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焉知非皇 > 第85章 安内(十)处处受阻

焉知非皇 第85章 安内(十)处处受阻

作者:李安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09 13:33:43 来源:文学城

抚政大长公主刘安开设女子科考场的举措还未曾实施,太傅王落儒便从孙子王焕口中得知了此事。

“胡闹!这不是在胡闹吗?”王落儒重重一掌拍在桌子上,“从古至今便没有女子当政这样的道理!”

王落儒眉头紧皱,背着手踱步几圈,细细思索着其中的利害,待想清楚后,连连摆手:“不行,不能由着她这样胡来。”

“祖父,自古以来幼帝即位,便有太后垂帘听政一说,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往往也会颁布一系列的政策。如今大长公主垂帘听政,类比太后,颁布些许政策无可厚非。”王焕未曾想到自己祖父在听闻长公主的政策后会有这么大反应,有些后悔将妹妹王润蕾说的这事告知祖父。

王焕虽说入京不过月余,对京中的局势倒也看得清楚。大长公主想让女子入朝为官,无非是为着在朝中能多些人支持她,这样她推行起政策来才会没有阻挠。

就拿先前大长公主推行的开放边市的政策来说吧,听闻推行前朝中大臣多有阻拦,大长公主力压群臣,如今边市开放已有数月,国库的亏空已大有缓解,永州边境也安稳许多。

在王焕看来,长公主推行女子为官的政策之后,肯定会另有一番大作为。

或许能夺回漳州十城也未可知呢。

“你也说了,自古以来,都是太后垂帘听政,哪里有长公主把持朝政的?”王落儒冷哼一声,“若不是先帝临终将幼帝托付给了她,她如今怎能坐在朝堂之上?她又如何能这般肆意妄为违背祖制呢?”

王焕叹了口气道:“祖父也说了,大长公主是奉了先帝的遗命——”

王落儒摆手止住王焕的声音:“好了,不必再说了。我即刻进宫去见长公主,朝政还由不得她胡来。”

“祖父!”王焕忙跟上王落儒的步伐,挡在王落儒身前。祖父如今管教得太多,只怕日后会遭到大长公主以及康佑帝的厌弃。

王落儒并不理会王焕,自顾自朝前走着。长公主如今也太肆意妄为了,想一出是一出,全然不把朝中的臣子们放在眼里,今日她敢让女子入前朝做官,明日是不是就会招男子入后宫为宠了?

再怎么说,他也是先帝的顾命大臣,眼里自然容不得这些。

王落儒怀着一腔的怒气来到福康宫。

莲音见王落儒来者不善,扭头便一溜小跑,赶在王落儒之前将此事告知刘安。

刘安批阅着奏章,毫不在意轻笑一声:“来就来呗,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还怕他?”

“王太傅哪次来福康宫不是气势汹汹的?还缺他这一次?”

刘安刚放下手中的奏章,理了理两侧的衣袖,还未曾见到王落儒的人影,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以及一声:

“殿下!殿下!老臣有要事相商!”

刘安哼笑一声,抬眼看向莲音。莲音低头会意,带着王落儒进入书房。

“殿下所行之事皆要依循祖制,所施之策皆要有例可循,切不可一拍脑袋便做出决断啊!”

“还望殿下三思!”

刘安饶有兴致地看着面前站得腰杆挺直的王落儒,随即换了一个更惬意的姿势,脸上似笑非笑继续注视着王落儒,心中甚为不解,她做什么了?她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危国害民的事吗?引得太傅这般指着她的鼻子骂?

莲音瞥了眼刘安的神情,察觉到刘安有些不满,上前一小步,在王落儒身旁小心提醒道:“即便太傅大人与长公主有要事相商,也不可坏了宫里的规矩啊。”

莲音见王落儒不甚明了,继续道:“除了陛下与太后,满宫里可找不着第三个不用向殿下行礼的了。”

王落儒倒吸一口气,一时性急,他竟忘了,慌得跪下行礼,为自己找补道:“微臣也是一时着急,还望殿下见谅。”

刘安鼻尖哼出一个音,并不理睬王落儒,任由他跪在地上,抬手拿起一旁批阅好的奏章重新翻看着。

王落儒年岁大了,鲜少有像现在这样跪在地上,再加上如今深冬,虽说福康宫的炭火供应足量,可这跪久了,地上丝丝的凉意还是会穿透膝盖,膝盖不免刺痛。

刘安瞟了眼王落儒,待桌上的奏折翻阅了两三遍后才恍然开口道:“糊涂东西,怎的也不为太傅拿个蒲团垫在膝下?”

莲音忙道:“是奴婢糊涂了。”说着,转身为王落儒拿来一个蒲团。

刘安笑道:“还望太傅见谅,本宫批阅奏折忘了时,竟全然忘了太傅还在跪着,这真真是——”说着,轻轻揉着有些肿胀的太阳穴,问道:“方才见太傅这般急促,不知太傅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王落儒早没了先前咄咄逼人的锐气,理了理措辞,谦卑恭顺道:“启禀殿下,微臣听闻殿下意欲征召世家女子入朝为官,微臣私以为,此事不妥。”

刘安道:“哦?”

“殿下,先帝在时,对诸如颖州蔡氏、汀州张氏等族多有忌惮,如今他们式微,怎可再启用这些出身世家的女子?”王落儒抬眼飞速瞥了眼刘安神情,继续道:“况且……况且女子入朝为官,古来少见,如此有违祖制的决策,还望殿下三思!”

王落儒见刘安一言不发,继续道:“不知殿下是否还记得,先帝临终前曾说过话?”

内有灾情频发,外有敌寇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际,切不可妄下决断。承道帝临终前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剜刻在刘安心中,她怎会忘?

刘安捏紧袖中的拳头,直直盯着王落儒看了片刻,无奈叹了口气,神色戚戚,起身绕过书桌来到王落儒面前,亲手将王落儒扶起来,“太傅所言,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只是如今朝堂积弊甚深,本宫乃至陛下有欲改革,除弊创新,可朝中诸臣各有各的心思,皆以己利为重。”

“北有胡人厉兵秣马,沿海又有海寇频频骚乱,栾南又有个时时刻刻意欲取而代之的诚王,内忧外患,本宫与陛下走得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攘外必先安内,可如今这些朝臣们又与我们不一心,除了另觅旁人以外,我们孤姐幼弟二人可又该如何是好?”

“本宫曾答应过父皇,会看顾好江山社稷、看顾好陛下,如今……我又该怎么办?”说着说着,刘安眼泪不由自主流出,晶莹剔透的两大颗眼泪挂在下巴上,一副可怜委屈的样子。

王落儒有些动容,语气缓和不少:“殿下也不必让女子入朝为官,不如多多任命中举的考生?”

刘安转身从桌上取来奏折:“太傅还不知道吧,如今中举的考生,多出自程显程尚书门下,,他们拧成一股绳,沆瀣一气,逼得本宫与陛下按着他们的意思就范,本宫与陛下又哪里还有别的办法?”

“太傅请看吧。”

王落儒接过奏折,未曾看完,便惊讶地开口问道:“殿下,这……栾南如何又来要钱?这样的折子怎么能递上来呢?”

自从诚王在栾南就藩之后,便再也未曾向朝廷缴纳过税收,每年非但没有纳税,还频频向朝廷要钱。往年这些栾南向朝廷要钱的折子,都会被户部按下,并不会呈到御前来。

怎么如今……

刘安道:“这可是程尚书亲自呈递上来的,余下跟风上奏者十之有七。如今边市上才赚到些利润,本宫原想着,用这笔钱整顿军防、安抚百姓、抗击海寇,可军防还没来得及整顿,各州的百姓未曾得到安抚,栾南便眼巴巴的上折子来要钱,这……”

刘安双手一摊,无奈看向王落儒。

“边市的进账收益,是机密要务,本宫也是前不久才从逍遥王上奏的折子中得知,诚王……他远在栾南,如何知道得一清二楚?”刘安看向王落儒,问出直击灵魂的一问。

“这……”王落儒犹豫不决。

先前刘仲与朝内程显勾结,后又与栾南的诚王相互勾结,虽说刘仲被监禁着,不得与外人沟通,可如今国库充盈不过月余,诚王便得了消息,难保程显与诚王之间没有暗中来往。

如今新帝登基还未满一年,诚王便按耐不住了,若是任由诚王与程显等人从中作梗,只怕新帝皇位不稳。

王落儒思定,看向刘安,目光坚定地点点头。

诚王是留不得了,程显亦是。

刘安见王落儒与她想到一处去了,默然点点头。朝野需安定,不能再有动乱,若是再任由程显诚王等人在朝中作梗,只怕会极大损耗国力,来日还如何抗击胡蛮、抵御流寇、安定民心?

如何还能对得起父皇临终所托?

“只是……”王落儒还是有些担心,这若是女子可入朝为官,那女子是否可受封爵位?女子是否会与男子同尊?女子是否可继承家业?

女子是否可继承皇位?毕竟祖宗之制不可违。

王落儒道:“殿下,此时朝局不稳,需要女子入朝为官,那来日江山稳固之后……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些人?”

刘安不可置信地看向王落儒,嗤笑一声,处置?

飞鸟尽,良弓藏?

王落儒逼迫道:“殿下,祖宗之制不可违,臣还是那句话,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女子执政的先例,若女子执政,于日月颠倒又有何异?”

刘安眼中含泪嗤笑一声,语气带着丝丝的颤抖:“太傅言重了,本宫不过是为了……”

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已。

“还望殿下别忘了曾答应过先帝的,待陛下及冠之时,还政于陛下!”王落儒不待刘安说完,打断道。天花乱坠的话语谁都会说,还不如一言九鼎的承诺让人安心,王落儒要让刘安亲口答应如今女子为官仅仅是权宜之策。

刘安似哭似笑,胸腔忍不住地颤抖着,自康佑帝登基以来,她事必躬亲,父皇、元弟、孝懿太子他们为了国家耗干心血,如今她亦如他们一样,耗费着心血精气滋养着整个大江朝,却不想到头来,竟被人这样无端揣测。

王落儒再次开口,语气比方才还多了几分的凌厉:“还望殿下日后还政于陛下!”

刘安怔怔看了王落儒良久,开口道:“待来日江山稳固之日、朝局安定之时,入朝为官的女子……”

“悉数遣散,永不再用。”刘安忍着胸口的痛,艰难说道。

此话一出,刘安仿佛全身被抽干了力气,只得双手用力抓着桌子,勉强支撑着身体,维持着抚政大长公主的尊严。

王落儒深深看了刘安一眼:“还望殿下,信守承诺。”

刘安无力闭上眼睛,长叹一声,不愿再多看王落儒一眼,在耳旁摆手。

王落儒见目的达成,也不再多言,垂头退下。

听着脚步声渐远,宫室内再无外人,刘安也撑不住了,双脚发软,身体直愣愣坠下去。

刘安知道,永不再用的人,不止是来日入朝为官的女子,还有她。

“殿下!”莲音眼疾手快,垫在刘安身下。

“莲音,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不应该插手这么多事……是不是……”

“殿下怎么会做错呢?”

“我……”

“殿下,何须去管那些俗人是怎么想的?殿下只管做好自己,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天地,即可。”

“莲音……”

“殿下,眼看着近来泪少了许多,眼睛也不似先前那般肿,怎么如今又哭了呢?”莲音捧着手帕,轻轻拭去刘安脸上的泪痕,擦拭着,自己的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出来,殿下的苦她都看在眼里。

刘安听后,抬起朦胧的双眼看向莲音,见她脸上也挂了泪,不禁苦笑一声:“你还说我呢。”

“殿下,快起来吧,地上凉。”莲音搀扶着刘安站起身。

望着桌上的奏折、玺印,刘安问道:“莲音,你觉得外面的人都是怎么看我的?”

“他们是不是怕我会夺了弟弟的皇位呢?”

莲音不知该说什么安慰刘安,只能沉默地立在一旁。

刘安眯起眼睛,眼中的无助怯懦一扫而去,拿起玺印在手中把玩着,嘴里喃喃道:“大长公主的玺印,不过如此。”

“远不及国玺有份量。”

莲音目瞪口呆地看向刘安,嘴张了又张,一时语塞。

刘安紧紧攥着玺印,既然都这么想她,她自然要做些什么,否则,怎么担得起?

程显算什么东西,若不是父皇看重,他也配站在朝野之中?

诚王又算个什么东西,无非是仗着他是父皇的胞弟,若不是父皇重情,怎会留他到今日?

王落儒,他又是个什么东西,先前辅佐教导孝懿太子时,迂腐愚昧不知变通,如今又仗着父皇的遗诏,三番两次地摆架子耍威风,今日还逼着她立誓许诺,他不过一个迂腐儒生,他也配?

待日后她刘安在前朝扶持了自己的势力,再无人阻挠之时,这些人,都是废棋。

“莲音,即刻拟旨,六个月之后,在京都开设科考场,凡我朝女子,无论贫富贵贱,无论民籍抑或是贱籍,皆可入场。”

“考的不是针织女工,而是为国为民、治国理政之道。”

莲音匆匆研好墨,提笔按照刘安的意思草拟好旨意。

刘安看过,随即张开手掌,取出玺印,用力盖上。

“传,传出宫去,传到江朝十州的土地上,让天下臣民皆知!”

不出月余,城中街巷,乡野村间,乃至酒肆乐坊,无不在议论抚政大长公主不就前颁布的新政。

“凡我朝女子,无关贫富贵贱,无关民籍贱籍,皆可参加科考,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

“六个月之后科考,我回去就让我家娘子用功读书,我家娘子还在闺阁中时,便博览群书,科考中榜绝不再话下,若是日后入了前朝为官,我还得仰仗我家娘子提拔呢。”

“说得对,我回去让我家女儿都读上书,日后能做个芝麻小官也是好的,起码不会再被人欺负了。”

“这……说的是凡我朝女子,这是只有女子才能参加吗?男子不可吗?”

“男子?之前的科考场上参加不都是男子吗?如今这是大长公主殿下格外开恩,才让女子也可参与科考入仕为官!”

“切,谁知道选中以后是做官呢还是做什么呢!说不定是给皇帝选妃呢!”

“别胡说,大长公主监国理政期间,可谓是国富民强!”

“国富民强?怎么,边市的钱落你捞着了?你富了?说得好听,说不定钱都落那位的私库里了。”

“有可能,我听说逍遥王最是爱财,如今他又在掌管边市,那可是个富得流油的差事,谁知道往自己腰包里面塞了多少。”

“这……二位殿下人品贵重,可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你……哼,竖子不足以谋!”

“还是女子好啊,轻轻松松就能参加科考做官。”

“瞧你们这话说的,男子参加科考做官的不在少数,而女子,普天之下这可是第一次!有什么可抱怨的!”

“女子做官?自古以来便没有这样的道理,这不是在胡闹吗?”

李淑华听着街头巷尾民众的议论声,放下轿帘,喃喃道了句:“怎么能说是胡闹呢?依我看,倒是开天辟地第一件呢!”

一旁的婢女问道:“姑娘,你方才说什么?”

李淑华摇摇头,笑而不语,看来嘉诚说得都是真的。

李淑华道:“多采买些笔墨纸砚,这六个月,我要用功读书。”

婢女捧场道:“是。依着姑娘的才华,兴许日后还会封侯拜相呢。”

李淑华深吸一口气,双手紧握在一起,是啊,封侯拜相,若她可入朝为官,何愁不能兴盛开国公府?

李淑华回到开国公府,刚把书房收拾妥当,便见她的嬷嬷喜笑颜开地走进来。

李淑华笑道:“嬷嬷,你也听说了大长公主的新政吗?”

嬷嬷愣了一下,道:“新政?即便是有什么新政,又与我们这些后院的女子有什么干系?”

说着,嬷嬷拿出手中的拜帖:“姑娘,这是海州邵家递过来的拜帖。”

李淑华接过,草草扫了一眼后撇到一旁:“海州邵家?没听说过,与我们家相比,如何?”

嬷嬷笑道:“那哪儿能和我们开国公府相比?我们家可是位列建国四公之首呢,如今辅国公赵家、晋国公蔡家都已没落,也就我们开国公李家与齐国公张家还在。”

“那海州邵家,不过是寒门而已,也就是前不久,他们家的大公子升任了兵部侍郎,这才举家搬到了京中,要不然,这拜帖还递不到我们眼前呢。”

李淑华闻言,不免轻笑一声,如今家中这样的光景,不过是强撑着的体面罢了,从上到下个个都心比天高,眼睛都恨不得长在天上了。

李淑华翻起一本古书,看了两三页,问道:“那他们为何要向我们递拜帖?”

嬷嬷不自然地尬笑两声,抽走李淑华手中的书,从一个匣子中取出一支金凤钗插在李淑华发髻间,催促道:“姑娘快去吧,老夫人、夫人都在前厅等着呢。”

李淑华伸手拔掉金钗,随手丢在桌子上。

“姑娘小心些,这支金钗可是老夫人的陪嫁呢,其他人想戴还戴不来呢。”嬷嬷急得拾起金钗,仔细检查着,细细拂了拂金凤,抚着胸口送了口气:“还好没摔坏。”

李淑华看了嬷嬷一眼,又瞥了眼嬷嬷手中的金凤钗,取来嬷嬷放在一旁的书籍,转身坐在书桌前研读着:“那便让他们等着便是,左不过我是不会去的。”

李淑华如今十**的年纪,依着大江的风俗,女子十五及笄,及笄后的两三年内,各家递来拜帖相看一番,大江女子基本上在二十岁左右,便已是人妇。

李淑华的婚事,开国公家里不是不担心,只是如今家里日益衰败,先前与他们家交好的人家,不是早就许配了婚事就是看不上他们家,或是先前犯了事不堪结亲,李淑华倒给耽误了。

如今海州邵家来求,虽说比开国公家差远了,可他们家的大公子在朝中崭露头角,得陛下重用,前途一片光明,兴许开国公府还能乘着这阵姻亲的东风再度兴盛起来。

况且,前来求亲的邵家二公子,嬷嬷远远看过,气宇轩昂模样俊俏,待人温文尔雅,倒是个良人。

嬷嬷急得劝道:“姑娘,这些书什么时候都能看,眼下最重要的是姑娘的婚事要紧。”

李淑华换了个方向避开嬷嬷:“什么要紧不要紧的,眼下最要紧的是科考一事,只有六个月的时间,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呢,想来定是人才济济,我可得多多用功才是。”

嬷嬷纳闷道:“科考?陛下刚登基时不是举行过一次吗,依着规矩,也该再等个两三年啊,况且,这科考该是男子们做的事,与我们这些后院的女子有何干系?姑娘糊涂了?”

李淑华道:“嬷嬷整日闷在这后院之中,想来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李淑华意气风发道:“抚政大长公主发布了召令,凡我朝女子,均可参与这次的科考。嬷嬷,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若是我有幸中了,来日拜相封侯,何愁不能兴盛我们开国公府啊!”

嬷嬷抠着手指,犹豫道:“这……这……姑娘,这事少闻,兴许是外面的人谣传的呢?”

李淑华道:“我亲眼看见了那召令,现下就贴在城门口呢,街头巷尾都传遍了,怎会有假?王太傅的孙女润蕾,还有温国公府的嘉诚小姐,她们可都是会去参加的,我又怎能落了后?”

说着,李淑华又举起书籍,才看了两三页,嬷嬷总是在她眼前晃着,扰得李淑华也没了心思看书,李淑华无奈,放下书本,连推带赶地将嬷嬷推出书房,“嬷嬷,机会难得,你就别站在我面前碍眼了,你去告诉祖母,告诉父亲母亲,我不嫁!”

嬷嬷道:“姑娘,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哪儿有女子不嫁人的?”

隔着门,李淑华反驳道:“王太傅的孙女王润蕾,比我还大个五六岁呢,不也是还没嫁人吗?”

“姑娘,你是不知道太傅大人家里是有多着急,城里能相看的人家都相看了,只是他家姑娘有些口吃,许多人家看不上罢了。”

“温国公的独女温嘉诚,如今不也还待在家中吗?也没见温国公和温国公夫人催促?”

“姑娘,你又不是不知道,先前温姑娘入选太子妃,只是后来牵扯到那桩案子中。再怎么说,温姑娘到底做过太子妃,有哪家敢娶呢?”

“别的不说,当朝的抚政大长公主,还有宁乐公主,不都是尚未婚配吗?也没见旁人说三道四的。”

“姑娘……你……你别犟了……”

李淑华的父亲脸色甚是不悦:“嬷嬷,派你来喊淑华去前厅拜见邵家的客人,怎的拖到了现在?”

嬷嬷赔笑道:“姑娘……姑娘正在梳洗打扮呢。”

李淑华的父亲道:“快些吧。”

“父亲,我不去!我也不嫁!”李淑华猛地推开房门,眼眶发红。

“你说什么?”

“父亲,我不会去的。我要参加科考,我要做官,我要兴盛我们开国公府,兴盛康州李氏!”

“做官?你做什么官?宫里的女官吗?做了女官就能兴盛我们家吗?淑华,你太天真了,不过是宫内的女官,还管不了朝堂上的事,再说,兴盛家族有你哥哥呢,你若想兴盛我们家,便安心嫁给海州邵家,兴许我们家还能有点指望。”

“父亲,女子亦可做官理政,女子亦可拜将封侯!”

“胡闹!宫里那位胡闹,你也要跟着胡闹吗?难道你要搭上我们一家人吗?”

“父亲!”李淑华眼中含着泪,低头捂着发红的脸颊。

“嬷嬷,给她洗把脸,快点带到前厅去。”

“父亲,不管你们说什么,我是不会去的。父亲不是也想过要重现我们家的荣光吗?你为什么就不让女儿去试一试呢?”

“试什么?啊?你想试什么?试试怎么把我们这一家子百十来口的人都搭进去吗?”

“父亲……不会的……不是你想的那样的……”

“你懂什么?如今宫里那位正和程尚书斗法呢,她是没了法子,这才想到让你们这些女子去做官。真是胡闹,女子做官,哼,千百年来从未有过之事。”

“父亲,女儿读书十几年,希望能学以致用,希望能……”

“为父读书几十年!”

李淑华听后,怔怔地站在原地。

“嬷嬷,快些把姑娘带过来。”

嬷嬷看了眼李淑华,心疼道:“姑娘,你这是何必呢?何必与老爷起争执呢?”

李淑华如同木偶一般,任由嬷嬷梳洗打扮着,任由嬷嬷牵引着带到了前厅,任由邵家的人相看着,任由长辈定下婚约。

两家商议,婚约就定在了三个月之后。

李淑华自然不愿,再过两三个月,京都将会有第一场女子科考,可一个月之后,她就要离开京都,前去海州。

女子科考,千载难逢,李淑华等这样的机会等了数年,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她怎会甘心放弃。

“嬷嬷,我不想嫁人,我不想去海州,我想留在京城,我想参加科考,我想去做官,我想……”

嬷嬷抬眼看向镜中的李淑华,不知何时,泪水早已爬满李淑华的脸。

嬷嬷心疼道:“姑娘,还是先别想这个了,先嫁人吧,等日后嫁了人,若是还有机会,再参加也不迟。”嬷嬷看着李淑华长大,怎会不心疼,只是,她也只是开国公府的一个嬷嬷,再怎么样也拗不过老爷夫人。

况且,老爷浸淫官场多年,最了解里头的弯绕,上次老爷都那么说了,只怕……若是大长公主失败了,那姑娘只怕也……

近来她时常也听到街上人的议论,距离大长公主颁发的召令已经过去两三个月了,大家都不似刚听闻召令那般欣喜,如今都持观望态度,谁也不敢做这第一人啊。

还是……再观望观望吧。

李淑华道:“嬷嬷,机会只这一次了。”

正如父亲所说,如今大长公主正在为了天下的女子,正与朝臣们争斗,若是这第一场科考举行不顺利,日后大长公主在朝堂上便会处处受到朝臣们钳制,又哪里还会有第二场?又哪里还有什么以后?

李淑华低头沉思片刻,打定主意,道:“嬷嬷,你先下去吧,我今日想看些书。”说着,便往旁边的书架走去,随手翻出一本,却不想是空的,李淑华不信邪,又接连翻了两三本,竟都是空的。

李淑华有些慌了神:“嬷嬷?我的书呢?”

嬷嬷慌忙上前查看,心中也没了主意,这些书是老爷夫人才命人换上的,说是要当做姑娘的陪嫁,随姑娘到海州的,怎么会这样?

李淑华捧着空白的书册苦笑几声,心中的主意愈发坚定,“嬷嬷,你这就去告诉祖母,去告诉父亲母亲,我嫁,我嫁……”

“我嫁。”李淑华无力闭上双眼,任由眼泪流淌。

“姑娘——”

“快去吧。”

近些天嬷嬷一直形影不离地守在李淑华身边,李淑华打定主意要逃,自然要支开嬷嬷。

听着房门开启又关闭,听着嬷嬷的脚步渐渐远去,李淑华一骨碌从地上站起来,不敢有丝毫耽搁,带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笔墨,又带了些银两和两三件换洗的衣服,趁着夜色悄悄出了门。

还没走出后院的二门,李淑华撞见了她的兄长,李重满。

“淑华,眼下夜已深,你这是去哪儿?父亲母亲不是让你待在屋里吗?”

李重满走上前,见李淑华手中的包裹,还有这脸上未干的泪痕,再联想到这个妹妹格外抗拒与海州邵家的这桩亲事,猜测道:“莫不是你要私奔?”

“情郎是谁?”李重满一把夺过李淑华手中的包裹。

李淑华不肯退让,紧紧攥着手中的包裹,冷哼一声:“兄长眼中果真只有情爱之事。”

李重满软声道:“淑华,此次我们与邵家结亲不易,既然已经定下婚约,就当认真对待,这可不是儿戏。”

“邵家的邵节,才升任了兵部侍郎,兴许不久就能担任兵部尚书一职,前途不可限量,于我们开国公府,多有益处。”

李淑华嗤了一声:“兵部侍郎?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要嫁是兵部侍郎邵节呢!”

“淑华!”

“兄长,能兴盛我们开国公府的,不是只有我嫁人这一条路。”

“淑华,开国公府养你一场,如今该你为开国公尽责了,怎的,你不想吗?”

“正是因为开国公养我一场,我才更应该去参加科考,挣得功名,耀我家门,兴盛我族。”

“你倒不是要去私奔?你竟还想着去参加女子科考?”

“正是。兄长,女子科考,于我而言,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还望兄长高抬贵手,放我去吧。”

“胡闹!你竟还不死心!”李淑华与李重满僵持的这一会儿,李淑华的父亲母亲带着仆妇们赶来。

“来人,姑娘出嫁之前,不许离开后院半步。”

“父亲!”

“带下去!”开国公厉声喝道。

待周边仆人散去,开国公看向一旁正欲偷溜的李重满,道:“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儿?”

“一身的酒味儿。”

李重满看着盛怒之下的父亲,按耐住心中的畏惧,上前岔开话题道:“父亲,其实……其实淑华说的也不无道理,能兴盛我们家的,不是只有嫁人联姻这一条路。”

“父亲,靠人不如靠己,与其依靠邵家,不如……”李重满见开国公锐利的眼神扫过来,吓得噤声。

“蠢货,难怪我们家会没有指望,若是你有你妹妹一半的心思,咱们家何愁没有兴盛的那一日?”

李重满嗫嚅道:“父亲……”

“你也就只知道与你那些个狐朋狗友鬼混吃酒。”

李重满中气不足地辩解道:“父亲,他们都是朝中大臣们家的,那可都是儿臣日后的人脉,怎么能说是狐朋狗友呢?”

“哼,他们若是有用,你今日便说不出方才那样的话。”开国公白了李重满一眼,倾转了下身子,低声道:“你日日与他们厮混在一起,怎么没从他们嘴里听到些什么风声?”

“我们平日玩耍,惯不喜欢谈论这些。”

“你说什么?”李重满声音太小,开国公没听清楚,又问了一遍。

李重满忙摇摇头不敢言语。

开国公不满地看了李重满一眼,低声道:“近来朝中出了一桩案子,靖州那边有个女子,女扮男装假扮朝廷官员,如今正羁押在刑部的监牢之中。”

“听说今日早朝之上,刑部侍郎奏到了陛下与那位面前,再过两三个月就是女子科考了,这其中的意思你还看不明白吗?”

开国公冷眼看着自己这个独子,希望他还能有些政治觉悟。

李重满道:“他们是想借着这桩案子,打压大长公主?打压女子科考一事?”

开国公点点头。

虽说这只是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案子,可这案子发生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不得不多心。

家中的女儿们能否参加女子科考一事,全看这女扮男装假扮朝廷官员的案子如何了结。

不止他们盯着这起女扮男装的案子,宫里也正为着这件事发愁。

康佑帝刘绥随手翻了两三份折子,见多是在说傅容光女扮男装的事,轻笑一声:“把这些折子送到大姐姐宫里吧,朕到底年幼,有些事还是需要大姐姐拿主意才是。”

看着满桌上都是要求严惩傅容光的折子,刘安恨不得将手中的笔杆捏断。“程显可真是只老狐狸,关押傅容光多时,竟为了今时这一刻。”

根据刑部监狱的记档,傅容光早早就被关进了监牢中。程显近来多有吃瘪,只怕是指着这桩案子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呢。

“傅容光……”刘安喃喃念了一声,好熟悉的名字,好像什么时候听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