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星燃第一次觉得沈逾白活得像台精密计算机,是在荷兰领证后的第二天清晨。
那天他是被阳光晃醒的,睁开眼就看到沈逾白坐在酒店露台的藤椅上,面前摊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表格。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份“荷兰三日行程表”,精确到分钟——上午九点零五分去羊角村乘船,下午两点十五分参观梵高博物馆,连午餐餐厅的预订时间、地址和推荐菜品都标得清清楚楚,甚至备注了“温星燃可能喜欢的焦糖布丁需提前告知餐厅预留”。
“你这是把度假当成项目来做了?”温星燃揉着眼睛凑过去,指尖戳了戳屏幕上的时间节点,“就不能随性点,走到哪儿算哪儿?”
沈逾白头也没抬,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提前规划能避免90%的意外。比如昨天我们去市政厅,若不是提前查好路线避开施工路段,至少要多等四十分钟。”
他顿了顿,侧头看向温星燃,眼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认真,“我不想浪费和你在一起的任何时间。”
话虽动人,可温星燃看着那份堪比商业计划书的行程表,还是忍不住笑:“沈总,你这大脑是不是装了个处理器?连吃个饭都要算概率。”
那天的行程果然如表格所示,分秒不差。乘船时沈逾白会提前五分钟在码头排队,确保他们能抢到视野最好的船头位置;参观博物馆时,他能准确说出每个展区的最佳参观时段,避开人流高峰;甚至连温星燃随口提了句“想尝尝当地的华夫饼”,他都能立刻从口袋里掏出张便签,上面记着三家评分最高的华夫饼店,按距离远近排序。
“你这便签是随身携带的?”温星燃看着他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便签本,忽然觉得这人的严谨有点可爱。
“习惯了。小时候看奶奶改建筑设计图纸,一根线条、一个标注错了,她都能揪出来,说那关系着安全,半点马虎不得。从那时起,我就觉得该把要紧的、容易忘的,都记下来才安心。”
沈逾白把便签本递给他,里面不仅记着美食店,还有温星燃的饮食偏好——“不吃香菜、葱姜蒜需切细碎、喜欢微甜口感”,甚至连“喝冰美式要加两圈奶泡”这种细节都没落下。
温星燃翻着便签本,忽然想起刚认识时的一件事。那时他们约在静川茶馆见面,他随口提了句“龙井凉了不好喝”,后来见面时,沈逾白竟带了个便携保温杯,里面装着刚泡好的龙井,温度刚好适口。当时只觉得是巧合,现在才明白,这份“巧合”背后,全是精心计算过的在意。
回国后,这种“精密感”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沈逾白会在书店打烊前二十分钟准时出现在门口,手里的热可可温度永远保持在六十五摄氏度——他说这个温度最适合入口,既不会烫嘴,又能保留可可的醇香;甚至连书店的书架,他都按“读者取书便利度”重新排列,社科类放在1.5米高度,儿童绘本放在0.8米高度,还在每个书架侧面贴了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书籍位置示意图。
“你这是把书店当成投资项目来运营了?”温星燃看着他拿着卷尺测量书架间距,忍不住调侃,“要不要再做个SWOT分析?”
沈逾白还真从口袋里掏出张纸,上面画着书店的SWOT矩阵,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列得清清楚楚,甚至连“隔壁咖啡店可能推出的读书优惠活动”都被列为潜在威胁。
“提前预判才能应对变化。”他指着“机会”一栏里的“举办读者烘焙课”,“上次你说想教大家烤月饼,我已经联系好了烤箱供应商,下周末就能到位。”
温星燃看着那张纸,忽然觉得眼眶有点发热。他知道沈逾白的“精密”从来都不是冷漠,而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解决,让他能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次《拾光隧道》进组,沈逾白提前半个月就去片场踩点,不仅摸清了附近餐厅的口味,还和酒店沟通好了温星燃房间的朝向——确保每天早上能有阳光照进房间,又不会影响他睡懒觉。
进组后,温星燃更加感受到了这份“精密”的好处。他的化妆间里,不仅有他惯用的卸妆水和护肤品,还多了台小型加湿器,旁边贴着便签:“片场空调干燥,湿度需保持在50%-60%,每两小时加水一次”;剧本上,沈逾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台词重点,甚至在“情绪爆发戏”旁边备注了“可提前十分钟到天台平复心情,天台风向为东南风,适合深呼吸”。
“沈总这也太细心了吧!”化妆师看到剧本上的标注,忍不住感叹,“我从业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家属把细节做得这么到位。”
温星燃笑着没说话,心里却像被温水泡过的棉花,软得一塌糊涂。他想起昨天沈逾白熬夜帮他标注剧本,台灯下的侧脸专注又认真,手指划过“淋雨戏”时,还特意在旁边写了“拍完立刻喝姜茶,姜茶配方:生姜30g、红糖20g、红枣5颗,煮15分钟”。
那天拍淋雨戏时,温星燃果然在导演喊“卡”的瞬间,看到沈逾白提着保温桶跑过来。
姜茶的温度刚好,甜而不腻,喝下去暖意顺着喉咙一路淌进心里。“按你的配方煮的。”沈逾白递给他条干毛巾,指尖擦过他脸上的水珠,“刚才看你在雨里发抖,是不是太冷了?”
“还好。”温星燃接过毛巾,忽然想起什么,“你怎么知道我拍完戏会立刻想喝姜茶?”
“算的。”沈逾白笑了笑,“淋雨戏拍了28分钟,你的体质在低温环境下停留超过20分钟就容易发冷,这个时间点喝姜茶效果最好。”
这话被路过的林小满听到,她抱着剧本跑过来,眼睛亮得像星星:“沈老师,您这简直是‘人体计算机’啊!连时间都算得这么准!”
沈逾白没否认,只是把温星燃的湿外套脱下来,换成提前准备好的厚羽绒服:“只是不想让他生病。”
接下来的日子里,剧组的人渐渐习惯了沈逾白的“精密”。
场务大哥知道,只要沈逾白出现在片场,就意味着当天的盒饭会提前十分钟送到,而且会额外多准备几份温星燃喜欢的糖醋排骨;灯光师知道,沈逾白会提前算好每天的日照角度,在“最佳采光时段”提醒大家抓紧拍摄;连群演们都知道,要是遇到不懂的台词,去找沈逾白准没错,他不仅能准确说出角色背景,还能帮他们分析“如何在三秒钟的镜头里展现角色性格”。
“沈总这哪是家属探班,简直是半个制片人啊!”陈导看着沈逾白帮群演分析台词,忍不住调侃,“早知道我就请你当制片了,省得我天天操心这些琐事。”
“只是帮点小忙。”沈逾白笑着摇头,目光却始终落在不远处的温星燃身上——他正在和群演讨论戏份,嘴角带着轻松的笑意,显然状态很好。
有次拍夜戏,群演小张因为紧张,NG了十几次。导演有点不耐烦,正要发火,沈逾白忽然走过去,手里拿着张纸:“我刚才算了下,你每次NG都是在‘转身台词’这里出错,可能是因为转身角度不对,导致气息不稳。你试试转身时转45度,台词节奏放慢0.5秒,应该会好很多。”
小张半信半疑地按他说的做,果然一次就过了。他红着脸道谢:“沈老师,您也太厉害了!连转身角度都算得这么准!”
“只是观察多了。”沈逾白把纸递给她,上面画着转身角度的示意图,还有台词节奏的标注,“你很有天赋,只是需要多找些技巧。”
温星燃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沈逾白的“精密”其实是种温柔。
他不会说漂亮话,却会用最实在的方式帮别人解决问题;他不会刻意讨好,却会把每个人的需求都记在心里。就像他给群演们准备的“台词技巧手册”,里面不仅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有“如何在镜头前放松”“如何快速进入角色”等实用建议,甚至标注了“每天练习20分钟,两周就能看到效果”。
杀青宴那天,小张特意找到沈逾白,手里拿着本笔记本:“沈老师,这是我按您的方法做的练习记录,现在我已经能接到小角色了!”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每天的练习内容和心得,最后一页写着“谢谢沈老师,您让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实现梦想”。
沈逾白接过笔记本,认真地翻了翻,在最后一页写下“坚持下去,你的努力终会有回报”,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要是遇到问题,随时可以联系我。”他把笔记本还给小张,眼里带着真诚的鼓励。
温星燃看着这一切,忽然想起自己刚入行时的样子。那时他总因为紧张NG,是沈逾白陪着他一遍遍地练习,还帮他分析“如何在镜头前找到自信”。他忽然明白,沈逾白的“精密”从来都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为了让每个在意的人都能少走弯路,都能被妥帖照顾。
回去的路上,车窗外的月光很亮。
温星燃靠在副驾驶上,看着沈逾白专注开车的侧脸,忽然说:“你知道吗?以前我总觉得你活得像台精密计算机,什么都要算得清清楚楚。可现在才发现,你的‘精密’里,全是温柔。”
沈逾白转头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笑意:“只要你喜欢,我可以一直‘精密’下去。”
“才不要。”温星燃哼了一声,伸手捏了捏他的脸颊,“偶尔也可以随性点,比如明天我们不去书店,就窝在家里看老电影好不好?”
“好。”沈逾白点头,把车速放慢了些,“不过我得提前把家里的投影仪调试好,再准备点你喜欢的零食。”
温星燃笑着靠在他肩上,忽然觉得,所谓幸福,就是有人愿意为你把每个细节都计算好,却也愿意为你打破自己的“精密”;就是有人把你的喜好记在心里,用最严谨的方式,守护着你所有的小任性。就像沈逾白,他是那个能把行程表做得分秒不差的“精密计算机”,也是那个会在雨天陪你窝在家里看老电影的温柔伴侣。
回到家时,温星燃发现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个保温箱,里面是沈逾白提前烤好的月饼,每个上面都贴着不同的标签——“给燃燃的咸蛋黄味”“给小满的无麸质味”“给小张的豆沙味”。他拿起一个咸蛋黄月饼,咬了一口,甜香混着蛋黄的咸香在舌尖散开,像极了他们在荷兰吃的华夫饼。
“其实,”沈逾白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发顶,“我今天试了新的配方,加了点桂花蜜,你尝尝是不是比以前的好吃。”
温星燃的眼眶忽然红了,转身回抱他:“好吃,比任何时候都好吃。”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逾白的“精密”依旧,却多了些烟火气。
他会在温星燃想熬夜看电影时,算好“最佳睡眠时间”,却也会陪他看到凌晨;他会在烤月饼时严格按配方操作,却也会允许温星燃偷偷多放一勺糖;他会在书店举办活动前做好详细规划,却也会在读者提出临时需求时,灵活调整流程。
有次书店举办“亲子烘焙课”,沈逾白按计划准备了二十份材料,结果来了三十个孩子。他没慌乱,而是立刻联系附近的超市,让特助送来了额外的材料,还临时调整了操作台的布局,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
“虽然超出了计划,但看到孩子们开心,就值得。”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对温星燃说。
温星燃看着他忙碌的样子,忽然觉得,最好的爱情,就是有人愿意为你把“精密”变成“温柔”,把“计划”变成“惊喜”。
就像沈逾白,他是那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完美伴侣”,也是那个会为你打破规则的“人间理想”。
刚认识沈逾白时,自己总觉得他冷漠又疏离。可现在才明白,那些看似“精密”的计算背后,全是藏不住的温柔。他走过去,握住沈逾白的手,眼里满是笑意:“我们以后每年搞烘焙课好不好?”
“好。”沈逾白点头,把他往怀里拉了拉,“只要你喜欢,我们可以一直做下去。”
小剧场
温星燃举着保温杯跟熟客炫耀:“沈逾白今早调的65℃热可可,说这温度最舒服!”
沈逾白恰好推门进来,耳尖微红:“又在说我?”
温星燃晃了晃杯子:“夸你靠谱不行啊?”
沈逾白走近,悄悄把刚买的糖炒栗子塞他手里:“下次想夸,单独跟我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拾光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