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长相见 > 第6章 磨刀

雪落长相见 第6章 磨刀

作者:颀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2:13:51 来源:文学城

元则十三年,太和殿。

赵海宴侧过头,用衣袖掩盖住口型:

“无忧,你去叫阿完送茶水进来。不必回来,且去太医院再为我取点枣仁配药。

顺便教教阿完配药材,即便学不会这个,那五谷不分的毛病也实在应该改改。宫里的香不要燃了,我至多半个时辰就回去。”

远东国使者来得很是时候,恰逢帝王寿宴。

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这些热闹的琐事,除去吵得人心烦意乱之外,没给赵海宴别的感受。

悄无声息的把最后一滴酒倒在桌下,她接过阿完递来的盛有茶水的水壶。

远东紧挨西蒙,语言大差不差,赵海宴能听懂,但仍静静等待旁人翻译。

没什么新意的敬酒说辞。

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酒过三巡,她以醉酒为由顺理成章的离席。

赵海宴素来不相信那些乱力鬼神之说,单单想找个僻静地方,于是扯着小枕出太和殿后沿着东筒子夹道,也就是阴阳道闲逛。

“堂怜……”

赵海宴抬抬手止住小枕的话,一墙之隔处,隐隐传来女子争执的声音。

“张承秋,你疯了吗?”

“德妃。”

小枕干脆利落的猜出其中一人的身份。

“纪蕴,这些年我都还只是个贵人,你敢说不是你在从中作梗?

我儿平白遭人白眼,如今已到不能与旁人说话的境地,若非刘太医用药……纪蕴,你好狠的心。”

张承秋的声音很反常,几近癫狂。

一路上都未见巡逻侍卫,只怕是全被支开。

帝王寿宴,诸多使臣来贺,凡皇室暗卫全都留在太和殿中,无忧同阿完去太医院了,小枕与她又无法互相托起。

“去找崔姑姑。”

小枕点点头,将行灯交给赵海宴,便向着慈宁宫的方向跑去。

“你得不到青睐同本宫有何干系?大皇子寡言少语、不喜争斗乃是性格,孩提都明白的道理,怎得你就是不懂?”

“你怨极皇后,我不过池鱼,孰是孰非你自己心里清楚。”

“是否何人和你说过什么,才致今日之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纪渐语,你说我不怪你,那该怪谁。”

“他倒真是心急……知云,你冷静些,莫要叫人当剑使了去。”

“你该高兴,若往后我能得偿所愿,那你此番也是死得其所。”

东筒子夹道如此之长,行灯到底熄灭在飞驰的风里,赵海宴体力将尽。

远处两个人影模糊的融在一起,纪蕴极力抵抗着越发近的刀尖,身后的宫墙何其冰冷,她奋力挣脱控制,而后狠狠摔在右侧的地上。

张承秋骤然失去着力点,刀在冷月下闪烁,伴着额头撞向宫墙的脆响,最终捅向自己。

赵海宴与纪蕴在瑟瑟的秋风中遥遥相望,她干呕不断,强忍着眩晕和胃部的翻涌,走近去探地上那人的鼻息。

人死后,体温会降低得很快,盖再多的衣物也无法留住。

崔久到时,血流一地。

长公主正虚扶着宫墙,脸色惨白。

飘飘扬扬的小雪花正不停落下,她在风雪里抬眼,宫墙和鲜血已难以分辨,不知道是鲜血染红宫墙,还是宫墙染红鲜血。

“陛下问起,你务必说我与德妃沿路同行,本意是吹风解酒,未曾见过张贵人。

她多疑之病非是一时,宫里的香不要让人查出来,往日种种也皆给她遮掩过去。

若赵默来查,便如实告诉他我的行踪,其余的都不要说,别让他成为罪妃之后。”

不知道是因为酒劲上头,还是因为什么别的,交代完这些后赵海宴停留在原地许久未动。

天光乍破,阳光的棱角割裂远山轮廓。秋日晴空之下,宫里死了个妃子,是病重而亡。

皇帝垂怜大皇子赵默年幼丧母,特为其择名师、授封疆土,望其日后勤勉,不负母妃临终所托。

元则十七年秋,石门院。

折翼愈,向自由。

原本受伤的燕子此刻神采奕奕,停在她手边梳理完羽毛后,便振翅飞向天空。

它绕着石门院盘旋几圈,最终如所有候鸟一样,向着天南前进。

赵海宴放下手中的剜刀,还没来得及安抚被冷落的小猫,身侧的半圆就奔向刚通过月洞门的宁流然,边跑边喵喵喵说个不停。

宁流然没能腾出手,他把竹匾放到院子中央的石桌上,将已经削去皮的柿子均匀摆放,末了竹匾还剩下一个空位。

“黄木香可已种上?”

“还没有,四殿下说得找面向阳又避风的墙,正拉着景玉选。”

“它是不是胖了?”

他蹲下身来,任由半圆跳至膝上。

“是胖了,小枕恨不得每天都给它做满汉全席。”赵海宴笑着,拿起竹筐里最后的柿子削去外皮。

“再这样下去,就要胖成蹴鞠了。”

小猫闻言在宁流然怀里伸着爪子抓挠,却不小心勾住他的衣服,摆出缴械投降的姿势。

一通胡乱挣扎之后,半圆终于在宁流然的帮助下重得用爪自由。

许是为不再重蹈覆辙,它从宁流然的身上干脆利落的跳下。

“刑部说那善掷枪的人,昨天夜里死在狱中。”

“是,死前见过二公主。将那么多东西运上山,把人安插在侍卫里,我想二公主放火是为陛下所默许的。

那人已移交刑部多日,本应秋后问斩,陛下昨日却突然下旨要求大理寺提人重审。

此事在二公主看来,恐怕是陛下在提醒她只要人还活着,就存在叛主的风险。她以为自己受到默许,所以才会在昨夜毫无遮掩的灭口。”

“如此天真。”

柿子皮掉入藤筐,赵海宴站起身向石桌走去。

竹匾上终于座无虚席,秋日晴天,再适合暴晒不过。

那人在大理寺供出东西真假参半。

但不管是意外终止的火灾,还是没能成功的围剿。说到底都不过是一块磨刀石,在打磨之时错把刀刃之亮,当成自己散发的光,以为自己才是宝刀。

仰头望天,伤燕早就不见踪影,不知未来有无归来的可能。

“使团快到了。”

“按路程算,至多再有一日就能入京,这个时间点……想来陛下已有所打算。”

“你的意思我明白,我已想好不插手这些事,只要他们不自己找上来。”

无论做不做磨刀石,赵浅钰都注定要成为活着的牺牲品,一个不外嫁就会被处置的牺牲品。

山上的树木开始落叶,有些顺着瑟瑟秋风飘来,堆积在重重由白色月洞门构成的夹景之间。

时光在半枯不枯的树枝荡漾,秋雨畅游后的泥土芬芳仍存。

赵琛拉着李禛走过一个又一个院子,快要路过半个石门院,才总算停住脚步。

“黄木香到底是种什么花?”

“攀缘小灌木,黄色的,长出来会很漂亮。这不错,向阳又避风。我想把上山路能看见的那几面墙全种上,石头路的苔藓与它相衬,说是生机万千也不为过,如此就更有室外高人隐居的感觉了。”

“可有何种植技巧么?”

“说起来并无,向来是十天施次肥,土干浇次水,至于能长多大,就全靠它自己了。”

赵琛将背篓放到地上,里面装着小枕用厨余物堆的肥,土壤经过腐熟的阶段,已成为合格的肥料。

配合上雨后湿润的腐叶土作为底肥,想种不出来都难。

阻拦李禛的帮助,他从香囊里倒出花种,把其均匀撒到土壤表面,然后覆上层薄薄的肥料。

石门院似乎有种神奇的法力,能让所有在它庇护之下的植物存活。

久久未再听到李禛说话,等赵琛将视线挪到对方身上,发现其正注视着他重新挂于腰间的香囊。

“四殿下,这香囊是堂怜绣的吗?”

圆形的香囊绣着朵已绽放的荷花,两侧伴着水滴状的绿点。

前些日子枯叶初落,赵琛捡来几片叶子,非要让李禛选出来个霸王叶中脉,与其它叶子们的一较高下。

漫山遍野的枯叶发出簌簌的声响,不过片刻,赵琛便垂头丧气趴在石桌上道:“如何能选出常胜将军?”

李禛失笑,将其以一敌百的秘诀全盘托出——选择干枯到失去叶面,已经发软的叶中脉,因为这时候的叶中脉最有韧性,故而最适合出征。

依战前说好,赵琛该答应他的要求。

“李大哥,你想要香囊?”

“那倒不是。”

彼时石门山脚下的幸得岁寒名酒馆内,正有三人面面相觑。

小枕陪着无忧往酒馆来的路上,设想无数可能,从没想到阿完说的棘手,竟然是这么个棘手法。

“什么捡孩子?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是怎能把人家孩子捡回来?”

“轻声些,你轻声些。”

阿完连比许多次小声的手势,觉得额头上的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

“那小孩是个哑巴,我看他被人打得遍体鳞伤,这才动了恻隐之心。你们也知道,我这人就好拔刀相助……”

“拔什么刀,用不着拔刀。我看你就算手里连块豆腐都没有,也还是会帮他。”

小枕本想喝口桌上的茶水压惊,结果却因急促而不小心呛到,随即咳得面红耳赤。

无忧只得一边轻拍着她的背,一边看着汗流不止的阿完道:

“吕掌柜家里已有孩子,先不说他能否顾得过来,就算是能顾过来,贸然将那小哑巴带回,也没法向他夫人解释。

酒馆更不是能住人的地方,遇见盗贼之类,那孩子必然不敌。你如今是想怎么处理?”

“你说的这些我已想到,所以今天叫你们来,是想……我会看好他的,我必然寸步不离的看着他,我是想……是想……将他收到石门院当中。”

“不行,我不同意。没人知道那小哑巴姓谁名谁,父母是谁,家住何方,也没有人知道他有没有受到谁的指使。

全是疑点和风险,他在石门院就是颗随时都可能被点燃的火药。堂……多福现在境况多艰难你不知道?怎能给她添麻烦?

况且就算小哑巴心思纯良,也不一定会知恩图报。阿完,你不是多福,小哑巴不是你。”

“我知道此事是我欠考虑……”

阿完长叹口气,双手在太阳穴反复按压,不知道该拿自己亲手创造的糟糕局面怎么办。

他不是没去找过寺庙之类,只是石门太偏也太小,各处都穷得叮当响,实在没有小哑巴的容身之所。

那小孩没有籍贯,办不了路引。而那些无需路引的地方,又和石门一样穷困。

当地人尚且勒紧腰带度日,更何况是个不能说话、年纪尚青的哑巴。

欲哭无泪,阿完拿起杯子喝了许多口,才意识到里面装得是茶水,没法将自己喝醉。

左错右也错,四面皆南墙,除非上天入地,否则他这份善心是没法落得个好下场的。

无忧安抚着在暴怒边缘的小枕,沉默良久才开口到:

“此事与多福无关,你将小哑巴叫过来让我见见吧。无论他是不是好苗子,我都愿意收他为徒。有了一技之长,往后或许可以寻到镖局的好出路。”

“无忧,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你帮得了他,帮不了所有。”

“我知道,但你过去帮我时,也没有考虑这些不是吗。”

小枕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伴着桌子上响起的“啪”声,奋袂而起。

“石门东角的堪折客栈,基本安全可以保障,但因为实在太过简陋,所以住一晚只要五十文。”

停顿片刻,她指了指阿完接着道:“你来付他的住宿钱,小孩的一日三餐我愿包。从今往后他就是咱们三人共同的孩子。”

三人同说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谁知等小哑巴真站到他们面前,无忧和小枕便齐齐泄火。

“顺秋啊,我问你这孩子是最近才到石门来的吗?”

阿完面露疑惑之色,又在那许久不用的表字里品出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他们三人中,一姓乐名无忧字长乐,一姓高名枕字亦安,一姓段名完字顺秋。

同小枕和无忧一样,平时为方便,也是怕旁人知道长公主违背宫规,往往心照不宣的不曾多提。

说起这表字,其实很是坎坷。

但现在不叫并无妨,他日再叫也不迟。

“我打听过,是本月才来。”

“我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

“来,孩子,你过来。”小枕接过无忧的话茬,那小哑巴于是听话的走过去。

小枕示意对方将左手举起,阿完紧紧盯着。

他以前未曾注意到的,那小哑巴的手背上一道不明显的黑色刺青,正随着小枕对衣袖的摆弄,渐渐显露顺着黑线向下牵引而出的鹰,和伴随在鹰右侧,嘴衔金龟子的红胸姬鹟。

刺青没有刺完,环绕在两只飞禽边的乱七八糟的图腾,在前臂的尾处戛然而止。

看痕迹它至少已经四年有余。

这是种远东国特有的刺青,以绳为牵引,无论刺到什么地步,都在只存在于前臂。

“顺秋,这是远东国的皇室先驱。”

“他看着才十一二岁,哪有这么小的先驱?”

“远东通常八岁刺青,而且除皇室先驱和皇室之外,没人能刺红胸姬鹟。前几年使臣来访,在夜宴上提到过这档事。你当时送完茶水就又出去,恐怕没能听见。”

“但愿他只是先驱,你二人在此等候,我马上回去告知多福。”

柿子要晾晒差不多要十天。

赵海宴在石凳上端坐许久,侍卫因圣旨的“禁足石门”,只虚虚实实的环绕石门山守卫。

这些人没再换过,他们像收到什么命令,对那些送进来的书信之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开始不再阻拦她的外出。

母后在朝中的眼线仍然日日进言,连带着以徐子睿为首的权党,也就是原来太后门下的各路官员。

不知道徐子睿是如何劝说的。

又或许是她犯下欺君之罪,最终却只被罚俸和禁足这件事,起到了预想中的效果。

总之他们中的一部分,终于愿意倒戈向她这个年轻的长公主。

宁流然说这是好兆头,长公主党的雏形已经出现。

太子之位,赵无匣早有定夺。

赵寂曾是他心中人选的挡箭牌,只不过苦于赵默将其所作所为公之于众,才不得已选择放弃。

如今,在能帮赵无匣压制权贵的基础上,赵海宴自愿成为了新挡箭牌。

这昭示着只要她倒下,豺狼虎豹就会蜂拥而至。

他心知肚明她不会倒下,也心知肚明她是关键的一环,所以才会逼她站出来。

赵海宴将黑子落在棋盘,白子被围截得只有一条路可走。

观棋者是她,落棋者是她。主动者是她,被动者是她。

然而落子无悔。

“堂怜,阿完捡到个孩子,前臂的刺青是远东国特有的。你此前提过远东国新王登基,我想他或许是来找你的。”

无忧努力调节混乱的呼吸,而后看见赵海宴因为坐得太久的缘故,站起来时有些踉跄。她下意识想要上前搀扶,对方却挥挥手示意无事。

“那孩子现在在哪?”

几墙之隔处,李禛将赵琛的香囊放到石桌上。

夕阳无限好,李禛就着明亮的暮色,略显笨拙的绣起新香囊。

赵琛在旁看着,见他连将线插进针眼都格外费劲,不禁说道:“李大哥,你若是真的喜欢,我可征得长姐同意后,将香囊赠你。”

“四殿下,我这仿制品只是想借个模子,来日好能……”李禛未将话说完,终于将线戳进针了眼。

邹静外出去取在京都为李禛订购的兵器,顺路又买些回来。东奔西跑的忙活半天,全为给徒弟惊喜。

谁料才跨过小院门,就看见原先只爱武艺和诗书的李禛,正专心致志的绣东西,旁边还坐着昏昏欲睡的四皇子。

“景玉,我不知道你已经开始喜欢这些了,否则必会给你买些回来。”

见她大包小包的拎着不少兵器,李禛本欲放下针线向前帮忙,然而听清楚邹静所言,他脚步顿住,连脸上的表情都空白几刻。

末了只好轻笑着接过重物,摇了摇头的同时,再进行一番略显苍白的解释。

赵海宴踩着秋阳下山,路上询问诸多有关那小孩的问题,无忧一一作答。

小孩能听懂、也会写些字,但两相对比,会写的比能听懂的要多得多。

故到达酒馆时,阿完已备好纸笔。

没有面面相觑的尴尬时刻,只有长时间仔细辨别纸上的字到底是什么的磨练。

见寸。是在回答她的第一个问题,是否曾经见过阿完。

找你。是在回答她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到石门来。

无令不冬。是在回答她的第三个问题,身边的侍卫、随从在哪里。

哥哥押宝你,想合作。是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想做什么。

他口中的哥哥,是远东国的新王,黎敬。

西蒙临近远东国,边境之地鱼龙混杂,雾竹青回西蒙的消息是瞒不住的。

附属国的重臣突然归故地,又匆匆被兵马带走。

既非官兵,便是谁带走雾竹青,谁就有能力承担他离开、返回大燕的过失。

可一件事情瞒不住,那另外几件呢?

陛下为何默许,又是谁走漏风声。

“你同我们回石门院。”赵海宴道。

李禛将炖肉从锅里捞出,邹静在石桌边教赵琛练武的声音,穿透他眼前的窗和蒸汽传来。

下道该做杏仁粥。

他估算着赵海宴他们回来的时间做菜,宁流然几次三番说要帮他,结果半天只弄出道拍黄瓜,还拍得七零八碎。

李禛无语凝噎,意识到宁流然在宫里说的不会做饭,的的确确不是托词。

不忍多看黄瓜的尸体,他告诉宁流然自己能忙得过来。

恰好半圆到达门槛边,宁流然索性不再坚持,端起桌边的鱼往黑猫的方向走去。

粥要熬两刻钟,等他将熬好的杏仁粥盛入碗中,窗外的交谈声已变得频繁、热闹起来。

李禛侧耳静静听着,直到听见赵海宴声音出现在最末,才端着盘子走出厨房,将杏仁粥放上木桌。

“这孩子是?”宁流然询问道。

“膳后同你说。”

小孩并不惧生,得到碗筷便吃起来。

李禛坐在他身边,偶尔用公筷给他夹些够不到的菜式。

“他可会一些手语?”

“应当是会。”

小孩大概是听懂手语二字,轻扯李禛的胳膊。

他腾出左手伸出食指和中指,由外向嘴边拨动,模拟用筷子吃饭状,而后握拳,向上伸出拇指。

是在夸奖饭菜好吃。

“你兄长连这的手语都教给你了?”

小孩咧开嘴笑,指指自己,伸出食指,将指尖向上贴在胸前。

“自学成才,有前途。”

“宁先生竟还懂这些?明天可不学文章,学学这个?我对文章策论实在……”

赵琛眼睛一亮又一亮,看起来很是感兴趣。他除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章外,对任何事物都很感兴趣。

宁流然只得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说自己仅会一点,称不上懂。

李禛的视线出发又跑回,最后落在那碗摆在赵海宴面前的杏仁粥上,对方正面无表情的吃着。

可那粥明明是苦杏仁,他买到的无数不多味道优良的苦杏仁。

赵海宴眼睛里毫无情绪的波澜,她只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好。

晚膳过后宁流然如愿得知事情原委,他同赵海宴一样,认为“合作”之事有待考量,要等对方开出条件,才好说答应或不答应。

因而赵海宴将小孩安置进空屋,并没有急着离开。

“等使团进京,我就把你送回去。”

小孩歪歪头,在纸张上写合作二字。

“条件。”

小孩看着这两字许久,久到赵海宴以为他不认识这两个字。

“原一知持你,金银财宝、各路豪杰供你用。”

“不是这个意思,是他我要付出什么。”

“和平哥要,哥要他日兵临城下,大燕能出兵帮助远东抗击北敌。”

远东国受北敌困扰不是一年两年,赵无匣必然不会出兵,他要等,等到可以一石二鸟的时候。

“使团这次来访是为求娶?”

“哥说不瞒你,是。”

长久的沉寂过后,赵海宴笑了笑,似乎并不在意对方的所作所为:“今日的饭菜可还合口。”

小孩用力点点头。

“合作总要拿出点诚意来,比如卖国贼姓甚名谁。”

话锋急转直下,说者与听者没什么反应。若有第三人在场,兴许会以为那毫无情绪起伏的质问是自己幻听。

“哥说,你如果不问,那之后的话也没有必要说,那些人,在令河山,也店很多。”

求娶公主若能成功,他日北敌兵临城下大燕不会坐视不理。

而改朝换代之后可就不好说了,前朝联姻而已,新王自有无视的权利。

黎敬打得好算盘,北敌一日不平,战争就早晚会打。

远东近邻西蒙和大燕,北敌势必要平。赵海宴没有拒绝的理由,但她还不能接受。

“圣上治国有方,早得了天意相助、福寿绵长,我亦只求国家无恙、天下太平。

有一句话全当提醒,你们的探子该走了,而且应该永远别再回来。”

“你要做什么,我们邦你。”

小孩倒不退缩,反而像下定什么决心,重新写道:“你们要做什么,我们邦你。”

我们,你们。

纸张的摩擦声像纸面的尾音,赵海宴的神情在烛火中晦暗不明,过了许久才道:

“那便全当交个朋友,和亲之事我想要个转机,若难能办成,那倒也无妨。”

“该怎么告诉你达安。”

“他若同意,便让使团的人在酒宴上问问大燕的好酒。若不同意,不问就是。

我给你两个荷包。

和你衣服颜色差不多、比较小巧的这个,用来放这张纸。务必要贴身收好,到时直接给你兄长看。另一个,你随意往里面放些东西,要毫无遮掩的挂在腰间。”

小孩点点头,见赵海宴将信纸一折再折,然后放入白色的迷你荷包里。

“你叫什么名字?”

他提起笔来,意料之外的工整写下“黎湫”。

“黎湫,使团入京之后就会被监视,所以你来石门院的事情能不能瞒住,全要看使团走的路线够不够曲折。你哥和你交代过汇合的事情吗?”

“侍卫,戏。”

那就是已经交代过。

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余的事明面上能过得去就是,赵海宴没什么好担心的。

“既如此,我便放心。早些休息,晚睡会长不高。”

黎湫点点头,比划几个手势,算是道过晚安。

屋门严实闭合,烛火摇曳下只有一人。

他执笔草草写下诗词,等墨迹已干,就依赵海宴所言放入另一个荷包中,将其挂在腰上。

随后蜡烛熄灭,装有纸的小荷包被收入衣服内侧的暗袋。

“远东使团于趋近京都之途,猝然遭变。幸随行众人齐心协力,终救什别王黎湫出险。帝闻之,即遣精兵接应以慰,谨防变故再生。

接风宴,远东国王黎敬,言大燕之辽阔,恳请迎娶大燕公主,唯愿两国修好,永结百年 。帝应,择二公主往,元则十九年为始。众同庆,远东使臣试问大燕良酒,所回不一,苦酒居多。

宴饮何乐,唯忧前路。臣等恭祝殿下福体康泰,祈愿殿下勿复忧思。”

赵海宴将信纸折叠放入火盆任其燃烧,黎敬的答案在她的意料之中。

陌生人之间的姻亲,远没有可视的利益靠得住。

黎敬做出了取舍。

赵浅钰被软禁在宫中成为和亲棋子,却总想着要见上赵海宴一面。

赵无匣或许是想给长女和端妃的矛盾添上把火,便以姐妹相惜为理由,下旨要二人相见。

富丽堂皇的借口,令人作呕又无法拒绝。

石门院几人送她到山底,莫名的,赵海宴想起黎湫临走前递给她的那张纸:

“他叫我教他卫兑凡只,但后来又改成得偿所愿。我问他祝谁,他达你。”

由葳蕤繁祉到得偿所愿,赵海宴不解。

而不远处,李禛站在原地没有动。

赵琛坦白不愿学习文章策论之夜,她才踏进自己的院子,便看见站在石桌边的李禛。

“你在这做什么。”

“我来看看柿子,夜里蚊虫多,我便想着一会将它们收回去明日再晒,却忘了它原是有东西罩住的。”

“若赵琛实在吵你,不如换到离他远的住处。”

“堂怜不必忧心,我作为伴读,于情于理也该离四殿下近些。”

赵海宴在李禛对面的石凳坐下,二人在仅仅相距一步之遥的地方同望月亮。

半圆的窝建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

赵琛特意叮嘱木匠弄的活木门,此刻遮住了里面正在酣睡的猫。

“那杏仁粥是我第一次做,或许没把握好火候。”

“已极为不错。”

石门院第一场的风波已过,瑟瑟的秋风环绕住李禛。

那碗杏仁粥他提前做过许多次,是在找寻最好的口感,是在看用量是否真的合适,也是在逃避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坦白。

拦住一个人开口的,从来不是难以启齿的忐忑。

而是说话者不清楚自己将要承担什么后果,又或者正是因为太清楚会面对什么后果,所以才迟迟不敢面对。

衣袖松开又握紧。

“堂怜,我来石门院并非意外。”

“我知道。”

赵海宴手上落下一片枯叶,她低头望去,瞧见叶子边缘的红黑相间。

为舅父献计的人几个月前就在临斌被抓,吐出些有关李禛的事情。

她没有发作,而是封锁消息,又安排好一切,制造出没有任何人能看破的风平浪静的假象,等待着李禛的动作。

“我不在乎别人的利用,很少有人不利用我。这些事情司空见惯,早已无关紧要。

只要不对我有所妨碍,便皆可视若无睹。我知道你无恶意,李将军乃国之栋梁,间接帮他我亦有利可图,你无需小心谨慎。”

此事绝非是李禛以一己之力促成,利用她也的确是缓解李家困境的最优解。

赵海宴猜忌但不埋怨,因为有些事情她无法左右,旁人也是。

“此事是我之过,我与李家绝无加害之意。可事在人为,我也知晓于事无补。

但若你准允,我必竭力相助,只待一切安定便自行请辞。”

细听叶落惊秋虫鸣亡树,感叹凉夜如水相对无言。

停留在月亮上的视线再次削减,赵海宴发觉李禛与她很像,但又有些不一样。

李禛的聪明藏在暗处,有时候又不再遮掩。

山下贩卖苦杏仁的小贩是个生面孔,也是第一个发现黎湫遍体鳞伤的人。

我们,你们。

不止指阿完几人。

“一天十二时辰,傍晚和夜晚最叫人舒心。”

二人都未再提起原先的话,秋日夜幕里传来李禛的低声附和。

她闻声再次望去,率先看见的,却是李禛肩上滑落的那片枯叶。

侍卫在外面提醒该下马车,赵海宴步履不停。

雾竹青留下的盒子里装着枚药丸,经邱瑞辨认,就是纪蕴所给的西蒙毒的解。

这当中仍有问题尚未解决,她暂不打算将此事告诉纪蕴。

熟悉的宫墙从身侧掠过,赵海宴未曾预料到踏入宫殿迎来的第一句话,竟是对不起。

那双积满忧郁的眼睛,将视线直挺挺的放在来者的身上。

童年已经恍如隔世,故人好像已经死去多时。

“长姐,我还以为他终于想起我这个女儿了。”

“好在能避过些争斗不是吗。”

赵海宴没有落座,静静听着眼前人的倾诉,眼见对方将手中的椅耳越握越紧。

“你的心太软,若我是你,该恨不得将觊觎权力的庶女杀之而后快。

说来可笑,要夺你性命,我却总要记起你的眼睛。

石门院失火,我怕的是再也见不到你。去灭口的途中,我怕的又是你已经知道……知道我想要置你于死地。”

“文和。”

赵浅钰大梦初醒般松开椅耳,她垂眼去看发红的掌心,而后抬眼与在梦里出现过无数回、在回忆中载满笑意的眼睛对视。

时过境迁,它们已变得沉静。

她忽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埋怨什么。

“长姐,母妃因我所作所为勃然大怒。不必忧心刘家,无论如何我对你都有所亏欠。”

四周陷入死寂,直至暮鼓将响,宫门即将落钥。

殿内的香孜孜不倦的呼吸吐气,一如往昔。

赵海宴没能将任何劝解的话说出口。

怪物是人非事事休。

坐在椅子上的人挣扎着想说出些乞求原谅的话,却发现它们已不约而同的哽在喉咙。

怪欲语泪先流。

人与人之间,一步之遥,遥不可及,难于登天。

赵浅钰激烈的喘着气,在咳嗽和抽泣中吐出句像在疑问,又像在叙述的话:“长姐,我们是敌人吗。”

眼前人的神情在泪水里变得模糊不清,她听见眼泪在说话。

“或许恰如停在都城南庄。”

手部在呆滞里猛的一缩,因为被从脸上坠落的温度所灼痛。

赵浅钰迟钝的抬起头,没有找到说话者的踪迹,只看见昏暗宫室的殿门大敞,外面正值秋日晴空。

两侧的红墙接上天,框住片没有云朵的夕阳。

头簪玉梅的女子站在宫道暮色里,抬头仰望起方方正正的天。

守在宫门前的侍卫不明所以,试探的看向长公主,又极快收回视线。

那人脸上隐隐浮现出情绪,但最终仍然面无表情。

奇怪得紧。

本章引用:

1.《武陵春·春晚》宋·李清照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走主线,走主线,走主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磨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