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天工开物
艺术展"天工开物"的开幕日期,如同一颗不断逼近的星辰,悬挂在沈伊颜工作室的日历上,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引力与光压。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焦虑和创造力的特殊气息。
最后一周,倒计时进入了以小时为单位的精密刻度。工作室中央,历经水厄与新生的《新·穹宇》已然完工,但它作为本次展览的压轴核心,还需进行最后的调试——与光影的共舞。沈伊颜深知,苏绣的灵魂一半在指尖,另一半则在光下。丝线的光泽、色彩的微妙过渡、不同针法形成的独特肌理,都需要最契合的光线来激活,方能达到"天工开物"般浑然天成的极致效果。
然而,尝试了数种灯光方案,效果总差强人意。沈伊颜站在梯子上,徒劳地调整着临时架设的射灯角度,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样不行。"她轻叹一声,声音在过分安静的工作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卿湫然带着一身室外的微寒走了进来。他刚结束在苏州分院一个长达十小时的会议,眉宇间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西装外套随意搭在臂弯。但他的目光依旧锐利,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室内的困境和她眉间的蹙痕。
他甚至没有放下东西,只是走到《新·穹宇》前,静静凝视了片刻,然后抬头看向梯子上的她:"灯光有问题?"
"嗯。"沈伊颜点头,带着点无奈的口气,"总是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感觉差了一口气。"
卿湫然没有立刻说话。他放下外套和公文包,挽起衬衫袖子。他绕着巨幅绣品缓慢走了一圈,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从不同角度审视着。然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沈伊颜意料的举动——他走到墙边,"啪"一声关掉了工作室的主灯。
室内瞬间陷入昏暗,只有窗外城市的夜光和几盏未调整好的射灯投下的杂乱光斑。沈伊颜微微一惊,扶着梯子看他。
"基础光照环境太复杂,干扰判断。"他言简意赅地解释。接着,他从随身总是带着的一个黑色技术箱里,取出了一个大小如望远镜、造型却极为简洁流畅的银白色仪器。
"这是分光光度计,便携式。"他一边熟练地架设仪器,连接上随身平板电脑,一边解释,语气平静得像在实验室,"可以精确测量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色度坐标、显色指数。比人眼客观。"
沈伊颜从梯子上下来,好奇地走近。屏幕亮起,复杂的参数界面和实时波动的曲线图映入眼帘。卿湫然调整着仪器,对准《新·穹宇》的不同区域进行扫描。
"这里,"他指着屏幕上一处波峰,"你用了大量含钛的金属丝线混合传统蚕丝,在450纳米蓝光波段反射率极高,但现有灯光在600纳米以上的红光区域供给不足,导致整体色彩偏冷,星云的暖色调层次被压抑了。" 他低声分析着,仿佛在解读一份天体光谱数据,“色彩饱和度提升12%,可有效激发多巴胺分泌……这就是‘美’的数据化体现。”
他又移动到绣品中那片用"乱针绣"表现的、融合了雨丝意象的深空星云区。"这一区域,丝线肌理复杂,多层次叠加,对光的漫反射效应显著。需要更宽光束角、显色性极高的光源,才能还原出你想要的'朦胧中蕴含无数星辰'的立体感和深邃感。"
他冷静地报出一连串数据:色温建议从当前的4000K提升至5200K左右;显色指数CRI必须高于97;不同区域需要配置不同光束角的灯具,并精确计算照射距离与角度……
沈伊颜怔怔地听着,看着他专注侧脸被屏幕冷光映亮,那些冰冷的数据和术语从他口中说出,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正在精准地解读她创作时最细微的感知和意图。
"你……"她喃喃道,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叹,"你比我自己还要懂我的绣品。"
卿湫然操作仪器的指尖微微一顿,抬起头看她。昏暗光线下,他的目光深沉而专注,带着一种纯粹的、属于探索者的光亮。他回答得理所当然,却又重若千钧:
"因为你的宇宙,也是我的课题。"
这句话像一枚温柔的针,轻轻刺入沈伊颜的心房。他的课题是浩瀚星空,是精密仪器,是无穷的数据。而如今,他将她的绣品、她的艺术世界,也纳入了那神圣的"课题"之中。
接下来的一天,成了两人一场小型的技术攻关。卿湫然负责"理论计算"和"参数校准",他甚至调用分院的资源,紧急协调了一批符合要求的高显色指数博物馆级专业射灯。沈伊颜则负责"效果验证"和"艺术把关"。
"这个角度,星轨的金属光泽会不会太锐利?"
"稍等,我微调3度,并降低10%亮度,模拟晨昏交界时的柔和折射。"
"那片雨丝星云,我想让它有种'将滴未滴'的湿润感。"
"明白。需要增强侧向冷光,凸显水汽折射的晶莹感,同时保证主体暖光星的穿透力。"
他们之间的对话,变成了理性与感性、数据与美学的奇妙交融。他严谨地执行,她细腻地感受。有时为一个细微的调整,两人会反复讨论试验多次。在这个过程中,沈伊颜下意识地抓住卿湫然的手臂寻求平衡,随即又松开,两人之间流淌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暖意。
夜幕再次降临,最后的灯光方案终于确定。当所有灯具按照卿湫然的参数安装调试完毕,总开关开启的刹那——
整个工作室仿佛被施了魔法。
温暖而纯净的光线如天瀑般倾泻而下,精准地笼罩着《新·穹宇》。深蓝的缎面底料仿佛化为了真实的夜空,深邃无垠。金属丝线绣制的星轨清晰地浮现,流淌着冷静而璀璨的银辉。那些暖色调的星辰、星云,此刻焕发出无比鲜活而丰富的色彩层次,橘红、金棕、淡紫……温暖而充满生命力。
最令人震撼的是那片曾被雨水毁坏、后又以"乱针绣"重生的雨丝星云区。在精心计算的光线下,无数细密的雨丝仿佛真的在深邃的宇宙中飘洒,折射着遥远星辰的光芒,朦胧、湿润,又蕴含着无数细微的、正在呼吸的星点,充满了动态的诗意和破碎后重生的磅礴力量。
沈伊颜屏息凝神,仰望着这幅在完美光线下终于彻底"活"过来的作品,眼眶微微发热。
卿湫然站在她身旁,同样仰望着,冷峻的侧脸线条在光线下显得柔和了许多。
"谢谢你,湫然。"她轻声说,"没有你,它无法这样......完整。"
"它是完整的。"他低沉回应,"我只是帮它找到了最契合它的光。"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被绣架旁另一个小一些的绣绷吸引。那是沈伊颜这些日子一针一线绣制的《星茧》。之前因专注于《新·穹宇》的灯光,他并未留意。此刻,在完美的光线下,《星茧》的细节也清晰呈现。
他不由自主地走近。
椭圆的茧体依旧被冰冷凌厉的金属丝线紧密缠绕,秩序井然,闪烁着无机质的冷光。然而,与他最初所见不同,茧的深处,那些晨曦暖橙、星云淡紫的柔软彩光,不再只是微弱地透出,而是变得鲜明、活跃。仔细看去,会发现一些极细的彩色丝线,正以一种极其精妙的"套针"针法,破开冰冷金属丝线的缝隙,向外探出,如同新生的嫩芽。而一些金属丝线,也不再是纯粹的禁锢姿态,反而像是被内部的温暖色彩所吸引,微微改变了走向,仿佛在守护,又像是在与之共舞。茧的形态依旧,但其内在,已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一种动态的、正在发生的交织与融合,孕育着某种即将破壳而出的、更为璀璨的新生。
卿湫然凝视着这枚《星茧》,久久无言。他看得如此专注,仿佛要通过目光解析出每一根丝线所承载的情感密码。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这枚茧,绣的是他。是他冰冷外壳下被她感知到的柔软,更是他们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碰撞隔阂,到如今的相互理解、相互渗透、共同孕育。
沈伊颜走到他身边,没有说话。
许久,卿湫然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深沉地看向她,那里面翻涌着复杂难言的情绪,有震动,有恍然,还有一种被深刻懂得后的柔软。
"这是......"他的声音有些低哑。
"给你的。"沈伊颜微微一笑,眼神温柔而坚定,"展前礼物。"
卿湫然没有立刻回答"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指尖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如同触碰精密部件那般,去触碰那枚茧,却又在即将碰到时停住。
他终于再次开口,声音低沉而郑重,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千钧的思考:
"它……在生长?"
沈伊颜的心因他这句话而轻轻一颤。他懂了。他完全看懂了针线之下,她所表达的一切。
"嗯。"她点头,目光落在《星茧》上,轻声说,"就像我们一样。"
卿湫然转回头,再次深深凝视那枚《星茧》,然后,他伸出手,不是去碰绣品,而是轻轻握住了沈伊颜的手。他的掌心温暖而略带薄茧,坚定地包裹着她的手指。
良久,他才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我会保护好它。’——不知是指绣品,还是指其中汹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