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喻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挣扎进了电梯,回到家里,回到房间的。原来这个路这么长吗,她举步艰难,四肢竟像撕裂一般,每移动一步,都在刺痛她的神经。
晚上她一个人吃饭时,一直面无表情地忍着,可是哪里忍得住,眼泪拌饭,怔怔滴落下来,她慢慢嚼,妄图把啜泣和哽咽吞下。
姚雪银看到她离开后,打开手机给江喻转了钱,“你自己去吃吧,今天晚上。”她随随便便去坐了一线地铁,在时间里一站一站飞快而过,只是不知道她应该去哪里,但离开是她唯一的选项,唯一的盲目的方法。
这个夜晚,阴影零碎。
她们离开后,露天台的边缘椅子上,有一个人捂着嘴不让自己发出声音来,怔了良久,那一刻,简溪心底哗然过一场海啸,可她只是静静的,没有让任何人知道。
谁都不知道。
周末就这样过去了,距离高考,不过一个月了,三模的倒计时也开始了。
谁也不知道江喻为什么搬出了宿舍,简溪也没有问,她们没有过对话了。
很久很久以后的江喻才意识到,为什么当年简溪居然一点也没有疑惑于自己的冷落和无言,那时的她自己处在一个极度紧张、无措、混乱、克制、混沌与隐忍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简溪为什么没有疑惑质问过她的作为和离开。
两人依旧每天在教室里刷题做卷子,只不过江喻搬出了宿舍,中午也从来不在学校吃了。
她不知道,简溪和她,都将自己全部一股脑的,丢进了书里、试卷里,逃避着其它的混乱的,剪不断,不敢理的一切情绪。
简溪的情绪变得愈发的麻木,成天在教室和宿舍里跌跌撞撞,或许是因为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考试了,大家都无暇顾及,就连于陇和柯岚都没有意识到江喻和简溪之间的不对劲,以为江喻搬出去,不过是为了晚自习后再多学一小时,因为在她们学校许多人这样做。
时间在一页一页绿色试卷里闪过得飞快,临近三模不过四五天了,熊老师在化学课上看着大家昏昏欲睡,于是敲了敲黑板道:“同学们,越到后面越要相信自己无论如何都是会提升的。不要因为觉得没时间就不管了随便吧。”
“以及,现在不要再去碰难度离自己太远的题目了,要上下选择和自己能力匹配的题目,吃透它们。复习进度要以题目为导向!一张卷子所有题目,除了压轴题都要吃透来了,要拿着再给你拿一张一模一样的,你能有正确思路和算对才算掌握了,好吧。”
到了下一节课语文可,温老师也在和大家说着考试前的话了:“记忆很重要,大家中午要好好休息,不要总留在教室了,五月份了哈!回宿舍睡觉哈! ”
“最后一模更要好好把握,大家现在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情绪和能量,不要因为分数起伏而攻击自己,要多爱爱自己,保持理性客观的复盘和练习。”
“要无条件,无条件地相信自己。”
“要相信自己努力了三年,走了那么长的路,对自己的目标要绝对相信,相信自己可以到达。 ”
“保持节奏感,好好做好每日第一顺位和第二顺位的事情,而不是猛塞一堆了,好好睡觉,多散步晒太阳去,聊聊天,要好好照顾好自己心力、笔力 。”
……
“要相信自己是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现在五月中旬了,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觉得时间不够。OK那么在你这样感觉的时候不要着急安排这半个小时那半个钟干什么,而是要以结果为导向,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什么才是第一顺位的事情?”
”记住,永远要从第一顺位开始坐起。
走在现在,才能在手里握住明天
……如果学累了,就别学了,去散步吧。”
“减少比较和打量,每个人的道路节奏不同,好吧,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专门讲一下这几天的作文……”
老师说完后,简溪听到前面的同学在说着什么:“欸你知道吗,听学妹说,那个人的妈妈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好久没有出门,那个同学的爸爸也白了很多头发。”
什么东西?她思考了一会,才想起是上个月?上上个月跳楼的那个高一生。
……
这一次,是最后一次模拟考,要说没有什么感觉那绝对是谎言,但是简溪希望自己不要有什么太多的情绪。
她想起了之前种种大考,虽然没有极其好的,但似乎也没有极其差的。可每当看到自己的排位和周围人的成绩时,都会不自觉地捏紧拳头,像陷入了循环一样,被困在了大大小小的考试里面,就像是电视剧里那个循环往复无法停止的公交车,不停地往复打转。
她想留在那个雪屋,留在冬与秋,希望时间可以停止一下,在那漫长的、看不清的未来面前让她缓一口气。
她还没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一个好结果,无法改变的既定事情已经出现了。剩下的清晰可见的又麻木又紧张的情绪,在她攥紧的手里,揣揣不安。
别人失恋呼天抢地,她们之间没有分手的话,一句话也没有。似乎彼此只是对方世界的过路人,却在传卷子的时候,也还会叫一声对方的名字。
简溪只是觉得再平静没有,看着面前老师发的粽子和祝福手串,心如止水。
直到她在夜里终于踩着听着自己细碎的脚步声时,寂寞如影,生命如影,简溪在床上抱着自己,耳边不断回响那天露天台上阿姨的所有话,一清二楚,还有江喻的那句:她还要高考,求你,别告诉她。
她安慰自己,江喻有她的未来,感情最不值得一提,她要去更广阔的地方,所以……所以……简溪咬着唇,对自己不断重复:“不要流泪,不要流泪,不要流泪。”
“不要埋怨,不要埋怨,不要埋怨。”
她告诉自己要成为一个明事理的人,凡事都有她的缘由和不可言说,江喻有她的难处,她不能让她难堪。
时间还是过得快些好吧,不好的事情,还有不想要想起来的人.她真希望能快一点忘记这些事情.
她们彼此都不想忍受这一切,因为没有信心坚持下去,所以很喜欢一切都没有淹没的瞬间,九月的相遇,十月的熟悉,十一月的运动节,十二月的成人礼,以及和她,和她们所有人在彼此身边的瞬间。所以讨厌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不可控。
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去和未来,也没有永远的“现在”,所以不安,所以担心。
“好了我们来看看最后一模的卷子…………”温老师拿起语文卷子,先讲了作文再讲前面的题目。这张卷子穿插了一个时文类的新题型放到卷子最后,代替了原先的题。
题干给了一个材料,从当下新闻过度到“教育”这个话题,然后问了三个问题,一共七分。
温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说了一句:“其实这个话题拿来考作文也是很有写头的,如何把【教育】和时文联系起来。”
“为什么说教育这种东西,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部分底色拉的越来越开。这里可以怎么和材料联系起来?和当今互联网,社会现象联系上?”
“譬如有人要表达【她把鞋子拿起来了】这样的句子,却在打字的时候输出成了“他”,因为输入法会把(他)作为第一顺位。”
“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有人纠正说:【应该是‘她’】,有些人可能就会站出来说:【‘他’是中性词,所以这样使用是没有关系。】”
“但大家都知道要表达是女生,为什么要用‘他’而不是‘她’?”
“面对上面的人讨论,也会有人站出来说:【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为什么要吵得不可开交?又不是考试上,无论怎么写,这都能够表达清句子的意思。你们因为这样一点小事,真的是蠢笑了。】”
温老师扶着讲台,压了压扩音器,沉稳道:“最后一个人而直接把这样一个讨论盖棺定论为 。”
“但这就是语言背后所暗含的文化和现象,人们在得到教育的过程中,会渐渐知觉到生活上方方面面的表层背后隐藏的一套逻辑和运行系统,这就是我们所说教育带来的发觉和思考。
“一旦知觉到,就没有回头路了,你会开始渐渐地获得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顽固的偏见与开阔从容之间的距离。”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对于年少的人来说分级阅读和限制级分类是必要的(材料一),因为当人们还没有受到教育的引导前,是难以发现世界和世界是不一样的,关于三观和理解能力、容纳矛盾能力也不是轻而易举获得的。 ”
“人没有容纳的能力,就无法处理为什么网络上的声音和身边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课题;就无法理解什么是现象级事件,什么是身边的事件;就容易混沌。”
“为什么九年义务教育需要普及,最基础的知识带来最基础的理解,至少可以保证你不再一切浅而易见的事情上面受骗;”
“为什么现在互联网上依旧有许多顽固的偏见,那是因为教育只是从你们这几代开始普遍,加之越来越多年纪稍小的新朋友加入到互联网上来。
“但完成学业却也并不等同于受到了教育。就像为什么我开头说是得到教育,而不是受到教育,因为还有一部分人在接受到教育后并没有主动去得到。”
“受过教育,会获得更深的容纳和理解能力,变得对事物有接受的能力,而不是更确定。”
“更确定带来顽执,不确定带来思考。 ”
黄丽玲《无人知晓的我》
金玟岐《姗姗 (Shanshan)》
欧尼们补一下59章,之前漏发了啊啊啊 稿子出现了两个57所以漏了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第 6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