白走上前,握住王大爷的手,看着轮椅上的氧气瓶,声音有些哽咽:“您身体不好,怎么还……”
“傻孩子,”王大爷拍着他的手背,“你们的重要日子,我怎么能缺席?想当年你第一次带小燃来茶馆,我就知道你们俩投缘。”
午后的阳光穿过落地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书店里渐渐热闹起来,扬老人在教孩子们写毛笔字,李大妈和荷兰主妇们交流烘焙心得,小雅的女儿则追着店里的橘猫跑,笑声像风铃般清脆。
沈逾白和温星燃坐在临窗的位置,看着这幅跨越国界的温馨画面,忽然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了。为了这家分店,他们前前后后来了荷兰五次,从选址到装修亲力亲为,沈逾白甚至推掉了重要的董事会,只为敲定书架的高度。温星燃则带着团队翻译了大量中文书籍,说要让荷兰读者也能感受到东方文学的魅力。
“你看那个书架。”温星燃指着角落的儿童区,“我特意做了高低错落的设计,像国内书店的样子。”沈逾白望去,果然看到书架上摆着熟悉的绘本,《小王子》的荷兰语版本旁,放着温星燃画的插画版,上面有两个牵手的小人在花田奔跑。
傍晚时分,客人们陆续散去。沈逾白和温星燃收拾着场地,忽然发现留言本上多了许多笔迹:荷兰女孩写“这里的咖啡和笑容一样甜”,中国游客画了幅书店速写,扬老人则用中文写“友谊万岁”。最感人的是王大爷的留言:“愿这书香飘遍世界,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大爷要去医院做检查,李大妈陪着他先回酒店。临走前,王大爷偷偷塞给沈逾白一个锦囊,里面是片干枯的向日葵花瓣,和二十年前他们领证那天夹在红本本里的那片一模一样。“这是缘分的见证。”老人眨眨眼,“要好好待小燃。”
夜幕降临,风车村亮起暖黄的灯光。沈逾白和温星燃坐在店门口的藤椅上,看着远处的风车缓缓转动,像时光的指针。温星燃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丝绒盒子,里面躺着两枚新的婚戒,铂金戒圈上镶嵌着郁金香造型的蓝宝石。
“二十周年纪念款。”他替沈逾白戴上,指尖划过戒指内侧的刻字——“风车为证,岁月为名”。沈逾白握住他的手,两枚戒指在月光下交相辉映,和二十年前的银戒一样温暖。
“其实还有个惊喜。”沈逾白从公文包拿出份文件,是捐赠协议,他们以分店的名义成立了文化基金,专门资助中欧图书交流,“以后每年都选一批中国书籍翻译成荷兰语,再把荷兰的好书引进国内。”
温星燃看着文件上两人的签名,忽然笑出声,眼泪却跟着掉下来。他想起当年开书店时,沈逾白说“只要是你想做的,我都支持”,二十年来,这句话从未落空。从国内的逾星书斋到荷兰的分店,从小小的许愿墙到跨国文化基金,他们的爱情早已超越了两个人的相守,变成了温暖世界的力量。
夜深了,他们锁好店门往民宿走。月光洒在运河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地的星星。温星燃忽然停下脚步,指着天上的银河说:“你看,和我们在观星台看到的一样亮。”
“因为有你在。”沈逾白低头吻了吻他的发顶,“在哪里都一样。”
路过花田时,温星燃忽然跑去摘了朵白色郁金香,别在沈逾白的西装口袋上。“荷兰的习俗,白色郁金香代表永恒的爱。”他后退两步打量着,笑得眉眼弯弯,“就像我们。”
沈逾白看着他眼里跳动的星光,忽然明白,所谓的永恒不是时间的长度,而是每个当下的用心。是二十年前在茶馆偷拍的侧影,是婚礼上交换的银戒,是书店里的烟火磨合,是此刻风车下的深情相拥。这些细碎的瞬间串联起来,就成了抵挡岁月的温柔铠甲。
回到民宿,温星燃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我们的书店在风车下开了花。”旁边画着两个牵手的小人,背景是旋转的风车和盛开的郁金香。沈逾白凑过去看,在旁边添了句:“下一个二十年,去冰岛开分店怎么样?”
温星燃笑着捶了他一下,却在他低头靠近时,乖乖闭上了眼睛。窗外的风车还在转动,仿佛在为这个跨越二十年的约定伴奏。他们的故事,就像这家开在异国他乡的书店,带着东方的温润,融入西方的浪漫,在时光里慢慢发酵,酿成最醇厚的甜。
第二天清晨,沈逾白在书店的许愿墙上挂了新的麻布旗,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愿每个追梦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车与花海。”阳光穿过玻璃照在旗子上,暖洋洋的像个承诺。温星燃走过来,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太阳,正好把两人的名字都圈在里面。
远处的市集传来热闹的叫卖声,近处的咖啡机咕嘟作响,新的故事正在这片郁金香盛开的土地上悄然开始。而沈逾白和温星燃知道,只要彼此在身边,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把日子过成诗里的模样,让书香伴着爱意,永远流传。
(正文完)
正文的故事到这里就暂告一段落啦。后续还为你准备了不少番外,会解锁他们20年间未曾展露的故事。
其实关于他们退休后的篇章我也能继续书写,但更愿给你留一片想象的天地,所以就不多加笔墨了。
悄悄和你说,他们会踏上环游世界的旅途,会在冰岛开一家充满故事的分店,还会将人生的精彩汇编成书……
[比心][红心][烟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4章 风车下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