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67章 角心衔接

十月下旬,《故城》剧组开机。化妆镜前,温星燃盯着镜中的自己,指尖在“沈砚”的眉骨上轻轻敲了敲。

化妆师小夏正给他画眼线,笔尖刚触到眼睑,他忽然笑了:“停,沈工不会有这么软的眼神。”声音里还带着点刚卸下的“家属”口吻——半小时前,他刚在保姆车里接过沈逾白递来的热可可,语气软得像团棉花。

小夏的手顿了顿,看着镜中的人瞬间变了气场。刚才还带着笑意的眼角忽然沉了下去,嘴角的弧度绷成直线,连呼吸都慢了半拍——活脱脱就是剧本里那个“清冷到骨子里的建筑师”。

“燃哥这切换速度,比沈总还绝。”小夏忍不住感叹,往旁边的保温杯瞟了眼。那是沈逾白留下的,杯身上还贴着“家属专属”的小标签,此刻却被温星燃推到了化妆台最边缘,像是在和“沈砚”的世界划清界限。

这种“分裂”在剧组早已不是新鲜事。拍沈砚拒绝女助手告白的戏时,温星燃的眼神冷得能冻住空气,台词掷地有声:“我们只是同事。”可导演喊“卡”的瞬间,他转头就冲监视器方向笑了笑,目光落在沈逾白身上,像在说“看,我演得多像”。

场记小林的工作笔记里,记着温星燃的“状态切换时刻表”:

- 开拍前10分钟:“家属模式”,会给沈逾白发消息“今天有雨,带伞”;

- 开拍前5分钟:“演员模式”,对着镜子默念台词,眼神逐渐变冷;

- 收工后30秒:“家属模式”,手机铃声换成沈逾白喜欢的钢琴曲。

最让新人咋舌的是拍淋雨戏那天。温星燃饰演的沈砚在雨中崩溃嘶吼,情绪饱满得让监视器后的沈逾白都皱了眉。可导演刚喊“停”,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第一句话就是“特助呢?沈总没等急吧”,语气里的关切和刚才的崩溃判若两人。

“这哪是切换,是灵魂里住了两个人。”许萌抱着剧本感叹,“一个是沈砚,冷得像冰;一个是温星燃,暖得像沈总送来的姜茶。”

沈逾白显然很吃这套。有次他以投资人身份来审片,看到沈砚独自加班的镜头,温星燃的侧脸在台灯下泛着冷光,颈间的淡色红痕被遮瑕盖得严严实实。等片子放完,他转身找到正在卸妆的温星燃,指尖在他颈侧轻轻划了划:“沈工藏得够深啊。”

温星燃仰头笑的瞬间,“沈砚”的影子彻底消失了,眼里只剩对家属的纵容:“不然呢?让他知道你留了印子?”

两人的对话被路过的小张听见,忽然明白:温星燃的角色切换,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让沈逾白安心——在镜头前,他是专业的演员,守住角色的边界;在镜头外,他是坦诚的家属,接住所有的偏爱。

后来杀青那天,温星燃穿着沈砚的戏服参加杀青宴,直到沈逾白来接他,才去休息室换衣服。等他穿着便装出来时,许萌差点没认出来——刚才还带着疏离感的建筑师,此刻正自然地挽着沈逾白的胳膊,笑起来的样子像个被宠坏的孩子。

“您这是把沈工关回剧本里了?”许萌笑着问。

温星燃低头看了眼和沈逾白交握的手,戒指碰出轻响:“嗯,该让家属登场了。”

全场的笑声里,小夏看着两人并肩离开的背影,忽然想起化妆间的镜子。镜中曾映出沈砚的冷、温星燃的暖、家属的笑,这些影子叠在一起,才是最真实的他——既能在角色里风生水起,也能在爱里卸下所有铠甲。

再后来小夏在剧组纪念册上,看到张温星燃的自拍:左边是穿着戏服的沈砚,表情严肃;右边是穿着便装的温星燃,对着镜头比耶,身后的沈逾白正替他整理衣领。照片配文是温星燃的字迹:“角色会落幕,家属是常态。”

这句话像把钥匙,解开了所有关于“切换”的疑惑。原来最好的演员,既能演活别人的人生,也能守住自己的日子;最好的家属,既能在镜头外接住偏爱,也能在角色里守住边界。

而温星燃最厉害的,从来不是切换得多快,是让所有人都明白:无论是沈砚还是温星燃,底色里都藏着同一句话——我接得住你的在意,也配得上你的偏爱。

《故城》剧组的茶水间里,新入职的行政助理小张正对着排班表发愁。

沈逾白的探班时间又定在了下午三点——这个点恰好是温星燃拍对手戏的场次。按流程,投资人探班需提前报备,由制片人陪同参观;家属探班则简单得多,签个访客单就能直接进演员休息区。

“到底按哪个流程走啊?”小张戳着表格上的“沈逾白”三个字,抬头问李姐,“他上次来签的是‘投资人代表’,上上次又是‘家属探望’,这到底算哪头?”

李姐正在给咖啡机换滤芯,闻言笑了笑:“看他手里拎的东西。”她往窗外瞟了眼,沈逾白的车刚停稳,特助从后备箱搬下来的不是文件箱,是个保温桶和一篮向日葵,“今天算家属。”

果然,五分钟后,沈逾白在访客单上签了字,“探访事由”那一栏填着“送午餐”。小张看着他径直走向化妆间,路过监视器时连眼皮都没抬——若是以投资人身份来,他总会先停下来看两眼回放。

化妆间里,温星燃刚卸完上一场的妆。沈逾白把保温桶放在桌上,打开时冒出的热气里混着排骨藕汤的香。他把瓷碗推过去,“你昨天说想吃藕。”

“今天不看回放?”温星燃舀了勺汤,眼角的笑纹里藏着点揶揄。

“投资人今天休假,”沈逾白的指尖划过他颈间,“家属来查岗。”

门口的小张看得目瞪口呆。她上周刚见过沈逾白以投资人身份训话的样子——指着预算表上的数字,语气冷得像冰,吓得制片人直擦汗。可此刻他替温星燃擦嘴角汤渍的动作,温柔得像在碰易碎品。

这种“身份切换”在剧组成了常态。道具组的老张总结出规律:“拎文件箱的是沈总,拎保温桶的是家属;看监视器超过十分钟的是投资人,往温星燃身边凑的是爱人;说‘这个场景得改’的是老板,说‘别累着’的是家人。”

拍淋雨戏那天,沈逾白的车在片场停了整整一下午。前半场他站在导演旁边,指着雨势说“不够大,得再加两台洒水车”,语气公事公办;后半场温星燃被冻得发抖,他立刻从车上拿了条毛毯,裹着人往休息区走,路过设备时还不忘叮嘱特助“让技术组检查下威亚,刚才有点晃”。

“这是把投资人的严谨和家属的心疼揉一块儿了。”李姐给小张递了杯热可可,“你看他手里的平板,前一秒还在划预算,后一秒就调出来温星燃的体检报告。”

小张后来在沈逾白的访客记录里发现,他的探班时间总跟着温星燃的戏份变:拍亲密戏时,他准是以投资人身份来,盯着监视器不挪窝;拍动作戏时,他必以家属名义出现,保温桶里永远有活血化瘀的汤;而到了杀青戏那天,他签的访客单上,“探访事由”写着“接家属回家”。

最妙的是庆功宴上的致辞。沈逾白站在台上,先说“作为投资方,感谢大家的付出”,接着话锋一转,“作为家属,替温星燃敬大家一杯”。他举起酒杯时,目光穿过人群落在温星燃身上,两个身份在那一眼里融成了一句没说出口的“谢谢你们照顾他”。

宴会散场,小张帮着收拾残局,在沈逾白的座位底下捡到张便签。上面用两种笔迹写着字:沈逾白的字迹是“预算追加30%”,温星燃的字迹在旁边添了句“别超标,家属监督”。

她忽然懂了,这些身份从来不是对立的。投资人的名义给了他守护的底气——可以光明正大地加防护网、改预算、提要求;家属的名义给了他靠近的理由——能理所当然地送汤、盖毯、说句“别累着”。

就像沈逾白办公室的抽屉里,左边放着投资合同,右边躺着温星燃的体检报告;就像他的手机通讯录里,“温星燃”既在“重要客户”分组,也在“家人”分组;就像他探班时拎的包,拉开拉链,一边是文件,一边是给温星燃准备的润喉糖。

这些细节在剧组流传,成了新人的“职场教学”。小张在笔记上写:“最好的守护,是既能以投资人的身份为你铺路,也能以家属的名义给你暖汤;最好的爱,是两种身份都在说同一句话——我在意你。”

后来她在整理归档资料时,看到沈逾白的探班记录最后一页,有行李姐补的批注:“名义不重要,真心藏不住。”

小张看着窗外,沈逾白的车正驶离片场,副驾上的温星燃侧着头笑,手里还拎着那个保温桶。她忽然觉得,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家属,不过是他走向温星燃的两种方式——一条路铺满责任,一条路缀满温柔,最终都通向同一个终点:你身边。

《故城》剧组的杀青团建定在城郊的温泉山庄,行政助理小张统计家属名单时,在“温星燃”那一栏犹豫了半天。

按沈逾白平时的低调,她本想默认“不参加”,可李姐路过时敲了敲表格:“直接问温老师吧,有些人的家属,得给人留个台阶。”

结果当天下午,沈逾白的特助就送来两份回执,一份是“投资人沈逾白,因事无法参加”,另一份是“家属沈逾白,准时到场”。小张捏着两张纸笑出声——连拒绝和接受,都分得这么清。

团建当天,沈逾白是最后一个到的。他没开那辆标志性的黑色轿车,换了辆低调的越野车,穿的也不是西装,是件深灰色冲锋衣,手里拎着个保温袋,里面是给温星燃带的胃药。

“沈……家属好!”小张迎上去时差点说错话,看着他在签到簿上写下“家属沈逾白”,字迹比平时圆润了不少。

温泉山庄的院子里,剧组的人正围着烤炉忙得热火朝天。许萌举着两串烤鸡翅冲过来,看到沈逾白时愣了愣——这人没穿西装的样子,比在片场温和多了,连眼神都软了些。

“沈家属,尝尝我的手艺?”她把鸡翅递过去,忽然想起拍夜戏时,这人还以投资人身份批评过她“台词没情绪”,此刻却笑着接过去:“看着不错,放辣椒了吗?”

“没放!知道燃哥最近不能吃辣!”许萌的反应快得像条件反射,说完才后知后觉地红了脸——全剧组都知道的事,哪用得着特意提醒。

沈逾白没戳破,只是把鸡翅递给旁边的温星燃,指尖在他手腕上碰了碰:“刚泡完温泉,别吃太烫的。”那语气里的熟稔,让围过来的人都识趣地散开,给两人留了片小空间。

老张蹲在烤炉旁,看着沈逾白帮温星燃剥橘子,忽然跟李姐感叹:“你看他这状态,哪还有半点投资人的架子?递橘子的姿势比给我们发工资时自然多了。”

李姐正在串葡萄,闻言往石桌那边瞟了眼。沈逾白正听温星燃说拍戏时的趣事,听到“陆星把台词说成绕口令”时,嘴角勾了勾,却没像在片场那样皱眉——显然,此刻的他只关心“温星燃说得开不开心”,不关心“演员专业度够不够”。

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有人提议玩“谁是卧底”。沈逾白被拉进组时,手里还拿着给温星燃拧开的矿泉水。抽到“投资人”牌时,他的描述简洁得像汇报工作:“身份,和钱有关。”

全场立刻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他,温星燃笑着拆台:“别装了,你现在是家属,说点接地气的。”

沈逾白挑了挑眉,换了个说法:“会给喜欢的人送保温桶。”

这下没人猜了,连新人都知道,这是独属于“家属沈逾白”的标签。

晚饭时,沈逾白被起哄着和温星燃喝交杯酒。他没像在庆功宴上那样拘谨,手臂自然地穿过温星燃肘弯,碰杯时的力度都恰到好处——既亲昵,又没过分到让旁人尴尬。

“沈家属可以啊!”老张举着酒杯喊,“比当投资人时会来事儿多了!”

沈逾白笑了笑,没接话,只是给温星燃夹了块没刺的鱼腹。这个动作和他在片场给制片人递预算表时的认真截然不同,却同样让人觉得“就该是这样”。

散场时,小张帮着收拾垃圾,看到沈逾白在停车场给温星燃裹围巾。晚风把两人的影子吹得很长,沈逾白的手停在温星燃颈后,像在确认围巾够不够暖和。

“你说他怎么就能切换得这么自然?”小张问旁边的李姐,“上午还是说一不二的沈总,下午就能跟我们一起玩游戏,一点不别扭。”

李姐望着远处的灯光,轻声说:“因为他知道,团建不是片场,这里不需要投资人,只需要温星燃的家属。身份对他来说不是负担,是该用哪副样子对人,心里门儿清。”

后来小张在团建照片的背面,看到李姐写的一行字:“最好的互动,是知道在什么场合,该用什么身份爱你。”

照片上,沈逾白正帮温星燃挡开飘过来的柳絮,两人的笑在夕阳里融成一片。小张忽然明白,沈逾白从不是在“切换身份”,只是在不同的场合,露出了爱温星燃的不同侧面——在片场是严谨的守护,在团建是放松的陪伴,最终都指向同一个词:在意。

而剧组的人看着这一切,除了觉得“厉害”,更多的是踏实——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下,温星燃都被照顾得很好,这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