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家小业 > 第133章 第 133 章

小家小业 第133章 第 133 章

作者:写作秃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31 12:14:02 来源:文学城

第133章

初五那天又下了一场雪,雪停后,莫丰收夫妻才从林铺镇走亲回来。

夫妻一路不知跌了多少跤,一身衣裳泥里滚出来般,可更难看的还是他们的脸色,估计在姑奶奶家受了不少气。

那几日,路过莫丰收家大院的人,时不时就能听到戚染花的咒骂和摔打声。从远处的三财、不知名的某人到近处的二凤、小宝,从后院的猪、前院的鸡到檐下的柴火、舀水的葫芦瓢,个个都碍了她的眼,哪哪都不如她的意。

周芝芝一天“路过”夹道五六回,屏气听了几天墙角,七七八八拼出点东西,隔天就传到了徐巧扇耳朵里。

又过几天,莫非夫夫去村长家坐了片刻,也知道了。

再过些时候,村里人都晓得了。

事儿说大不大,三财没回家过年,说到了学徒最关键的时候,要留在那边好好孝敬师傅师娘。

而莫丰收夫妻想着,三财的婚事没变,姑奶奶的气也该消了,那镇上的伙计是不是也可以提起来了?

正好自个有些年头没去给姑奶奶拜年了,不如亲自跑一趟,顺便给三财加把劲。

谁料想,去了林铺镇,夫妻才知道,去年给姑奶奶家送的中秋和年节礼,有一半都被三财拎去了黄陂的未婚妻家。

夫妻本就小气,虽说姑奶奶家即是长辈又是做师傅,应该有两份礼的,但他们故意混在一块,做一份送,而被三财分走了一半后,礼就更薄得不像样儿了。

也不知三财在师傅师娘、姑奶奶面前是怎么说的,那边一大家子只怪戚染花不做人。

姑奶奶仗着年老辈份高,又是在自己家,何况还占着理,无所顾忌地把戚染花骂了个狗血淋头。

她从当年莫非的除户说到如今三财的婚事,痛骂戚染花眼皮子浅,心胸窄,接不住福气。

戚染花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能回嘴辩解不说,看着胡汗青夫妻劝姑奶奶莫生气,气出好歹不值得,自己还得跟着莫丰收赔罪,真真是喉咙里憋得腥甜。

莫三财假惺惺在一旁抹眼泪,只说不知父母到底是如何打算的,怕自己会错意,真让黄陂的亲断了,将来难续不说,还抹了姑奶奶的面子,所以只得投机取巧如何如何,要怪就叫师傅和姑奶奶怪自己。

夫妻受这么大一顿气,有心当晚就回家,偏巧赶上下大雪,想来还是小命重要,只得忍气吞声住了两晚,多挨了两天的说。

等雪一停,夫妻再也忍不住,连滚带爬跑回了家,估计等姑奶奶作古都不会再来了。

走前,戚染花硬气一回,假意对三财,实则对姑奶奶一家说,黄陂那边,亲既然没断,三财想娶,就自个想法子去办吧,反正他的帖子都在师傅手上。

至于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什么也给不了,婚事办什么样儿,劳烦姑奶奶帮忙操操心,礼钱也让小夫妻自己收去。

夫妻想好了,姑奶奶这边的福气,他们受不起,那就让莫三财去受吧,平白有人帮儿子娶亲,何乐不为呢?且不管怎么闹,莫三财始终是他们的儿子,他好了,她夫妻能不好?

她大儿媳妇已经贴了心,黄小莺后来的,还怕调教不出来?

当然,想好归想好,受的气还是得发泄出来,回家后,夫妻两,一个整日指天骂地,一个只管低头抽闷烟,家里的年味,早早地消失了。

如今村里人听说这事,也只笑他夫妻终日打猎倒叫鹰子啄了眼。

如今,儿子的婚事折腾一圈,白费劲不说还得罪了人,连带女儿也跟着吃亏。

元宵一过,年就算过完了,好衣新鞋收回箱底,破衣旧褂重新穿上身,锅台终日也只见咸菜疙瘩和稀粥了。

与此同时,一年的生计重回肩上,嘴多粮少的人家开始谋划起来,几个儿子或是抓阄或是推举或是自荐,总得让一两个出去自奔前程。

不管当爹的被旱烟熏红眼眶,做娘的哭哑喉咙,几天后,陆续有小伙后生背着破包行囊出了门。

刘茂生和李翠梅的次子刘正行也走了,他上有大哥刘正道,下有弟弟刘正至,家里只六亩地,实在不够给他们娶亲生子的。

又过几天,黄德柱家的老三跟着另一户人家的小子也走了。

新的一年开始了,有人雄心勃勃,也有人满心仓惶,有人如释重负,也有人牵肠挂肚。

大上午,夫夫两坐在檐下,晒着太阳做活,正惬意着,院外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只见莫村长领头,带着清萍清潭兄弟、德庆大福父子、德发四福父子、兴旺一平父子和周老财大壮父子,一群人扛着锄头铁镐等物件,浩浩荡荡上门了。

“阿耶~~莫老哥说你们做屋,我还不相信,以为...哪敢想是这样的阔门高顶,你这后生......啧啧!”

“是哦!几十年前我阿爷也带我来这片捉摸过,转悠半晌就回去了,人落进石堆里,心里慌诶!”

“院墙恁么高都是一个人垒的?乖乖,厚实!”

“不一般的厉害哦!做事不声不响......”

几个惊叹不已,嘴巴都合不拢了,脸上满是赞赏与佩服。

莫村长和清萍更是与有荣焉,虽然家里清澄和清潭都来过莫非的院子,但清澄故意憋坏,回家什么都不说,而清潭嘴笨,只会说“屋好,院好”,搞得他们心里一点谱都没。

如今父子俩第一回见,也和大伙一样,都是惊叹和欣慰。

一群人跟着夫夫先在院子里四处看起来。

院子本就空阔,院墙和屋顶也比别家的高,两间小屋精致坚实,杂间料棚一样不少,排布整齐。经过莫非大半年的精心修葺和添补,上下四处都是干净又清爽,檐廊更是亮眼。

院里如今花草虽看不到,但沿墙几棵小树苗却也长得茁壮可爱,隔墙的鸡舍更是“唧唧”喜人,毫无寂寥与冷清之感。

整座院落在瓦山村八十来户人家里,排得了中上了。

在场的十来个人这里摸摸,那里拍拍,檐廊下坐坐,又去鸡圈走走,咂舌不已。

不是他们故意给面子,易地而处,在莫非这个年纪和境遇,他们自问未必能做到他这样。

面对众人的赞叹,莫非摸脸笑着受了。这坯屋和院子是他从无到有,一点点置弄起来的,如何能不爱呢?住久了坯屋,他连青砖房都不想了。

冬冬更不会谦辞,他本来就觉得莫非很了不起。

两人带着大伙看完前院和鸡圈,又领着他们去看菜园和屋后的地。

春播还没开始,菜地空寥寥的,只剩些沤烂的冬包菜和盖了席草被遮住的冬蒜。

看着有些恓惶,但地垄整齐,条理分明,想来天一暖,这里就会种满东西了。

周大壮跳脚四处张望着,眼前的菜地和屋后加起约有两亩大小的地,着实让人艳羡。

他开口问莫非:“这地你一个人慢慢挖出来的?不是听说上面很多石头么?又是打哪来的土?”

莫非知道他们误会了,以为这地就是当初莫丰收让他开的那块。

他并不打算解释,只回答大壮的疑问:“地面原本也是石堆石,只是比你们来时路上稍好一些,没有特别大的。敲的敲,搬的搬,费了好些年功夫,才理出一片来。”

说着,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扬给大伙看,“石头弄走后地下有一点点土,然后我再去山林里、河边上挖了些回来掺成这样的。砂地,泥不多,聚不上水,再怎么精心种,收成也不太好,还得盼着老天多倒些水下来,今年再不能像去年了。”

莫一平也蹲下去,伸直了手指往土里探。

果然,如此天寒,他们山下的田地冻得锄头都挖不动,而莫非这地却松得手能直接插进去,可见泥土真的少。

众人又是咋舌又是唏嘘。

七八年功夫才挖出这么点地方,还得从别处背土,想种东西还要去老远的河里挑水......看这个地势和距离,莫非一路的艰辛和劳苦,即使同样身为老农,他们也难以想象。

大壮摆摆头,想都不敢再想。

看完屋外,一行人才进了他们的灶屋,十几号老爷们挤挤攮攮将小屋塞满了。

莫非将卧房门打开,让他们随意看,自己则带着冬冬烧水、搬凳子、拿杯碗。

如莫村长这样老成执重的,也忍不住四处走动起来,甚至跺着脚,看看屋基打的牢不牢靠。

屋里东西少,卧房更是不方便细看,晃几眼就看完了,不过众人还是一顿猛夸。

水烧开,一一落座,高高矮矮围着八仙桌里外坐了两层。

莫村长这才道出来意:“想着你这里路不好,大伙趁着闲空,说来修一修。”

他哂笑起来,挠起头皮,有些一言难尽。

黄德发他们几个也皱了眉,端杯端碗的,尽是摆头。

莫非知道村长没说完的话是什么——肯定是试过了,才发现这路根本没法修。

他笑着说:“叔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如今这样,已很好走了,再去撼动什么,怕出危险,还是不动它们为好。”

莫清萍接了他的话:“是不能动了。刚咱们试了试,才下几次锄头,边上一人多高的大石就晃起来——我们又没对它锄,也没人挨着它,幸亏财叔注意到了......把我们唬得不行。”

周老财庆幸地说:“好在是边条上试的,不是你踩的小路,不然反倒好心办出坏事。”

莫村长嘱咐莫非两个:“乱石地险恶,许多小辈都只是听说,今天他们几个来看过才算真正见识。小非,你这...真是命大的!往后两人进出千万要小心,莫觉得熟了就横冲直闯的。村里若有娃儿耍到这块,你给我狠狠轰他们走,开不得玩笑!哪个要说你,你来找我!”

黄德发他们也连连点头,随着大家走动的日益增多,说不定就有孩子稀奇,往这边摸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