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星绒宇宙 > 第22章 第 22 章

星绒宇宙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猫爪上的星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7:25:31 来源:文学城

第二十二章:双城记

西北的寒风似乎还裹挟着沙砾,刮擦着卿湫然的感官记忆,人却已站在了江南初冬温润的空气里。苏州工业园区,这片与传统老城风貌迥异的现代化区域,高楼林立,线条冷硬流畅。国家航天局苏州分院就坐落于此,像一枚精密嵌入城市的未来芯片。

卿湫然的临时办公室在分院大楼的高层,视野开阔。窗外不再是西北戈壁的苍茫壮阔,而是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和远处若隐若现的古典园林轮廓,一种奇异的时空交错感。办公室不大,陈设极简: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数台高性能计算机屏幕闪烁着他熟悉的代码和数据流。

唯一与这冰冷科技感格格不入的,是办公桌一角那个小巧的星空投影仪。那是他从西北基地带来的,沈伊颜曾无数次在视频里看见它在他身后的墙上投下璀璨星河。此刻,它静静地立着,像一个微缩的宇宙坐标。窗台上,不知何时多了一小盆绿萝,是分院行政人员摆放的,说是能净化空气。卿湫然对此不置可否,但也没有拒绝。偶尔从繁复的数据模型中抬起头,看到那抹生机勃勃的绿色,紧绷的神经会莫名松弛一瞬。

而沈伊颜那边,变化则更为细腻无声。她的绣绷旁,那个原本放着针线笸箩和画稿的小几上,悄然出现了一个精致的"揽月号"火箭模型,比例精确,细节逼真,是卿湫然某次从基地带回给她的。银白色的箭体在柔和的室内光线下泛着冷调的光泽,与周围温软的丝线、古朴的绣架形成一种有趣的对峙与融合。

两地奔波的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节奏快得惊人,像一场精心编排却又充满变量的轨道对接。周一清晨,他可能还在苏州分院的会议室里,研讨协同优化方案;周三下午,他的人或许已经回到了西北基地的超净车间,穿着防尘服,检查核心部件的微毫变化。

交通的便利缩短了地理距离,却无法消弭那种身心始终处于"在途"状态的悬浮感。他的行李箱永远处于半打包状态,里面是几套换洗衣物、必要的洗漱用品、厚厚的项目资料,以及一个防震盒,里面装着他正在阅读的专业书籍和——一枚沈伊颜悄悄塞进去的,用苏绣边角料做的,散发着淡淡皂角清香的小香囊。他将其放在西装内袋,美其名曰“测试香料分子对精密仪器的影响”,却从未取下。

这天晚上,苏州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冬雨。雨水敲打着玻璃窗,发出细密而规律的声响。卿湫然在分院的办公室里,面对着一组异常复杂的数据。这是从"揽月号"原型机传回的长期运行监测数据,某个传感器的读数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却无法忽视的周期性波动,折磨着他追求绝对精确的神经。

屏幕上的光标不停闪烁,公式推导写满了一旁的电子手写板,又被一次次推翻。时间悄然滑向凌晨。办公楼里早已空寂无人。疲惫如同潮水般一阵阵袭来,太阳穴隐隐作痛。

他揉了揉眉心,习惯性地伸手想要拿过桌上的咖啡杯,却发现杯早已见底。就在这时,放在桌角的私人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沈伊颜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他立刻接通了。

屏幕那端,沈伊颜的脸庞在工作室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她似乎也刚结束一段专注的工作,发髻有些松软,几缕碎发垂在颊边,身上穿着一件素色的中式家居服,背景是她熟悉的绣架。

"还没休息?"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深夜特有的沙糯。

"嗯,有点数据要处理完。"卿湫然调整了一下坐姿,"你怎么也没睡?"

"在赶一批小订单,正好陪你一会儿。"她笑了笑,拿起手边一件正在进行的绣活,是一方手帕大小的缎面,上面绣着几枝疏朗的腊梅。她的手指拈起一根极细的红色丝线,熟练地穿针引线,指尖在柔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

视频里,两人一时无话。他继续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眉头微锁;她则专注地运针,细小的银针在缎面上上下穿梭,发出几不可闻却又确实存在的、极有规律的"沙沙"声。这声音微弱而持续,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卿湫然的耳中。

窗外的雨声,屏幕里针线穿过缎面的细微声响,交织在一起,奇异地抚平了他内心的焦躁。那种感觉,很像他在西北基地深夜工作时,接收到的来自遥远卫星的、作为背景音存在的稳定白噪声——一种意味着系统正常运行、一切尽在掌握的恒定底噪,让人心安。

他忽然抬起头,目光从冰冷的数据屏幕移向视频里她低垂的眉眼,脱口而出:"你捻线的声音,像卫星信号白噪声。"

沈伊颜运针的手指微微一顿,讶异地抬起头,看向屏幕里的他。他此刻的眼神不再是全然的理性分析,而是带着一种罕见的、近乎诗意的朦胧温柔。她先是怔住,随即明白过来他话中的含义,唇角缓缓漾开一抹了然而温暖的笑意。

她轻笑出声,声音像玉珠落盘:"那你是我的专属接收站?"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几分难以言喻的亲昵。

"嗯。"卿湫然极其认真地点头,仿佛在确认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专属的。只接收你的频率。"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信噪比极高。”

一句简单的话,却让沈伊颜的心尖像是被什么温暖的东西轻轻烫了一下。她低下头,继续绣着那枝腊梅,只是嘴角的弧度久久没有落下。

"苏州下雨了?"卿湫然注意到她背景窗玻璃上蜿蜒的水痕。

"嗯,下了一会儿了,不大。"沈伊颜抬眼看了看窗外,"听着雨声干活,心里挺静的。你那边呢?"

"办公楼里太安静,只能听到空调声。"卿湫然说着,目光又扫过那些令人困扰的数据,"比戈壁滩还安静。" 至少戈壁滩还有风声。

"戈壁滩的风声,是什么样子的?"沈伊颜好奇地问。

卿湫然思考了一下,试图用她能够理解的方式描述:"有时候很尖利,像有很多细小的沙粒在摩擦玻璃;有时候又很低沉,像......嗯,像巨大的、看不见的海浪在很远的地方滚动。"他顿了顿,"还有一种,极安静的时候,能听到一种非常非常轻微的、高频的嗡鸣,据说是气流摩擦地面产生的。"

"像某种宇宙的低语?"沈伊颜想象着,眼神有些向往,"下次你去的时候,录给我听好不好?也许......我能把它'绣'出来。"

用丝线表现风声?卿湫然觉得这想法不可思议,却又莫名地契合她天马行空又总能落于实处的艺术思维。他点头:"好。我试试。"

话题又转回彼此的工作。沈伊颜说起白天的趣事,工作室新来的那个小学徒林小雨,似乎和经常来送快递的小伙子互生情愫。卿湫然则难得地抱怨了一句苏州分院食堂的菜品偏甜,让他这个习惯了西北咸辣口味的人有些不适。

这些琐碎日常的分享,隔着屏幕,跨越了物理距离,将两个独立运行的世界悄然连接。他面对冰冷数据时紧绷的神经,在她轻柔的叙述和规律的针线声中慢慢松弛;她专注于方寸绣面时累积的疲惫,也在他偶尔笨拙却真诚的回应里得到舒缓。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看不到的角度,沈伊颜的手机支架旁边,放着一本摊开的素描本。上面不是设计图,而是几幅匆匆勾勒的钢笔速写:一个男人专注侧影的轮廓、电脑屏幕的微光、微微蹙起的眉头......

而她也不知道,在他堆满资料的办公桌抽屉深处,放着一本崭新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软皮笔记本。扉页上,是他用极其工整的技术字体写下的标题:《色彩与光线观测笔记》。下面零星记录着几条:

"11月7日,晴,15:32,园区落日,色温约3500K,偏橘红,类似CR2023色卡编号。"

"11月12日,阴雨,10:15,透过雨幕的散射光,灰度层次丰富,无明显冷暖倾向。"

......他在用他的方式,笨拙地尝试理解和进入她所感知的那个世界。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沈伊颜绣完了腊梅的最后一瓣,仔细收好针。卿湫然面前的屏幕上,那组异常数据的分析似乎也取得了关键突破,他快速敲击键盘,记录下结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

"差不多了?"沈伊颜轻声问,掩口打了个小小的哈欠。

"嗯,核心问题定位了,明天可以安排实验验证。"卿湫然保存好文件,合上电脑,"你呢?"

"我也好了。"她将绣片小心地放回笸箩里,"你明天还要赶早班机回西北?"

"对,基地那边还有个协调会。"卿湫然看了一眼时间,凌晨一点半,"你快去休息。"

"你也是,回到住处别再工作了,立刻睡觉。"沈伊颜叮嘱道。

"知道。"他应着。

两人却又一时舍不得挂断。视频里,他们静静看着对方,隔着数百公里的距离,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感受着彼此的存在所带来的那种深沉而宁静的力量。

"那......我挂了?"沈伊颜说。

"好。"卿湫然点头,"晚安,伊颜。"

"晚安,湫然。"

屏幕暗下去。办公室重新陷入一片寂静。卿湫然靠在椅背上,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疲惫感再次袭来,但这一次,心是满的,是安的。

他拿起那个星空投影仪,按下开关。瞬间,无数细小的光点投射在天花板和墙壁上,缓缓旋转,构成一片静谧的微型宇宙。他关掉了办公室的主灯,置身于这片人造星海之下。

这一刻,他仿佛同时身处两地:身体在苏州高楼冰冷的科技空间里,精神却仿佛链接到了西北浩瀚的真实星空,而心底最柔软的一角,则安放在那个苏州老城里、飘着茶香墨韵和丝线光泽的温暖工作室中。

双城记的生活固然辛苦,充满了奔波与分离。但正因为有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城",有了那个在另一座城里默默为他亮着一盏灯、捻着一根线的人,他的世界前所未有地完整,且心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