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穿过街角,漫过路演厅,吹过无尽夏,也吹起了温星燃的乌发,带起些许凌乱。
温星燃第一次在采访里被问及“感情状况”时,正在为《画笔与尘埃》做路演。主持人举着话筒,笑容狡黠:“听说温老师最近有‘神秘约会对象’?粉丝都在猜是圈内人呢。”
台下的尖叫浪涛般涌来,温星燃握着矿泉水瓶的手指微紧,瓶身的水珠顺着指缝滴在牛仔裤上。他想起前一晚沈逾白来接他,黑色宾利停在地下车库的阴影里,两人隔着车窗碰了碰额头,沈逾白的眼镜片映着应急灯的红光,低声说“别慌”。
“是有在好好生活。”温星燃仰头喝了口水,喉结滚动的弧度被摄像机精准捕捉,“但私事就不分享了,免得大家比我还操心。”
回答中规中矩,却像颗石子投进互联网的湖面。当晚,#温星燃神秘对象#的词条冲上热搜,营销号截了他喝水时“耳尖发红”的动图,配文“是恋爱中的样子没错了”。
论坛里的猜测炸开了锅。
“我赌是合作过的影后!上次红毯两人对视三秒!”
“拉倒吧,影后团队刚发律师函了。我觉得是那个设计师,他俩微博互关三年了。”
“等等,没人觉得他和沈氏集团那位走得近吗?上次慈善晚宴,沈总看他的眼神……”
最后这条评论很快沉了下去,像被潮水吞没的石子。沈逾白的名字在财经版之外的领域,总带着种生人勿近的距离感。没人相信顶流模特会和那位以“冷硬”著称的投资人有交集,直到有人翻出三年前鎏金品牌发布会的视频。
视频画质模糊,却能看清T台尽头的温星燃转身时,目光精准地落在角落的阴影里。镜头扫过观众席,沈逾白正举着高脚杯,侧脸的线条在水晶灯下冷得像冰,可指尖无意识摩挲杯壁的动作,和温星燃后来在采访里转笔的频率惊人地一致。
“这算什么实锤?”质疑声接踵而至,“沈总出席自家品牌活动,看模特不是很正常?”
直到某时尚博主放出一组偷拍照。照片里,温星燃穿着黑色高领毛衣,站在庆功宴的吧台旁,沈逾白的手悬在他耳后,似乎在替他拂开碎发。背景里的水晶灯折射出细碎的光,两人之间的空气像被抽成了真空,连旁边说笑的宾客都成了模糊的影子。
“卧槽,这距离!”
“沈总不是出了名的洁癖吗?能容忍别人靠这么近?”
“等等,温星燃手里的橙汁杯……好像和沈总之前拿的是同一款?”
猜测像藤蔓疯长,甚至有人扒出沈逾白公司的年报——某页不起眼的角落,印着“向逾星文化工作室注资”的记录,而工作室的法人姓名,和温星燃经纪人的名字一模一样。
“资本联姻?”
“不像,沈总要是想联姻,对象怎么也得是名门闺秀吧?”
“有没有可能……是真爱?”
这条评论下面,很快有人贴出沈逾白早年的采访截图。记者问他“理想型”,他盯着窗外的梧桐树,淡淡道:“干净,像阳光。”配图里的天空蓝得透明,和温星燃某条微博发的“今日天气”照片几乎重合。
风波最烈时,温星燃正在拍淋雨的夜戏。助理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营销号的新爆料:“温星燃深夜密会神秘男子,对方开百万豪车,疑似沈氏集团沈逾白。”照片拍得糊,却能看清黑色宾利的车牌号——正是沈逾白常用的那辆。
“要公关吗?”助理的声音发颤。
温星燃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睫毛上挂着水珠:“不用。”他看着镜头里自己苍白的脸,忽然想起沈逾白说的“真的假不了”,“让他们猜吧。”
结果第二天,所有负面帖子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某官媒发布的“行业正能量”新闻,配图是温星燃在公益活动上的照片,沈逾白站在他身后半步远的地方,手里捧着捐赠牌,侧脸的线条柔和得不像他。
“这是……官方认证?”
“我就说没那么简单!沈总这是在保驾护航啊!”
“等等,沈总手里的捐赠牌金额……正好是温星燃生日的数字?”
粉丝们像侦探般扒出更多“糖点”:温星燃机场图里的行李箱,和沈逾白去荷兰时用的是同一款;沈逾白出席峰会时戴的袖扣,图案是向日葵,而温星燃的微博头像是片向日葵花田;甚至两人发微博的时间,经常是对方的生日或初遇纪念日。
“磕到了!这对太好磕了!”
“但为什么不公开啊?”
“可能是怕影响事业吧……毕竟沈总是商界大佬。”
有技术流粉丝做了“时间线重合度分析”:沈逾白去荷兰考察期间,温星燃恰好有一周的行程空白;沈氏集团投资的影视项目开机时,温星燃总会发一条“今日宜开工”的微博;甚至连两人的私人飞机航线,都曾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空域。
“这要是巧合,我把键盘吃了!”
“资本家的爱情也太低调了吧?”
“有没有可能,他们早就领证了?”
这条猜测很快被“理智粉”否决:“不可能,荷兰同性婚姻在国内不具法律效力,沈总不会这么不严谨。”可没人知道,温星燃的护照夹里,正躺着那张盖着荷兰市政厅印章的红本,边角被摩挲得发皱。
某论坛的高楼盖到三千层时,有人匿名爆料:“我是鎏金品牌的实习生,亲眼看到沈总把自己的西装外套披在温星燃肩上,还说‘别着凉’。那天温星燃穿的是高定礼服,明明不冷。”
“!!!”
“西装杀是真的!”
“披外套这种老梗,从沈总嘴里说出来怎么这么苏?”
更有人翻出温星燃拍摄《画笔与尘埃》时的花絮。镜头扫过他的化妆台,角落里放着个眼熟的保温杯——和沈逾白在财经新闻里用的那款一模一样,杯身上刻着个小小的“白”字。
“实锤了!这绝对是情侣款!”
“我就说温星燃从不喝保温杯里的东西,原来是别人送的!”
“等等,你们看杯底的反光……是不是有个‘燃’字?”
猜测在某个雨夜达到顶峰。有人拍到温星燃进了沈逾白的公寓楼,一夜未出。第二天早上,沈逾白先出来,手里提着两个保温杯,黑色大衣的领口沾着根棕色的头发——和温星燃新染的发色一模一样。
“实锤了!”
“这还不公开?是在等我们催婚吗?”
“有没有可能,他们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那天下午,温星燃更新了条微博:“雨停了,适合看书。”配图是书店的窗台,上面摆着本翻开的《小王子》,书页上放着两朵干枯的向日葵,花盘朝着窗外的阳光。
评论区瞬间被“懂了”刷屏。
“向日葵永远朝着光,就像有些人永远朝着彼此。”
“这本书的第21页,写着‘最好的东西是肉眼看不见的’。”
“我赌五毛,这是沈总放的花!”
互联网的风还在吹,新的猜测每天都在诞生。有人说看到沈逾白去了温星燃常去的宠物医院,有人说温星燃的书架上多了本《投资学》,甚至有粉丝根据两人的公开行程,画了张“爱情地图”,标注着所有可能相遇的地点。
某营销号试图煽风点火,发了篇《揭秘温星燃背后的资本力量》,暗指他“靠关系上位”。结果不到半小时,该账号就因“违规”被封禁,连带着关联的几个小号也一并消失。网友们看着空荡荡的页面,默契地打出“懂了”。
“沈总这护短程度,我怕了。”
“这哪是资本力量,这是爱情的力量吧?”
“突然有点心疼那些造谣的,惹谁不好,惹沈总的人。”
温星燃偶尔会翻这些帖子,靠在书店的藤椅上笑出声。沈逾白端着咖啡走过来,看到屏幕上的“爱情分析贴”,挑眉道:“他们比我们还懂我们?”
“可能吧。”温星燃把手机递给他,“你看这条,说你故意把庆功宴的时间定在我生日那天。”
沈逾白滑动屏幕的手指顿了顿:“他们没说错。”
阳光穿过梧桐树叶,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互联网的猜测还在继续,像场永不落幕的大戏,而戏里的主角们,正坐在自家书店的门口,看着向日葵花盘慢慢转向太阳,把那些未说出口的话,都藏进了风里。
有人在许愿墙上写下:“愿所有的等待都有结果,愿所有的猜测都能成真。”温星燃看到了,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没署名,却谁都知道是谁画的。
互联网的风还在吹,带着无数人的期待和祝福。而墙内的人,正慢慢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不急不躁,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把所有的“猜测”,都变成“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