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星绒宇宙 > 第24章 第 24 章

星绒宇宙 第24章 第 24 章

作者:猫爪上的星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5 17:25:31 来源:文学城

第二十四章:云端绣轨

艺术展当日,清晨。

苏州,"天工开物"跨界艺术展主会场外,晨曦微露,却已人头攒动。媒体的长枪短架、受邀嘉宾的低声寒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共同织就了一幅喧嚣而期待的图景。巨大的海报上,《新·穹宇》的局部特写如同惊鸿一瞥,吸引着所有过往的目光。

后□□立休息室内,却是一片相对的静谧。沈伊颜端坐镜前,任由化妆师完成最后定妆。她身着一袭改良过的苏绣礼服,素雅的月白色缎面上,以极细的银线和淡灰色丝线,疏密有致地绣出若隐若现的星轨纹样,既契合主题,又不失沉静雅致。

镜中的她,妆容精致,神色平静,唯有交叠置于膝上的双手,指尖微微用力,泄露了内心的波澜。目光掠过镜旁立架上的那幅《星茧》,它已被精心装裱,冰冷的金属丝与内里温暖的彩丝交织缠绕。

与此同时,数千公里之外,西北戈壁深处。

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气氛是另一种极致的、被精密控制的紧绷。巨型环形屏幕上数据如瀑布般奔流,红绿指示灯无声闪烁。空气里弥漫着低温空调的凉意、电子设备运行散发的微弱臭氧味,以及一种几乎凝成实质的凝重。

卿湫然坐在属于他的控制台前,身姿挺拔如松,穿着统一的深蓝色工装,侧脸线条在屏幕冷光映照下显得愈发冷峻。他指尖快速而稳定地掠过键盘,进行着发射前最后的参数复核。他的控制台一角,贴着一张小小的照片——是沈伊颜发来的《星茧》完成照。

两地,两人,身处的世界截然不同,却仿佛被同一根无形的弦紧紧牵动着。

上午九时整,艺术展正式对特邀嘉宾和媒体开放。

流光溢彩的展厅内,人流如织。当沈伊颜出现在《新·穹宇》前时,瞬间成为了焦点。巨大的绣作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焕发出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沈伊颜站在作品前,清亮的目光扫过在场的观众,开始了她的讲解。她的声音起初略带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但很快便沉静下来。

她讲述了星空,讲述了苏绣,讲述了那场突如其来的雨,讲述破碎与重建。"……所以,最终站在这里的《新·穹宇》,并非我最初设想的那个完美无瑕的宇宙。"她侧身,指尖轻柔地引向绣面,"它承受过意外,经历过破损,但最终,那些伤痕化为了它肌理的一部分,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

台下许多人沉浸在她的话语和作品带来的双重震撼中。

就在这时,一位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中年男士挤到前面,语气带着几分刻意地扬高提问:"沈女士,您的作品和讲述非常感人。但恕我直言,您将一场意外导致的瑕疵升华为'美学',是否是一种取巧?甚至是对传统苏绣追求'完美无瑕'的一种背离?再者,您反复强调与航天科技的关联,这是否有借势炒作的嫌疑?艺术的价值,何时需要依附于科技来证明了?"

问题尖锐而突兀,让周围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沈伊颜身上。

沈伊颜脸上的血色微微褪去一瞬,但很快,她迎上那位提问者的目光,眼神依旧清澈平静,没有丝毫慌乱。她正要开口,另一个温和却有力的声音插了进来。

"这位先生的问题,请允许我这个搞航天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尝试回答一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顾问顾工(顾维年)走了过来。他走到沈伊颜身边,对她微微一笑,然后面向提问者。

"在我们航天领域,有一个词叫'冗余设计'。就是为关键系统设置备份,允许局部失效,但不影响整体功能。甚至,我们从一次次失败和意外中学习,改进设计,让系统变得更健壮。这算不算一种对'不完美'的接纳和利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幅《新·穹宇》,眼中满是赞赏:"沈老师的这幅作品,在我看来,就体现了这种高级的'冗余思维'和'容错能力'。这不是取巧,是智慧,是更高层次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体现。至于艺术与科技……"

老人笑了笑,语气变得深沉:"它们从来不是对立的。科技探索宇宙的真理,艺术表达人类的情感。但当艺术能用科技带来的新视角和新材料拓展边界,当科技能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和人文关怀时,它们就是在共同丰富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这不是依附,是共赢,是如同经纬线一般,共同编织更美好的未来。"

顾工的一席话,逻辑清晰,格局宏大,顿时引得周围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那位提问的男士张了张嘴,最终讪讪地闭了嘴,悄然退入了人群。

沈伊颜向顾工投去感激的一瞥。顾工对她鼓励地点点头,低声道:"湫然那小子在前线'打仗',咱们后方也得稳住。说得很好,孩子。"

一场小小的风波,消弭于无形。但沈伊颜的心,却因为顾工提到"前线打仗"几个字,又不自觉地揪紧了几分。

西北指挥大厅。

"……五分钟准备!"扩音器里传来倒计时指令。

卿湫然的目光如同焊在了屏幕上。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肩上。

"……一分钟准备!"

大厅彻底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十、九、八……"

发射指令通过电波传遍各个测控站点。助推器点火,巨大的烈焰喷涌而出,推动着箭体缓缓上升,继而加速,撕裂长空,向着浩瀚宇宙义无反顾地奔去。

"光学、雷达跟踪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各系统参数正常!"

一连串清晰的报告声在大厅内响起。卿湫然的目光紧锁屏幕,火箭顺利升空只是第一步,他的战斗,在卫星入轨后才真正开始。

火箭越飞越高,最终消失在视野之外。但它传回的数据流,依旧在屏幕上欢快地跳跃着。

指挥大厅内,气氛稍缓,但无人放松。

苏州展厅内,沈伊颜的讲解已近尾声。她微微鞠躬,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正在此时,展厅的主灯光缓缓暗下,只留下几束聚焦光打在《新·穹宇》之上。同时,一侧的巨大屏幕亮起,播放起与展览主题呼应的航天科普短片,其中也穿插了此次同步进行的发射任务实时画面(经保密处理)。

屏幕上,火箭腾空的壮丽景象引得众人纷纷仰头观看,发出阵阵惊叹。

沈伊颜也抬头望去,看着那刺破苍穹的光芒,心潮澎湃。她悄悄退到稍显安静的角落,从手包中拿出手机,屏幕干干净净,没有新消息。她并不感到失落,反而有一种奇妙的共感。她攥紧了手机,指尖微微用力。

时间在两地以不同的密度流逝。

发射指挥大厅,卫星已成功入轨,太阳帆板顺利展开,初步自检通过。但卿湫然的眉头却微微蹙起。他负责监控的在轨修复系统预备单元,传回的一组微秒级响应数据,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未曾在地面模拟中出现过的延迟波动。波动极其微小,甚至可能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但在他眼中,却如同白纸上的墨点一样刺目。

"报告,B7单元响应延迟0.3微秒,重复出现三次。"他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频道传出,冷静得不带一丝情绪。

"复核冗余系统数据。" "检查数据链路径是否有干扰。"

"比对发射振动冲击模型预测值。"

指令迅速下达,大厅内刚刚略有缓和的气氛再次紧绷起来。

卿湫然指尖飞快操作,调出海量数据流,眼神锐利如刀。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消失了,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那0.3微秒的偏差。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来。有人提议保守起见,推迟修复操作。

卿湫然沉默地盯着屏幕,指尖无意识地快速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沈伊颜曾一边绣着《星茧》,一边对他说:“针尖刺破缎面时,指尖能感受到经纬线最细微的回弹力。顺着这个力,而不是对抗它,线才能走得又稳又顺。”

那种基于无数经验积累的、对“材料”和“过程”的极致敏感和信任……

仿佛一道闪电劈开迷雾!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不对,"他声音低沉却清晰地打断讨论,"我们的排查方向可能错了。不是硬件或底层代码问题。是时序优先级设置上的一个极细微冲突,只有在太空特定环境下,多个高优先级任务并行触发时才会偶发显现。"

他快速调出相关的指令序列图:"看这里,和这里。这两个进程的握手信号间隔,在地面模拟时因为网络延迟仿真参数设置,恰好避开了这个冲突点。但真实太空环境下的信号传输特性略有不同,导致它们偶尔会撞车,产生这0.3微秒的等待延迟。"

经过他这么一提醒,几位资深工程师立刻反应过来,纷纷聚焦到他指示的区域。经过紧急复核,果然证实了卿湫然的猜想!

"立刻发布指令补丁,调整这两个进程的优先级触发时序!"

小小的指令包通过深空网络上传至卫星。几分钟后,监控数据显示,那烦人的0.3微秒延迟波动消失了。

大厅里响起一片如释重负的低叹声。

卿湫然紧绷的下颌线稍稍松弛,但眼神依旧凝重。问题解决了,但窗口时间也因此被压缩了。接下来的在轨修复操作,必须万分精准。

他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一下微僵的手指,将全部心神重新投入到控制界面。此刻,他需要将自己变成最精密的机械臂。他的指尖悬在操控板上,稳定得如同磐石。脑海中,浮现出沈伊颜绣花时那稳定而充满灵巧韧劲的手指动作,一种奇妙的、关于"手感"和"精准"合一的意念,透过神经传递到指尖。

"开始执行在轨精细修复作业流程。"他下达指令,声音冷静如初。

苏州展厅。

沈伊颜终于得以从人群中小憩片刻。她走到展厅相对安静的廊道,这里也能看到主屏幕上的实时转播。画面正显示卫星在轨运行的模拟动画,以及机械臂准备操作的示意。

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虽然看不懂具体技术细节,但她知道,他此刻正在挑战极限。

她默默地从手包里拿出一个极小绣绷,上面绷着一小块素缎,旁边别着一枚穿好淡蓝色丝线的针。指尖拈起细针,无需眼看,便在那小方块缎面上绣起极细密的"蹦针",每一针都凝聚着她的专注、祈愿和无声的陪伴。她绣的是北极星——他的方向。

一针,一线,稳定而重复的动作,奇异地安抚了她的心绪。

时间在指尖和屏幕数据流中同步流逝。

两地,两人,以各自的方式,极致地专注着。

终于,指挥大厅主屏幕上,代表"修复作业完成"的绿色进度条圆满填充!

"确认目标部件更换完毕!" "功能自检通过!" "所有参数正常!"

"在轨精细修复作业,圆满成功!"

短暂的寂静后,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在指挥大厅内爆发出来!许多人激动地站起身,互相击掌、拥抱!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刻!

卿湫然重重地靠向椅背,一直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这才感到后背已被汗水微微浸湿。他闭上眼睛,压下胸腔间翻涌的激动和巨大的成就感。片刻后,他睁开眼,目光再次落向控制台角那张小小的《星茧》照片,嘴角难以抑制地、极其轻微地向上扬起了一个弧度。

成功了。

几乎在同一时刻,苏州展厅主屏幕的画面也切换成了任务成功的官方宣布界面,并附上了科研人员们在指挥中心欢呼的远景镜头(经处理)。

展厅内顿时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观众们虽然不明技术细节,但都能感受到这份成功背后的重大意义与不易。

沈伊颜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抬头望着屏幕上欢呼的场景,眼眶瞬间湿润。她看不到他,但她知道,那掌声中,一定有属于他的最响亮的一部分。悬着的心终于安然落下。

她低头,看向指尖那小片绣绷,上面已密密地绣满了一片微型的、闪着光的星点。

展览仍在继续,入场的观众越来越多。

但在沈伊颜和卿湫然各自的世界里,却仿佛共享着一片云开月明后的宁静与圆满。

他们一个用丝线编织理解,一个用代码修复星辰,却在不同的云端轨道上,交汇于同一片璀璨的光辉之下。

而他们的梦,此刻照亮了彼此的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