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薛三娘发家记 > 第35章 上路前的准备工作

薛三娘发家记 第35章 上路前的准备工作

作者:草莓西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3:46:41 来源:文学城

官府的命令一下,之前的所有纠结、犹豫都不重要了。和别人家的愁云惨雾不同,薛家兄妹反倒如释重负,就连刘义也像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颇有几分神清气爽的感觉。

“衙门里贴的告示说,让咱们十日后就启程,如此仓促,只怕且要忙乱一阵子,弄不好会有人趁火打劫。这几日就我跟老四出门去,三娘在家收拾东西便是。”薛克礼说。

对此薛慧没有异议。他们本就是无家可归来到县城的,房子是租的,家具也没来得及添置,收拾起来倒不麻烦,不过也需要整理装车。再就是要多多的准备路上带的干粮,烙饼、炒咸菜,都得她来。

正说着话,赵胡氏过来敲门。

薛慧去开了门,让她进屋坐。

赵胡氏也不进屋,只在门口站着问:“我瞧你们买了大车,是不是有牲口?往后这宅子也不知便宜了谁去,便是脏乱些也无妨了,你们把牲口牵回来吧,这些日子怕是有人要抢牲口呢。”

“如此就多谢赵大嫂了。”薛慧并不推辞,立刻应了。说实话,她也担心有人去车马行盯上自家的马呢。

“咳,别客气了,我也是有事儿求你们。”赵胡氏说着,就往厢房里瞟了一眼,“我晓得你们做吃食生意,家里必定是有粮食的,能不能匀我们些?这一路上人吃马嚼的,哪能天天买?啊你放心,我给银子。”

薛慧便回头叫薛克礼。

薛克礼并不拒绝:“赵大嫂,你打算要多少?我们铺子里用的是白面,已经没剩几斤了,家里的是粗面,倒是有些。”

赵胡氏连忙道:“粗面就极好了,咱们这样的人,不是流放,也和流放差不多,哪能还想着吃白面?我家孩子多,能不能匀我三百斤?银钱上……”

薛克礼打断她:“三百斤是有的,我们买的时候已经涨价了,是九文钱一斤。”

赵胡氏瞪大了眼睛,张了张嘴,纠结了一下才问:“那个,薛家兄弟,我要五百斤行不行?给你算十文钱一斤。”

薛克礼看了薛慧一眼,见她并没有皱眉反对,便答应下来:“行,什么时候来搬?”

赵胡氏立刻扬声叫她的大儿子:“快去你大伯家,叫你大堂哥跟你大伯来搬粮食!”

她转过脸来,抹了抹眼角:“你们是实诚人。现在到处兵荒马乱的,大家伙的宅子田地都没了,只有粮食布匹值钱,粗面都到了二十五文一斤了。”

这个事情薛慧知道。今年的大旱也不是只发生在他们一个县,近处的几个县甚至州府都受了灾,便是干旱不严重的地方,又有了蝗虫过境的那一遭,整个中原地区就没有不受影响的地方,各处的粮价都在上涨。尽管他们不是囚犯,迁徙的路上可以停下来进城采买,可是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所以现在几乎家家都在尽可能的带粮食——当然,早就断炊的人家无所谓,只打算沿路挖野菜吃树皮,又或者乞讨。

薛克礼拱了拱手:“赵大嫂不必客气,得您跟赵大哥照拂一场,我们也没有什么可回报的,不过是些粮食,认真说来,我们还赚了的。”

赵江伤了腿,又有年幼的孩子,所以他们尽管分了家,也还是决定和兄长一家一起上路,互相有个照应。联系到了这个价钱的粮食,赵胡氏得了妯娌好大的感激,对于照拂他们一家也少了许多怨言,让赵胡氏欣喜不已。

因为这一个小插曲,薛克礼便跟薛慧商量这些粮食的处置:“三娘,我没与你商量就卖了这五百斤粗面,你可是怪我?剩下的这些面,你可有什么想法?”

薛慧摇头:“我干嘛要怪你?咱们之前囤的两千斤粗面,这才两个半月,咱们吃了也就二百多斤。前几日我还拿了些去换的咸肉和油布呢,我估摸着家里少说还有一千七百斤。拿这五百斤换了五两银子,还能把咱的马牵回来,很划算的!而且我觉得剩下这一千两百斤,咱们最好能再卖掉一些,换了银子方便使,说不定去了要买地的,且咱的马车也装不下那么多。”

薛克礼看她真的没有心疼粮食,也放下心来,便说:“我准备明日回村里一趟,看看给村里人分些。衙门核对户籍,咱们到时候肯定是要和陈里正他们一起走的,分一些出去好做人。况且,即便咱们不分,只怕也保不住。”

他没细说,可薛慧一想就明白了。

朝廷下令的迁徙,都是按照户籍分批的,他们要跟同村的乡亲一起上路。村里有宅有田的人家都饿得要吃土,他们这家破人亡的兄妹反而有上千斤面粉……

薛慧立刻严肃起来:“哥,都听你的。你不是说咱们这一路得走三个月左右吗?咱们按照一个月吃一百斤面来算,再加上到了那里一开始没有收入的时间,我觉得留五百斤面粉便够了,剩下的,你看着安排。”

薛克礼点点头:“我有数了。”

“对了,我还要几十斤面留着,去换些药材和别的调料一类的杂物。”薛慧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七八天的时间,估计还能够用。”

因为担心北部边境不太平,银票无法兑付,现在很多商铺都是只收现银和粮食布匹,薛慧跟刘义一起出去的时候已经打听过了。

“行,明日我跟老四一起回村,你要是出门的话,就问问赵家大嫂,莫要自己上街,外头乱着。”薛克礼叮嘱了一句。

赵胡氏因为粮食的事情对薛慧十分有好感,听见薛慧问起,连忙应承着,还带了大儿子陪同。不过薛慧看得出来,临行在即,她丈夫卧床,孩子年幼,也是忙得很,便不欲浪费太多时间,想着赶紧去货栈买了东西就回。

走到货栈门口,正好遇上纪娘子领着纪娴和两个儿子,也是过来采买的。大家一打招呼,纪娘子很热情的道:“知道你事情忙,家去吧,薛家小娘子我给送回去,放心放心!”

等到了北边,老纪兴许还能有个衙门里的差事,但是未必能像现在这般轻省,因此纪娘子的身段也放得格外低,比之从前更加和气。

薛慧连忙道了谢,用背篓里的粗面换了一斤盐和一小罐豆油,再加上三身蓑衣、一把油纸伞。

“这一看三娘就是会过日子的。”纪娘子在旁边看见了,便先夸了她一句,又看一眼侄女,“你哥哥也是个极好的后生,若是没有这一出,你们家说不得一两年就能发起来了,唉。”

薛慧并不多议论,只是笑笑:“我没出过远门,都是自己瞎琢磨的。”

纪娘子又问了一句他们如何走,知道他们要跟着村里一起,颇有几分失望:“还想着若是能一道,还能叫你跟娴姐儿做个伴,路上说说话什么的,这样怕是连见都见不到了。”

薛慧也不知道出发之后会怎么样,也没应承。

回到家里,薛慧想要打包,却发现她除了铺盖被褥和两身换洗衣服之外,根本没有什么私人物品,想收拾都无从收起。她对着房间发了会儿呆,才去和面烙煎饼。

一盆面糊还没用完,薛克礼和刘义就回来了。不光他们俩,还有陈敬修兄弟二人和几个村里的年轻人,薛慧虽然叫不准名字,但是在爹娘出殡的时候都见过,便连忙打招呼:“回来了?吃饭了吗?我新烙的煎饼,你们吃几个吧?”

陈敬修看见她,眼光就挪不开了,倒是陈敬东没客气:“那敢情好,劳烦三娘了。”

趁着他们吃东西的功夫,薛克礼跟薛慧交代了一下,原来他们是来取面粉的。

薛克礼跟陈里正商议了一下,最后定下来,送给村里五百斤粗面,由陈里正和村里的几个老人安排,分给最需要的人家,当然,懒汉和赌鬼家不给。具体的分配他不干涉,只负责给粮食,不过是由于现在路上乱,才多来了几个人,一起护送粮食回村。

“里正叔那里有路线,从村里走要经过县城外的官道,他让咱们在那里等着就行,不用回去了。”薛克礼说,“到时候咱们从这里直接走。”

等这件事办完,薛克礼便和刘义一起开始装车。六百多斤面粉码放在马车上,并不十分惹眼,外头盖好油布,封得结结实实的,也不怕雨淋,很是妥当。

“当初光想着做买卖要拉货用,就没买带车厢的,如今可好,说是马车,不过是板车而已,坐着也是风吹日晒的。”薛克礼有些懊恼。

薛慧倒不挑剔这个:“好啦,哥,咱们有马车哎!四五千里呢,不用拿脚走,还不够好吗?若是阴天下雨,咱们不会停下来啊,又不傻,是不是?再说了,带车厢的马车不实惠呢,装东西太少了,你看这里,足够咱们放铺盖行李,这里,还有一大块空地呢,锅碗瓢盆案板子,什么都能放下。”

“别人家都是‘破家值万贯’,一边收拾一边哭,咱家呢,所有家当都在这儿,怀里还有银子,没一点儿心痛啊舍不得啊什么的,哪里不好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啊!”刘义感慨,“出门在外,有的人啥都带着,有的人就走到哪算哪,不管用啥都得现买,反正啊,不是人受罪,就是人的银子受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