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维也纳载誉归来的沃尔夫冈,在萨尔茨堡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期。列奥波尔得忙于整理此次出行的收获,规划下一次更远、规模更大的巡演——目标直指巴黎。而沃尔夫冈,则利用这段相对不受打扰的时间,开始将脑海中的知识,转化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东西。
他深知,以他目前的年龄和资源,不可能去搞蒸汽机或发电机。他需要的是那些手工可完成、材料易得、并且能立刻让人看到其“极其有用” 的小型发明。这些发明最好还能与他“音乐神童”的身份有所关联,不至于显得过于突兀。
他的第一个目标,瞄准了音乐领域本身,但解决的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羽管键琴或钢琴的调音是个技术活,依赖调音师灵敏的耳朵和经验。沃尔夫冈“记起”一种简单的簧片式音叉调音器的原理。他找来一小块质地均匀的钢铁(从一个废弃的钟表零件上找到),请求一位相熟的、好奇于他“小玩意儿”的铁匠,按照他绘制的极其精确的图纸,打磨成一组小巧的、对应不同标准音高(如A=415Hz或A=430Hz,根据当地习惯)的簧片。每个簧片被固定在一个小木座上,拨动时能发出持续而稳定的特定音高。
他对列奥波尔得解释说:“爸爸,我发现有时候在不同的钢琴上弹奏,音高总有些微差别,会影响我对音乐的判断。我想做一个能永远发出固定声音的小东西,这样我就能随时确认乐器是否准确了。”
列奥波尔得起初不以为意,但当沃尔夫冈演示用这个小小的簧片为他心爱的小提琴校准A弦时,他震惊了。这比依靠记忆或不稳定的音笛要准确和方便得多!虽然这玩意儿无法替代调音师的所有工作,但对于音乐家日常快速校准基础音高,简直是革命性的辅助工具!
“沃菲!这……这是你想出来的?”列奥波尔得难以置信。
“只是觉得应该有这么个东西,”沃尔夫冈眨着无辜的眼睛,“就像尺子能量长度一样,声音也应该有它的‘尺子’。”
列奥波尔得再次被儿子的“奇思妙想”折服,虽然这想法似乎与作曲无关,但其展现出的“实用性智慧”让他无比自豪。他甚至主动帮儿子又制作了几个,送给相熟的乐师,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人们再次惊叹于莫扎特的全才。
初步成果:简易簧片调音器。效果:提升音乐练习效率,巩固“实用型天才”形象。
第二个发明,则稍微超出了音乐范畴。他注意到母亲和姐姐在昏暗的烛光下缝补衣物非常费力,尤其是穿针引线。他想到了“记起”的简易穿针器的原理。
他找來一小片薄铜片(来自一个旧的烛台底座),精心打磨光滑,然后在中间錾刻出一个比针眼稍大的菱形孔,孔的下方是一个更细窄的缝隙。使用時,将线从菱形孔较大处放入,轻轻下拉,线就会自然滑入细窄缝隙并被卡住,此时将针眼对准缝隙套上去,线就被轻松带入针眼。
他将这个不起眼的小铜片送给母亲时,安娜·玛丽亚起初还没明白是什么。当沃尔夫冈演示之后,她惊喜地几乎叫出来,抱着儿子连连亲吻:“我的小沃菲!你真是个贴心的小天使!这太省事了!”
这个小小的发明,迅速在莫扎特家的女性亲友圈里传播开来,甚至引来了一些邻居妇人的好奇和仿制。它不显眼,却极其实用,为沃尔夫冈赢得了“体贴、善于观察生活”的美名,也让他“发明家”的形象更加亲民和稳固。
初步成果:简易穿针器。效果:改善家庭生活细节,赢得“贴心”和“观察力强”的赞誉。
沃尔夫冈没有停止。他还根据记忆,用木块和皮革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节拍器原型(利用单摆原理,虽然精度不如后来的梅策尔节拍器,但已能提供稳定的节奏参考),用于自己的音乐练习,再次让列奥波尔得感到惊喜。
这些“小发明”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或许不大,但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方向:沃尔夫冈·莫扎特,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的被动演绎者和创作者,更是一个能主动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者”。
列奥波尔得看着儿子摆弄那些小玩意儿,心中既骄傲又有些难以言喻的复杂。他隐隐觉得,儿子的才华似乎正在流向一些他无法完全掌控和理解的方向。但眼下,这些发明带来的都是正面的影响,甚至为“莫扎特”这个名号增添了新的、引人入胜的光环。
莫扎特业绩进度: 45% (持续创作,声望因“实用性发明”而更具话题性。)
个人理想准备度:8% (成功将部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物,初步验证了“知识变现”的可行性,建立了动手实践的信心,并开始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誉。)
在前往巴黎的马车上,沃尔夫冈摩挲着怀里那个他自己制作的、用于锻炼手指力量和灵活性的小握力器。他知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发明,正是他撬动这个时代,一步步走向心中那个更宏大蓝图的、最初的努力。它们如同无声的惊雷,虽然此刻声音不大,却预示着未来可能改变世界的风暴。