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弦双奏:情韵幽长 > 第2章 等待

心弦双奏:情韵幽长 第2章 等待

作者:齐凌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04:48:30 来源:文学城

第2章等待

初遇·医患间的留白

市中医院中医科的诊室里,五月的晨光比四月更盛些,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斜斜切进来,在浅灰色地砖上织出长短不一的光斑,像被阳光裁剪过的金带。沈望津刚坐下,指尖就不自觉地滑向抽屉——那里放着顾斯年的蓝色病历夹,封面“失眠”二字的标签在光线下泛着淡蓝的光泽,边角被他反复摩挲得有些发软,像一枚藏在抽屉里的心事。

这是顾斯年初诊后的第八天。自从那天目送那个穿深灰色西裤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沈望津的日常就多了些微妙的变化:晨起整理诊具时,看到深棕色脉枕会想起顾斯年冷白色的手腕,指尖仿佛还残留着对方腕间的微凉;接诊间隙翻药方时,看到酸枣仁、远志会想起对方说“原来这些小草能帮我睡着”时的认真模样,连字迹都记得格外清晰;甚至晚上回家路过药店,闻到中药香气,都会下意识地驻足——总觉得下一秒就能看到那个拎着黑色公文包的身影,笑着说“沈医生,我来问下服药的事”。

“沈医生,下一位是李叔叔,治慢性咽炎的,已经在外面等了五分钟了。”护士小张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捏着卷边的预约名单,指尖还沾着点打印机的墨渍,“他刚才在走廊跟我念叨,说最近喉咙还是干得厉害,半夜总渴醒,想让你再调调方子。”

沈望津猛地回神,赶紧把刚抽出来一半的病历夹塞回抽屉,指尖蹭到纸页边缘,留下一道浅淡的折痕。“知道了,让李叔叔进来吧。”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听诊器,试图压下心头的杂念,可当李叔叔坐在对面,伸出手腕搭脉时,他还是忍不住愣了愣——对方手腕上的青色血管很明显,却没有顾斯年那样冷白的皮肤,指腹也没有长期握笔留下的淡青色痕迹,连脉搏的跳动都比顾斯年的有力些。

“沈医生,你帮我看看,是不是上次的药效果不够啊?”李叔叔开口时,声音带着咽炎特有的沙哑,“我每天都按时喝药,可还是觉得喉咙里像有东西堵着,咽不下去也咳不出来,晚上渴醒了还得喝半杯水,一折腾就更难睡着了。”

沈望津收回思绪,指尖轻轻搭在李叔叔的腕间,一边感受脉象一边点头:“您别急,我先看看。您这脉象还是偏燥,说明体内津液不足,上次的方子侧重清热,这次我加点麦冬、玉竹,专门滋阴润燥,应该能缓解口干的情况。”他拿起笔,在处方单上写着,笔尖却顿了好几下——脑子里全是顾斯年的样子:深棕色乐福鞋、熨帖的西裤线、像浸了温水的琥珀眼睛,连对方初诊时说“整夜睡不着,早上起来头沉得像灌了铅”的低沉声音,都在耳边反复打转。

“对了沈医生,我最近能喝胖大海泡水吗?”李叔叔突然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我邻居说胖大海治咽炎管用,我也想试试。”

“可以喝,但别天天喝。”沈望津赶紧回神,语气认真,“胖大海性凉,您脾胃本来就虚,喝多了容易腹泻,每周喝两三次就行,每次放一颗就够了。”说完,他飞快地写下药材名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格外急促,像是在掩饰什么——他突然想起,初诊那天忘了问顾斯年有没有喝其他助眠的东西,也忘了留联系方式,万一对方像李叔叔这样有疑问,连个咨询的地方都没有,该多着急?

送走李叔叔后,诊室里恢复了安静。沈望津拿起水杯喝了口温水,杯壁的余温却没暖热指尖。他靠在椅背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初诊那天,顾斯年走后他才想起要加微信,追出去时人已经没影了,之后每次想起这事,都觉得自己太糊涂,连最基本的患者随访都忘了。“要是他服药有不适怎么办?要是想知道能不能吃海鲜、喝红茶怎么办?”他越想越懊恼,抬手敲了敲自己的额头,连外公教他的“行医要稳,心无旁骛”都抛到了脑后。

中午去食堂吃饭,沈望津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刚咬了一口米饭,就看到窗外走过一个高个子男人——穿浅灰色衬衫,拎黑色公文包,身形和顾斯年格外像。他几乎是立刻站起身,餐盘在桌上撞出“哐当”一声,引来周围同事的目光。可等那人走近了才发现,对方的发型是利落的短发,不是顾斯年那样微卷的长发,手里也没有捏着折得整齐的处方单,只是匆匆走过,连头都没抬。

沈望津尴尬地坐下,扒拉着碗里的米饭,突然觉得没什么胃口。他想起初诊时顾斯年说自己是市立大学历史系的老师,说不定中午会来医院附近吃饭?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就自嘲地笑了——市立大学离医院有三站地,对方下午还有课,怎么会特意来这边吃饭?不过是自己的执念罢了。

“沈医生,你怎么不吃啊?今天的红烧肉挺香的。”旁边桌的张医生端着餐盘坐下,笑着指了指他碗里几乎没动的菜,“是不是最近太累了?我看你这几天接诊时总走神,上次给王阿姨开方,差点把当归的剂量写错。”

沈望津愣了愣,赶紧拿起筷子夹了块肉放进嘴里,含糊地说:“没太累,就是最近患者有点多,脑子有点乱。”他不敢说实话,怕被同事笑话——一把年纪了,居然会因为一个患者心神不宁。

下午接诊时,沈望津格外认真,连最琐碎的饮食禁忌都反复叮嘱,像是想把对顾斯年的疏忽都补回来。有个二十岁的小姑娘,因为备考研究生失眠,眼睛红红的,坐在椅子上还在打哈欠。“医生,我能吃褪黑素吗?我同学说吃了能睡着。”她小声问,语气里满是焦虑。

沈望津耐心地解释:“褪黑素可以短期吃,但不能长期依赖,吃多了容易头晕、记忆力下降,反而影响复习。你要是不想喝中药,试试睡前用酸枣仁泡水喝,再泡个脚,放松放松,比吃褪黑素有效果。”他顿了顿,又加了句:“要是一周后还没好转,记得再来复诊,我给你开点温和的安神药,不影响你白天学习。”

说这话时,他心里却在想:顾斯年会不会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会不会也有人推荐他吃褪黑素?他有没有按自己说的,十点前躺下,没喝浓茶咖啡?一连串的疑问在脑子里打转,直到下一位患者敲门,才勉强把思绪拉回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望津开始在顾斯年的病历本空白页上偷偷倒数。初诊后第十天,他在页脚画了个小圆圈,旁边用铅笔写着“还有五天”;第十一天,圆圈变成两个,字迹用力得几乎要透纸背,“还有四天”;第十二天,三个圆圈挤在一起,“还有三天”……他像个期待春游的小学生,每天接诊完就趴在桌上画圈,笔尖在纸上反复涂抹,直到圆圈变得黑沉沉的,才肯把病历本小心翼翼地放回抽屉。

倒数第三天的下午,诊室里来了个穿市立大学校服的男生,背着双肩包,手里捏着一张纸条,说是替老师来抓助眠的药。沈望津心里一动,赶紧问:“你老师叫什么名字?是哪个系的?”

男生愣了愣,挠了挠头:“我老师姓王,是中文系的,最近准备论文熬夜,睡不着。”

听到“中文系”三个字,沈望津心里的期待一下子落了空,却还是认真地问:“你老师有没有说睡眠具体是什么情况?是入睡慢,还是容易醒?”

“好像是入睡慢,躺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男生想了想,补充道,“他说之前吃了西药头晕,想试试中药。”

沈望津点点头,开了个和顾斯年类似的方子,却特意减了酸枣仁的剂量:“你回去跟王老师说,每天晚上喝一袋,饭后半小时喝,别喝浓茶咖啡,十点前尽量躺下。要是有不适,让他自己来复诊,我得给他把脉才能调整药方。”

男生接过处方单,说了声谢谢就走了。沈望津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却泛起一阵失落——要是顾斯年也能托学生来问问就好了,至少能知道他最近的情况,不用自己瞎琢磨。

倒数第二天晚上,沈望津特意提前半小时下班,回了趟家。他翻出外公留下的《本草纲目》,在“酸枣仁”那一页夹了张浅红色的书签——初诊时他给顾斯年开了15克酸枣仁,复诊时想再加3克,巩固安神的效果,还得加些黄芪、当归,补补他长期熬夜亏空的气血。他又找出自己穿旧的蓝色冲锋衣,洗干净晾在阳台,衣摆上还留着去年去云台山采草药时沾的草汁痕迹——上次跟顾斯年说过,等他复诊后,要是有空可以一起去采草药,他得提前准备好合适的衣服,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不重视。

复诊当天早上,沈望津起得比平时早了一小时。他特意挑了件浅蓝色的衬衫,领口的纽扣扣得整整齐齐,外面套着白大褂,连袖口都捋得一丝不苟;出门前还对着镜子理了理头发,用眼镜布把镜片擦了三遍,确保没有一点污渍。走到医院门口时,离上班时间还有四十分钟,他却没直接进诊室,而是在门诊楼前的梧桐树下站着——初诊那天,顾斯年就是从这里走进来的,带着一身浅淡的木质香气,站在门口时,几乎挡住了半扇窗户的光。

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脸上,暖融融的。沈望津抬头看着枝头的新叶,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蹦蹦跳跳的。正出神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温和又带着点轻快:“沈医生,早上好。”

沈望津猛地转身,心脏“砰砰”跳得飞快,连呼吸都顿了半秒。顾斯年就站在不远处,穿一件浅灰色POLO衫,袖口挽到小臂中段,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冷白色的皮肤在阳光下透着点淡粉;黑色公文包拎在手里,包带松松垮垮地搭在指节上,比初诊时少了几分紧绷;脸上的疲惫完全消失了,眼底的青黑也不见了,眼睛亮晶晶的,像浸在阳光里的琥珀,比之前多了几分鲜活。

“顾先生,你怎么这么早?”沈望津的声音有些发紧,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白大褂的衣角——他没想到对方会提前来,更没想到自己会在楼下偶遇,连准备好的“你好”都忘了说。

顾斯年笑了笑,脚步轻快地走过来,手里还捏着那张淡绿色的处方单,边角被反复折过,留下几道浅痕:“我怕早高峰堵车迟到,就提前半小时出门了,没想到这么早就能遇到你。”他顿了顿,语气里满是惊喜,像个急于分享好消息的孩子,“沈医生,我得跟你说,你开的药效果真的特别好!我现在每天十点准时躺下,最多二十分钟就能睡着,一觉到早上七点,中间连梦都不做,醒来头也不沉了,特别清爽。”

“真的?那太好了!”沈望津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之前所有的担忧都烟消云散。

“是啊!”顾斯年用力点头,语气更兴奋了,“上次你说睡前喝温牛奶助眠,我每天晚上都热一杯喝,喝完确实觉得心里踏实,不像之前那样翻来覆去想教案。现在上课也有精神了,昨天讲‘王安石变法’,我还跟学生互动了好几次,他们都说我比之前幽默了,不像以前总皱着眉头。”

他指了指自己的嘴角,笑着说:“你看,我现在都不怎么按太阳穴了,之前总因为偏头痛揉这里,现在一点都不疼了。对了,我还按你说的,周末去公园散了步,晒了晒太阳,看着湖边的柳树发芽,觉得整个人都松下来了,不像之前那样总绷着弦,怕评比不好。”

沈望津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心里像被温水浸过,暖烘烘的。他之前所有的懊恼、期待、胡思乱想,在这一刻都有了着落——原来对方一直好好地按着他的叮嘱做,原来药方真的起了效果,原来那个疲惫的历史系老师,已经慢慢找回了从前的状态。

“那就好,说明药方对你很对症,没白费功夫。”他笑着点头,指了指门诊楼,“外面有点晒,我们先去诊室吧,我再给你把把脉,看看脉象有没有变化,顺便调整下药方。要是没问题,再吃半个月就能停药了。”

“好!”顾斯年立刻点头,跟在沈望津身后走进门诊楼。走廊里的阳光很暖,两人的影子并排落在地上,一个高一个稍矮,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沈望津走在前面,能闻到身后传来的木质香气,和初诊那天一样,清清淡淡的,却让人觉得安心。

进了诊室,顾斯年熟练地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把公文包放在旁边的凳子上,身体放松地靠在椅背上,比初诊时自在多了。“沈医生,你这里还是老样子,连桌上的茶杯都没换。”他笑着指了指沈望津桌角的保温杯,“上次我来,你就用的这个杯子。”

沈望津愣了愣,没想到他会注意这些细节,耳尖悄悄热了:“这个杯子是我外公送的,用习惯了,没想着换。”他拿出脉枕,放在顾斯年面前,尽量让语气自然些,“把手伸出来吧,这次我看看脉象有没有变有力,要是好了,就给你减点安神的药,加点补气血的。”

顾斯年乖乖地伸出左手,手腕轻轻搭在脉枕上,指尖还无意识地蹭了蹭脉枕边缘的浅咖色缝线。沈望津的指尖落下,这一次,他没有刻意放慢速度,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的脉搏比初诊时有力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偏细,节律也整齐了,像细线变成了棉线,稳稳地跳动着,带着生命的活力,不再有之前的心神不宁。

“脉象比上次好太多了,有力又整齐,心神失养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沈望津收回手,在病历本上飞快地记录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格外流畅,“不过还是有点气血不足,毕竟熬了一个月的夜,得慢慢补。我给你加几味黄芪、当归,都是温和的补气血药材,不会上火,再吃半个月巩固一下,之后应该就不用再服药了。”

“真的吗?那太好了!”顾斯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看到了希望,“不用再吃药就好,我之前还担心要吃很久的药呢。谢谢你沈医生,要不是你,我还不知道要熬多久的夜,说不定连下学期的课都要被换掉了。”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沈望津笑了笑,拿起笔准备开方,突然想起什么,抬头问,“对了,你服药期间有没有什么不适?比如头晕、恶心,或者肚子不舒服?”

“没有没有,”顾斯年赶紧摇头,“药喝着挺温和的,就是有点苦,我每次喝完都吃颗糖压一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从小就怕吃苦,没想到这次为了睡觉,居然能坚持喝半个月。”

沈望津被他的样子逗笑了,手里的笔也停了下来:“怕苦的话,喝完药可以吃颗冰糖,别吃太甜的糖果,容易影响药效。下次要是觉得苦,也可以跟我说,我给你加两味甘草,能缓和一下苦味。”

“真的可以吗?那太好了!”顾斯年的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我下次复诊的时候跟你说,这次就不用麻烦了,已经快喝完了。”

沈望津点点头,低头开好处方,又想起上次说的采草药的事,抬头问:“对了,你上次说对草药感兴趣,等你吃完这半个月的药,要是有空,能跟你一起去云台山采草药吗?那边这个季节正好有很多远志、柴胡,我教你认,还能带你去山顶的观景台,能看到整个城市的风景,散散心对你也有好处。”

顾斯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孩子收到了期待已久的礼物:“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肯定有空!我已经跟系里说好了,下个月开始没那么多课,周末都能休息。我还特意查了云台山的攻略,说那边有个药王谷,里面全是野生草药,我早就想去看看了。”

“那我们就说定了。”沈望津把处方打印出来,对折好递过去,这次特意放慢了动作,却还是没好意思提加微信的事,只能在心里悄悄记下——等下次采草药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问,不能再像这次一样糊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