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燕赵旧时约 > 第6章 韩光姬

燕赵旧时约 第6章 韩光姬

作者:雾里看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0 23:24:39 来源:文学城

鹳雀台崩塌后,石季龙下令重新营造,经太子邃亲自过问后的工程,规模较之先前更扩大一倍,令石季龙龙心大悦,郑氏母子愈发得意,杜珠的病情更是三五不时地发作了,她仍未放弃令刘长嫣为她周旋之事。

刘长嫣此时已经无暇理会此事,因为迁入赵宫后她见到了一个人——故刘赵长乐王妃韩光姬,她七王兄的正妃、她嫡亲的嫂嫂。

韩光姬乃刘赵太子太保韩广之女,因家世才德出众,于十三岁那年为刘曜聘给了自己的第七子、十五岁的长乐王袭为正妃。

可是韩光姬运道不好,嫁给长乐王袭的第二年,高侯大战爆发,刘曜在短暂的胜利后为石勒生擒,紧接着便是刘赵皇室西迁上邽,国破家亡,她为乱军所掳,勉强留下了性命,后被送入石勒宫中。石勒短暂宠幸过她几日,封了美人,而今石勒身死,石季龙夺位分赐诸子,她又被石季龙赏给了太子邃。

时隔六年,刘长嫣何曾想过能够再得见故人?

自郑樱桃殿中出来,她尾随着韩光姬其后入一林苑,见到旧时面孔,她不禁热泪盈眶地去牵韩光姬的手。

韩光姬一开始没有认出刘长嫣来,毕竟当初分离时刘长嫣正值年少,这几年正逢青春生长时期,她二人多少都有些变化,不过自方才在郑樱桃那里她也能看得出来,这些年刘长嫣过得很好。

“嫂嫂!”刘长嫣哽咽,双手紧握着韩光姬的一只素手。

为防人多眼杂,她身边仅带了信婉一人,而韩光姬则是已被石季龙分赐给了太子邃,此刻携了两个宫人与简单的行囊就要前往东宫了。

此时四下无旁人,纵使有,刘长嫣也顾不得了。

韩光姬只是淡淡站在那里,望着她哭泣的眼睛死水无波,没有一丝情感。她一张面庞美则美矣,只是再没有了当年的明媚与高傲,唯余多年受辱偷生的孤寂和绝望。

刘长嫣明白她的冷漠,只是歉疚,“嫂嫂,是我对不住你,是我......”

韩光姬冷笑,眼底的绝望中又生出无限的痛苦和怨恨,伴着泪水滴落而下,自那年亡国被俘,她已多年不曾流泪。

上邽城破时,韩光姬心已成灰,她多日殚精竭虑,终是等来了这一日,满苑宫人出逃,早已无人顾及她,她小心捂着小腹,去寻多日不见的长乐王袭。长乐王袭一连半月在城门固防,自皇室西行,已经多日未能见她,到此时此刻,韩光姬早不能等了。

她一路小跑,迎面皆是携带物私出逃的宫人与守卫,终于,她找到了长乐王袭。

部署好一切的长乐王袭与太原王阐正欲带刘长嫣突袭出逃,他将幼妹安置在追锋轺车中,温柔安抚车内惊慌不安的小公主:“嫣儿不怕,记着七王兄的话,倘有一日你撑不下去,就想想母后当年。”

韩光姬不禁黯然,自成婚以来,长乐王袭鲜少对她有此温存。

他们夫妻不是没有情分,反是脾性十分相似——一样的高傲自负。夫妻过日子,如太子熙和太子妃同是温良宽和之人,日子能过得,再如南阳王胤与王妃同为明德爽朗之人也能过得,只这高傲自负者凑在一起,便很容易一为针尖,一为麦芒,日子便难过得。所以,因他二人性情,自成婚来多有不谐。

有时候,韩光姬对刘长嫣这个小姑就很是吃味,但凡长乐王袭对她有对幼妹一半的耐心和温和细致,她都不会死犟着不对他低头。

不过眼下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在长乐王袭上马欲走时,她第一次放下高傲扑向他,“殿下,带我一起走!”

看见跑到马前拽住他衣角的女人,长乐王袭不禁瞪大了双眼,那双精致的眼睛里溢满震惊、慌乱与悔恨。

他竟,将她忘了......

长乐王袭紧握着缰绳,良久未言,韩光姬不安地望着他,“殿下?”

太原王阐在一旁咬牙,不忍道:“王兄,来不及了!”

韩光姬不知道什么来不及了,不禁抓紧了长乐王袭的衣角,她十分害怕,但她肯定长乐王袭定不会将她丢下。

长乐王袭没有说话,只深深地望着她,那一眼似想最后将她明艳照人的眉眼深深烙在自己的脑海里。

刘长嫣坐在车中戚然不语。

最后,在韩光姬不可置信的眼睛里,长乐王袭无情地拨开了她的手,率一队骑兵护着胞弟幼妹扬长而去。

韩光姬的世界在这一刻崩塌,她不敢相信丈夫竟舍弃了她,呼喊着快跑去追,然队伍没有留下的意思,她不禁大喊:“刘袭,我有孕了,你不能把我丢在这里!”

这是高傲的韩光姬第一次对丈夫低头,不想却溃不成军。

长乐王袭脊背一僵,韩光姬的话字字如刀插入他的心口,但他没有回头,重重一鞭抽在马背,决绝无情而去。

至那,韩光姬经常梦到这一幕。

迁居赵宫的岁月,她如提线木偶过着一日又一日。

她为什么还不死?为什么还不死?

她不是不想死,只是,想到那个念头,她一把抓住刘长嫣,质问:“他真的死了吗?”

长乐王袭自幼得刘曜亲传,一身剑术超群,便是贵为皇子王孙,自小亦勤练不辍,寒来暑往少有懈怠,便是称不得万夫不当之勇,于匈奴贵族中也是少有敌手了。

韩光姬不相信,这么个人,怎么就能死了?

信婉一贯坚毅,此刻不由潸然,她上前扶住韩光姬的身子。昔在王府时,韩光姬素不喜长乐王袭身旁姬妾,尤不喜信婉等刀人可日夜侍奉长乐王袭左右,故一贯待众人冷淡,多有苛责,信婉等人对其皆避而远之。可谁能想到,这位高傲不可一世的娘娘竟会落到如此地步,竟会在这许多年里一直念着长乐王袭?

“是你?”韩光姬见是她,绝望的双眼中不由发出点点亮光,她又望向刘长嫣,期盼着一份答案。

刘长嫣抿唇泪下,冲她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因为远处一行内侍正领了分赐诸王府的一众姬妾而来。

一时间,韩光姬脸上有泪有笑,有希冀,有痛苦。

她就知道那样一个人是不会死的。

韩光姬很聪明,很容易就想到了什么,她望向刘长嫣,“是他,是他让你去石季龙身边的!”

语气是肯定的,她立于原地仰头大笑,泪痕布满她的面颊,“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她嘴里一直念叨着这句话,近乎疯魔。

在内侍召唤前,信婉上前拦住了对方,内侍也是知眼色的,瞧这情形,想是刘夫人见到了旧国中人,便停在苑门外不敢再前。

韩光姬与长乐王袭不愧是夫妻,明白了一切的她告诉刘长嫣:“藏器待时,莫忘国破家亡与亲人血仇!”

她拭去泪痕,决然就走,身后刘长嫣问她:“嫂嫂,那个孩子......”

那日韩光姬的话不止长乐王袭听到了,刘长嫣也听到了。

那个孩子,那个她的侄儿,她一直未敢想。

韩光姬未回头,她的整个身子都僵住了,半晌,道:“他们......他们明知我有了身孕,让我骑马,孩子......没保住。”

寒风起,人已去,风中留下的残音未绝。

他们是谁?

韩光姬自不是一开始就被送到石勒身边的,在石季龙搜罗刘赵贵女送入襄国之前,她先为乱军所掳,又被石季龙部将所得,羯人兵匪知她为刘赵王妃,又岂会任她生下这个孩子?

她的遭遇用一句话短短揭过,刘长嫣却痛若剜心。

只是刘长嫣没想到,韩光姬竟会那么快就死去了,她身困宫闱,是在两个月后寻张豺为她打探韩光姬消息时才知道的。

那日后,韩光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万念皆灰只留一念,但她是没再想过死的。她与刘袭这多年的爱恨纠葛尚未了结,便是生不如死,她也要等着再见他一面、。

可刘长嫣和韩光姬皆没想到,她入东宫竟是踏上了绝路。

太子邃惯来渔色无度,莫说东宫宫人女伶皆遭其淫遍,路遇貌美女娘,便是臣子之妇与出家女尼,亦掳掠□□无法无天。他不止荒淫,更为残忍。

方入秋,正逢太子邃生辰,其于东宫召诸弟及宗室、大臣宴饮。宴中,有人赞东宫舞姬貌美,若汉武李夫人,一笑倾城。

太子邃笑说:“美人就是美人,便是不笑也是美的。”

河间王宣与他一贯面和心不和,见太子得意模样,笑说:“这要是日日拉着马一般的长脸,便是十分美也只剩半分了。”

太子邃就时常爱拉着脸,闻言,脸立即就拉了下来,河间王宣简直憋笑。他的反应更激怒了太子邃,太子邃心生一计,不怒反笑,“二弟见识愈发短了,岂不知真正的美人何须笑意作配,前日父王赐孤一佳人,可谓冷若霜雪,便是冻若僵尸亦是美貌倾城。”他话里话外令人胆寒,随机大手一挥,“去取美人头颅来赏!”

众人不由面露惊骇之色,羯人早先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吃个把人肉不足为奇,自中原战乱,征战中吃人者也数见不鲜,只是砍人头颅作欣赏者却不多。太子邃好装饰美姬人所共知,但将美姬头颅割放在盘中传人观赏,委实令人吃不下去饭,河间王宣都有些恶心了,不过太子邃就是故意恶心他的,河间王宣全程装得视若无物。

当日于东宫所宴宾客,有几位刘赵降臣与秦雍大族中人,见那美姬头颅,心内委实觉得残忍,有一人不禁暗自询问了添酒服侍之人这美姬的来历,待知道后,不禁一颗心凉到了心底。

此女......此女竟是故赵王妃?

这人的心尚未凉透,太子邃已命人烹美姬之肉分与宾客共食,多数人骇然不敢进,但座上太子邃进用颇香,其余人又能如何?

太子邃还亲让河间王宣,“二弟莫要客气,尝尝,味道甚是鲜美!”他说着又夹了一筷子放入自己口中。

河间王宣冷笑,令近卫梁犊捧盏上前,梁犊目不转睛望着手中那一盏肉羹,不禁一股难言的愤怒和森凉涌上心头,他垂下双眼,木然呈给了石宣。

正午日头正起,无尽寒凉却浸透了刘长嫣的心肺,她的十指指尖深深掐进掌肉,已经渗出血来。

信婉跪在榻前,说到最后已是咬牙切齿,恨不能杀石氏父子而后快,偏这时,宫人来报杜昭仪有请,信婉猩红的眼睛怒瞪向那宫人,正要发作,刘长嫣按住了她,她放缓气息,说道:“回你们昭仪,吾这便来。”

她起身更衣,说道:“走吧,机会就在眼前。”

信婉不解。

她冷笑,“命人去请襄阳公主进趟宫吧!”

杜珠病情好转,处境却未改善,每逢琅琊公主进宫,她便将刘长嫣一同请去宫中用膳,戏码一如往常。

至晚琅琊公主离去,刘长嫣也适时告辞,同长乐公主一起送琅琊公主出宫,姊妹二人许是受了母亲影响,亦将缓和之事寄希望于刘长嫣身上。

刘长嫣轻轻避过,转头便夸赞起杜珠教养的儿女懂事起来,两位公主皆是秉性贤淑,对于河间王宣和乐安王韬更是不吝夸赞,尤其河间王宣年纪轻轻便统兵之能不凡,她屡次听主上夸赞云云。

莫说年幼的长乐公主,便是琅琊公主都不禁觉得,胞兄河间王宣沙场英勇得父王信重,一贯宠信便不输太子,乐安王韬活泼聪颖,自幼也不比郑王后的幼子齐王遵少得父王欢心。至于她姐妹二人,除了嫡庶之别,自小在父王身前,也不比郑王后所出的太原公主和晋阳公主差什么。阿娘受难,自有她兄妹几人可为阿娘解难,何须阿娘一再隐忍?又何须指望无子无基的刘夫人?

三人说着话,正出西甬道便遇上了进宫的襄阳公主。

襄阳公主一身素服,正是为丈夫服丧之期,整个人较之先前清瘦了一大圈,她是特地进宫来探望杜珠的。幼时,杜珠曾奉命照看过她几日,二人情分虽不深,面上总是过得去的。

琅琊公主与长乐公主见其进宫不由心生暖热。襄国公主虽序齿第三,但因是元配所出长女,依规矩,弟妹们皆要称一声“长姊”的,但素日里二人也不过随着郑樱桃所出儿女称一声“三姊”罢了,今日见她在杜珠落难时刻前来,忙声声唤着“长姊”热切见礼。

襄阳公主只淡淡点了点头,又向刘长嫣行过礼便直接过去了杜珠宫里。

这份疏离在刘长嫣意料之中,却令琅琊公主心内百感交集。

襄阳公主肯来探望杜珠,并不等于待杜珠所出的子女有什么感情。她少时孤苦,于府中并无地位,时郑樱桃跋扈,连带起其所出的太原公主与晋阳公主皆性情张扬。姊妹们养在一处,少不得有些高低之争,襄阳公主事事皆排在郑樱桃二女之后,故弟妹们皆对其不是十分尊敬,连带琅琊公主等人亦有轻视之心。

那时的琅琊公主或许是少不更事,或许是为向郑樱桃及其二女示好以求立足之地,也或许是打心底里看不起这位孤女无依的长姊,造成了她对长姊的怠慢。少时种种复杂的机心,皆化作现下难言的愧怍。

她的神情尽收刘长嫣眼底,她淡淡一笑只做不知,望着襄阳公主离去的方向一声叹息,同情又怜惜,“襄阳公主当是重情重义,教人感佩。”

余者,她未多言,琅琊公主和长乐公主却顿生兔死狐悲之感。长姊作为元出长女,如今唯有的也只剩重情重义了。可在这邺宫中,重情重义又有何用?不依然是被郑氏踩在脚下,不依然是落得如今的下场?她二人自小受疼宠长大,不明白长姊的艰难,却不是不知道她这些年的处境,正是因为知道,故更惧怕步其后尘。高高在云端里的人,比泥泞中人更惧怕泥泞。

当晚,琅琊公主就亲去了河间王宣府上。

此事本只是一场小小的后宫之争,但其发展纵之深、横之广实非时人所料。

古楚国大夫宋玉《风赋》有言: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石季龙登位后的诸子内乱就起于这么一场小小的后宫之争。

河间王韬论品性,实在算不得十分人物,相反,其心胸狭隘,阴险嗜杀,与一贯残暴的石季龙和太子邃不愧为亲父子、亲兄弟。当听胞妹琅琊公主诉说了母亲杜珠连日所受委屈后,河间王宣当即大怒,寻即要进宫面见父王申诉,幸被琅琊公主与长史劝了下来,方未将事情闹大。

河间王宣并非十分的孝子,不然不会在琅琊公主相告后才知道母亲情形,他会这般大怒多是因为此事触动了他内心那根敏感的弦。他与太子邃年纪相仿,自幼皆随在石季龙身侧习武受教,二人彼此相憎,暗中较劲,他自问能力不逊太子邃,可在大位面前,他却要处处屈居太子邃之下,这让从小就看太子邃不顺眼的河间王宣憋闷许久,如今受此恶气,他如何能忍?

不能忍归不能忍,但在冷静过后,河间王宣深思了长史的话:“太子虽跋扈,毕竟为太子,王后纵跋扈,毕竟为殿下嫡母啊!殿下倘入宫僭告,恐为主上降下不孝不敬之罪!”

石宣冷嗤,“终有一日,孤与母妃必以身代此母子二人!”

石宣接下来的动作刘长嫣不知,但她偶有听闻太子邃屡于前朝受斥,河间王宣、乐安王韬愈得石季龙欢心之事。

消息都已经能传入她耳中了,乱局还会远吗?

太子邃深嫉恨兄弟二人,屡于东宫发作,郑樱桃的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恐其行差踏错,影响储位,再无暇顾及杜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