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过后,温星燃进山拍外景写真。第三天,温星燃发现不对劲。
清晨五点,摄影组的车灯划破山间薄雾,他裹着厚外套站在青石阶上,指尖刚触到道具组递来的野菊花束,鼻腔就猛地一痒。起初以为是山里的冷空气刺激,没太在意,直到化妆师对着他的脸倒抽一口冷气——镜中的人眼尾泛着浅红,眼下还浮着层淡淡的肿意,连耳后都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红疹,像被揉碎的晚霞落在皮肤。
“燃哥,这……”化妆师手里的粉扑悬在半空,“要不今天先停拍?我这遮瑕膏怕是盖不住。”
温星燃盯着镜子里的自己,指尖轻轻碰了碰泛红的眼角,触到皮肤时还带着点微热的痒意。他想起出发前沈逾白塞给他的过敏药,当时还笑对方小题大做,说“我拍了十年外景,哪那么容易过敏”,现在倒成了笑话。“先试试吧。”他往后退了半步,让化妆师上妆,“今天要拍花海仰拍,总不能让组里等。”
遮瑕膏一层层叠在皮肤上,红疹却像故意作对似的,在粉底下透出淡淡的粉晕。摄影师安塞尔过来查看状态时,一眼就注意到了:“温,你的眼睛怎么了?”他蹲下来,指尖离温星燃的脸还有两厘米就停住,语气里带着职业性的探究,“是过敏?”
温星燃没瞒他,点了点头:“可能是昨天拍蒲公英特写时沾到花粉了。”他下意识地拢了拢衣领,想遮住耳后的红疹,“要是实在不行,就先拍远景,等我消消肿……”
话没说完,安塞尔却忽然眼睛一亮,伸手拦住他:“别遮!”他拿出相机,对着温星燃的侧脸快速按了两下快门,回放时把屏幕递过来,“你看,这种自然的泛红比任何腮红都生动,像山雾里刚醒的小鹿,有很珍贵的脆弱感。我刚才和团队商量了一下,都觉得这状态太难得,比刻意设计的妆容更有艺术张力。”
屏幕里的画面确实出乎意料——晨雾还没散尽,光透过松枝落在温星燃泛红的眼角,红疹被柔光晕成了淡淡的粉,搭配他微蹙的眉,竟真的有种“易碎却鲜活”的张力。可温星燃看着那些红疹,心里还是犯嘀咕:“观众会不会觉得不好看?像被虫子咬了似的。”
“艺术不是追求完美,是捕捉真实。”安塞尔收起相机,语气认真了些,“我和团队刚才讨论时就说,现在的时尚圈太缺这种‘不完美的真实’了。你现在的样子,能让照片有故事感,观众会共情,而不是只觉得‘好看却遥远’。”他指了指远处的花海,“今天的主题是‘山风与花’,你现在的状态,就是山风给的礼物,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灵感。”
温星燃没立刻答应。他走到道具组的箱子旁,摸出手机想给沈逾白发消息,指尖在输入框里敲了又删——怕说出来让对方担心,毕竟沈逾白今天要过来探班,要是看到他这副样子,指不定要皱着眉让他停工。
正犹豫着,远处传来熟悉的汽车鸣笛声。温星燃抬头,就看到黑色的越野车碾过碎石路开过来,车窗降下,沈逾白的侧脸在晨光里格外清晰。他心里一慌,下意识地转身想躲,却被沈逾白一眼看见:“站那儿别动。”
脚步声越来越近,沈逾白的手先落在他的额头,指尖微凉的触感让温星燃缩了缩脖子。“怎么回事?”沈逾白的目光落在他泛红的眼角,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过敏了?”
“就一点花粉,不严重。”温星燃想往后退,却被沈逾白攥住手腕。他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声音越来越小:“安塞尔和他团队说……说这样拍出来好看,有脆弱感,我还在考虑……”
话没说完,沈逾白忽然伸手,轻轻拨开他耳后的头发,露出那些藏在衣领后的红疹。“还说不严重?”他的拇指轻轻蹭过红疹边缘,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痒吗?有没有吃药?”
“吃了吃了。”温星燃赶紧点头,怕他真的让自己停工,“安塞尔他们挺坚持的,说这是难得的状态……我就是怕拍出来不好看,影响成片。”
“不会不好看。”沈逾白打断他,目光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我刚才过来时,安塞尔的助理和我说了他们的想法,其实我也觉得,这样的你更真实,也更可爱。”
温星燃愣住了,以为自己听错了。沈逾白很少说这种直白的话,平时最多夸他“今天状态不错”,像这样毫无铺垫的“可爱”,还是头一次。“你别安慰我了。”他别开脸,耳尖却悄悄红了,“我自己照过镜子,眼睛肿得像桃子。”
“像刚睡醒的小兔子,软乎乎的。”沈逾白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伸手捏了捏他泛红的鼻尖,“安塞尔他们是专业的,不会拿作品开玩笑。要是你实在担心,我们可以先拍几张试试,不满意再调整,怎么样?”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个冰袋,裹上毛巾递过去:“先敷十分钟消消肿,我去和安塞尔再确认下拍摄细节,保证不会让你不舒服。”
温星燃抱着冰袋坐在石阶上,看着沈逾白走向安塞尔的背影,心里像被温水泡过的棉花,软得一塌糊涂。他知道沈逾白向来注重“稳妥”,却愿意为了尊重他和团队的专业判断,去沟通“不完美的镜头”,甚至还会说“这样很可爱”——原来在这个人眼里,他连过敏的样子,都不是狼狈的。
冰袋敷在眼睛上,凉意慢慢驱散了痒意。安塞尔和沈逾白一起走过来时,两人脸上都带着达成共识的笑意。“温,我们刚才又细化了拍摄方案。”安塞尔拍了拍他的肩膀,“先拍近景特写,用侧光突出你眼角的泛红,再拍几组动态的花海互动,全程不用强闪光灯,保证不会刺激到你的皮肤。”
沈逾白蹲在他面前,拿走融化的冰袋:“安塞尔团队考虑得很周全,要是拍摄中觉得痒或者累,随时喊停,别硬撑。”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刚才看了他们之前拍的类似风格作品,真实的瑕疵确实让照片更有感染力,你可以放心试试。”
温星燃看着两人认真的样子,心里的顾虑忽然就散了。他站起身,把冰袋递给助理:“行,那我们试试吧。”
拍摄开始时,阳光刚好穿透晨雾。温星燃站在花海中央,白色的衬衫被山风吹得鼓起,安塞尔让他闭上眼睛,感受风的方向。他照做了,鼻尖还能闻到淡淡的花粉香,却没了之前的慌乱——一方面是信任安塞尔团队的专业,另一方面是知道,沈逾白就站在不远处的监视器旁,目光一直落在他身上,像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很好,就这样。”安塞尔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慢慢睁开眼睛,看着远方,不用刻意笑,自然就好。”
温星燃缓缓睁眼,山风拂过他的睫毛,带着点痒意。他看向远处的竹林,目光里带着点自然的倦意,眼角的泛红在阳光下像蒙了层薄纱。相机快门声不断响起,安塞尔还在不停指挥:“稍微低头,手轻轻碰一下花瓣,对,就是这样,保持住……”
休息间隙,温星燃走到监视器旁,看到安塞尔回放的照片时,自己都愣了——画面里的他半眯着眼睛,侧脸贴着野菊花的花瓣,红疹在柔光里若隐若现,没有丝毫狼狈,反而像幅被风吹软的画。“这……”他转头看向沈逾白,眼里满是惊讶,“比我想象中好多了。”
“我没骗你吧?”沈逾白递给他一瓶温水,“安塞尔团队的专业判断没错,你的真实状态,就是最好的镜头语言。”
安塞尔在旁边笑着补充:“其实刚才和沈总沟通时,我们还担心你会坚持要遮瑕,没想到你愿意尝试。现在看来,我们三方的共识是对的——很多时候,摄影师需要捕捉灵感,模特需要信任专业,而身边人的支持,能让这份信任更坚定。”
接下来的拍摄格外顺利。温星燃渐渐忘了脸上的红疹,专注于和镜头互动——他会蹲在花丛里,指尖轻轻拨弄花瓣,任由山风把头发吹得凌乱;会迎着风张开手臂,让衬衫在镜头里划出好看的弧度;甚至会在安塞尔的要求下,故意揉了揉泛红的眼睛,拍出“被花粉痒到”的自然反应,每一个动作都透着松弛的真实。
沈逾白就坐在旁边的折叠椅上,手里拿着本杂志,目光却总在温星燃身上。看到他蹲太久起身时踉跄了一下,会立刻站起来想去扶;看到他额头渗出汗,会让助理递上温毛巾(特意叮嘱过不要用冰的,怕刺激皮肤);偶尔安塞尔调整灯光角度时,他还会低声提醒“别让光直射他的眼睛,他对强光敏感”,细节里藏着不显眼的关心。
收工时已经是傍晚,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温星燃卸了妆,脸上的红疹比早上更明显了些,却没再刻意遮掩。沈逾白走过来,自然地接过他的背包:“累了吧?回去给你煮姜汤,再放些抗过敏的金银花,能缓解痒意。”
“安塞尔说要把这组过敏的照片放在正片C位。”温星燃走在他身边,踢着路上的小石子,语气里带着点小骄傲,“他和团队都夸这是今年最有灵魂的一组户外照,还说要把照片拿去参加摄影展。”
“嗯,确实值得。”沈逾白侧头看他,夕阳落在他泛红的脸颊上,像镀了层金粉,“比你之前拍的那些精致写真多了份烟火气,更打动人。”
温星燃忍不住笑了,伸手挽住他的胳膊:“还是你们有眼光,我之前还瞎担心。”
照片后期处理时,安塞尔团队特意保留了红疹的细节,只做了轻微的柔光处理,没像往常那样用滤镜磨皮。当这组名为《山雾与花》的写真在杂志上发布时,立刻引发了热议。
读者们在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温星燃这组照片也太绝了,眼睛红红的像在撒娇,我见犹怜”;有人猜测“这是新的‘易碎感’妆容趋势吗?这种自然的泛红好难仿,试了好几款腮红都不对”;还有美妆博主专门出了教程,教大家“如何画出温星燃同款‘花粉过敏妆’”,从色号选择到晕染手法,甚至连“如何打造微微肿眼泡”都详细拆解,评论区里一片“学到了”的呼声。
甚至有品牌来找温星燃合作“自然系彩妆”,想让他推广主打“伪素颜”的产品,却被他笑着拒绝了:“这不是妆,是真的过敏,总不能教大家靠过敏找状态吧?”
直到半个月后,安塞尔接受时尚杂志采访,被问到“《山雾与花》拍摄背后的故事”时,才笑着透露:“那组照片里温星燃的泛红不是妆,是意外的花粉过敏。一开始我们团队先注意到这个状态的珍贵,和温星燃、沈逾白先生沟通后,三方达成了共识——都觉得真实的样子比完美的妆容更有力量。我们没让他遮,也没刻意引导情绪,就是让他自然地和山、花互动,最后出来的效果远超预期。很多读者说,看到他过敏的样子,反而觉得他更亲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顶流模特’,这种共鸣感,是任何精致造型都给不了的。”
采访一出,全网都沸腾了。
“救命!原来不是妆!是真的过敏!三方共识也太妙了吧,幸好没遮!”
“难怪我总觉得那泛红特别自然,原来是天生的!安塞尔团队好会抓细节,沈总也好宠,居然支持他这么拍!”
“美人就是美人,过敏都这么好看,这脆弱感绝了,我一个女生都想保护他!”
“突然懂了什么叫‘艺术源于生活’,要是当时遮了红疹,这组照片就少了灵魂,感谢三方的坚持!”
温星燃看到评论时,正和沈逾白坐在书店的藤椅上喝茶。他把手机递过去,笑着说:“你看,大家都在夸我们当时的决定对,还说安塞尔团队有眼光。”
沈逾白接过手机,翻着那些评论,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是我们都选对了——你愿意信任专业,安塞尔团队能捕捉真实,而我,只是不想让你错过一个好机会。”他抬头看向温星燃,目光里带着温柔,“不管你是什么样子,在我眼里,都好看;不管你做什么决定,只要是你愿意的,我都支持。”
温星燃心里一暖,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飘落的桂花。他忽然想起拍摄那天,山风吹过花海的声音,安塞尔团队讨论方案时的认真,沈逾白递来的冰袋,还有三方达成共识时那种“被理解、被支持”的踏实感。原来所谓的“好作品”,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是摄影师的专业捕捉,是模特的信任配合,是身边人的温柔支持,三者凑在一起,才让那些“不完美”变成了独一无二的珍贵。
后来,这组过敏写真成了温星燃职业生涯里的经典作品。有人说这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有人说这是“打破审美桎梏的里程碑”,而对温星燃来说,这组照片最珍贵的意义,是让他明白:真正的美,从来不需要刻意遮掩;真正的默契,是你愿意相信专业,也有人愿意相信你,一起把“意外”变成“惊喜”。
就像沈逾白说的那样——好的决定,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坚持,是我们站在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把不完美,变成了最好的样子。
真实也可以好看。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6章 山雾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