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心弦双奏:情韵幽长 > 第1章 初遇 医患间的留白

心弦双奏:情韵幽长 第1章 初遇 医患间的留白

作者:齐凌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04:48:30 来源:文学城

第1章初遇

初遇·医患间的留白

四月的风总带着股捉摸不透的软,不像三月那样裹着倒春寒的凛冽,也没有五月的燥热,吹在脸上时,像浸过温水的棉絮,轻轻蹭过市中医院门诊楼前的梧桐树梢。新抽的梧桐叶还带着嫩黄的边,被风一吹,便簌簌地晃,将头顶的天光筛成细碎的金斑,落在中医科诊室的玻璃窗上,又顺着窗缝溜进来,在浅灰色的地砖上淌出蜿蜒的光痕,像谁用指尖蘸了阳光画的线。

沈望津刚送走一位调理脾胃的老太太,指尖还残留着老人手腕上的温感——那是种带着岁月沉淀的暖意,皮肤松弛却柔软,脉搏跳得缓而有力,像老座钟的摆锤般沉稳。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指腹触到一片浅浅的酸胀,这才惊觉自己已经坐了快四个小时。诊室里的挂钟滴答作响,时针悄悄滑过下午四点,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暖金色的光漫过办公桌的边缘,在摊开的病历本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把封面“中医科”三个字的铜制门牌映得发亮。

他翻开下一本空白病历,米白色的纸页带着淡淡的油墨香,笔尖悬在“姓名”栏上方,却没立刻落下。这已经是他今天接诊的第八位患者,从清晨的急性胃痛到午后的慢性咽炎,每个人的病痛都像一团缠绕的线,需要他用望闻问切的耐心一点点理清。桌上的白瓷茶杯早已凉透,杯壁上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往下滑,在桌面上晕开一小片水渍,像个没写完的省略号。

诊室门被轻轻推开时,沈望津正低头整理听诊器的胶管。那扇木门年岁久了,合页处总带着点细微的“吱呀”声,此刻却被人放得极轻,只漏进一阵浅淡的木质香气——不是医院消毒水的刺鼻味,也不是常见的商业香水味,倒像是旧图书馆里晒过太阳的老书架,混着点松节油的清冽,很特别,一下子就勾住了他的注意力。

他抬头的瞬间,视线先落在了来人的鞋上。那是一双深棕色的皮质乐福鞋,鞋面干净得没有一丝褶皱,连鞋缝里都看不见半点灰尘,显然是被精心打理过的。鞋型很衬脚,鞋跟处没有明显的磨损,想来主人平日里走路很稳,性子也该是细致的。接着往上,是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裤,熨帖的裤线像用尺子量过般笔直,顺着修长的腿型延伸,直到腰间——黑色的皮带扣是简洁的银色,没有多余的花纹,却透着低调的质感,一看就不是廉价的款式。

最后,他的目光才定格在那张脸上。

来人很高,站在诊室门口时,几乎挡住了半扇窗户的光,沈望津得微微仰头才能看清他的眉眼。那是张很周正的脸,眉骨清晰得像被精心勾勒过,眉尾微微下垂,添了几分温和,不显得凌厉;鼻梁高挺,鼻尖的弧度很柔和,带着点书卷气;薄唇抿成一条浅淡的弧线,唇色偏淡,却没什么血色,想来是长期休息不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睛,是偏深的棕色,像浸在温水里的琥珀,瞳仁很亮,却蒙着一层不易察觉的疲惫,像是连续熬了好几夜,连眼底都泛着淡淡的青黑,像用淡墨轻轻晕开的。

他手里攥着一个黑色的皮质公文包,包身很挺括,边角没有磨损,显然用了有些年头却保养得极好。手指搭在包带上,指节分明,指腹泛着淡淡的青色——那是长期握笔留下的痕迹,沈望津见过很多这样的手,大多是老师、作家,或是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人。

“您好,请问是沈望津医生吗?”男人的声音和他的长相很配,温润低沉,像初春融化的溪水,顺着空气漫过来,只是尾音里带着点难以掩饰的沙哑,像是喉咙干得发紧,却又刻意放轻了语调,怕打扰到旁人,“我预约了今天下午的号。”

沈望津收回目光,指尖在电脑键盘上轻轻一点,屏幕的蓝光映在他脸上,调出一串预约信息。列表往下滑了两行,“顾斯年”三个字跳了出来,黑色的宋体字很清晰,预约时间是下午四点十五分,备注栏里用括号标注着“失眠”。他抬眼看向对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那是把浅灰色的布艺椅,椅垫有些软,坐上去会陷下去一小块,带着点居家的暖意,“顾先生,请坐。先说说你的情况吧,失眠有多久了?”

顾斯年依言坐下,动作很轻,没有发出一点声响。他把公文包放在膝头,双手轻轻搭在包上,身体微微前倾,姿态礼貌又专注,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连背脊都挺得笔直。“大概有一个月了。”他开口时,语速很平稳,没有急着说更多,而是顿了顿,像是在组织语言,避免遗漏细节,“一开始只是入睡慢,躺在床上要等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后来就变成整夜整夜睡不着,眼睛闭着,脑子却清醒得很,连窗外的风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边缘,像是在回忆那些难眠的夜晚:“就算勉强睡着了,也会做很多梦,梦里全是要改的教案、要备的课,还有学生提问的场景——昨天晚上梦见自己在课堂上忘词,站在讲台上说不出话,急得一身汗,醒来时枕头都湿了。早上起来头很沉,像灌了铅,连说话都没力气,今天上课前还喝了杯浓咖啡,才勉强撑着讲完两节课。”

他说话时,视线一直落在沈望津的脸上,没有闪躲,也没有刻意掩饰什么。只是偶尔会抬手按一下太阳穴,指尖轻轻揉着,动作很轻,却还是泄露了身体的不适——那是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的偏头痛,沈望津太熟悉这种动作了,很多失眠患者都会下意识地做这个动作,像是想把脑子里的混沌揉开,却又徒劳无功。

沈望津拿出脉枕放在桌上。那是个深棕色的皮质脉枕,边缘缝着一圈浅咖色的线,用了有些年头,表面已经磨出了淡淡的光泽,是他刚工作时外公送的。他把脉枕往顾斯年那边推了推,声音放得更温和些,像怕吓到对方:“把左手伸出来,手腕放稳,不用紧张,放松就好。”

顾斯年乖乖照做,左手轻轻搭在脉枕上。他的手腕线条很流畅,皮肤是冷白色,透着点淡淡的青色血管,搭在深色的脉枕上,反差格外明显。沈望津的指尖轻轻搭上去,指腹先触到一片微凉的温度——比常人的体温低一点,想来是气血不足的缘故,接着便感受到脉搏的跳动——脉象偏细,像细线般轻轻拂过指腹,节律也有些不齐,时快时慢,是典型的心神不宁之象,和他描述的失眠症状完全吻合。

“最近是不是经常熬夜?”沈望津一边诊脉,一边轻声问,目光落在顾斯年眼底的青黑上。那片青黑不算重,却很明显,像是用淡墨轻轻晕开的,藏不住的疲惫,“压力大吗?比如工作上的事,或者生活里的麻烦。”

顾斯年点头,声音里多了几分无奈,连肩膀都微微垮了些,像是卸下了一点伪装,不再像刚进门时那样紧绷:“我是市立大学历史系的老师,这段时间要备课、写教案,还要准备学期末的学生评比。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忙到后半夜,有时候趴在桌上改学生的论文,改着改着天就亮了,只能洗把脸直接去学校。”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公文包的带子,指节微微泛白:“有时候躺下了,脑子里还在想第二天要讲的内容——比如上周讲‘唐宋变革’,总担心自己讲得不够透彻,学生听不懂,翻来覆去地琢磨怎么调整案例,怎么把复杂的历史事件讲得生动些,根本静不下来。”

“我们系里对教学质量抓得严,”他补充道,声音低了些,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焦虑,像怕被人听见,“评比结果关系到下学期的课程安排,还和职称评定挂钩,要是评差了,可能连我最想带的‘中国古代文化史’都要被换掉,不敢松懈。”

沈望津收回手,又让他换了右手。指尖的触感依旧是偏细的脉象,只是比左手稍稳些,想来是右手常用,气血流通稍好。他低头在病历本上写写画画,笔尖划过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在安静的诊室里格外清晰。“你这是长期熬夜、精神紧张导致的心神失养,属于功能性失眠,不算严重。”他一边写,一边说,语气很肯定,像是在给顾斯年吃定心丸,避免他过度焦虑,“但得及时调理,不然拖久了容易引发偏头痛、心悸,甚至会影响脾胃功能,到时候吃不下饭,身体更垮,反而影响工作。”

顾斯年闻言,眼神里多了几分急切,身体又往前倾了倾,连声音都提高了些,带着点迫切:“那能治好吗?我之前试过吃助眠的西药,效果不太好,吃了第二天会头晕,连讲课都没精神,好几次在课堂上差点念错史料,特别尴尬。”他说这话时,眼底带着点期待,像在黑暗里看到了一点光,“同事说中医调理更温和,不会有副作用,我打听了好几个人,他们都说您看得好,我才特意预约了您的号。”

“可以的。”沈望津抬眼,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笑容。他的眼睛很亮,笑起来时眼底会泛着淡淡的光,像化开的糖,甜而不腻,让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我给你开个方子,以安神、养血、疏肝为主,里面会加些酸枣仁、远志、合欢皮——这些都是调理心神的常用药,温和不刺激,不会像西药那样有依赖性。先吃半个月看看效果,半个月后你再来复诊,我根据你的情况调整药方,慢慢把气血补回来。”

他顿了顿,又问,语气里带着点关心:“另外,你平时多久休息一次?有没有时间调整作息?比如周末能不能早点睡,别总想着工作。”

顾斯年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半个月休息一天。学校的课排得满,周一到周五要上课,周末还要带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他们改格式、查史料,只能趁休息日补补觉。但有时候就算休息,也会习惯性早起备课,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躺着也不踏实,生怕漏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沈望津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低头在处方单上写下一串药材名称。他的字迹很工整,一笔一划都很有力,没有丝毫潦草,像是在完成一件重要的作品。“那我就按半个月的剂量给你开,药可以代煎。”他一边说,一边把处方单放进打印机,“每天早晚各温服一袋,饭后半小时喝,记得用温水烫一下就行,别用开水煮,不然会破坏药效。”

打印机“嗡嗡”地响着,吐出一张淡绿色的处方单。沈望津把处方单拿出来,仔细对折好,递向顾斯年。递过去的瞬间,他的指尖不经意间碰到了顾斯年的手指——顾斯年的手指很凉,像刚摸过冰块,而他的指尖带着刚握过笔的温度,一凉一热的触感撞在一起,像电流轻轻窜过,两人都愣了一下,眼神对视的瞬间,又迅速收回手,耳根都悄悄热了。

顾斯年先反应过来,接过处方单,小心地放进公文包的内袋里,拉好拉链,像是在保管什么重要的东西,生怕弄丢了。他起身,微微弯腰,对着沈望津鞠了个躬,动作很诚恳:“谢谢沈医生,我明天就开始吃药,半个月后再来复诊,不会迟到的。”

“好。”沈望津点点头,又叮嘱了几句,语气里带着点不放心,“记得服药期间别喝浓茶、咖啡,那些东西会兴奋神经,影响药效。尽量十点前躺下,就算睡不着,也别玩手机,闭上眼睛养养神,听听舒缓的音乐,别总想着‘我怎么还没睡着’,越想越容易焦虑,反而更难入睡。”

顾斯年认真地听着,像个把老师的话记在心里的学生,连连点头:“我记住了,谢谢沈医生,您说得这么详细,我一定照着做。”说完,他拎着公文包,转身走向门口。黑色的身影在暖金色的光里晃了晃,渐渐消失在走廊尽头。诊室的门被轻轻带上,“咔嗒”一声轻响,屋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只剩下挂钟的滴答声和窗外梧桐叶的簌簌声。

沈望津低头整理病历,把顾斯年的病历放进蓝色的文件夹里。文件夹上贴着标签,写着“失眠”两个字,他刚把文件夹放进抽屉,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声音不大,却把自己吓了一跳。

他忘了加顾斯年的微信!

之前接诊的患者,尤其是需要长期调理的,他都会加个微信,方便对方在服药期间有什么不适随时联系,也能及时调整药方,避免患者白跑一趟。可刚才和顾斯年说话时,光顾着叮嘱用药和作息,居然把这事忘了。万一顾斯年服药后出现头晕、恶心的反应,或者有其他疑问,连个联系方式都没有,怎么跟患者沟通?

沈望津起身快步走到诊室门口,手还没碰到门把手,就已经拉开了门。他探头往走廊里看,走廊里来往的患者和护士很多,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匆匆走过,提着药袋的患者慢慢踱步,喧闹的声音顺着走廊传过来,却没看到那个穿着深灰色西裤、拎着黑色公文包的身影——顾斯年走得比他想的快。

他又往楼梯口的方向看了看,只有一个推着轮椅的护工经过,轮椅上坐着位老太太,正和护工说着什么,声音很轻。沈望津叹了口气,靠在门框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手机——手机壳是浅灰色的,边缘有些磨损,是他用了两年的旧壳。

算了,反正半个月后他还要来复诊,到时候再加也不迟。他心里这么想着,却还是忍不住往走廊尽头看了一眼,像是希望能看到那个身影突然出现,跟他说“沈医生,等一下”。

沈望津转身走回诊室,重新坐在椅子上。他翻开下一本病历,却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眼前总是浮现出顾斯年那双眼睛——深棕色的,像浸在温水里的琥珀,带着疲惫却依旧温和,还有刚才指尖相触时的那一点微凉触感,像片羽毛轻轻落在心上,有点痒,又有点暖。

他甩了甩头,试图把这些杂乱的念头赶走,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却连“姓名”两个字都没敲对,反复删了好几次。直到看到电脑屏幕映出自己的脸,他才发现,自己的嘴角已经悄悄向上弯了一个浅浅的弧度,像被风吹起的湖面,漾开一圈淡淡的涟漪,连眼神都软了些。

桌上的白瓷茶杯依旧凉着,杯壁上的水珠还在往下滑,只是那片水渍,似乎比刚才更圆了些,像个没说出口的心事,静静躺在桌面上。窗外的梧桐叶还在晃,金斑依旧落在病历本上,只是这一次,那长长的影子里,好像多了点不一样的东西,软乎乎的,带着四月风的温度,悄悄留在了诊室里,也留在了沈望津的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