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家小业 > 第132章 第 132 章

小家小业 第132章 第 132 章

作者:写作秃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2 09:47:19 来源:文学城

第132章

散场时,大虎喝得有点多,摇摇摆摆还想拉夫夫去家里坐,他总觉得自己有许多话要和莫非说。

莫非费了一番口舌,才将人劝走。

村长叫清潭跟在大虎身后,送他一程,怕路上有什么事。

大虎在莫村长门口长叹一声,也不管身后跟着的莫清潭,自顾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

他一手拎着猪骨,一手把着剔骨刀,大有谁来抢他的猪骨,就给谁一刀的意思。

院中的人看了,也是恻然,这大半年里,母子俩估计被逼得不轻。

第二日,莫非起个大早,将昨晚收拾好的背篓背上,走去村里与莫清萍、莫兴旺汇合。

三人赶牛车去县城,他没有推上自己的独轮车。

莫清萍带了些干菜豆子等,兴旺叔则揣了三十文钱。

两人看着莫非的背篓,有些发怔,篓子看着沉甸甸的,难道莫非还去卖货?

莫非将篓子卸下,扒开东西给他们看:五斤辣子,两小坛泡菜,昨儿个莫村长给的猪腿去了猪蹄,剩下四斤多的蹄膀,算起来,可比他们这些当事的礼还重了。

莫清萍湿了眼,说了声“憨子”,就扭头过去赶车。

莫非见兴旺叔也是感激涕零地看着自己,笑笑说:“我是借花献佛,大头还不是莫叔出的?”

就算如此,他这份心意也是非常难得的,试问村里还有哪个能做到?

牛车虽慢,到底比脚杆子要快,人更是轻松,不到巳时,三人一车就到了公衙附近。

年关将至,街上人头攒动,像他们这样赶车背篓的不少,只是个个都自觉绕开了公衙。

天阴沉沉的,刮着风,风里带着刀,身上哪块沾到哪块疼。

三人头脸都包得严实,这会赶紧去了围脖护耳,莫非站在前头,就由他去开口。

原先守门的赵差役不在,换了两个新面孔,见三人过来,也只自顾自跺脚爱理不理。

等人走得近了,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差役眼瞥过来,嚷嚷道:“衙门口把牛牵远些!莫污了老爷的地。

莫非示意兴旺把牛车往边上赶点,他将背篓提在手上,莫清萍带的东西也装在了里头。

莫兴旺手里三十文钱几乎攥出了水,顺势塞到莫非手中,才去牵牛。

莫非上前,带着浅笑说:“公爷!咱们是苦水镇瓦山村的,前儿贵衙另一位赵爷说这两日可能会有府城役丁的消息,咱们想打听打听来着。”

差役总算肯认真看看眼前几人了,想了想,问莫非:“姓赵?”

莫非赶紧回:“是呢,方正脸,长条个,湖阳那边口音的赵爷。”

“......恩~~是有这么个。”这差役也是个老油条,恩了半天,不说去找人,也不说赶他们走。

莫非看出他们的意思,“赵爷怕是在忙吧?两位公爷若是知道,还请透露一二,小民们回去也好和家里老幼交代,一家子必定感激不尽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背篓里的东西依次拎出来,给两人看个仔细。

零碎东西虽不值什么钱,但数样多,都是家里日常能吃的,还有肉在,两个差役都伸了手进来翻看。

许是蹄膀还算肥大,泡菜味够重,擦净的辣椒蛮稀奇,年纪大一点的那位总算松了口:“老爷去府城确实问了一嘴,挑土垒石修完坝岸,还得个把月,二月不回三月初肯定回了。常平县只卒了两个年纪大的,没听说还有其它事。”

清萍和兴旺两人心里都舒了口气,挑土垒石虽然累,可比之前站在水里打桩铸基要安全多了,三人千恩万谢的离开。

只是不至于就能高兴起来,毕竟人还要近两个月才得回呢。

何况,差役说“卒了两个年纪大”的,瓦山村只有刘木匠算年纪大,有他吗?

也许不是,常平县四十几个村子,去了两百多人,未必刘木匠算年纪大的。听说泥桥那边五十九的老者就有好几个。

回去如何和大伙说,还得斟酌斟酌。

莫非还给兴旺三十个大钱,大家都不容易,能省下一点是一点。

莫兴旺死活不肯要,告诉莫非,他若不收,自己就下来磕个头,莫非苦笑不得,只好接下。

莫兴旺和清萍难得来一次县城,如今松了口气,眼见时间又还早,有心去集上转转。

莫非就给他们守着牛车,肉早前就已买好了,集上卖的菜蔬家里也有,粮油鞭炮红幅更是不缺。

眨眼就是大年的正日子,莫非想想去年,恍若隔世。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心境更是翻天覆地。

去年的自己,像个未开智的野人,哪里想过什么过节过年?

每日吃了睡,睡起来做活,俗世的往来和快乐都与他无关,心里只装着田地和床下的小钱罐子。

哪像现在,早早买了年货对联,割肉备菜,还做了新衣新鞋!屋子上下里外打扫擦拭,干净得像舌头舔过,连檐廊都用水洗过。

一天天数着日子盼过年,比三岁小儿还坐不住。

年夜饭的菜色更是反复斟酌,两个人硬是盘出了九个菜,反正冬日能放,吃上几天也不坏。

家里母鸡还有十来只,想着天暖鹰子又要出来祸祸,两人狠心又杀了一只来吃。

莫非还去水潭放了一次笼,收获不多,但也能烧碗新鲜的。

吃过早饭,他就带着冬冬贴对子,祭灶神。还摆了香案,给不拘是祖先还是莫母点了几支香,叨叨几句,不求保佑不求福财,只盼大家都能各自安好。

年夜饭由莫非主厨,他烧饭做菜的手艺确实要好一些。

大冷天,他也舍不得冬冬碰这些冰冷冷的东西,只让管管灶火就好。

几个菜烧到了下半晌,瓦山村里开始鞭炮四起,炸得北山脚都轰轰作响。

莫非解了围裙,跟着出去把鞭炮放了。

烟气中,两人并肩坐到桌前,看着热腾腾的饭菜,一齐红了眼眶。

有鸡有鱼,有肉有菜,还有两碟干果和饴糖。

冬冬和莫非一样,何尝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日子呢?

莫非打了两碗鸡汤,对冬冬说:“过年啦!咱们以汤代酒,边吃边喝。”

“嗯!”冬冬重重点着头。

晚间守岁,也不做什么手工活儿了,莫非将钱罐子倒空,银角儿和大钱铺满了台几,两人烤着火,头顶头,乐呵呵地数钱玩。

泡萝卜卖得没有上半年的泡菜好,价低不说,还总被挑剔,跑路也更为辛苦,但千磨万磨,也被卖光了。

地窖存的辣椒,剩下五十来斤,已经彻底烂坏,只能扔了。

说不心疼是假的,但头一年没估量好,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明年再不能种多了。

秋萝卜剩了几十斤新鲜的存在地窖中,家里还有两大坛泡好的,也不打算卖了,自己春上慢慢吃。

小几上的钱累加起来三两多点,加上夏收和秋收时兑换的银锭子,今年家里结余十三两。

而莫非开年时,手头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也就是说,今年两个人挣出了冬家的契钱、屋里家具家用、一年的人情走礼、和两人的吃喝用度、衣裳鞋袜等等,算起来也有十几两!

比莫非过去好几年的积蓄还多。

莫非不可思议摆摆头,捧着冬冬的脸说:“天耶!小福星我可要看牢,不能让别个抢了。”

冬冬抿嘴乐,什么“小福星”?这个家中最大的功臣,甚至可以说,唯一的功臣,他只认莫非。

初一到元宵那段时间里,村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

大伙忙着往来走亲戚,去邻里窜门子,不管是空手还是攥了东西,个个脸上都带着笑。

莫非也带着冬冬去村里耍了两回,在几个友好的人家里坐了坐。

新年里上门,夫夫不好意思空着手,于是给每家送了份薄礼:几个鸡蛋、斤把蒜头和两碗泡菜。

东西看着少又便宜,但他们夫夫并不指望回礼,且几家中秋时已白拿过他们一回了,所以说起来,也还算拿得出手的。

家家都热情诚恳地拉着莫非和冬冬留下来吃饭,两人都婉拒了,只在村长家凑合了一顿。

还是因那天李宝刚夫妻带着四个大小儿女在,才硬把夫夫留下的。

泽立抱着小弟弟,良樱良梅护着泽珍泽珠,跟着良桦良柱在院里玩耍,笑闹不断。

大人们坐在屋里边聊天,边不时去看娃儿们,脸上也是笑意满满。

除了莫清澄不在,有些遗憾外,一切看着都是喜庆无比。

当然,也有些微来自别处的糟心。

据李宝刚夫妻说,冬家从腊月里就盼着瓦山村的儿子上门,家里过年能不能吃上肉就指望这边的,结果直到初三还没见着人,冬永兴夫妻别提多气愤了。

莫清浅还怪不好意思地对冬冬说,老早他娘就在村里讲,儿子过年要送大礼来,乡亲不但没羡慕的,反而多是说她夫妻厚脸皮。今儿大早上,王新杏从村头“哭”到村尾,还特意在李家门口坐了一会,说儿子还没来,自己如何如何想他云云。好些人嫌晦气,都是痛骂她的,叫她夫妻别丢小河村人的脸了,结契的儿子不回来才是正经。

俗话说“初一亲,初二邻,初三初四老丈人”,王新杏是算好了初三李宝刚夫妻要来瓦山村走外家,想让他们传话呢。

冬冬摆摆头,紧闭嘴了不说话。

莫非摆弄着手里的茶杯,也只说:“不敢去了,去一次讨一次气,被人赶不说,还花钱挨打。上回他们已经当那许多人的面,叫我们别再上门的,且本就说好不走亲不送礼的,我们还是照章办事,也是照他们的意罢。”

莫村长他们必然是支持的,都点着头,说早该如此了,又嘱咐李宝刚夫妻回去,就照莫非这话说,帮他们也诉诉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