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30章 拾光隧道

温星燃第一次觉得沈逾白活得像台精密计算机,是在荷兰领证后的第二天清晨。

那天他是被阳光晃醒的,睁开眼就看到沈逾白坐在酒店露台的藤椅上,面前摊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表格。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份“荷兰三日行程表”,精确到分钟——上午九点零五分去羊角村乘船,下午两点十五分参观梵高博物馆,连午餐餐厅的预订时间、地址和推荐菜品都标得清清楚楚,甚至备注了“温星燃可能喜欢的焦糖布丁需提前告知餐厅预留”。

“你这是把度假当成项目来做了?”温星燃揉着眼睛凑过去,指尖戳了戳屏幕上的时间节点,“就不能随性点,走到哪儿算哪儿?”

沈逾白头也没抬,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提前规划能避免90%的意外。比如昨天我们去市政厅,若不是提前查好路线避开施工路段,至少要多等四十分钟。”

他顿了顿,侧头看向温星燃,眼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认真,“我不想浪费和你在一起的任何时间。”

话虽动人,可温星燃看着那份堪比商业计划书的行程表,还是忍不住笑:“沈总,你这大脑是不是装了个处理器?连吃个饭都要算概率。”

那天的行程果然如表格所示,分秒不差。乘船时沈逾白会提前五分钟在码头排队,确保他们能抢到视野最好的船头位置;参观博物馆时,他能准确说出每个展区的最佳参观时段,避开人流高峰;甚至连温星燃随口提了句“想尝尝当地的华夫饼”,他都能立刻从口袋里掏出张便签,上面记着三家评分最高的华夫饼店,按距离远近排序。

“你这便签是随身携带的?”温星燃看着他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便签本,忽然觉得这人的严谨有点可爱。

“习惯了。小时候看奶奶改建筑设计图纸,一根线条、一个标注错了,她都能揪出来,说那关系着安全,半点马虎不得。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该把要紧的、容易忘的,都记下来才安心。”

沈逾白把便签本递给他,里面不仅记着美食店,还有温星燃的饮食偏好——“不吃香菜、葱姜蒜需切细碎、喜欢微甜口感”,甚至连“喝冰美式要加两圈奶泡”这种细节都没落下。

温星燃翻着便签本,忽然想起刚认识时的一件事。那时他们约在静川茶馆见面,他随口提了句“龙井凉了不好喝”,后来见面时,沈逾白竟带了个便携保温杯,里面装着刚泡好的龙井,温度刚好适口。当时只觉得是巧合,现在才明白,这份“巧合”背后,全是精心计算过的在意。

回国后,这种“精密感”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沈逾白会在书店打烊前二十分钟准时出现在门口,手里的热可可温度永远保持在六十五摄氏度——他说这个温度最适合入口,既不会烫嘴,又能保留可可的醇香;甚至连书店的书架,他都按“读者取书便利度”重新排列,社科类放在1.5米高度,儿童绘本放在0.8米高度,还在每个书架侧面贴了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书籍位置示意图。

“你这是把书店当成投资项目来运营了?”温星燃看着他拿着卷尺测量书架间距,忍不住调侃,“要不要再做个SWOT分析?”

沈逾白还真从口袋里掏出张纸,上面画着书店的SWOT矩阵,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列得清清楚楚,甚至连“隔壁咖啡店可能推出的读书优惠活动”都被列为潜在威胁。

“提前预判才能应对变化。”他指着“机会”一栏里的“举办读者烘焙课”,“上次你说想教大家烤月饼,我已经联系好了烤箱供应商,下周末就能到位。”

温星燃看着那张纸,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他知道沈逾白的“精密”从来都不是冷漠,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解决,让他能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次《拾光隧道》进组,沈逾白提前半个月就去片场踩点,不仅摸清了附近餐厅的口味,还和酒店沟通好了温星燃房间的朝向——确保每天早上能有阳光照进房间,又不会影响他睡懒觉。

进组后,温星燃更加感受到了这份“精密”的好处。他的化妆间里,不仅有他惯用的卸妆水和护肤品,还多了台小型加湿器,旁边贴着便签:“片场空调干燥,湿度需保持在50%-60%,每两小时加水一次”;剧本上,沈逾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台词重点,甚至在“情绪爆发戏”旁边备注了“可提前十分钟到天台平复心情,天台风向为东南风,适合深呼吸”。

“沈总这也太细心了吧!”化妆师看到剧本上的标注,忍不住感叹,“我从业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家属把细节做得这么到位。”

温星燃笑着没说话,心里却像被温水泡过的棉花,软得一塌糊涂。他想起昨天沈逾白熬夜帮他标注剧本,台灯下的侧脸专注又认真,手指划过“淋雨戏”时,还特意在旁边写了“拍完立刻喝姜茶,姜茶配方:生姜30g、红糖20g、红枣5颗,煮15分钟”。

那天拍淋雨戏时,温星燃果然在导演喊“卡”的瞬间,看到沈逾白提着保温桶跑过来。

姜茶的温度刚好,甜而不腻,喝下去暖意顺着喉咙一路淌进心里。“按你的配方煮的。”沈逾白递给他条干毛巾,指尖擦过他脸上的水珠,“刚才看你在雨里发抖,是不是太冷了?”

“还好。”温星燃接过毛巾,忽然想起什么,“你怎么知道我拍完戏会立刻想喝姜茶?”

“算的。”沈逾白笑了笑,“淋雨戏拍了28分钟,你的体质在低温环境下停留超过20分钟就容易发冷,这个时间点喝姜茶效果最好。”

这话被路过的林小满听到,她抱着剧本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沈老师,您这简直是‘人体计算机’啊!连时间都算得这么准!”

沈逾白没否认,只是把温星燃的湿外套脱下来,换成提前准备好的厚羽绒服:“只是不想让他生病。”

接下来的日子里,剧组的人渐渐习惯了沈逾白的“精密”。

场务大哥知道,只要沈逾白出现在片场,就意味着当天的盒饭会提前十分钟送到,而且会额外多准备几份温星燃喜欢的糖醋排骨;灯光师知道,沈逾白会提前算好每天的日照角度,在“最佳采光时段”提醒大家抓紧拍摄;连群演们都知道,要是遇到不懂的台词,去找沈逾白准没错,他不仅能准确说出角色背景,还能帮他们分析“如何在三秒钟的镜头里展现角色性格”。

“沈总这哪是家属探班,简直是半个制片人啊!”陈导看着沈逾白帮群演分析台词,忍不住调侃,“早知道我就请你当制片了,省得我天天操心这些琐事。”

“只是帮点小忙。”沈逾白笑着摇头,目光却始终落在不远处的温星燃身上——他正在和群演讨论戏份,嘴角带着轻松的笑意,显然状态很好。

有次拍夜戏,群演小张因为紧张,NG了十几次。导演有点不耐烦,正要发火,沈逾白忽然走过去,手里拿着张纸:“我刚才算了下,你每次NG都是在‘转身台词’这里出错,可能是因为转身角度不对,导致气息不稳。你试试转身时转45度,台词节奏放慢0.5秒,应该会好很多。”

小张半信半疑地按他说的做,果然一次就过了。他红着脸道谢:“沈老师,您也太厉害了!连转身角度都算得这么准!”

“只是观察多了。”沈逾白把纸递给她,上面画着转身角度的示意图,还有台词节奏的标注,“你很有天赋,只是需要多找些技巧。”

温星燃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沈逾白的“精密”其实是种温柔。

他不会说漂亮话,却会用最实在的方式帮别人解决问题;他不会刻意讨好,却会把每个人的需求都记在心里。就像他给群演们准备的“台词技巧手册”,里面不仅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如何在镜头前放松”“如何快速进入角色”等实用建议,甚至标注了“每天练习20分钟,两周就能看到效果”。

杀青宴那天,小张特意找到沈逾白,手里拿着本笔记本:“沈老师,这是我按您的方法做的练习记录,现在我已经能接到小角色了!”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每天的练习内容和心得,最后一页写着“谢谢沈老师,您让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实现梦想”。

沈逾白接过笔记本,认真地翻了翻,在最后一页写下“坚持下去,你的努力终会有回报”,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要是遇到问题,随时可以联系我。”他把笔记本还给小张,眼里带着真诚的鼓励。

温星燃看着这一切,忽然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样子。那时他总因为紧张NG,是沈逾白陪着他一遍遍地练习,还帮他分析“如何在镜头前找到自信”。他忽然明白,沈逾白的“精密”从来都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为了让每个在意的人都能少走弯路,都能被妥帖照顾。

回去的路上,车窗外的月光很亮。

温星燃靠在副驾驶上,看着沈逾白专注开车的侧脸,忽然说:“你知道吗?以前我总觉得你活得像台精密计算机,什么都要算得清清楚楚。可现在才发现,你的‘精密’里,全是温柔。”

沈逾白转头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笑意:“只要你喜欢,我可以一直‘精密’下去。”

“才不要。”温星燃哼了一声,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偶尔也可以随性点,比如明天我们不去书店,就窝在家里看老电影好不好?”

“好。”沈逾白点头,把车速放慢了些,“不过我得提前把家里的投影仪调试好,再准备点你喜欢的零食。”

温星燃笑着靠在他肩上,忽然觉得,所谓幸福,就是有人愿意为你把每个细节都计算好,却也愿意为你打破自己的“精密”;就是有人把你的喜好记在心里,用最严谨的方式,守护着你所有的小任性。就像沈逾白,他是那个能把行程表做得分秒不差的“精密计算机”,也是那个会在雨天陪你窝在家里看老电影的温柔伴侣。

回到家时,温星燃发现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个保温箱,里面是沈逾白提前烤好的月饼,每个上面都贴着不同的标签——“给燃燃的咸蛋黄味”“给小满的无麸质味”“给小张的豆沙味”。他拿起一个咸蛋黄月饼,咬了一口,甜香混着蛋黄的咸香在舌尖散开,像极了他们在荷兰吃的华夫饼。

“其实,”沈逾白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发顶,“我今天试了新的配方,加了点桂花蜜,你尝尝是不是比以前的好吃。”

温星燃的眼眶忽然红了,转身回抱他:“好吃,比任何时候都好吃。”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逾白的“精密”依旧,却多了些烟火气。

他会在温星燃想熬夜看电影时,算好“最佳睡眠时间”,却也会陪他看到凌晨;他会在烤月饼时严格按配方操作,却也会允许温星燃偷偷多放一勺糖;他会在书店举办活动前做好详细规划,却也会在读者提出临时需求时,灵活调整流程。

有次书店举办“亲子烘焙课”,沈逾白按计划准备了二十份材料,结果来了三十个孩子。他没慌乱,而是立刻联系附近的超市,让特助送来了额外的材料,还临时调整了操作台的布局,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

“虽然超出了计划,但看到孩子们开心,就值得。”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对温星燃说。

温星燃看着他忙碌的样子,忽然觉得,最好的爱情,就是有人愿意为你把“精密”变成“温柔”,把“计划”变成“惊喜”。

就像沈逾白,他是那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伴侣”,也是那个会为你打破规则的“人间理想”。

刚认识沈逾白时,自己总觉得他冷漠又疏离。可现在才明白,那些看似“精密”的计算背后,全是藏不住的温柔。他走过去,握住沈逾白的手,眼里满是笑意:“我们以后每年搞烘焙课好不好?”

“好。”沈逾白点头,把他往怀里拉了拉,“只要你喜欢,我们可以一直做下去。”

小剧场

温星燃举着保温杯跟熟客炫耀:“沈逾白今早调的65℃热可可,说这温度最舒服!”

沈逾白恰好推门进来,耳尖微红:“又在说我?”

温星燃晃了晃杯子:“夸你靠谱不行啊?”

沈逾白走近,悄悄把刚买的糖炒栗子塞他手里:“下次想夸,单独跟我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拾光隧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