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盐雪辞 > 第3章 第三章 各方谋算

盐雪辞 第3章 第三章 各方谋算

作者:柒壹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2:32:41 来源:文学城

已至初夏,扬州的风带着几分燥热。

运河上的漕船依旧往来如梭,码头的喧嚣比春日更甚,只是空气中除了河水与盐粒的气息,又多了几分暗藏的焦灼。

江宁织造府的扬州别院,坐落在瘦西湖畔,是一座精致的江南园林。

院内假山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甚至比沈府的园子多了几分皇家气派——毕竟曹家曾是皇商,即便如今不如往日风光,底蕴仍在。

此时,别院的“听荷轩”内,曹瑾正斜倚在铺着白狐皮的楠木榻上,姿态慵懒。

他穿着一身月白色暗纹绸袍,领口松垮地敞开,露出里面绣着金线的里衣,一根长辫随意放在胸前,脸上带着几分酒后的酡红。

两个穿着粉色襦裙的俏丫鬟,一个跪在榻边为他捶腿,力道轻柔;另一个手持团扇,为他扇着风,扇面上绣着“荷塘月色”,扇动时带着淡淡的熏香。

曹瑾的指尖夹着一枚蜜渍梅子,慢悠悠地送进嘴里,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却没驱散他眼底的算计。

下首站着一个青衣小厮,正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回禀着扬州盐商的近况。

“哦?沈家那小子,真这么说的?”曹瑾的语调懒洋洋的,带着点玩味,仿佛在听一件无关紧要的趣事,“赵德贤那头饿狼,胃口可不小,他倒能应付得滴水不漏?还主动捐了五万两修闸?”

“千真万确,爷!”小厮连忙点头,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外面都传遍了,说沈少爷年纪虽轻,手腕却比老东家还老辣。赵大人原本想拿捏沈家,结果不仅没讨到太多便宜,还被沈少爷一句‘江宁曹大人关切扬州盐务’给堵了回去,最后只得了个‘深明大义’的名声,连后续的苛捐杂税都没好意思提。”

“有点意思。”曹瑾眯起眼,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榻边的玉如意,眼中闪过一丝兴味,“我还以为沈如澜只是个只会拨算盘珠子的盐商子弟,没想到还有点脑子。”他顿了顿,忽然话锋一转,问道:“对了,他那个妹子……就是前年京里传闻要选秀,后来又说病了没去成的那个,叫什么来着?”

旁边站着一个穿着青色长衫、戴着圆框眼镜的师爷,是曹瑾的心腹,姓周。

周师爷连忙躬身答道:“公子好记性。正是沈家二房的小姐,名唤沈知微。听闻这位小姐自小体弱多病,常年汤药不离口,前年选秀的旨意下来,刚准备动身就咳得下不了床,最后只能作罢。”

曹瑾嗤笑一声,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病?谁知道是真病假病。沈家这泼天的富贵,长房却只有沈如澜一根独苗——还是个儿子,二房能甘心?怕是借着‘病’的由头,想把女儿留在身边,日后好争家产吧。”

他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手指在榻上轻轻敲击着,“后日我在别院设的宴席,都给本公子安排好了?务必让咱们这位沈少爷尽兴。顺便……也探探他对结亲的口风。”

周师爷何等精明,立刻明白曹瑾的心思,连忙附和:“公子高明!若能通过沈如澜,把沈家二房这位‘病弱’的小姐纳入公子房中,一来能拉拢沈家二房——他们本就觊觎长房产业,若得公子支持,必对公子感恩戴德;二来,也能借着这层关系,插手沈家的盐务,日后沈家的金山银海,公子岂不是又多了一条路?这可是一石二鸟之计啊!”

曹瑾满意地笑了,端起旁边丫鬟递来的酒杯,一饮而尽。

酒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滴在衣襟上,他却毫不在意:“你明白就好。宴席上多安排些会来事的人,再备些上好的佳酿……沈如澜毕竟年轻,我就不信他能一直绷着。只要他松了口,这后续的事,就好办多了。”

周师爷躬身应下,心里却暗暗嘀咕——沈如澜能在短短几年内稳住沈家的局面,绝非易与之辈,公子想靠一场宴席就拿捏住他,恐怕没那么容易。但他不敢反驳,只能恭敬地退了出去,着手安排宴席的事。

沈府的松涛苑,比平日更显沉静。

院内的古松在风中摇曳,涛声阵阵,却没驱散屋内的凝重气氛。

沈老夫人沈秦氏端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手里捻着那串紫檀木佛珠,佛珠转动的速度比往日快了几分,显露出她内心的不平静。

容嬷嬷站在她身后,手里捧着一条刚绣好的锦帕,上面绣着“福寿康宁”四个字,针脚细密,却没敢递给老夫人——她知道,老夫人此刻没心思看这些。

沈福刚从盐运使司回来,正躬身站在下首,详细回禀着沈如澜与赵德贤的交锋,以及潘世璋后续去盐运司的举动。

“……少爷先是以‘修缮闸口利国利民’为由,捐了五万两银子,既堵住了赵大人的嘴,又博了个好名声;后来赵大人提及宝隆号的不满,少爷又巧妙地提了江宁曹大人,暗示咱们在京中有人脉,赵大人便没再敢多提苛责的话。”沈福的声音沉稳,条理清晰,“只是潘世璋昨日也去了盐运司,据说送了六万两银子,还在赵大人面前说了不少咱们的坏话,说少爷年轻气盛,不懂变通,还说咱们沈家垄断了扬州的盐引,打压中小商户。”

沈老夫人听完,缓缓点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威严:“澜儿应对得宜。赵德贤贪鄙,但初来乍到,根基未稳,还不敢过于放肆——他既要银子,又要名声,澜儿那五万两,虽肉疼,却也买得一时安宁,让他暂时不会对沈家动手。”

容嬷嬷在一旁忍不住开口:“只是……老夫人,潘世璋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老奴方才听厨房的丫鬟说,宝隆号的人最近频繁出入漕帮的地盘,还与盐运司的几个小吏走得很近,怕是在谋划着什么对咱们不利的事。”

“狂妄之徒,终难成气候。”沈老夫人冷哼一声,眼底闪过一丝锐利,“潘世璋有几斤几两,我清楚得很——他只会用些旁门左道的手段,成不了大器。只要咱们盯紧盐场、漕运和账目,他就翻不出什么浪花。”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眼下更需谨慎的是曹家。曹瑾此人,看着是个纨绔子弟,只会吃喝玩乐,实则贪得无厌,且背后靠着内务府的关系,虽不如从前风光,却仍有几分能量。他此番突然在扬州设宴,邀请澜儿赴宴,绝非只是为了鉴赏什么钟表——那不过是个借口。”

沈老夫人看向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沈如澜,目光中满是担忧:“澜儿,后日之宴,恐是鸿门宴。你务必小心,尤其是……酒色二字,千万沾不得。”

沈如澜心中一凛。她自然明白祖母的深意。酒能乱性,更能失言——一旦喝醉,她很可能会暴露自己的女儿身;而色,更是她必须远离的陷阱。

曹瑾若在宴席上安排女子,或是用其他手段引诱她,只要她有半分失态,秘密就会岌岌可危。

“孙儿明白。”沈如澜沉声应道,语气坚定,“赴宴时,孙儿绝不饮酒,绝不近女色,谨言慎行,绝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若曹瑾提及结亲或其他过分的要求,孙儿会巧妙应对,绝不会让沈家陷入被动。”

沈老夫人看着她沉稳的模样,心中稍安,却仍忍不住叮嘱:“你行事素来稳妥,但曹家毕竟与内务府有关联,不可大意。让沈福跟你一同前去,他经验丰富,能帮你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宴席上若有任何不对,立刻起身告辞,不必顾及面子——沈家的根基,比一时的面子重要得多。”

沈如澜点头应下。她知道,这场宴席,不仅关乎她个人的秘密,更关乎沈家的未来。她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曹瑾的算计。

宝隆盐号的密室,昏暗而压抑。

密室藏在盐号后院杂物房的樟木柜后,柜板内侧贴着厚厚的绒布,推开时连细微的木轴声响都被吸得一干二净。通往地下的石阶泛着潮湿的青苔绿,每级台阶边缘都被磨得光滑——显然不是第一次有人踏足。

屋内只点着一盏铁皮油灯,灯芯烧得有些歪,昏黄的光忽明忽暗,将潘世璋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斑驳的土墙上,像个张牙舞爪的鬼影。墙角堆着两袋没开封的粗盐,袋口漏出的盐粒混着泥土,是他前几日故意囤下的劣质货,本想替换沈家的官盐,如今却只能闲置。

潘世璋坐在一张缺了腿、用砖块垫着的木椅上,往日里常穿的锦缎长袍换成了灰布短衫,领口还沾着些地下的湿泥。他指尖夹着个黄铜烟袋,烟锅里的烟丝早就灭了,却仍无意识地摩挲着烟袋锅,眼底的阴鸷比油灯的影子还重——方才去漕帮分舵见 “混江龙”,对方明着说 “不愿与沈家结仇”,实则是想坐地起价,连面都没肯露,只派了个手下来传话说 “有事找刀疤李谈”。

“潘爷,混江龙舵主让小的来跟您回话。”

门口传来轻叩木柜的声响,随后一个面色蜡黄、左眼下方带着刀疤的中年人躬身走进来。他穿着漕帮统一的靛蓝短褂,腰间别着块刻着“江”字的木牌,是混江龙手下专门负责 “传信协调” 的头目,道上人称 “刀疤李”。他手里捧着个油纸包,里面是混江龙让他带来的栖霞山古道地形图,油纸边角还沾着点河水的潮气 —— 显然是刚从黑水荡那边送过来的。

潘世璋抬眼瞥了他一眼,把烟袋往桌角一磕,火星溅起又迅速熄灭:“混江龙倒是会摆架子,自己不肯来,派个跑腿的传话。说吧,他到底愿不愿意出手?”

刀疤李垂着头,双手把地形图递到桌前,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谨慎:“舵主说了,漕帮靠水吃饭,沈家的盐船每月都要走黑水荡,若是明着跟沈家撕破脸,日后漕帮的船过扬州码头,怕会被沈府的人刁难。但潘爷您是扬州盐商里的老交情,舵主也不愿驳您的面子,所以让小的来跟您商量个折中的法子。”

他顿了顿,偷偷抬眼观察潘世璋的神色,见对方没发怒,才继续说道:“舵主可以帮您两个忙:一是让小的盯着永盛镖局的动静,把沈家盐镖的出发时间、路线、带多少镖师都查清楚 —— 永盛镖局的厨房管事是小的远房表舅,套话方便;二是给您指条明路,栖霞山古道那边有伙山贼,跟漕帮有过几次交易,只要您给够银子,他们愿意帮您‘毁货’,事后就算查起来,也只会查到山贼头上,跟漕帮无关。”

潘世璋拿起地形图,手指在 “栖霞山古道” 的窄路处反复摩挲,心里快速盘算起来。混江龙这是既想卖人情,又想撇清关系,还得让他出银子打点山贼,算盘打得倒精。但眼下他没别的选择 —— 沈家的码头防备太严,漕运动手无望,只能从陆路下手。

“盯着镖局、查消息的事,就交给你。” 潘世璋抬眼看向刀疤李,眼神冷得像冰,“三天之内,我要知道沈家盐镖的具体出发时间,还有林震南打算走哪条路。若是你查不清楚,或者走漏了消息,混江龙应该知道,我潘世璋在盐运司也认识几个人,漕帮私贩私盐的事,我要是捅出去……”

刀疤李浑身一僵,连忙躬身应道:“潘爷放心!小的保证查得明明白白,绝不让消息走漏半分!就算是拼着跟表舅闹翻,也得把镖队的动静摸清楚!” 他知道潘世璋的手段,真要是把人逼急了,谁都没好果子吃。

潘世璋满意地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拍在刀疤李面前:“这是定金,你先拿着。等你把消息送来,我再给你五十两。至于栖霞山的山贼,你帮我传个话给混江龙,让他帮我牵个线 —— 只要事成,我额外给漕帮两百两‘茶水钱’,日后宝隆号的盐船走黑水荡,漕帮的‘过路费’也多一成。”

刀疤李看着银票,眼睛亮了亮,却没敢立刻伸手去拿,只躬身道:“潘爷大气!小的这就回去跟舵主回话,也立马去查永盛镖局的动静!您放心,最多三天,小的一定把消息送过来!”

“去吧。” 潘世璋挥了挥手,“记住,这事只能你一个人办,别让其他漕帮的人知道。混江龙要是问起,就说我答应了他的条件,让他安心等着拿‘茶水钱’。”

刀疤李应了声 “是”,小心翼翼地把银票揣进怀里,又捧着地形图退了两步,才转身轻手轻脚地推开樟木柜,消失在密室之外。

潘世璋看着空荡荡的门口,拿起桌上的地形图,凑到油灯下仔细查看。昏黄的灯光将 “栖霞山古道” 几个字照得发亮,像一条通往猎物陷阱的路。他从怀里掏出另一张纸,是皖南商户与沈家签订的盐镖契约副本,上面明明白白写着 “延误一日,赔偿三倍镖银”。

“沈如澜,” 潘世璋低声呢喃,眼底闪过一丝狠光,“这次有漕帮递消息,有山贼动手,我看你还怎么护着这批盐。等你赔光了银子,丢尽了名声,扬州盐商的头把交椅,就该轮到我潘世璋坐了!”

与扬州城内的暗流涌动不同,莲花巷的苏家小院,透着一股难得的宁静。

苏墨卿正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整理着她的画具。

石桌上摆着几支画笔、一方砚台和一些颜料。

屋内传来苏文远的咳嗽声,比往日轻了许多。

自从苏墨卿用沈家预付的润笔请了扬州最好的大夫,又抓了上等的药材后,苏文远的病情渐渐有了好转,不仅咳嗽减轻了,精神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偶尔还能靠在床头看书。

“卿儿。”苏文远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带着几分虚弱,却比往日有力。

苏墨卿连忙放下手中的画笔,快步走进屋内:“爹,您醒了?要不要喝口水?”

苏文远靠在床头,点点头。

苏墨卿拿起桌上的茶杯,递到父亲手中。

苏文远喝了一口水,看着女儿,忽然问道:“卿儿,你近日时常外出,而且每次回来都带着画具,可是寻到了什么营生?”

苏墨卿手一顿,心里有些犹豫。她知道父亲素来不喜欢与权贵打交道,尤其是盐商——父亲常说,盐商多是唯利是图之辈,与他们往来,容易惹祸上身。

但她也不想欺骗父亲,只能轻声道:“是……沈家少爷赏识女儿的画技,委托女儿为他家新修缮的园子绘制一些装饰的画作,给的润笔很丰厚,足够您的医药费和家里的开支了。”

“沈家?”苏文远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疑,“可是那个在扬州数一数二的盐商沈家?他家的少爷……如何会找到你?”

他虽久病在床,却并非不通世务。

沈家是扬州的巨富,而自家只是清贫的读书人家庭,两者之间的差距犹如云泥,沈家少爷怎么会无缘无故地赏识女儿的画技?

苏墨卿便将那日在“墨香斋”外,沈如澜解围救了卖蒲扇的老翁,后来又在“墨香斋”看到她的《墨兰图》,赏识她的画艺,进而委托她作画的事简单说了一遍。

她略去了沈如澜邀请她去沈府藏书阁作画的细节,只说是沈家提供了场地和材料,让她在那里作画,方便查阅画谱。

苏文远听罢,沉默良久,轻轻叹了口气:“卿儿,爹知道你想为家里分忧,也知道那位沈少爷或许是真的赏识你的才学。但你要明白,沈家势大,盐商之道更是水深波谲,充满了算计和纷争。咱们是清贫人家,无权无势,最好还是远离这些是非,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他看着女儿,眼中满是担忧:“那位沈少爷,身份尊贵,你们终究并非一路人。你且谨记,守心守份,莫失分寸,待完成与沈家的约定,拿到剩下的润笔后,便莫要再与沈家往来了。爹不想你卷入那些纷争之中,平白惹祸上身。”

父亲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苏墨卿的心头。她知道父亲的担忧有理,也明白自己与沈如澜之间的差距。她轻轻点头:“女儿知道了,爹。待完成画作,女儿就不再与沈家往来了。”

可话虽如此,她的脑海中,却不期然地浮现出沈如澜那双清朗的眼睛,还有那日在藏书阁,他握住她手腕时,指尖传来的微凉触感。那份微妙的情愫,像一颗种子,早已在她心底悄然发芽。

永盛镖局,位于扬州城的西门外,是扬州最大的镖局之一。

镖局的大门上挂着一块醒目的匾额,上面写着“永盛镖局”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是前扬州知府所题。

镖局内的院子很大,中间是一片空旷的练武场,几个镖师正在练拳,拳脚生风,虎虎生威。

两侧的厢房里,堆放着各种镖物,有木箱、有包裹,都贴着永盛镖局的封条。

总镖头林震南正坐在前厅的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张货单,眉头紧锁。

货单是沈家送来的,上面写着要押运五百石官盐前往皖南,目的地是徽州府,要求本月底必须送达。

镖银已经预付了一半,足足五百两银子,是一笔不小的生意。

可林震南却高兴不起来。

近来道上不太平,不仅有山贼出没,还有些盐商为了争夺生意,暗中使绊子——他早就听说,宝隆号的潘世璋对沈家不满,私下里联系了一些亡命之徒,想在漕运和陆路运输上给沈家制造麻烦。

“爹,您在想什么呢?”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劲装的女子快步走了进来。

女子约莫十**岁,身材高挑,眉眼英气,腰间系着一把短剑,正是林震南的女儿林潇。

林潇自幼习武,拜在名师门下,枪法精湛,是镖局里的一把好手,不少老镖师都不是她的对手。

林震南抬头看向女儿,叹了口气:“还能想什么?沈家这趟镖,不好走啊。”他把货单递给林潇,“五百石官盐,运往徽州府,要求月底必须到。可近来道上不太平,潘世璋又在暗中搞小动作,我担心这趟镖会出问题。”

林潇接过货单,快速看了一遍,然后抬起头,眼神坚定:“爹,这趟镖,我亲自押。”

“胡闹!”林震南脸色一沉,厉声呵斥,“皖南路远,山高水险,沿途还有不少山贼盘踞,岂是你一个女孩子家能应付的?而且潘世璋的人说不定就在路上等着,你去了,要是出了什么事,爹怎么向你娘交代?”

“正因为险,才更需小心。”林潇丝毫不让,语气坚定,“潘世璋那厮什么下作手段使不出来?他肯定会派人在半路截镖或者制造意外,若是派别人去,我不放心。爹,您放心,我习武多年,枪法也不是白练的,再带上十几个好手,一定能把镖安全送到徽州府。”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沈家与咱们镖局合作多年,信誉极好,从未拖欠过镖银,还在咱们镖局遇到困难时帮过忙。如今沈家有难,咱们不能在这节骨眼上退缩,否则会被道上的人笑话,以后谁还敢找咱们永盛镖局押镖?”

林震南看着女儿倔强的脸庞,心里又气又疼。

他知道女儿的能力——去年林潇曾独自一人押镖前往杭州,途中遇到山贼,她不仅没让镖物受损,还活捉了两个山贼头目,在道上闯下了“女武神”的名号。可他还是担心,潘世璋的人比山贼更阴险,更难对付。

他沉默了良久,最终叹了口气:“罢了!你要去可以,但必须答应爹几个条件。”

林潇眼睛一亮,连忙点头:“爹,您说,我都答应!”

“第一,多带些好手,至少二十个,都是咱们镖局里最靠谱的镖师;第二,沿途务必小心,每天只走半天路,日落前必须找客栈歇息,且要选那种有护卫、信誉好的客栈;第三,若遇到不对劲的情况,比如有人跟踪、或者路况异常,先保人保货,不可逞强,立刻派人回来报信,爹会带人去接应你。”林震南的语气严肃,每一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林潇一一应下:“爹,您放心,我一定照做,绝不会让您失望!”

林震南看着女儿,心里稍安,又叮嘱道:“还有,这是沈家的官盐,关乎沈家的名声,也关乎咱们镖局的信誉,一定要准时送到,不能延误。路上多留意,别让潘世璋的人钻了空子。”

“女儿明白!”林潇躬身行礼,然后转身走出前厅,去安排镖队的事了。看着女儿的背影,林震南轻轻叹了口气,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女儿能平安归来,也希望这趟镖能顺利完成。

沈府的藏书阁,依旧清雅静谧。

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画案上,为宣纸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光。

苏墨卿正坐在画案前,专注地画着一幅工笔牡丹。

她今日穿了一身淡绿色的布裙,头发用一根碧玉簪子挽着,比往日多了几分灵动。

案上的皿里,装着红颜料,她正用一支细小的狼毫笔,蘸取少许颜料,小心翼翼地为牡丹花瓣着色。

工笔牡丹最是费工夫,尤其是花瓣的层次和色泽,需要反复渲染,才能达到饱满、华贵的效果。

苏墨卿已经画了一个上午,才完成了半朵牡丹,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却浑然不觉,依旧专注地盯着画纸。

“可是觉得这洋红,虽艳却浮,缺乏底蕴?”一道清朗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带着几分温和,打断了苏墨卿的专注。

苏墨卿吓了一跳,手一抖,笔尖在画纸上多画了一道红色。她连忙转过身,看到沈如澜正站在她身后,手里拿着一本画谱,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沈公子,你怎么来了?”苏墨卿有些慌乱,连忙起身行礼,“抱歉,我刚才太专注了,没听到您进来的声音。”

“是我打扰你了。”沈如澜微微一笑,走到画案前,目光落在画纸上的牡丹上,“这牡丹画得极好,形态逼真,只是这洋红……确实少了几分沉稳,显得有些轻浮。”

苏墨卿点点头,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我也觉得,可我试了好几种红色,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洋红是我从‘墨香斋’买的最好的颜料,却还是差了点意思。”

沈如澜走到多宝格前,打开一个精致的木盒,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巧的琉璃盅,里面装着些许暗红色的粉末。她将琉璃盅递给苏墨卿:“试试这个。这是前明宫内流出的宝石红,是用红宝石研磨而成,还掺了少许金粉,色泽沉稳华贵,历久弥新。用它来画牡丹的花瓣,能让牡丹更显雍容大气。”

苏墨卿接过琉璃盅,小心翼翼地蘸取少许粉末,放在调色盘里,用清水调和。

红色渐渐晕开,色泽浓郁却不刺眼,透着一股温润的光泽,比她之前用的洋红好太多了。她用狼毫笔蘸取少许,在画纸上轻轻涂抹,原本轻浮的花瓣,瞬间变得沉稳华贵,仿佛真的有一朵盛开的牡丹摆在眼前。

“太好看了!”苏墨卿忍不住赞叹,眼中满是惊喜,“多谢公子,这颜料太珍贵了,墨卿……”

“好东西,用在合适处,方显其价值。”沈如澜打断她的话,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真诚,“这宝石红颜料放在我这里,也不过是蒙尘,倒不如给你,让你画出更好的作品,也不算辜负了它。”

苏墨卿看着手中的琉璃盅,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这种前明宫内流出的宝石红颜料,极为稀有,价值连城,沈如澜却轻易地送给了她,这份情谊,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阁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匆匆跑了进来,在沈如澜耳边低语了几句。

沈如澜的脸色微微一变,眼中的温和被凝重取代。

她转过身,对苏墨卿道:“苏姑娘,铺子里有些急事,我需去处理。你且安心作画,若是缺什么,就让沈福去准备。”说完,便快步离去,步履间恢复了那份商界掌舵人的雷厉风行,与方才那个温和的“画友”判若两人。

苏墨卿看着沈如澜匆匆远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琉璃盅,心里五味杂陈。这位“沈少爷”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风雅静谧的书画天地,在这里,他懂画、惜才,温和有礼;另一个则是充满算计与纷争的商业帝国,在那里,他需要应对算计、觊觎,步步为营,小心翼翼。

而自己,似乎正无意间,窥见了他两个世界交界处的一丝缝隙。

她不知道,这份偶然的相遇,会将她引向何方。

但她知道,从沈如澜送给她宝石红颜料的那一刻起,她对这位“沈少爷”的感觉,已经悄然改变——不再仅仅是感激,还多了几分好奇,几分难以言喻的情愫。

阳光依旧洒在画案上,画纸上的牡丹渐渐成形,华贵而艳丽。

苏墨卿拿起笔,继续作画,只是这一次,她的心跳,比往日快了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