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红楼万芳春 > 第191章 九六回上 送饮食赦政思消暑

孟闻渊一直在暗中访求那个女孩子的消息。

大运河上繁忙如织,每日通航的船只以千百计,他却极幸运地由船上的旗号访得了那船的去处。

原来是被宁荣街上的贾家接去的。

贾家是京城内有名的大家族,名声却显然不佳,正是父亲严禁结交的那一类纨绔中的纨绔。

这本来是最难办的一桩事,他却又极幸运地在郡王爷的协助下结识了贾府的小公子。

贾宝玉天真纯良,对人甚少设防,给贾家重孙媳秦氏路祭那次,众人不过是初次见面的泛泛之交,他竟然就将自己表妹的消息轻易地说出。

其他人听得云里雾里,只当那是一位寻常的闺阁女儿,只难得有些才气罢了,这样的女子在贵族家庭里也不鲜见。

只有孟闻渊的心里翻起了惊涛骇浪。

他用尽所有涵养才将脸上的喜色压制住,但仍是忍不住将自己十分喜爱的一块芙蓉玉佩赠予宝玉,名为见面之礼,但只有小孟公子自己知道,这实为谢礼。

谢他解自己多年之惑,谢他透露她的近况。

为了这只言片语,便是再珍贵的物事他也愿相赠,何况一块玉佩。

那次越潜被遣去贾府办事,自己便也跟了去,在贾家的屋顶上听了半宿墙角。

此举虽然有失磊落,却又对林姑娘增加了一分了解。

原来她还擅琴。

都说琴声可拟心声,只可惜当时是夜里,自己无缘聆听她的琴声。

越潜受主君的指派,已经多次来过贾家,对贾家的情况十分熟稔。

从他口中,孟闻渊意外地知晓了原来林姑娘已有心仪之人,正是她的表哥贾宝玉。

那一刻,少年的脑海中一片空白。

他一言不发,只是感觉屋顶上的风很凉很凉。

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她的表哥也是很好的人,两人青梅竹马、朝夕相对,便似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至于自己……

她是足不出户的千金小姐,如何能够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个孟闻渊?

更何况,就算她知道世上有一个孟闻渊,那又如何?

她不需要对自己有所回应。

再后来,越潜接了家书赶回家去了,主君另有布置,自己也没有理由再夜探贾家。

何况便是主君允许,自己的道义也不能容许。

可他的心中却又实在挂念,虽说已千万次告诫自己不可打搅人家的幸福,可却忍不住总想对她多了解一分。

再多了解一分。

于是他想了一个昏招,也招来了自己记事后唯一的一次挨父亲打。

因为斗胆向父亲提了想要去贾家族学附学的事情,自己本也没有抱什么希望,父亲也正如料想一般坚决不允。

挨了一顿板子,不许吃饭,又跪了一夜,自己内心竟平静了许多。

在孟闻渊的内心深处,他始终不能原谅自己如登徒子一般百般打听试探的行为,只觉自己虚伪至极,有悖圣贤训诲、家风教养,枉自读了那许多书,想是统统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本来就该当受一顿好打,才能略消负疚之情。

如今受了父亲这一番责罚,也算是求仁、得仁。

从那以后,每一次有机会与宝玉见面,孟闻渊都设法从他那里探知一些林姑娘的消息。

便是一句话、甚至是几个字,也足够了。

孟闻渊自会慢慢地在心里将这些碎片一样的珍贵消息收集好,再一点一点地串连起来,让心中那个倩影愈来愈生动。

而极幸运的是,宝玉为人赤诚,没有那许多忌讳,是以孟闻渊从来都不缺乏这些可供拼凑的珍贵的只言片语。

有时孟闻渊自己也觉得有趣,这已经数不清是自己第几次“极幸运”了,却偏偏总有下一次的机缘巧合、水到渠成,天时、地利、人和,反反复复成全自己。

就连不信天命的小孟公子也渐渐觉得这确实是冥冥中注定的羁绊了。

慢慢地,孟闻渊知道林姑娘饱读诗书、文思巧捷、广闻杂记,又会讲各种各样新奇的故事。

孟闻渊知道林姑娘为人疏朗、善解人意,远非迂腐闺秀。

惜她之才,又叹其身世。

每每读书间歇,想到宝玉所转述林姑娘之趣事,孟闻渊总是会心一笑。

终于,又一个“极幸运”到来了,让自己在几乎不可能的前提下终于又见到了她。

孟闻渊怔怔地看着那幢门扉紧闭的小楼。

她们已经进去有一会子了,为何毫无动静,是有什么事呢?

她的家人此时应该都在前面听戏,此处僻静又陌生,她为何只带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小丫鬟来到此处,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不,她这样聪明,一定不会让自己涉险,一定是有自己的要紧事要办。

就在此时,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兄长寻了来,说是来唤他去见此观的观主张道士。

虽则此间事未了,虽则自己十分不愿见那俗气的道人,但既然是祖母召唤,自己也只能随兄长而去。

孟闻渊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那幢小楼,当年的事,她可能早就……

不,不是可能,她应该根本不会记得自己。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起心动意、念念不忘,这从来就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

贾家的众人又玩乐一回,下人们趁兴端出红绸笸箩来,让众人赏了一回戏子。

忽听丫头回说:“珍大奶奶和小蓉大奶奶来了。”又有贾珍亲自来说。

贾母听了,便对贾珍笑道:“我们娘儿们出来一日,已累了你在这里,这会子又把她娘儿两个折腾来作甚么。”

贾珍笑道:“本来一早是要叫她们一起来的,谁知家里有事,便先耽误了这会子。老太太快别说这样的话,这有什么折腾的,伺候老祖宗是我们的分内事,只盼老祖宗赏光,别嫌我们服侍不周,也让我们沾沾老祖宗的福气才好。”

众人正说着话,就见尤氏婆媳上楼来,身后跟着两个提锦盒的媳妇子。

一时各人见礼,互相招呼了一回。因楼上女眷多,贾珍便嘱咐了尤氏两句,自己仍旧下楼去了。

别人也还罢了,王夫人却觉得其中一个提锦盒的媳妇似乎有些眼熟,瞧着行动也有些不大安分,一时却又想不起来是哪一个,只是在心中起疑。

那边的凤姐一见了尤氏,便上前挽住笑道:“我原叫你们同我一起来,你给我扭扭捏捏地说了一车的话,只说‘有事’。偏这会子又千山万水地赶了来‘伺候’,这一屋子人里头倒格外显着只有你们是孝敬的不成?”

尤氏将凤姐拖到老太太跟前,拉着她笑道:“我说不过你这泼皮,只请老祖宗来评评理。我也是有些儿自知之明的,老太太跟前儿可不缺我们娘儿两个笨手笨脚地伺候,我‘千山万水地赶了来’,只是来伺候你,我的凤奶奶!”

她一面说着,便呵起凤姐的痒来,贾母乐呵呵地瞧着,不觉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笑过一阵,尤氏便指着先前一同上楼来的两个媳妇,同凤姐道:“我们出门的时候,听见你们家里的人说这两个人要来送东西,也在雇车,我便一起带上了,不必多派一辆车。”

凤姐笑道:“搭个顺风的车子,这也不算得什么事情,怎么就巴巴地要夸口,还等着我赏你不成?”

她妯娌间说笑,那两个媳妇却忙赶上几步,将手里提着的、瞧着似乎颇有些沉重的食盒搁下,躬身道:“请老太太、太太、姑娘、奶奶们安,大老爷和二老爷担心老太太等行远路、受了暑气,又担心外头的吃食不干净,特叫厨房做了些解暑的小饮,着我等送过来。”

那人一面说着,一面便将锦盒揭开。

贾母看时,原来是一只用碎冰湃着的小瓮,那媳妇揭开瓮上的封纱,又麻利地打食盒底层取了几只好精致的水晶杯子来,将里头的琥珀色的液体舀出来,先装了一杯,又从旁边揭开一只细瓷的小罐子,使小竹夹子将里头装的干桂花取一些撒在杯里,笑道:“这是酸梅汤。”一面就先跪请贾母用。

贾母抿了一口,点点头。

那媳妇嘴巧,笑道:“大老爷嘱咐不可多用冰,二老爷吩咐不可过甜,恐怕老太太不喜。”

贾母含笑点头,又见这一套家什分量不轻,且都是精细东西,也难为她们提了这一路,便向邢、王二位夫人点点头,笑道:“你们孝顺。”

两位夫人忙称“应当的”,又说“是老爷虑得周到”。

那媳妇又依法炮制,给两位夫人并薛姨妈都送上酸梅汤,跟着又指着后头那人提着的盒子道:“这里还有些冰碗,是用冰盒送了来的,大老爷说,给哥儿姐儿们吃。”

后头那个媳妇听见终于提到自己,忙将盒子打开,里面马上有一阵凉凉的白气逸出。

这冰碗乃是用最鲜嫩的藕片、莲子、菱角、芡实、核桃、杏仁等鲜果子洗剥干净,用一只只细瓷小碗装了,调和了蜜糖,又放一块冰镇住。

吃冰碗讲究的便是“新鲜”两字,夏日食之,令人五内皆凉,最是平燥消暑。

见了这冰碗,一旁的姊妹们尚可,宝玉可是先喜欢得坐不住了。

贾母知他小儿心性,便向宝玉道:“这东西虽然消暑,可这时节就吃这个,仍是嫌太早了些。虽是好吃,但只是寒浸浸的,容易就积了冷在心里,这又是在山里头,你妹妹们如何禁得住?听我的话,让你大嫂子瞧着,每人多少尝一些儿也罢了,连你也不许多吃。”

这两回是大型表白现场,可惜对方不知道。

也没啥可惜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1章 九六回上 送饮食赦政思消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