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寅夜逢灯 > 第6章 朝霭对丹墀(二)

寅夜逢灯 第6章 朝霭对丹墀(二)

作者:裁春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2:37:36 来源:文学城

圣人召唤,萧绥自然不敢耽搁,连忙起身下榻,仔细将衣裳钗环整理妥帖。及至一切收拾妥当,她回头见元祁仍旧闷闷地坐在榻边,不由轻蹙了眉心,低声催道:“你怎的还不起身?不随我一道去?”

元祁垂着头,耷拉着眉眼不肯动弹:“母亲传的是你,又不是我。”

萧绥站在香炉前,袅袅的青烟缭绕着她的发梢:“她从东宫这头传召了我,你若不一同过去见个礼,岂不是有失礼数?”

元祁偷偷抬眼瞥了她一下:“我怕她,你又不是不知道。”

萧绥语气虽然柔和,态度却十分坚决:“她毕竟是你母亲,又是当今天子,纵然你心里再怕她,于情于理也该去。况且她向来疼我,有我在,定不会当着我的面为难你,也不至于让你失了体统。乖些,起来随我一道前去罢。”

元祁听过这话,觉得心里宽慰不少。他不是不懂道理的人,明白萧绥言之有理,况且总躲着不见也非长久之计。思及至此,他慢吞吞地站起身,整理了衣袍,与她一道往元极宫的方向去了。

二人未乘銮舆,只一前一后走在青石铺就的宫道上,彼此错了半个身位。周围跟着十数名宫人,远远望去倒也气派非凡。

他们这厢按部就班的走着,殊不知另一头早有一双眼睛正注视着他们。

元璎立于醒春台上,脸上的粉黛与胭脂掩盖了她憔悴的病容。她居高临下俯瞰着二人,直至二人的背影消失在宫墙后。过了好一阵子,才收回目光,饶有兴致地看向身旁的裴子龄:“三郎,你瞧他二人如何?”

裴子龄温和一笑,答得圆融而讨喜:“陛下的儿子和外甥女,自然都是人中龙凤。”

裴子龄出身簪缨世家,如今做了执鸾府的春宫侍郎,才情与容貌自不必多提。

执鸾府是元璎的后宫,为首的是府君。周府君如今已出家修道,执鸾府内便是裴子龄最大。他面容俊秀清隽,眼底藏着温和的笑意,不论什么话到了他嘴边,都带着几分讨人欢喜的味道。

元璎淡淡叹了口气,望向暴雪过后澄澈的天空,呼出一缕青白的雾气:“朕那外甥女倒确实是只真凤,只是朕这个儿子嘛,恐怕算不得真龙。学问平平,政务寻常,倒是背地里弯弯绕绕的心思不少。”

裴子龄轻声宽慰:“陛下莫要这么说。太子是陛下的骨肉,天资自不会差的。如今不过是年纪尚幼,欠缺些历练,日后必然可成大器。”

元璎轻咳了两声:“还年幼?今年都十八了,你十八那年早已高中进士,入了翰林,他至今却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

裴子龄微微一笑,语气柔软得令人如沐春风:“陛下快别这样说了,当心太子听了伤心。臣倒是觉得,您对太子要求未免过于苛刻了些。太子的文章臣瞧过,引经据典、章法清晰,半点儿差错都挑不出。”

元璎虽知他这是在哄自己高兴,却偏偏就爱听他这般体贴地温言软语。她最喜欢裴子龄这一点,好似一片柔软的云,静静地飘在身旁,风吹不散,雨打不破,永远不会离去。

伸手轻轻握住了裴子龄的手,她将自己掌中温暖的手炉塞进他手里:“手冷成这个样子,是衣裳穿少了罢?拿着这个回去暖暖,回宫朕再叫人把那件紫貂大毛氅取来与你,披上便不怕冷了。”

裴子龄接过手炉,下意识地朝着元璎凑近了半步。元璎如今年过四十,容貌虽不如年轻时鲜妍,可多了几分岁月凝练出的迷人风韵,好似一坛窖藏多年的酒,看似寻常,细尝起来才知其醇厚浓香。

或许这便是魅力二字的厉害之处,与年龄、相貌皆无关。

他从前以为自己爱的是元璎手中滔天的权势,甘愿以世家公子的身份入宫伴驾。而如今,他发现自己好像是动了真心。这是个危险的信号,他心头悚然,因为爱上元璎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聪明如他,早就看清楚了这其中的厉害关系。爱与占有欲总是相伴而生,无论男女。一旦起了心思,思想便会扭曲,行为便会失控。普通人家夫妻之间,疯一疯也许还能添些情趣,可若沾上皇权,便成了玩火**。

他不想**,他未来的路还很长,要位极人臣,要名垂青史。他绝不能在此时自毁前程。

微微敛了敛神色,裴子龄原本迈出的脚步缓缓又退了回来,躬身施了一礼,声音温软恭谨:“多谢陛下挂怀。陛下自秋来咳疾缠身,至今未愈,臣更惦记您的身体。想来两位殿下已经快走近了,陛下还是早些回宫才是。”

元璎微微颔首:“也好。”

裴子龄扶着她缓步走下醒春台,随后借口还有公务要处理,便提前告退了。

萧绥与元祁跨入元极宫时,元璎正坐在正殿雕花椅中,慢慢地喝着止咳的药茶。抬头瞧见二人并肩跪下行礼,她的脸上不由露出些许笑意。

“萧绥拜见陛下。”

“儿臣给母亲请安。”

元璎忙放下茶杯,笑吟吟地站起身,走到二人跟前,抬了抬手道:“都起来罢。”说话时,她的目光草草地从元祁身上掠过,随后便稳定不动,专专盯着萧绥一人。

她目光热切,上下打量了萧绥好一阵儿,语气带着慈爱的关切:“蛮蛮这次在边关可是受苦了,快让姨母仔细瞧瞧你,有没有哪里伤着碰着?”

“蛮蛮”二字是萧绥的乳名,如今也只有元璎还会这般亲密地唤她。

萧绥见状,连忙带着笑回道:“多谢陛下挂心,微臣一切都好,无病无伤。”

元璎顺势牵过她的手,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话里虽带着责备,可是语气却极尽温柔:“这儿又无外人,何必与姨母这般生疏,依旧唤姨母便好。”说完回头看了一眼元祁,带了几分揶揄道:“终究是你们这些小儿女更亲厚些,回来两日,不先去看朕,倒是先去了东宫,害得朕还要向自己的儿子讨人。”

萧绥听她这么说,赶紧解释:“微臣早已将拜帖送进宫了,只等着姨母传召呢。”

元璎不欲纠缠这些细枝末节,只摆摆手道:“约摸是宫里事务繁多,耽误了下帖。下回不必拘这些规矩,直接入宫便是。你今日可用过午膳了?”

萧绥如实回道:“尚未。”

元璎拉着她的手便往里走:“正好,你与小五留在宫里一同用膳。”

这一餐有萧绥在座,元祁顿时就成了陪衬。席间,元璎频频叮嘱宫女们替萧绥夹菜,一会儿嫌她瘦了,要给她添鸡汤滋补身子;一会儿又觉得她面色不够红润,多吃些羊肉才好。

等吃完了饭,元璎朝元祁摆了摆手:“你且自去忙罢,母亲与你姐姐再说几句话。”

元祁听罢如蒙大赦,十分利落地告了退。

元祁走了,四周的宫女寺人也一并被遣了出去,殿内只余元璎和萧绥二人。姨甥二人并肩坐在暖榻之上,近处摆着一只烧得正旺的金丝炭炉。宫中用的是上等银丝炭,火势温和,不冒烟、不呛人,即便摆近了些也不怕熏着。

丝丝暖意顺着毛孔往里沁,烘的萧绥脸上很快泛起一层红霞。

元璎瞧着她微红的小脸,不由地笑了笑,顺手从盘子里抓了把松子,她分出一半递给萧绥,闲闲地开了口:“元祁那孩子,是听了你的话才肯过来的吧?”

萧绥捧着那一把松子愣了愣,正想替元祁打个圆场,话还未出口,就听元璎自顾自地接着说道:“你不必为他遮掩,朕比谁都清楚他的性子。他向来怕朕,躲都来不及,哪会主动巴巴地往跟前儿凑?”

萧绥闻言,先在心里细细斟酌了一下措辞,随后才缓缓回道:“殿下终究是陛下的骨肉,母子之间血脉相连,哪怕再如何怕您,这一点也割不断、拆不开。”

元璎剥了枚松子放入口中,眼底浮现出一丝意味不明的暗色。今日召萧绥进宫,她自是有明确的打算。她要引导萧绥从武职转入文官之途,进入朝堂的核心。

大魏朝堂历来重文轻武,武将再如何风光,终究只是被权力驱策的利刃,权柄始终牢牢握在文官手中。

如今的文官场已是一潭发了臭的死水,各个党派互相鞭挞、倾轧,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大魏的国本。

她自觉近些年病痛缠身,华发渐生,衰老之兆逐渐显露,时不我待,哪里还有空慢慢地教导萧绥该如何应对那些老谋深算的朝臣?

她没有时间慢慢铺垫,只能毫无预兆地将萧绥直接投入这潭死水,让她凭着本能去挣扎、去搏斗。她相信萧绥能在挣扎中掀起涟漪,兴起浪涛。

当然,这其中有极大的风险,萧绥也可能溺于深潭之中。

可谁让她是萧绥呢?

谁让她是元璎钦点的后继者。

她如今能靠战功扛起萧家门楣,日后自然也能凭自身能力扛起整个天下,让这好不容易创下的平权盛世得以延续下去。

元璎慢悠悠地嚼着口中的松子仁,不急不缓地开了口:“蛮蛮,依你之见,大魏如今的朝局如何?”

萧绥心头一紧,稍作迟疑后,很谨慎地作了回答:“自姨母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已逾二十年,攘外安内,轻徭薄赋,并且史无前例地推行女子科举,助天下女子摆脱后宅牢笼,得以上庙堂,下州县,各展所长。”

话说到此处,她目光落向一旁烧得红彤彤的炭炉,声音轻了一些:“加之北凉已降,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再无任何不妥之处。”

话音落下,元璎的目光却陡然变得锐利起来:“你当真是这样想?”

萧绥下意识抬头看了元璎一眼,只一眼,又迅速垂眸避了开去。其实她心里很清楚,姨母想要的并非是这个答案。

实际上,大魏的朝局并不如表面这般平静。

古往今来,庙堂之上从来就少不了党争。前朝是门阀与寒门相争;本朝初立时,燕台系与亭门系斗得你死我活;而如今元璎锐意推行男女平权,争斗便由此演化成了男女之争。

萧绥这三年虽一直镇守边关,但京中的消息并未断绝。尤其去年三月发生的那桩惊天动地的大事——谏议大夫蒋殊因刚直不阿,得罪了朝中的男臣权贵,被一众男臣联手弹劾。

这件事像火烧山般迅速蔓延,男女官员纷纷站队,朝堂上唇枪舌剑闹了个不可开交。事态严重,最后元璎不得不亲自出面,牺牲了蒋殊,将她斩首示众,其他牵涉其中的官员有被株连的,也有被流放的,结局可谓惨烈无比。

萧绥眉心越蹙越紧。元璎瞧见她的神色,不再迂回,索性把话挑明了讲:“蛮蛮,你是姨母看着长大的聪明孩子,姨母今日便不与你绕弯子。有些事你迟早会懂,姨母今日索性给你讲个明白。你可知从古至今,女子为何总被男子压制一头?”

萧绥仔细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大概因男子天生体魄更强壮些,而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向来最为直接。”

元璎抿唇轻笑一声:“你答得对,也不全对。你是武将,见惯了战场上的杀伐,在你看来,胜负之间拼的是血肉相搏的兽性。但世人并非全都是兽,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单依靠蛮力行事,还会借助智慧与谋略。以弱胜强,以寡敌众的事并不少见。可为什么女子却始终不能翻身呢?”

萧绥蹙眉思索,又答道:“若不是躯体上的差距,该不会是性情上的缘故?女子敏感多思,男子则果决坚毅。”

元璎笑意更深:“你已经摸到了些门道,可惜这仍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蛮蛮,你记住姨母的话,女子的感性不是娘胎里带来的,而是环境与处境所致。正因为历代女子的处境艰难,所以才变得敏感多思,患得患失。”

元璎将手中剩余的松子仁放回盘中,双手合拢在袖里,目光深邃而悠远地望向窗外那簇鲜艳的红梅:“朕执掌江山这么多年,并非图个什么名垂青史,只盼着能让天下女子脱离桎梏。这种事开天辟地头一遭,若靠怀柔是绝行不通的,唯有拼命去抢、去争。流血牺牲在所难免,遭后人指责也是情理之中。朕并不怕身负骂名,只怕朕百年之后,朕所做这一切皆化作泡影,随朕而去,然后化作史书上被歪曲的几行文字。”

这话听得萧绥心头发沉,连忙劝慰道:“姨母正当盛年,何必言及百年?”

元璎侧头看向她,深深吸了口气,眼角那些原本细微的纹路忽然变得清晰深刻起来:“人终归一死,有什么忌讳?平权本是逆势而行,朕本就是存了一意孤行之心。表面看来风光无限,实则暗里不知多少人想将这一切推翻,恢复旧制。要巩固如今局面,必须依靠后辈不断地努力。朝中上下,也只有你的身份与战功能够镇住那些牛鬼蛇神。姨母今日就一句话,你须答应我,日后万不可让女子退回到原来的境地。”

恍惚间,一座大山压在了萧绥的肩上,千言万语壅塞在萧绥的心头,她想说些什么,可是脑子里纷乱不休,不知道该从哪句话说起。

元璎见她怔忡,并不给她半点缓冲的机会,直接又道:“朕已经想好了,御史中丞一职如今正有空缺,由你来做正合适。”

萧绥闻言,眉头顿时更紧了些,迟疑着道:“御史中丞乃文官重职,微臣一介武将,恐怕难以担得起。”

元璎唇角微扬,言辞坚决:“你担得起。你幼年进学时,样样拔得头筹,文史经义,无一不通,更有一手好字。况且,镇北军的军权依旧由你掌控。边关如今已休战,你也无需常驻在那里。朕记得你营中有位副将,好像是叫孟赫。”

萧绥点头道:“是,他从前是我兄长的副将,我兄长故去后,我便将他留在了自己身边。”

元璎一挥手,语气不容置疑:“很好。朕早闻孟赫忠勇无双,正好借此机会,封他为武安郎,世袭罔替。往后你不在时,便由他镇守边关,如此你便可安心留在京城为朕分忧了。”

萧绥深知此事非单纯封赏,而是元璎谋划已久,心中纵有千般想法,面上也只能恭谨领旨。她将手中捂热的松子轻轻放回盘中,随即起身撩袍跪地,俯首叩拜道:“微臣遵旨。”

“起来吧。”元璎抬了抬手。

萧绥才刚站直,便见一名宫女匆匆自殿外而入,行礼后急声禀道:“陛下,执鸾府的林舍人与李侍郎因为昨日赏赐的事起了争执,二人言语不和,在醉风亭前竟动起手来。林舍人头上被石头砸出个大口子,流血不止,已差人去传了太医,您可要过去瞧瞧?”

元璎听了这话,不但未曾动怒,反倒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声里隐约夹杂几声轻咳。她抬手抚了抚胸口,端起茶盏润了润喉,又似笑非笑地朝萧绥看过来,低声道:“你瞧见了吗,男女之间本就无甚分别。女人置于男人的位置上便如男人,男人到了女人的位置上也一样能活成女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朝霭对丹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