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这份工作的挫败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倒不是我突然顿悟了什么职场真谛,而是那个愈发离奇的连续梦,如同早年一出“万人空巷”的电视剧,彻底占据了我的心神。相比之下,现实里那点芝麻绿豆的郁闷,简直不值一提。
这种对梦境的期待,成了灰暗现实里唯一的光。当晚,我几乎是掐着点把自己塞进了被子,带着一种研究员奔赴实验室的使命感闭上了眼。不再去想老板的脸色,只专注于脑海中对未知能力的推演。意识很快便顺从了那股熟悉的牵引力,轻盈地沉入柔滑的黑暗,向着那个由大脑构建的奇妙世界滑翔而去。
……
“上线”成功的感知清晰传来。
五十岁的我,正站在客厅中央,手里拿着那个至关重要的条纹笔记本,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刚刚写下的又一条测试设想。
【测试设想:若本人处于移动状态(如慢跑),能力范围是否以本人为圆心移动,亦或仍锚定于音响?】
能力的奥秘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了我的全部好奇心。忧虑仍在,但探索的**显然更胜一筹。就在我纠结于下一个测试方案是该优先验证范围移动性,还是该找个机会去动物园试试对大象有没有用时——
“叮咚——”
是绿泡泡消息。来自【红姐(广场舞搭子)】。
红姐就是前几天帮我做范围测试的那位热心肠的红色运动衫阿姨。几天接触下来,他性格爽朗,行动力强,对我这个“新来的”格外照顾,迅速成了我在广场舞圈子里的“首席信息官”兼“头号粉丝”。
我点开消息。
红姐:“妹子,在家不?小区南门来了伙人,搞活动,扫个码关注就能领免费鸡蛋!一人能领一盒呢!我看品质不错,速来![位置共享]”
免费鸡蛋?
我挑了挑眉。对于我这种奉行节约养老、且热衷于各种省钱小技巧的退休人士来说,“免费”和“鸡蛋”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确实拥有不小的吸引力。而且红姐眼光一向不错,他说品质好,那大概率是真的好。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去溜达一圈,领盒鸡蛋,顺便……嗯,也许可以观察一下路上行人对不同风格音乐的反应?就当是补充测试数据了!
抱着这种公私兼顾的心态,我回了句:“马上到!”
站起身,习惯性地就想去找我的拉杆音响。手伸到一半,顿住了。只是去领个鸡蛋,拉着个音响像什么样子?太刻意了。而且,万一……万一不小心又触发能力,把发鸡蛋的现场变成大型蹦迪现场,那乐子可就大了。
我悻悻地收回手,揣上手机和钥匙,换了双方便的平底鞋,溜溜达达地出了门。
初夏的午后,阳光明媚,小区里绿树成荫,偶尔有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我沿着小区内部道路往南门走,脑子里还在盘算着能力测试的新方案。
走到距离南门还有几十米的地方,我隐约觉得有点不对劲。
说好的“搞活动”、“扫码领鸡蛋”,按理说应该有点热闹场面才对。可南门口那边,非但不热闹,反而透着一股……异样的安静。
没有常见的促销帐篷,没有排队的大爷大妈,也没有扩音喇叭的喧嚣。
只有一辆车。
一辆通体漆黑、造型低调但线条硬朗的商务车,静静地停在南门外的临时停车位上。车旁边,站着几个人。
同样是通体漆黑——黑西装,黑皮鞋,白衬衫,领带打得一丝不苟。而且,不分女男,平均身高目测都在一米八以上,肩宽背厚,站姿笔挺,虽然只是随意地站在那里,却自带一股生人勿近的气场。墨镜遮住了他们的眼神,但那股子精干和纪律性,几乎凝成了实质。
这画风……跟“扫码送鸡蛋”也太不搭了吧?说是哪个大佬的保镖团队或者……特殊部门出外勤还差不多。
我脚步慢了下来,心里升起一丝警惕。该不会是骗子搞的新花样?用免费鸡蛋做诱饵?
就在这时,那伙黑西装中,站在稍前位置的一位女士似乎注意到了我。他侧头对耳麦说了句什么,然后,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车后面转了出来——正是红姐!
红姐看到我,脸上立刻堆起了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妹子,来啦!快过来快过来!”
他这反应,让我稍微放松了点。红姐总不会是托儿吧?
我走过去,疑惑地看了看那伙气场强大的黑西装,又看了看红姐,压低声音:“红姐,这……什么情况?鸡蛋呢?”
红姐脸上的笑容变得有点……微妙,带着一丝歉意,又有点“你马上就知道了”的神秘。他没直接回答我,而是转向那个为首的黑西装男子,语气熟稔地说:“王队,人我带来了,就是他。”
被称为王队的女士点了点头,上前一步。他摘下了墨镜,露出一张线条利落、不苟言笑的脸,看上去三十多岁,眼神锐利但并不让人感到冒犯。他朝我微微颔首,声音意外地柔和:“您好,杨女士(他准确地说出了我的姓氏)。冒昧打扰。我们隶属于国家‘异常现象管理与应用研究所’,简称‘异管所’。有些事情,希望能请您协助调查。”
异管所?国家异常现象管理与应用研究所?
我脑子里“嗡”了一下。这名字……听起来怎么那么像网络小说里的设定?还异常现象管理?
我瞪大了眼睛,看看王队,又看看一脸“我也是奉命行事”表情的红姐,瞬间明白了过来。
什么免费鸡蛋!根本就是个幌子!红姐居然是……是他们的人?观察员?卧底?
怪不得他对我那么热情,怪不得他对我那诡异的能力接受度那么高,还主动帮忙测试!原来一切早有预谋!
一股被蒙在鼓里的愠怒和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同时涌上心头。怒的是红姐(或者说他的身份)的欺骗,释然的是……看来我这能力,并非无人察觉,而且,似乎引起了相当程度的重视。
“你们……早就知道了?”我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干涩。
王队表情不变:“从您第一次在广场上引发大规模同步现象后,我们就接到了观察报告。红姐是我们驻本社区的长期观察员之一。后续您的系列……‘测试’行为,我们也都有记录。”
好家伙!合着我这几天上蹿下跳地搞测试,自以为隐蔽,结果全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我感觉脸上有点发烫,有种社死的感觉。
“请放心,杨女士,我们没有恶意。”王队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补充道,“您的‘现象’非常独特,且目前观测来看,不具备直接攻击性和破坏性。我们邀请您,是希望进行更科学、更系统的能力测定,以便评估其性质、潜力和可能的应用价值。这也是为了您自身和公共安全负责。”
他话说得滴水不漏,合情合理。我还能说什么?拒绝?然后等着可能出现的、不那么友好的“邀请”方式?更何况,我内心深处,其实也极度渴望搞清楚自身能力的真相。靠我自己那小打小闹的测试,终究有限。
“我需要做什么?”我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显得镇定。
“请跟我们回一趟研究所,进行一系列检测。过程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伤害,我们会充分尊重您的个人意愿。”王队做了个“请”的手势,指向那辆黑色的商务车。
我看了看红姐,他冲我抱歉地笑了笑,眼神里倒是真诚的。我叹了口气,认命地点点头。
上了车,车内装饰简洁而舒适,隔音效果极好。王队和另一名队员坐在我对面,红姐则坐到了副驾驶。车辆平稳地启动,驶离了小区。
一路上无人说话,气氛有些凝重。我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里五味杂陈。从担心阿兹海默症,到跳广场舞,再到莫名觉醒超能力,现在居然被国家特殊部门找上门……我这退休生活,是不是有点过于“精彩”了?
车子没有驶向任何标明政府机构的建筑,而是开进了市郊一个看起来像是高端工业园区的地方,最终进入一栋挂着“生物信息与技术研发中心”牌子的不起眼大楼地下车库。
经过数道需要刷卡、密码甚至虹膜验证的安全门后,我来到了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区域——异管所下属的检测中心。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经历了一套极其科学、严谨,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能力测试流程。
测试环节(细节完善):
1. 基础生理与认知检测:
先是全面的体检,包括血液、脑波、基因测序(这让我格外紧张,但他们似乎并未特别关注APOE ε4基因),以及详细的心理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医生和研究员们态度专业,操作规范,让我稍稍安心。
2. 能力触发条件精确认证:
在一个隔音、屏蔽外界信号的标准化实验室内,他们准备了我那台熟悉的拉杆音响(不知何时被“请”来了),以及数台不同品牌、型号的音响设备。
设备验证:结果与我自测一致。
我那台拉杆音响能有效触发控制能力。
尝试用研究所提供的其他专业设备播放我的歌单,效果变得更好了。
使用杂牌小音箱,效果不同程度变差。
手机播放效果微弱。
清唱无效。
利用音响设备播放伴奏并由我本人演唱,效果较差。
结论:当我歌单中的音乐被良好地播放出来时,即可产生影响和控制效果。播放表现打折扣就会影响带来的效果。
音乐与“我”的验证:再次确认,必须是我主观选择并授权的音乐文件(他们尝试用AI生成与我歌单风格相似的歌单,播放时无效),进行良好的播放,且我本人在有效范围内,能力才能生效。
3. 作用范围与强度量化测试:
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环境(空旷、有障碍物),使用精密仪器测量能量波动。他们检测到一种极其微弱、无法归类现有物理模型的能量场以我临近的音响为中心扩散。这个范围与音乐能被清楚听见的范围重合。
强度衰减:效果随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衰减模型与声音衰减模型一致。
音量影响:受试者附近音量低于30分贝时,效果微弱且不稳定;30-75分贝,效果与音量正相关;超过75分贝,效果达到饱和,但可能引起受试者不适(如轻微眩晕)。
穿透性:能力场穿透性与声音穿透性一致。
4. 受影响对象研究:
人类: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国籍的志愿者(研究所工作人员)进行测试,效果无显著差异。意识清醒程度有影响,深度睡眠者几乎不受影响,轻度睡眠者可能表现出肢体微动。
动物:对实验用小白鼠、犬类、灵长类、鸟类动物进行测试,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同步律动或行为模仿,证明能力对哺乳纲和鸟纲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适性影响。
限制:对植物、微生物、无生命物体无效。无法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传递能力效果。
5. “引导信号”深入研究:
动作引导:确认我的舞蹈动作是核心“引导信号”。当我进行复杂、有序的动作时,同步精度高;当我动作随意或静止时,同步表现为基础律动。我甚至可以引导受试者完成简单的、非舞蹈的序列动作(如举手-蹲下-转圈),只要我自身清晰执行。
意念引导尝试:在高级测试中,我尝试不做出明显外部动作,仅在脑海中强烈想象一套舞蹈。结果……有极其微弱的引导效果,受试者动作出现轻微趋向性,但远不如实际动作引导精确和稳定。研究员推测,可能伴随微不可查的肌电信号或神经信号外溢。
6. 能力持续性及消耗测试:
持续时间:连续播放音乐并保持引导,能力可稳定维持。未发现明显衰减。音乐停止,能力效果在1-3秒内迅速消失。
精神消耗:长时间(超过2小时)集中精神进行高精度动作引导,会让我感到明显的精神疲劳,类似长时间专注思考后的疲惫。但对身体体力消耗与正常跳舞无异。
冷却时间/副作用:未发现能力使用有冷却时间。截至目前,未观测到能力对使用者(我)自身生理、心理产生任何可测量的负面副作用。
一系列测试下来,我累得够呛,尤其是精神上的疲惫。但看着研究员们汇总出的那份详细的能力参数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还要等一周,但也没说会给我发检测报告就是了,大概率只是存档的),我心里又涌起一种奇异的满足感。就像玩一个开放世界游戏,终于把自己的技能树和属性面板彻底摸清了。
能力定性(研究所初步结论):
名称(暂定):群体运动同步引导
等级评定:C级(具有明确应用价值,低直接风险,需监管合作)。
核心机制:未知(涉及意识-能量场-生物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现有科学框架无法完全解释)
应用潜力:公共安全(非暴力人群疏导、情绪安抚)、群体特殊任务、特殊训练(团队协同性培养)、医疗康复(辅助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等。
测试结束后,我被请到了一间布置得像高端企业会客室的房间。王队和一位看起来是更高层级领导、气质优雅的中年人在那里等我。
“杨女士,感谢您的配合。测试结果令人印象深刻。”领导微笑着开口,“您的能力,虽然不具备直接战斗力,但在特定场景下,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软性’力量,价值巨大。”
他顿了顿,神色变得正式:“我们正式邀请您,担任我们‘异管所’的特聘顾问。没有固定工资,但会根据任务发放补贴,保障您的生活水准。任务非强制,我们会充分尊重您的意愿和退休生活,仅在需要时联系您。同时,为了您的安全,以及方便任务对接,我们将为您配备一位专属联络员。”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来人非常年轻,看上去不到三十岁,身高接近一米八,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蓝色休闲西装,身姿挺拔如松。短发利落,五官俊朗,眼神清澈而锐利,整个人透着一股干练、自信又……不太好惹的气质。
“这位是董欣,代号‘青鸾’。”王队介绍道,“他将是您的专属联络员,负责与您对接一切事务,并保障您的安全。”
董欣,或者说小董,走到我面前,微微躬身,声音清脆,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可靠感:“杨顾问,您好。以后请多指教。我精通格斗、枪械、驾驶、急救及多国语言,无异能,但足以处理大部分外围事务。您的个人安全和生活便利,将由我优先负责。”
我看着这位高大帅气、武力值爆表、还是女性的精英联络员,一时有点懵。这配置……是不是有点太高了?我就是个跳广场舞的退休嬢嬢啊!
“顾问……具体需要我做什么?”我迟疑地问。
“初期可能是一些小范围的测试性应用,比如协助处理一些群体**件的小规模演练,或者参与某些特殊康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领导解释道,“我们会谨慎评估每一次任务的风险和必要性。您可以把它看作一份……嗯,比较特殊的兼职。”
没有固定工资,只有补贴,不定时安排任务,听起来很自由,但也意味着不稳定和潜在风险。但是……
我看着那份详细的能力报告,看着眼前这位精英联络员小董,再想想自己那平凡了五十年(以及现实中三十多年)的人生……
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和价值感,悄悄冒了出来。
我不是什么天选之子,只是个有点倒霉(阿兹海默风险)又有点走运(觉醒能力)的普通阿姨。但现在,似乎有一条截然不同的、充满未知的道路,在我面前铺开了一角。
我要不要答应呢?
好烦恼哦(内心泛起一丝凡尔赛的涟漪)。
……
意识的回归带着一种轻飘飘的、不真实的感觉。
我在现实世界的床上睁开眼,窗外天色微亮。
三十多岁社畜的躯壳依旧疲惫,但心境却截然不同了。
梦里那被国家部门找上门、进行科学测试、成为特聘顾问、还配了个高大帅气女保镖(联络员)的经历,太过真实,太过震撼,以至于现实中的那些工作困难、人际烦恼,此刻看起来……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躺在床上,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要不要答应呢?”梦里那份纠结,此刻回味起来,竟然带着一丝甜蜜的烦恼。
毕竟,就算这一切都只是我压力之下编织出的一个过于逼真的梦,那又怎么样呢?在梦里,我可是被国家认证、拥有专属档案和精英联络员的“特殊顾问”了耶!
所以我为啥要浪费精力和情绪,跟现实中那些画饼的老板、难缠的客户、琐碎的工作一般见识呢?
格局,好像一下子就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