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81章 江南雪风

逾星书斋的吧台下面,有个半开的纸箱。

里面堆满了剧本,封面上的剧名大多带着当红IP的标签,制片人名字后面跟着一串耀眼的投资方。

温星燃蹲在地上翻拣时,指尖划过某本烫金封面的《权谋天下》,扉页上用红笔写着“片酬八位数,男一号”,墨迹还带着新鲜的光泽。

“又在看剧本?”沈逾白端着两杯龙井走过来,青瓷杯沿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张导的新戏考虑得怎么样了?”

温星燃把《权谋天下》扔回箱底,抽出本封面素净的《江南雪》:“那部宫斗戏就算了,男主的人设比你的并购案还复杂。”

他翻开《江南雪》的第17页,指着某段台词笑,“你看这个,画师在雪地里画梅,说‘留白才是最好的笔触’,多有意思。”

沈逾白低头看时,发现书页边缘已经被温星燃画满了小批注,“此处应落泪”“眼神要像未化的雪”,字迹里藏着显而易见的偏爱。他想起三年前温星燃推掉国际大导的橄榄枝时,整个娱乐圈都在惋惜——那部电影最终拿下奥斯卡,男主角成了全球巨星。

“真的不后悔?”沈逾白的指尖在“八位数片酬”的字样上轻轻拂过。

温星燃合上剧本,仰头看他,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他睫毛上,像落了层金粉:“你见过哪个画家为了卖钱,把向日葵画成玫瑰的?”

《江南雪》的开机仪式办得很简单。

没有媒体长枪短炮的围堵,只有剧组主创在古戏台前敬了杯米酒。温星燃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棉袍,站在扮演老画师的演员身边,听导演讲戏的间隙,还在给书店的小雅发消息:“记得把新到的《茶经》放靠窗的架子。”

场务大姐看着他手机屏幕上的书店照片,忍不住叹气:“燃哥,你说你放着好莱坞的戏不接,来拍这种小成本文艺片,图啥呀?”

温星燃正在给棉袍袖口打补丁——这是他要求的细节,“画师生活清贫,袖口该有磨损”。“图我喜欢啊。”他把线头咬断,笑得眉眼弯弯,“你看这台词,‘画是用来养心的,不是用来换银子的’,说得多好。”

这话很快传到网上,#温星燃资源降级#的词条悄悄爬上热搜。黑粉们趁机跳出来:“看吧,结婚后就糊了,以前的顶流现在只能拍小成本”“沈逾白把他养废了,连事业心都没了”

小夏看着这些评论,气得差点摔手机。她点开自己做的“温星燃作品年鉴”,屏幕上清晰地记录着:婚后七年,他接戏数量确实从每年四五部降到一两部,但每部的豆瓣评分都在8.5以上,其中两部入选了国际影展。

“什么叫糊?”她在粉丝群里敲下这段话,“这叫精准狙击,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群里很快有人贴出《江南雪》的片场花絮:温星燃为了演好画师握笔的姿态,每天在书店练字三小时,指腹磨出的茧子比道具还真实;为了拍雪夜作画的戏,他在零下十度的户外待了整整一夜,第二天还准时出现在书店开门。

“这叫没有事业心?”小夏看着照片里温星燃冻得发红的鼻尖,忽然想起他在采访里说的话,“我要的从来不是更高的楼,是更稳的脚。”

《江南雪》杀青那天,温星燃没去庆功宴。

他提着剧组发的伴手礼——一筒新茶,径直回了书斋。刚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就看到沈逾白正在给新到的多肉换盆,阳光落在他挽起的衬衫袖口上,像幅安静的画。

“回来得正好。”沈逾白侧身让他进来,“上午有个读者留了本《冬心画谱》,说你肯定喜欢。”

温星燃把茶筒放在吧台,翻出那本线装书,指尖抚过泛黄的纸页,忽然回头:“网上说我把书店当主业,演戏成副业了。”

“不行吗?”沈逾白递给他一杯温水,“你说过,开书店是你二十岁就有的梦想。”

书店的账本摊在吧台上,小雅刚记完当天的营收:卖了37本书,22杯咖啡,还有个小朋友买走了温星燃画的明信片。

其中《江南雪》的同名原著卖得最好,扉页上有温星燃的签名:“愿你找到比名利更重要的事。”

“你看,”温星燃指着账本笑,“我的‘副业’还能带动‘主业’,多好。”

他没说的是,昨天制片人发来消息,说《江南雪》的海外版权卖了个好价钱,比预期高出三倍。“很多电影节想请你去走红毯。”制片人在消息里说,“这可是冲奖的好机会。”

温星燃回了句:“把我的份额捐给山区图书馆吧,红毯就不去了,书店周年庆忙。”

周年庆那天,小夏特意早到了一小时。她看着温星燃和沈逾白在院子里挂灯笼,忽然发现书斋的书架上,多了个“温星燃推荐”的专区。《江南雪》的原著旁边,摆着他演的其他角色的剧本,每本都夹着张便签,写着“这个角色教会我的事”。

“燃哥,你看这专区,像不像你的个人影展?”小夏笑着说。

温星燃正在贴周年庆的海报,闻言回头:“比影展好。”他指着正在看书的几个年轻人,“影展是给别人看的,这里是和懂的人聊的。”

那天的读者分享会上,有学电影的学生问:“您觉得放弃商业片可惜吗?”

温星燃的手指在《江南雪》剧本上轻轻敲击:“你觉得陶渊明种菊花,会可惜自己没当县令吗?”

《江南雪》上映时,排片率不足5%。

院线经理劝温星燃:“要不要让沈总打个招呼,多排点场次?”

温星燃笑着摇头:“好电影自己会说话。”

结果上映第三周,凭借口碑逆袭,排片率涨到30%,最终票房破亿,成了年度最大黑马。颁奖礼上,温星燃拿着最佳男主角的奖杯说:“谢谢大家喜欢《江南雪》,更谢谢大家明白,有些慢下来的脚步,是为了走得更稳。”

台下的沈逾白,眼里的光比聚光灯还亮。

庆功宴后,两人并肩走在凌晨的街道上。温星燃把奖杯抱在怀里,像抱着块烫手的山芋:“你说,现在还有人觉得我事业下滑吗?”

“肯定有。”沈逾白握住他的手,指尖在他无名指的戒指上轻轻摩挲,“但不重要了。”

他说得没错。第二天的财经版上,有篇分析文章写:“温星燃的选择,恰恰体现了顶级演员的底气——不为流量妥协,只对热爱负责。这种清醒,比多几个代言更珍贵。”

书店的留言本上,有人写下:“今天看了《江南雪》,忽然懂了燃哥为什么开书店。他不是在放弃事业,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在这里,他既是演员温星燃,也是书店老板温星燃,都是他喜欢的样子。”

小夏看着这段话,忽然想起周年庆那天,她看到的一幕:温星燃在吧台后煮咖啡,电视上正好放着他早年的T台秀。沈逾白走过来换频道,他却按住说:“别换,挺有意思的。”

“不觉得遗憾吗?”沈逾白问。

温星燃的目光从电视上移开,落在窗外的桂花树上:“不遗憾。就像这树,以前总想让它多开花,现在觉得,能看着它慢慢长,也挺好。”

后来,有人在采访里问沈逾白:“您支持温星燃减少工作量吗?”

沈逾白正在签署一份文化产业的投资协议,闻言抬头:“我支持他所有的选择。”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你们不觉得,一个能把书店开得有声有色,又能演好每个角色的人,很厉害吗?”

采访视频传到网上,评论区一片赞同。“是啊,能平衡好热爱和生活,才是真本事”

“这才是嫁给爱情的样子,不用为了名利委屈自己”

后来第八年的秋天,逾星书斋举办了场特殊的影展。

院子里的桂花树下,放着台旧投影仪,循环播放着温星燃婚后拍的所有电影。熟客们搬着小马扎坐在花影里,看屏幕上的他在不同时空里穿梭——是《江南雪》里清贫的画师,是《老街灯》里守灯的老人,是《书店往事》里倔强的店主。

“你看,”小夏碰了碰身边的粉丝,“这些角色,是不是都有点燃哥自己的影子?”

屏幕上的温星燃,正对着镜头说:“我最喜欢的角色,是还没演的那个——就是我自己。”

影展的最后,温星燃搬来个大纸箱,里面是他八年来推掉的所有剧本。“今天给大家拆盲盒。”他笑着拿出一本,“这个,好莱坞 superhero电影,说要我演反派,造型太丑,推了;这个,大女主戏的男主,人设是霸道总裁,太油腻,推了……”

粉丝们笑得前仰后合,黑粉们留下的最后一点质疑,也在这笑声里烟消云散。

沈逾白站在吧台后,看着被众人围住的温星燃,忽然想起七年前,他第一次拒绝大制作时说的话:“我不想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我想成为我自己。”

那时的他,还担心温星燃会被外界的声音困扰。现在才明白,有些人的光芒,从来不需要用曝光率和片酬来证明。是他在书店角落里写下的批注,是他在片场磨出的茧子,是他眼里那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澈。

影展结束时,温星燃在许愿墙上挂了张新的麻布旗,上面写着:“慢慢来,比较快。”

风吹过桂花树梢,带着茶香和墨香,像在回应这句话。小夏看着旗上的字迹,忽然觉得,所谓成功,从来不是爬得有多高,是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得有多稳,笑得有多真。

就像此刻,温星燃正和沈逾白一起收拾投影仪,两人的影子在月光下交叠,一个说“明天把《江南雪》的道具画挂起来”,一个答“我让人做个新的展架”,语气里的温柔,比任何奖杯都要动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